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陜 → 陜陜”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349,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渭曲
柏梁臺(tái)
甘谷
景陵
鳴岐
白渠
岐周
五畤
鄭白
喬山
崇陵
吳岳
陽華
白閣
程邈
《漢語大詞典》:渭曲
地名。在 陜西省 大荔縣 東南。周書·文帝紀(jì)下:“﹝ 宇文泰 ﹞遂進(jìn)軍至 渭曲 ,背水東西為陣?!?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潛之題籌筆驛十四韻》:“ 褒中 秋鼓角, 渭曲 晚旌旗?!?/div>
《國(guó)語辭典》:柏梁臺(tái)(柏梁臺(tái))  拼音:bó liáng tái
漢武帝時(shí)建立,以香柏為梁,故稱為「柏梁臺(tái)」?!稘h書。卷六。武帝紀(jì)》:「元鼎元年夏五月,……。二年……。春,起柏梁臺(tái)?!?jié)h。服虔。注:「用百頭梁作臺(tái),因名焉。」顏師古。注引《三輔舊事》:「以香柏為之。今書字皆作柏。服說非。」簡(jiǎn)稱為「柏臺(tái)」。
《國(guó)語辭典》:甘谷  拼音:gān gǔ
1.縣名。位甘肅省天水市西,舊名伏羌。
2.河川名。源出陜西省永壽縣北。相傳此水味甘美,飲之令人長(zhǎng)壽。
《漢語大詞典》:景陵
(1).陵墓名。 北魏 宣武帝 墓,又名 宣武陵 ,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東北 北邙山 。
(2).陵墓名。 唐憲宗 墓,在今 陜西省 乾縣 。
(3).陵墓名。 金睿宗 墓,在今 北京市 房山縣 西北 大房山 。
(4).陵墓名。 明宣宗 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縣 東北 天壽山 。
(5).陵墓名。 清圣祖 墓,在今 河北省 遵化縣 西北 昌瑞山 。
《漢語大詞典》:鳴岐(鳴岐)
國(guó)語·周語上:“ 周 之興也,鸑鷟鳴於 岐山 ”。 韋昭 注:“鸑鷟,鳳之別名?!?岐山 ,在今 陜西省 岐山縣 北。相傳 周 古公亶父 遷此而興。后以“鳴岐”謂吉祥之兆。隋書·許善心傳:“丹烏流火,白雉從鳳,棲阿德劭,鳴 岐 祚隆?!?唐 黃滔 《謝試官啟》:“伏惟博士鳴 岐 瑞質(zhì),歌 郢 至音。蔥籠而張柳風(fēng)垂,逈拔而嵇松雪峭。”
《國(guó)語辭典》:白渠  拼音:bái qú
漢武帝太始二年所開鑿的人工灌溉渠道。位于關(guān)中平原,自谷口南流至櫟陽,注入渭水,長(zhǎng)約二百里,灌溉面積高達(dá)四五○○頃。唐朝分為太白、中白、南白三渠。自西元一九三○年后,改筑涇惠渠?!稘h書。卷二九。溝洫志》:「太始二年,趙中大夫白公復(fù)奏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馀頃,因名曰:『白渠』?!?/div>
《國(guó)語辭典》:岐周  拼音:qí zhōu
西周。周初建國(guó)于岐山,故稱為「岐周」。
《漢語大詞典》:五畤
又稱 五畤原 ,在今 陜西 鳳翔縣 南。 秦 漢 時(shí)祭祀天帝的處所。史記·孝武本紀(jì):“上初至 雍 ,郊見五畤?!?張守節(jié) 正義:“先是 文公 作 鄜畤 ,祭 白帝 ; 秦宣公 作 密畤 ,祭 青帝 ; 秦靈公 作 吳陽上畤 、 下畤 、祭 赤帝 、 黃帝 ; 漢高祖 作 北畤 ,祭 黑帝 ;是五畤也?!?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渭水:“ 成帝 建始 二年,罷 雍 五畤,始祀皇天上帝於 長(zhǎng)安 南郊?!?/div>
分類:陜西鳳翔
《漢語大詞典》:鄭白(鄭白)
(1). 戰(zhàn)國(guó) 時(shí)筑 鄭國(guó)渠 的 鄭國(guó) 與 漢武帝 時(shí)筑 白渠 的 白公 的并稱。晉書·苻堅(jiān)載記上:“ 堅(jiān) 以 關(guān)中 水旱不時(shí),議依 鄭 白 故事,發(fā)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隸三萬人,開 涇水 上源,鑿山起堤,通渠引瀆,以溉岡鹵之田?!?br />(2). 鄭國(guó)渠 和 白渠 的并稱。在今 陜西 省境。 漢 班固 《西都賦》:“下有 鄭 白 之沃,衣食之源?!?span id="mehuryq" class="book">《文選·左思〈吳都賦〉》:“繞霤未足言其固, 鄭 白 未足語其豐?!?劉逵 注:“ 鄭 白 ,二渠名。”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金華山棲志〉序》:“良田區(qū)畛,通接山泉,膏液鬱潤(rùn)肥腴。 鄭 白 決 漳 ,莫之能擬?!?/div>
《漢語大詞典》:喬山(喬山)
即 橋山 。 黃帝 葬地。在今 陜西省 境內(nèi)。陳書·沈炯傳:“臣聞 喬山 雖掩, 鼎湖 之靈可祠?!?/div>
《漢語大詞典》:崇陵
(1).陵墓名。 唐德宗 的陵墓。在今 陜西 涇陽縣 北 嵯峨山 。 唐 韓愈 《順宗實(shí)錄五》:“伏以 崇陵 仙寢,復(fù)土纔終。”
(2).陵墓名。 宋光宗 的陵墓 永崇陵 的簡(jiǎn)稱。在今 浙江 紹興市 東南 攢宮 。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典禮·光宗配饗議》:“ 衛(wèi)公 之孫祕(mì)閣校理 元?jiǎng)?,復(fù)言其祖首侍 崇陵 講讀,后在相位,始終六年?!?br />(3).陵墓名。 清德宗 的陵墓。在今 河北 易縣 西 永寧山 。清史稿·宣統(tǒng)皇帝紀(jì):“詔定 西陵 金龍峪 為 德宗景皇帝 山陵,稱曰 崇陵 ?!?/div>
《漢語大詞典》:吳岳(吳嶽)
亦作“吳岳”。 古代山名。在今 陜西省 。史記·封禪書:“自 華 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 華山 , 薄山 …… 岳山 , 岐山 , 吳岳 , 鴻冢 , 瀆山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在 汧 也?!?span id="wo0ldqh" class="book">《文選·張衡〈西京賦〉》:“ 河 渭 為之波盪, 吳岳 為之陁堵?!?李善 注引 郭璞 云:“ 吳岳 別名?!?唐 李商隱 《九成宮》詩:“ 吳岳 曉光連翠巘, 甘泉 晚景上丹梯?!?/div>
《漢語大詞典》:陽華(陽華)
(1).古澤藪名。呂氏春秋·有始:“ 楚 之 云夢(mèng) , 秦 之 陽華 ?!?高誘 注:“ 陽華 在 鳳翔 ,或曰在 華陰 西。”
(2).山名。(1)在 江 浙 一帶。呂氏春秋·本味:“ 陽華 之蕓, 云夢(mèng) 之芹?!?高誘 注:“ 陽華 乃 華陽 ,山名也……在 吳 越 之間?!?2)在 陜西省 華陰縣 東南。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 陽華之山 ,其陽多金玉?!?/div>
《漢語大詞典》:白閣(白閣)
(1).山峰名。在 陜西省 。 唐 岑參 《因假歸白閣西草堂》詩:“東望 白閣 云,半入 紫閣 松?!?唐 杜甫 《渼陂西南臺(tái)》詩:“錯(cuò)磨 終南 翠,顛倒 白閣 影。” 仇兆鰲 注引通志:“ 紫閣 、 白閣 、 黃閣 三峯,具在 圭峯 東。 紫閣 ,旭日射之,爛然而紫。 白閣 陰森,積雪不融。 黃閣 不知所謂。三峯不甚遠(yuǎn)?!?br />(2).指樓閣。 唐 李商隱 《街西池館》詩:“白閣他年別,朱門此夜過?!?前蜀 貫休 《讀賈區(qū)賈島集》詩:“青云終嘆命,白閣久圍爐。”
《國(guó)語辭典》:程邈  拼音:chéng miǎo
人名。字元岑,秦下杜人(今陜西省西安縣南),生卒年不詳。嘗為縣獄吏,因獲罪幽系于云陽,在獄中省改小篆,創(chuàng)新體,始皇善之而赦其罪,出為御史,名其書為隸書,定為八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