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guó)語辭典》:靜心(靜心)  拼音:jìng xīn
心思不亂動(dòng)。《莊子。達(dá)生》:「臣將為鐻,未嘗敢以耗氣也,必齊以靜心?!?/div>
《國(guó)語辭典》:澄心  拼音:chéng xīn
1.使心緒清靜澄明?!痘茨献?。泰族》:「凡學(xué)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可謂知略矣。」《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晁梁澄心定慮了一會(huì),將那寺中房廊屋舍園甫庭堂合他坐過的禪房榻炕,都能想記無差。」
2.清靜之心?!段倪x。陸機(jī)。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div>
《漢語大詞典》:沈心
亦作“沉心”。
(1).靜心。 晉 陸機(jī) 《漢高祖功臣頌》:“ 袁生 秀朗,沉心善照。 漢 斾南振, 楚 威自撓。” 清 李漁 《凰求鳳·避色》:“沉心批閲《樓東賦》,顧不得筆尖枯?!?張資平 《木馬》一:“﹝他﹞很想找一個(gè)幽靜清潔的、能夠沉心用功的寓所。”
(2).吃心。介意,往心里去。紅樓夢(mèng)第三四回:“﹝ 寶玉 ﹞見 襲人 説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 薛蟠 ,惟恐 寶釵 沉心,忙又止住 襲人 ?!背?,一本作“ 存 ”。
《漢語大詞典》:冥志
靜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師友:“士之生代,則有冥志深蔽,滅木穹窒,鍊九還以咽氣,味三秀以詠言,固將養(yǎng)蒙全理,不以能鳴天性,則其上也?!?/div>
分類:靜心
《漢語大詞典》:清齋(清齋)
(1).謂舉行祭祀或典禮前潔身靜心以示誠(chéng)敬。舊唐書·禮儀志四:“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齋所具羽儀鹵簿,公服引入,親授祝版,乃赴清齋所。” 唐 顧云 《華清詞》詩(shī):“相公清齋朝蕊宮,太上符籙龍蛇蹤。”《武王伐紂平話》卷下:“ 文王 清齋三日,沐浴圣體。第三日, 文王 宣文武排鑾駕再去求賢。”
(2).謂素食,長(zhǎng)齋。 晉 支遁 《五月長(zhǎng)齋》詩(shī):“令月肇清齋,德澤潤(rùn)無疆?!?唐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詩(shī):“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清 唐孫華 《恕堂再次前韻見贈(zèng)復(fù)次韻答之》:“中夜饑腸自雷轉(zhuǎn),清齋三月常無鹽?!?br />(3).清靜之室。 郁達(dá)夫 《鹽原日記詩(shī)抄》之二:“何人解得山居樂,六月清齋午夢(mèng)涼。”
《國(guó)語辭典》:寂靜(寂靜)  拼音:jí jìng
安靜無聲?!都t樓夢(mèng)》第五六回:「只見院中寂靜,只有ㄚ鬟婆子諸內(nèi)壸近人在窗外聽候?!?/div>
《國(guó)語辭典》:息心  拼音:xí xīn
摒除雜念。《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息心了義,終焉游集?!固?。岑參終南山雙峰草堂作〉詩(shī):「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shí)輩?!?/div>
《國(guó)語辭典》:面墻(面牆)  拼音:miàn qiáng
面對(duì)著墻。一無所見。比喻不學(xué)無術(shù),毫無才能。參見「墻面而立」條?!逗鬂h書。卷六一。左雄傳》:「若其面墻,則無所施用?!?/div>
《漢語大詞典》:澄懷(澄懷)
清心,靜心。南史·隱逸傳上·宗少文:“老疾俱至,名山恐難徧覩,唯澄懷觀道,臥以游之。” 清 金圣嘆 《〈水滸傳〉序三》:“學(xué)者誠(chéng)能澄懷格物,發(fā)皇文章,豈不一代文物之林?!?/div>
分類:清心靜心
《漢語大詞典》:齊明(齊明)
粢盛;齍盛。祭祀所盛黍稷。齊,通“ 粢 ”。《詩(shī)·小雅·甫田》:“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毛 傳:“器實(shí)曰齊,在器曰盛?!?陳奐 傳疏:“釋文:‘齊本又作齍?!?span id="7u1bzbz" class="book">《豐年》傳作齍盛,他經(jīng)典多作粢盛,作齊者,古文假借字。器實(shí)曰齊,實(shí)謂黍稷也。黍稷為齊,齊在器曰盛,故經(jīng)言齊而傳乃兼言盛耳。”
《國(guó)語辭典》:出定  拼音:chū dìng
佛教用語。指修行者的心從禪定的境界離開,返回一般常態(tài)。唐。道宣〈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出定揚(yáng)德,暢佛慧之宏略?!?/div>
《漢語大詞典》:靜慮(靜慮)
(1).滌除一切雜念。太平廣記卷十九引 唐 盧□ 《逸史·李林甫》:“相公安神靜慮,萬想俱遣。”云笈七籤卷三二:“但當(dāng)和心、少念、靜慮,先去亂神、犯性之事。”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guó)通史》第二編第六章第三節(jié):“禪的意義是澄心靜慮,坐禪入定,絕滅一切妄念,專心求解脫?!?br />(2).靜心思考。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山居賦》:“幸多暇日,自求諸己,研精靜慮,貞觀厥美。”宋史·蘇軾傳:“平居靜慮,亦嘗有憂於此乎!”
(3).佛教語。猶禪定。謂坐禪時(shí)住心于一境,冥想妙理。阿毘達(dá)磨俱舍論卷二八:“依何義故立靜慮名,由此寂靜能審慮故?!?/div>
《國(guó)語辭典》:靜養(yǎng)(靜養(yǎng))  拼音:jìng yǎng
安心休養(yǎng)?!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八:「忽一日,體中不快,遂告?zhèn)€假,在寓靜養(yǎng)調(diào)理。」《紅樓夢(mèng)》第三四回:「你只勸他好生靜養(yǎng),別胡思亂想的就好了。」
《漢語大詞典》:靜涵
靜心涵泳。 清 莫友芝 《〈巢經(jīng)巢詩(shī)鈔〉序》:“吾友 鄭君 子尹 ……乃復(fù)徧綜 洛 閩 遺言,精研身考,以求此心之安,靜涵以天地時(shí)物變化之妙,切證諸世態(tài)古今升降之故,久之渙然于中,乃有確乎不可拔者?!?/div>
分類:靜心涵泳
《國(guó)語辭典》:寧心(寧心)  拼音:níng xīn
耐心、安心。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咱這屯營(yíng)劄寨寧心等,瞋目攢眉側(cè)耳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