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陜 → 陜陜”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421,分29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灞陵
馮唐
漢陰
樊川
西土
明廷
杜曲
張騫
黃陵
磻溪
橫渠
蘇武
藍(lán)橋
秦箏
關(guān)內(nèi)
《漢語大詞典》:灞陵
古地名。本作 霸陵 。故址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東。 漢文帝 葬于此,故稱。 三國 魏 改名 霸城 , 北周 建德 二年廢。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豈知 灞陵 夜獵,猶是故時將軍?!?唐 李白 《憶秦娥》詞:“ 秦 樓月,年年柳色, 灞陵 傷別?!?宋 晁補(bǔ)之 《永遇樂·東皋寓居》詞:“只愁恐輕鞍犯夜, 灞陵 舊路?!?清 錢謙益 《燕市別惠房二老》詩:“龍漢劫中期后會, 灞陵 回首重依然?!?/div>
《國語辭典》:馮唐(馮唐)  拼音:féng táng
人名。西漢安陸(今陜西省咸陽縣東)人。文帝時為中郎署長,昭雪云中守魏尚削爵之冤,武帝時舉賢良,年九十馀,不能復(fù)為官,乃以其子為郎。
《漢語大詞典》:漢陰(漢陰)
(1). 漢水 南岸。莊子·天地:“ 子貢 南游於 楚 ,反於 晉 ,過 漢 陰?!?成玄英 疏:“ 漢 陰, 漢水 之陰。水南曰陰。” 南朝 梁 江淹 《為建平王聘隱逸教》:“挹 於陵 之操,想 漢 陰之高。” 唐 杜甫 《喜晴》詩:“ 漢 陰有 鹿門 ,滄海有靈查?!?明 唐順之 《秋夜》詩:“ 漢 陰鮮機(jī)械, 河上 多道情?!?br />(2).縣名。在 陜西省 南部。 后漢 置 漢陰縣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陜西五·漢中府》:“ 漢中 城,又南有 漢陰 城。相傳 呂后 所居勝覽?!?/div>
《漢語大詞典》:樊川
(1).水名。在今 陜西省 長安縣 南。其地本 杜縣 的 樊鄉(xiāng) 。 漢 樊噲 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 晉 潘岳 《西征賦》:“疏南山以表闕,倬 樊川 以激池。”
(2). 唐 詩人 杜牧 的別稱。 杜牧 別業(yè) 樊川 ,有《樊川集》,故稱。 清 陳維崧 《五彩結(jié)同心·乙卯冬杪與園次飲惠山蔣氏酒樓》詞:“記得當(dāng)初, 揚(yáng)州 薄倖,有人同做 樊川 ?!?/div>
《國語辭典》:西土  拼音:xī tǔ
1.佛教稱阿彌陀佛所處的世界。參見「西方凈土」條。
2.長安?!段倪x。班固。西都賦》:「西土耆老,咸懷怨思?!固?。李善。注:「長安在西,故曰西土?!?/div>
《漢語大詞典》:明廷
(1).指 甘泉山 。在 陜西省 淳化縣 西北。亦指 甘泉宮 。古代帝王祀神靈之地。史記·封禪書:“其后 黃帝 接萬靈 明廷 。 明廷 者, 甘泉 也?!?span id="bhoeyzr" class="book">《漢書·郊祀志上》作“明庭”。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等》詩:“四圣 崆峒 迷大道,萬靈風(fēng)雨集 明廷 ?!?br />(2). 漢 代人對縣令的敬稱。猶明公、明大夫。后漢書·黨錮傳·張儉:“ 篤 曰:‘ 篤 雖好義,明廷今日載其半矣。’” 李賢 注:“明廷猶明府?!贝酥?外黃 縣令 毛欽 。 明 王志堅(jiān) 《表異錄·職官》:“ 唐 人稱縣曰明府, 漢 人謂之明廷。”
(3).圣明的朝廷。 唐 陸龜蒙 《書帶草賦》:“未嘗輒入明廷,何當(dāng)指佞?!?宋 陸游 《賀明堂表》:“臣官縻遐徼,心繫明廷。”
《漢語大詞典》:杜曲
(1).地名。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東南, 樊川 、 御宿川 流經(jīng)其間。 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 唐 唐彥謙 《長溪秋望》詩:“寒鴉閃閃前山遠(yuǎn), 杜曲 黃昏獨(dú)自愁?!?宋 陸游 《新寒》詩:“ 杜曲 新愁隨斷雁, 遼陽 遺恨入疎砧?!?元 張可久 《折桂令·幽居》曲:“生計(jì)無多。 陶令 琴書, 杜曲 桑麻?!?清 鈕琇 觚賸·杜曲精舍:“ 五陵 固多勝概,而 杜曲 為最?!?br />(2).指 唐 杜牧 。 卷盦 《〈蔽廬叢志〉序》:“語《蕭選》《文心》之編,則違戾庸眾;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則匿笑僮僕?!?/div>
《國語辭典》:張騫(張騫)  拼音:zhāng qiān
人名。(?~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陜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jié)h朝能與中亞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jìn)優(yōu)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國語辭典》:黃陵(黃陵)  拼音:huáng líng
1.黃帝陵寢所在。位于陜西省黃陵縣的橋山,為陜北著名的古跡和風(fēng)景區(qū)。
2.山名。位湖南省湘陰縣北,濱洞庭湖。湘水由此入湖,山上有黃陵廟,相傳舜二妃之墓在其上。
《漢語大詞典》:黃陵廟(黃陵廟)
(1).廟名。傳說為 舜 二妃 娥皇 、 女英 之廟,亦稱 二妃廟 ,在 湖南省 湘陰縣 之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湘水:“湖水西流,逕 二妃廟 南,世謂之 黃陵廟 也?!?唐 鄭谷 《鷓鴣》詩:“雨昏 青草湖 邊過,花落 黃陵廟 里啼?!?清 吳偉業(yè) 《南風(fēng)》詩:“ 九疑 望斷 黃陵廟 ,曾共 湘靈 拂五絃。”
(2).廟名。即 黃牛廟 。《瞭望》1991年第52期:“ 唐宣宗 大中 九年(八五五年), 黃牛廟 重修擴(kuò)建。大約是考慮到 大禹 致力于疏導(dǎo)江河,終于使天下黎民得享景福,重修者將原廟的主祭神改為 禹王 ,并將廟名改為 黃陵廟 。”參見“ 黃牛廟 ”。
《國語辭典》:磻溪  拼音:pán xī
河川名。在今陜西省寶雞縣東南,源出南山,合成道宮水,北流入渭水。相傳為姜太公垂釣處。也稱為「璜溪」。
《國語辭典》:橫渠(橫渠)  拼音:héng qú
鄉(xiāng)鎮(zhèn)名。位于陜西省寶雞市眉縣境內(nèi)東北部。北宋張載居此,世稱「橫渠先生」。
《國語辭典》:蘇武(蘇武)  拼音:sū wǔ
人名。(西元前143?~前60)字子卿,西漢杜陵人(今陜西省長安縣東南)。武帝時出使匈奴,單于脅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漢節(jié)。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始得還,拜典屬國。宣帝立,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圖形麒麟閣。其著作流傳于今者,有詩四首、〈答李陵〉詩及〈別李陵〉等。
《國語辭典》:藍(lán)橋(藍(lán)橋)  拼音:lán qiáo
位于今陜西省藍(lán)田縣東南溪上的一座橋。相傳唐代裴航落第,經(jīng)藍(lán)橋驛,在此遇仙女云英,求得玉杵臼搗藥,后來兩人結(jié)為仙侶。見《太平廣記。卷五○。裴航》。后以藍(lán)橋比喻為戀人結(jié)為美好姻緣的途徑。清。桂念祖〈臨江仙。落盡紅英千點(diǎn)〉詞:「愁攀綠樹千條,云英消息隔藍(lán)橋?!挂卜Q為「藍(lán)橋路」、「藍(lán)橋驛」。
《國語辭典》:秦箏(秦箏)  拼音:qín zhēng
樂器名,彈弦樂器。形如瑟,相傳為秦人蒙恬所造。參見「古箏」條。
《國語辭典》:關(guān)內(nèi)(關(guān)內(nèi))  拼音:guān nèi
泛指關(guān)口以內(nèi)的地方。如函谷關(guān)以內(nèi)、山海關(guān)以內(nèi)均稱為「關(guān)內(nèi)」。也稱為「關(guān)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