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季布  拼音:jì bù
人名。生卒年不詳。楚人。楚漢相爭,初為項羽部將,數(shù)圍劉邦。及項羽滅,被劉邦追捕,后由朱家透過汝陰侯滕公,乃得赦免,并官郎中、中郎將及河?xùn)|守等。其人為氣任俠,重然諾,當(dāng)時人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國語辭典》:扛鼎  拼音:gāng dǐng
舉鼎。形容力氣很大?!妒酚?。卷七。項羽本紀(jì)》:「籍長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漢語大詞典》:西楚
(1).古地域名。 三楚 之一。史記·貨殖列傳:“夫自 淮北 沛 、 陳 、 汝南 、 南郡 ,此 西楚 也?!?南朝 梁 沈約 《為晉安王謝南兗州章》:“進(jìn)不能閑詩 西楚 ,好禮 北河 ;退無以振采六條,宣風(fēng)萬里?!眳⒁姟?三楚 ”。
(2).古國號。 秦 亡, 項羽 自立為 霸王 ,有 西楚 、 東楚 與 梁 地共九郡,因建都於 西楚 彭城 ,國號“西楚”。《文選·鄒陽〈上書吳王〉》:“兵不留行,收弊人之倦,東馳 函谷 , 西楚 大破?!?李善 注引 張晏 曰:“ 項羽 自號 西楚霸王 ?!?晉 潘岳 《西征賦》:“外罹 西楚 之禍,內(nèi)受牧豎之焚?!?/div>
《國語辭典》:三楚  拼音:sān chǔ
地名。戰(zhàn)國楚地疆域遼闊,秦、漢時分為西楚、東楚、南楚,合稱為「三楚」。其說有二:(1)淮北、沛、陳、汝南、南郡,稱為「西楚」;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稱為「東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稱為「南楚」。見《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2)南楚、東楚、西楚分別指江陵、吳、彭城?!稘h書。卷一。高帝紀(jì)上》。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舊名江陵為南楚,吳為東楚,彭城為西楚?!购蠖嘤靡苑褐赶妗⒍跻粠??!段倪x。阮籍。詠懷詩一七首之一七》:「三楚多秀士,朝云進(jìn)荒淫?!?/div>
《國語辭典》:秦灰  拼音:qín huī
1.秦朝阿房宮被項羽焚燒成灰。唐。劉禹錫〈松滋渡望峽中〉詩:「夢渚草長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2.秦始皇焚書成灰。元。郝經(jīng) 秋興詩:「六經(jīng)依舊垂天地,千載秦灰散劫空?!?/div>
《漢語大詞典》:張王(張王)
(1).指 漢 張耳 。 項羽 分封諸侯王時被封為 常山王 ,后歸 劉邦 ,又改立為 趙王 。文選·劉孝標(biāo)〈廣絕交論〉:“ 伍員 灌溉於宰 嚭 , 張王 撫翼於 陳相 ?!?李善 注:“ 陳餘 因 張耳 撫翼而奮飛?!?br />(2). 唐 代著名詩人 張籍 、 王建 的并稱。 徐澄宇 《〈張王樂府〉導(dǎo)言》:“ 張 王 樂府雖然同屬 杜甫 以來的現(xiàn)實主義與新樂府運(yùn)動的系統(tǒng),而與這系統(tǒng)中其他詩人的作風(fēng)究竟有所不同,而自成其為 李 、 杜 、 元 、 白 以外的‘樂府正宗’。”
《漢語大詞典》:記姓名(記姓名)
相傳 項羽 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 項梁 怒之。 羽 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見史記·項羽本紀(jì)。后遂以“記姓名”為不必多讀書之典。 唐 韋蟾 《長樂驛謔李湯給事題名》詩:“只應(yīng)學(xué)得 虞姬 壻,書字纔能記姓名?!?/div>
《漢語大詞典》:三齊(三齊)
(1).三倍于 齊國 的勢力。《戰(zhàn)國策·燕策一》:“夫一 齊 之強(qiáng)而 燕 猶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齊 臨 燕 ,其禍必大矣?!?br />(2). 秦 亡, 項羽 以 齊國 故地分立 齊 、 膠東 、 濟(jì)北 三國,皆在今 山東 東部,后泛稱“三齊”。史記·項羽本紀(jì):“﹝ 田榮 ﹞并王 三齊 。” 裴骃 集解引《漢書音義》:“ 齊 與 濟(jì)北 、 膠東 ?!?span id="8mieosa" class="book">《魏書·尒朱榮傳》:“時 邢杲 寇亂 三齊 ?!?金 馬定國 《客懷》詩:“ 三齊 雖淡薄,留此亦何心。” 張恭 《雌雉啼》詩:“反不如當(dāng)年餓死漂渚側(cè),又何須勛名赫燿封 三齊 ?!?/div>
《國語辭典》:虞姬  拼音:yú jī
1.齊威王的愛姬,名娟之,曾勸威王任用賢人北郭先生,王從之,齊國遂大治。見漢。劉向《列女傳。卷六。辯通。齊威虞姬》。
2.項羽的愛姬虞美人。參見「虞美人」條。
《漢語大詞典》:戲馬臺(戲馬臺)
(1).古跡名。在 江蘇省 銅山縣 南。即 項羽 涼馬臺 。 晉 義熙 中, 劉裕 曾大會賓客賦詩于此。 清 錢謙益 《徐州雜題》詩之二:“重瞳遺跡已冥冥, 戲馬臺 前鬼火青?!眳㈤?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泗水、《嘉慶一統(tǒng)志·徐州府二》。
(2).古跡名。在 河北 臨漳縣 西。又名 閱馬臺 。 后趙 石虎 所筑。 虎 從臺上施放響箭,作為軍騎出入的信號。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濁漳水。
(3).古跡名。在 江蘇省 江都縣 。臺下有路,名 玉鉤斜 ,是 隋 代埋葬宮女的地方。見《嘉慶一統(tǒng)志·揚(yáng)州府二》。
《漢語大詞典》:靈壁(靈壁)
亦作“ 靈璧 ”。
(1).地名。 秦 末 項羽 破 漢 軍于此。 唐 為 零壁鎮(zhèn) , 宋 元祐 間改為縣, 政和 間又改 零壁 為 靈壁 。 明 清 屬 鳳陽府 。今稱 靈璧縣 ,屬 安徽省 ,縣治在 靈城鎮(zhèn) 。史記·項羽本紀(jì):“大破 漢 軍。 漢 軍皆走,相隨入 穀 泗 水,殺 漢 卒十餘萬人。 漢 卒皆南走山, 楚 又追擊至 靈壁 東 睢水 上。”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恰纔 靈壁 之戰(zhàn), 項王 遣使徵 布 會, 布 與 龍且 有隙,稱病不赴?!?br />(2).即靈壁石。 宋 陸游 《吾家舊藏奇石甚富今無復(fù)存者獨道石一尚置幾案間戲作三絕句》之二:“林慮靈壁俱尤物,散落人間不復(fù)還?!?明 袁宏道 《中山觀長公雪浪石》詩:“ 峨嵋 積雪裹玄云,坐令靈璧羞季昆?!眳⒁姟?靈壁石 ”。
《漢語大詞典》:靈壁石(靈壁石)
石名。產(chǎn)于 安徽省 靈璧縣 的 磬石山 。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見。色如漆,間有細(xì)白紋如玉,叩之聲音清越。《書·禹貢》所謂“ 泗 濱浮磬”,即指此。以其形狀奇特,常用以裝點假山。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上皇始愛靈壁石,既而嫌其止一面,遂遠(yuǎn)取太湖?!眳㈤?宋 杜綰 云林石譜·靈璧石、 明 文震亨 長物志·靈璧。
《漢語大詞典》:烏騅(烏騅)
項羽 所騎戰(zhàn)馬名騅,后人稱作烏騅。 明 楊慎 詞品·虞美人草:“ 唐 人舊曲云:帳中草草軍情變,月下旌旗亂。攬衣推枕愴離情,遠(yuǎn)風(fēng)吹下 楚 歌聲,正三更。烏騅欲上重相顧,艷態(tài)花無主?!?清 陳維嵩 《法曲獻(xiàn)仙音·詠鐵馬同云臣賦》詞:“赤兔無成,烏騅不逝,屈作小樓簷馬。”鏡花緣第三九回:“那船順風(fēng)吹去,就是烏騅快馬也趕他不上?!?/div>
《漢語大詞典》:陰陵(陰陵)
春秋 楚 邑。為 項羽 兵敗后迷失道處。 漢 時置縣。故城在今 安徽 定遠(yuǎn) 西北。史記·項羽本紀(jì):“ 項王 至 陰陵 ,迷失道?!?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宮調(diào)曲之二》:“ 陰陵 朝北附, 蟠木 引東臣?!?宋 無名氏 《念奴嬌·題項羽廟》詞:“ 垓下 兵稀, 陰陵 道狹,月暗云如壘?!?/div>
《國語辭典》:項伯(項伯)  拼音:xiàng bó
人名。名纏,字伯,生卒年不詳。為項羽的季父,常暗助劉邦,鴻門之宴,范增使項莊舞劍,欲擊沛公,項伯以身翼之,方得免;后劉邦即帝位,封列侯,賜姓劉氏。
分類:人名項羽
《國語辭典》:章邯  拼音:zhāng hán
人名。生卒年不詳。秦代名將,與項羽戰(zhàn)于鉅鹿及棘原,卻因趙高專權(quán),拒卻章邯所請,遂降羽,被立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于廢邱;后為漢將韓信所滅。
《漢語大詞典》:楚幕
西楚霸王 項羽 的軍幕。借指 項羽 。 唐 徐夤 《偶題》詩:“ 秦 宮猶自拜 張祿 , 楚 幕不知留 范增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