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3詞典 1分類詞匯 112
《國語辭典》:坑閃(坑閃)  拼音:kēng shǎn
陷害。《金瓶梅》第一四回:「眼見得三拳迭不得四手,到明日沒的把這些東西兒吃人暗算奪了去,坑閃得奴三不歸?!?/div>
分類:陷害
《國語辭典》:下石  拼音:xià shí
比喻趁人危難時(shí),加以陷害。參見「落井下石」條。宋。陸游 感興詩:「下石紛紛驚俗薄,絕弦寂寂嘆吾衰?!?/div>
《國語辭典》:落井下石  拼音:luò jǐng xià shí
本指別人掉入井中,不但不相救,反而向他投擲石塊。比喻乘人危難時(shí),加以陷害。如:「只有那心術(shù)不正的人,才會(huì)落井下石,加害于人。」《幼學(xué)瓊林。卷三。人事類》:「小過必察,謂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謂之『落井下石』?!挂沧鳌嘎溱逑率?。
《國語辭典》:傾覆(傾覆)  拼音:qīng fù
1.翻倒。比喻使人敗亡。《左傳。成公十三年》:「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埂稘h書。卷二十三。刑法志》:「雄桀之士因勢輔時(shí),作為權(quán)詐以相傾覆。」
2.覆敗。《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3.全部倒出。比喻竭盡所有?!侗饼R書。卷十一。文襄六王傳。安德王延宗傳》:「傾覆府藏及后宮美女,以賜將士?!?/div>
《國語辭典》:侵奪(侵奪)  拼音:qīn duó
侵占掠奪?!盾髯?。王制》:「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則好取侵奪,如是者危殆?!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若巧者侵奪已甚,則拙者迫怵無聊?!?/div>
《國語辭典》:讒慝(讒慝)  拼音:chán tè
邪惡的人,或邪惡的言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間執(zhí)讒慝之口?!埂秴问洗呵?。慎大覽。貴因》:「讒慝勝良,命曰戮;賢者出走,命曰崩。」
《漢語大詞典》:繒繳(繒繳)
(1).即矰繳。獵取飛鳥的射具。繳為系在短箭上的絲繩???,通“ 矰 ”。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雁》:“鴈自 河 北渡 江 南,瘠瘦能高飛,不畏繒繳?!?明 方孝孺 《二禽詠》:“文彩羨孔鸞,繒繳或暗投?!?龐成宇 《東園雜詠》:“飲啄力以致,繒繳安所施?!?br />(2).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清 繆慧遠(yuǎn) 《有感》詩:“驚心南國添繒繳,解網(wǎng)還邀圣主恩?!?/div>
《國語辭典》:反噬  拼音:fǎn shì
1.反咬一口。比喻謀害有恩于己的人,恩將仇報(bào)?!缎绿茣>硪痪湃?。忠義列傳下。蔡廷玉》:「一曰趙、魏反噬,公乃沸鼎魚耳?!?br />2.犯罪者誣告檢舉人為同謀。如:「檢舉他,你若沒十成十的把握,小心被他反噬一口?!?/div>
《漢語大詞典》:搏噬
搏擊吞噬。亦以喻打擊陷害或侵略吞并。列子·黃帝:“異類雜居,不相搏噬也?!?span id="iom3dtb" class="book">《梁書·賀琛傳》:“如復(fù)傅翼,增其搏噬,一何悖哉?!?唐 陸贄 《論裴延齡奸蠹書》:“以為搏噬拏攫,怨集有司?!?span id="cayppv3" class="book">《明史·海瑞傳》:“ 康 乃甘心鷹犬,搏噬善類,其罪又浮於 高拱 ?!?茅盾 《狼》:“法西斯狼也使用苦肉計(jì)……希望保存它搏噬的爪牙?!?/div>
《漢語大詞典》:作子
方言。陷害人的圈套。 陳登科 《活人塘》第三章:“這都是殺千刀,把狗拖的,絕子絕孫的做就的作子。”
《國語辭典》:誣陷(誣陷)  拼音:wū xiàn
捏造事實(shí),陷人于罪?!稌x書。卷四○。賈充傳》:「及遷侍中,專掌禁內(nèi),遂與后成謀,誣陷太子?!?/div>
《國語辭典》:摧陷  拼音:cuī xiàn
挫折破壞?!赌鲜贰>硪弧K挝涞郾炯o(jì)》:「軍中多萬鈞神弩,所至無不摧陷?!?/div>
《國語辭典》:活埋  拼音:huó mái
1.把活人或有生命的動(dòng)物埋在土坑里。如:「秦始皇活埋了許多儒生,造成他坑儒的惡名?!埂杜砉浮返谄咭换兀骸肝艺f的沒理,你把我活埋了,我也死而無怨。」
2.陷害、誣賴?!督鹌棵贰返谄呶寤兀骸杆盥駪T了人,今日還要活埋我哩!」
《漢語大詞典》:罔民
欺騙陷害百姓。《孟子·梁惠王上》:“及陷於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趙岐 注:“是由張羅罔以罔民者也?!?span id="23iq7sx" class="book">《漢書·刑法志》:“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鉗一等,轉(zhuǎn)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 明 劉基 《玉兔泉銘序》:“夫 檜 之罔民設(shè)詐,豈下於 高莽 哉!”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錢法之變:“然今日行之,不免更為罔民之事?!币徽f,猶無民。 清 俞樾 《群經(jīng)平議·孟子一》“是罔民也”:“此罔字當(dāng)訓(xùn)為無……是罔民也,猶言是無民也。”
《漢語大詞典》:排陷
(1).排擠陷害。漢書·嚴(yán)主父嚴(yán)賈等傳贊:“ 主父 求欲鼎亨而得族, 嚴(yán) 賈 出入禁門招權(quán)利,死皆其所也,亦何排陷之恨哉!”宋書·五行志四:“是時(shí) 呂壹 作威用事,詆毀重臣,排陷無辜?!?宋 陸游 《跋歐陽文忠公疏草》:“非獨(dú)不明諸公之讒也,身亦墮排陷之中, 滁州 之謫是也。”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篇:“自來假小説以排陷人,此為最怪,顧當(dāng)時(shí)説亦不行。”
(2).謂安排陷坑陷人。《水滸傳》第八六回:“我那支軍馬,有十?dāng)?shù)個(gè)頭領(lǐng),三五千兵卒,正不知下落何處。我想也得好一片地來排陷他。”
《漢語大詞典》:枉陷
(1).冤枉陷害;無故陷害。 晉 陸機(jī) 《謝平原內(nèi)史表》:“橫為故 齊王 冏 所見枉陷,誣臣與眾人共作禪文。” 唐 李山甫 《風(fēng)》詩:“能將塵土平欺客,愛把波瀾枉陷人。”
(2).無辜而陷入。宋史·呂陶傳:“今立法太嚴(yán),取息太重,遂使良民枉陷刑辟,非陛下仁民愛物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