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21
詞典
3
分類詞匯
349
其它
69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陜 → 陜陜”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349,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范寬
周昉
橋陵
西曲
二曲
青澗
陽平
亞夫營
豐水
踏石
望夷
終南山
陰地
秦雍
殽函
《國語辭典》:
范寬(范寬)
拼音:
fàn kuān
人名。字仲立、中立,一名中正,北宋華原(今陜西省耀縣)人。生卒年不詳。風(fēng)儀峭古,不拘禮法、世故。因性情寬和,人稱「范寬」。好繪事,山水師李成、荊浩。落筆雄健凝練,對景造意,不取繁飾,自成一家。與關(guān)仝、李成,為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對后世影響很大。傳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雪景寒林圖〉,清咸豐十年(西元一八六○年)英法聯(lián)軍侵?jǐn)_北京故宮時散落民間,現(xiàn)藏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
分類:
中立
中正
華原
陜西
《國語辭典》:
周昉
拼音:
zhōu fǎng
人名。字仲朗,或字景元,唐京兆(今陜西省長安縣)人,生卒年不詳。曾任宣州長史,善繪人物,所繪仕女、佛像,神態(tài)優(yōu)閒從容,世稱神品。其戲嬰圖、紈扇仕女圖、簪花仕女圖,皆為傳世杰作。
分類:
人名
京兆
陜西
長安
安縣
《漢語大詞典》:
橋陵(橋陵)
(1).即 黃帝 陵。在 陜西省 黃陵縣 橋山 。全國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之一。參見“ 橋山 ”。
(2). 唐睿宗 李旦 陵。在 陜西省 蒲城縣 北 豐山 。
《
舊唐書·玄宗紀(jì)上
》
:“丙午,葬 睿宗大圣貞皇帝 于 橋陵 ?!?唐
張說
《鄎國長公主神道碑》
:“恩旨陪葬於 橋陵 ,不祔不從,古之道也?!?br />(3).泛指帝王陵墓。 清
趙翼
《題明太祖陵》
詩:“橋陵曾借神僧穴,易代猶聞禁採樵?!?/div>
分類:
帝王
黃帝
王陵
陵墓
陜西
全國
國重
重點(diǎn)
點(diǎn)文
文物
保護(hù)
《國語辭典》:
橋山(橋山)
拼音:
qiáo shān
山名。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西北,下有沮河穿山底而過,有如橋形,故稱為「橋山」。上有黃帝冢,稱為「橋陵」。其脈綿亙于陜西、甘肅二省界,為涇、洛二河的分水嶺。
分類:
山名
陜西
河北
東南
西北
黃帝
《國語辭典》:
西曲
拼音:
xī qǔ
1.屬樂府清商曲辭,起源于荊郢樊鄧一帶,其演唱形式做為尾聲的「送」與幫腔形式的「和」,與吳歌有別,故稱為「西曲」。如〈石城樂〉、〈烏夜啼〉等。
2.山西、陜西的地方小曲。《通俗編。俳優(yōu)》:「今以山陜所唱的小曲曰西曲。與古絕殊,然亦因其方俗言之?!?br />3.西邊的角落。
4.泛指西洋音樂。
分類:
樂府
山西
陜西
小曲
《漢語大詞典》:
西曲歌
樂府
《清商曲》
的一部。大抵出于 荊 、 郢 、 樊 、 鄧 之間,故稱“西曲”。原為民歌,后被貴族采入樂府;也有少數(shù)是文人制作。現(xiàn)存歌詞約一百四十首,大都描寫商賈的水上生涯和商婦的送別懷念之情。形式多為五言四句,語言自然真率。
分類:
西曲歌
樂府
大抵
《漢語大詞典》:
二曲
(1). 陜西省 周至縣 (原 盩厔縣 )的別名。盩,水曲;厔,山曲,故又名“二曲”。 宋
蘇軾
《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jīng)歷》
詩:“ 二曲 林泉勝, 三川 氣象侔?!?br />(2). 清 初學(xué)者 李颙 的別號。 颙 為 周至 人,自署曰 二曲土室病夫 ,學(xué)者稱 二曲先生 。 清
江藩
《漢學(xué)師承記·顧炎武》
:“近日 二曲 以講學(xué)得名,遂招逼迫,幾致兇死。”
分類:
二曲
陜西
初學(xué)
學(xué)者
周至
周至縣
《漢語大詞典》:
青澗(青澗)
(1).碧溪。 晉 王韶之
《神境記·黃蓮》
:“夾路有青澗,澗中有黃色蓮華,芳?xì)庥??!?br />(2).古城名。在今 陜西省 清澗縣 境。 宋
司馬光
《
涑水記聞
》
卷九:“城中無井,鑿地百五十尺,始遇石而不及泉…… 世衡 ( 種世衡 )曰:‘安有地中無水者?’即命工鑿石而出之,得石屑一器酬百錢。凡過石數(shù)重,水乃大發(fā),既清且甘,城中牛馬皆足。自是邊城之無井者效之,皆得水,詔名其城曰 青澗 ?!?/div>
分類:
古城
古城名
陜西
《國語辭典》:
陽平(陽平)
拼音:
yáng píng
1.國音聲調(diào)的第二聲。聲音讀法由抑而揚(yáng),抑暫揚(yáng)久者為陽平,如陽、前、梅、蘭等字。
2.郡名。三國魏時設(shè)立,約今河北省大名縣,隋代時廢置。
分類:
陽平
普通話
關(guān)隘
字調(diào)
陜西
勉縣
平聲
濁音
音聲
聲母
分化
《國語辭典》:
四聲(四聲)
拼音:
sì shēng
字音的四種聲調(diào)。古時分平、上、去、入四聲,如天、子、圣、哲即是;今國音分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如三、民、主、義即是。
分類:
現(xiàn)代
字音
普通話
聲調(diào)
音聲
陰平
陽平
平聲
上聲
去聲
四聲
入聲
演變
而來
《漢語大詞典》:
亞夫營(亞夫營)
漢 將 周亞夫 駐軍 細(xì)柳 (今 陜西省 咸陽市 西南 渭河 北),防御 匈奴 ,營中戒備森嚴(yán)。 文帝 親來勞軍亦不得入,及至以天子名義下詔令,始開營門。見
《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
。后因以“ 亞夫 營”稱戒備森嚴(yán)的軍營。 唐
杜甫
《春遠(yuǎn)》
詩:“故鄉(xiāng)歸不得,地入 亞夫 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師》
:“不怕煙塵四面生,江頭尚有 亞夫 營?!?/div>
分類:
周亞夫
駐軍
細(xì)柳
陜西
咸陽
《漢語大詞典》:
豐水(豐水)
(1).大水。 晉
陸云
《答孫顯世》
詩:“昌風(fēng)改物,豐水易瀾?!?br />(2).古水名。在 陜西省 戶縣 東南,注入 渭水 。
分類:
大水
古水名
水名
陜西
戶縣
東南
注入
渭水
《漢語大詞典》:
踏石
(1).踏腳的石頭。安置于淺水難行之處,便于行走。 孫犁
《白洋淀紀(jì)事·吳召兒》
:“不用說 雁北 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登不住的冰滑踏石,轉(zhuǎn)不盡的陰山背后?!?br />(2).舊時 陜西 端午節(jié)的一種民俗。 明
朱國禎
《
涌幢小品·節(jié)令
》
:“五月五日, 江 南曰競渡, 陜西 洋縣 曰踏石?!?/div>
分類:
踏腳
石頭
陜西
端午節(jié)
安置
淺水
種民
難行
民俗
行走
《漢語大詞典》:
望夷
秦 代宮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涇陽縣 東南,因東北臨 涇水 以望北夷,故名。 秦 末, 趙高 迫殺 秦二世 于此。 漢 焦贛
《易林·乾之大壯》
:“ 高 弒 望夷 , 胡亥 以斃。” 晉
葛洪
《
抱樸子·名實(shí)
》
:“或擢筋於廟梁,或絶命於 望夷 。蓋所拔之非真,而忠能之不用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3924' target='_blank'>《全唐詩》卷八六六載
臨淄縣主
《與獨(dú)孤穆冥會詩》
:“ 望夷 既結(jié)釁,宗社亦貽羞?!?宋
王安石
《桃源行》
:“ 望夷宮 中鹿為馬, 秦 人半死長城下?!?/div>
分類:
宮名
故址
陜西
涇陽縣
東南
《國語辭典》:
終南山(終南山)
拼音:
zhōng nán shān
山脈名。起自甘肅省天水縣,綿亙于陜西省南部,終于河南省陜縣。是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也是中國大陸地理上的天然界線,南北氣候、景觀不同。也稱為「秦嶺」、「秦山」。
分類:
終南山
山名
秦嶺
主峰
陜西
西安
《國語辭典》:
陰地(陰地)
拼音:
yīn dì
1.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段簳?。卷四五。裴駿傳》:「安祖憫之,乃取置陰地,徐徐護(hù)視,良久得蘇。」唐。王建〈
春日五門西望
〉詩:「唯有教坊南草綠,古苔陰地冷凄凄。」
2.墳地、墓地?!抖膛陌阁@奇》卷二○:「又托他與賈成之尋陰地,造墳安葬,所費(fèi)甚多?!?/div>
分類:
陽光
墳地
古地名
地名
光照
陰濕
陜西
《漢語大詞典》:
秦雍
古 秦 地。指今 陜西 西安 一帶。 唐
李白
《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
:“決 洪河 ,灑 秦雍 ,不足以蕩犬羊之羶臊?!?王琦 注:“
《西京賦》
: 唐 之西京,為 秦 地,在
《禹貢》
為 雍州 之域,故曰 秦雍 ?!?/div>
分類:
陜西
西安
《漢語大詞典》:
殽函
殽山 和 函谷關(guān) 的并稱。相當(dāng)于今 陜西省 潼關(guān)縣 以東至 河南省 新安縣 一帶。 漢
賈誼
《過秦論》
:“ 秦孝公 據(jù) 殽 函 之固,擁 雍州 之地。” 晉
葛洪
《
抱樸子·譏惑
》
:“ 大楚 帶甲百萬,而有振槁之脆;強(qiáng) 秦 殽 函 襲嶮,而無折柳之固。”
分類:
函谷關(guān)
于今
陜西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