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25—986 【介紹】: 宋河南人,字修業(yè)。劉處讓子。少好騎射,又頗能詩。十許歲隨父署后唐新德軍衙內(nèi)都校。仕后周至工部員外郎。太宗雍熙中累官權(quán)御史中丞兼勾當差遣院。曹彬等受命征幽州,保勛以本官知幽州行府事,宋兵敗,濟拒馬河,其馬陷淖中,與子利涉俱死。
人物簡介
【生卒】:946—1002 【介紹】: 宋祁州人,字維周。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三遷殿中丞、通判洺州。契丹入境,決漳、御河以固城壁,敵不能攻。召還,擢太常博士。累官禮部郎中,充京西轉(zhuǎn)運使。后坐事罷知歸州,改太常少卿,知廣州事。
人物簡介
【生卒】:946—1007 【介紹】: 宋澤州晉城人,字永初。太宗太平興國三年進士。通判戎州,以善政聞。真宗時,任川、峽四路都轉(zhuǎn)運使,要切之務,參預規(guī)畫。召權(quán)御史中丞。出知杭、廬州,以疾久昏忘,不能治政,連徙汝、光二州。全宋文·卷一○六
宋太初(九四六——一○○七),字永初,澤州晉城(今山西晉城)人。太平興國三年舉進士,歷判戎州、晉州、成都府。淳化間為監(jiān)察御史、京西轉(zhuǎn)運副使、河東轉(zhuǎn)運使。至道初,遷兵部員外郎,充鹽鐵副使。真宗嗣位,拜右諫議大夫,知江陵府。咸平中,任川陜四路都轉(zhuǎn)運使,權(quán)御史中丞,出知廬、汝、光等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著有《簡譚》三十八篇?!?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53—1013 【介紹】: 宋汀州寧化人,字仲賢。鄭彥華子。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初仕南唐為校書郎。入宋,累官陜西轉(zhuǎn)運副使。會歲歉,誘豪民出粟三萬斛,活饑民數(shù)萬。真宗時,曾獻《河西隴右圖》,敘地利本末,反對放棄靈州。數(shù)任陜西轉(zhuǎn)運使,參與抵御西夏及遼戰(zhàn)役。官終兵部員外郎。工詩,善篆書。有《江表志》、《南唐近事》、《談苑》等。全宋詩
鄭文寶(九五三~一○一三),字仲賢,一字伯玉(《永樂大典》卷七八九四引《臨汀志·進士題名》),寧化(今屬福建)人。仕南唐至校書郎。入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進士,補修武縣主簿,改通判穎州,知州事。淳化二年(九九一),授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加工部員外郎,對西北地區(qū)經(jīng)濟頗多策劃,后因減鹽價虧損國課,貶藍山令。真宗咸平中召掌京南榷貨。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員外郎。六年卒。年六十一,有文集二十卷(《東都事略》卷一一五),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七有傳。今錄詩十六首。全宋文·卷一三九
鄭文寶(九五三——一○一三),字仲賢,寧化(今福建寧化)人,一說襄城人。仕南唐至校書郎。入宋登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第,除修武主簿,遷大理評事、知梓州錄事參軍事。召試翰林,改著作佐郎,通判潁州。授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前后自環(huán)慶部糧越旱海入靈武者十二次,曉達蕃情,習其語。其后屢任陜西、河東、京西轉(zhuǎn)運使,官至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一。能詩,善篆書,有集二十卷,又撰《談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存)、《南唐近事》一卷(存),《江南馀載》二卷(存)。《宋史》卷二七七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57—1011 【介紹】: 宋相州安陽人,字光弼。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歷監(jiān)察御史,累遷左司諫。淳化二年,契丹請和,朝廷疑非實,國華受命往河朔察之,盡得其詐以聞。真宗即位,入判大理寺。出知河陽、潞州,以善綏緝,詔獎之。累官右諫議大夫、知泉州。代還,道病卒于建陽。
人物簡介
【生卒】:959—1032 【介紹】: 名或作士衡。宋秦州成紀人,徙居京兆府,字天均。太宗太平興國間進士。真宗時歷官至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三司使等職,司財賦二十年,善理財,所至有余羨。官河北時,春時預付民戶帛錢,入夏民輸帛于官,足給軍需,而廣行于諸路。仁宗拜為尚書左丞。然性貪,積家資累巨萬。受其婿曹利用牽連降官。全宋文·卷一六九
李士衡(九五九——一○三二),或作仕衡,字天鈞,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后家京兆。第進士,調(diào)鄠縣主簿,徙知彭山縣??軠仕]其才,通判邠州,徙知劍州。咸平三年春王均稱亂益州,士衡招降千馀人,擊殺數(shù)千。累遷度支員外郎,判三司鹽鐵勾院,歷荊湖北路、陜西轉(zhuǎn)運使、知益州、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權(quán)知天雄軍、知青州,入為三司使。仁宗初拜尚書左丞,知陳州、潁州。前后管計事二十年,官終左衛(wèi)大將軍。天圣十年卒,年七十四,《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1—1059 【介紹】: 宋深州饒陽人,字仲祖。李宗諤子。以蔭入仕。賜進士出身。歷河北轉(zhuǎn)運使,措置撫定江陵屯兵嘩動。徙知潭州,戍卒憤監(jiān)軍酷暴而欲為亂,因昭述而寢其謀。累遷真定府路安撫使、知成德軍,水災民多流亡,籍僧舍積粟為粥糜,活饑民數(shù)萬計。官終尚書右丞。卒謚恪。全宋詩
李昭述(?~一○五九),字仲祖,深州饒陽(今屬河北)人。賜進士出身,累遷開封府推官。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知常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遷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轉(zhuǎn)運使。康定元年(一○四○)徙陜西轉(zhuǎn)運使(同上書卷一二八)。入為三司戶部副使,樞密直學士。歷知成德軍、秦州、真定府、鄭州。入判太常寺,復領(lǐng)三班,累遷兵部侍郎、尚書右丞。仁宗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銘》)。謚恪。《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昭述(九六一——一○五九),字仲祖,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宗諤子。以父蔭為秘書省校書郎,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為刑部詳覆官,累遷秘書丞。以太常博士知開封縣,特遷尚書屯田外郎、開封推官,出知常州,遷三司度支判官。歷知潭州、淮南轉(zhuǎn)運使兼發(fā)運使、陜西轉(zhuǎn)運使、三司戶部副使、河北都轉(zhuǎn)運使、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等。官至尚書右丞。嘉祐四年卒,年九十九。謚恪。見胡宿《文恭集》卷三八《李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六五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