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已按“陜 → 陜陜”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9—1090 【介紹】: 宋萊州膠水人,字仲遠。蔡齊侄。第進士。歷官拜天章閣待制、秦鳳等路都轉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王韶進師河州被困,延慶檄兵赴救,除攝熙帥。徙知成都府兼兵馬都鈐轄。再徙渭州。以通兵法為神宗所善,召知開封府,拜翰林學士。官終工部、吏部侍郎。
全宋詩
蔡延慶(一○二九~一○九○),字仲遠,萊州膠水(今山東平度)人。齊從子。舉進士,通判明州。英宗治平中提點陜西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神宗熙寧中知河中府(《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之三九)。為秦鳳等路轉運使,徙知成都府兼兵馬都鈐轄。歷知渭州、戎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五、二九四)。元豐二年(一○七九)知開封府,拜翰林學士。出知滁、瀛、洪、定等州。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拜工部侍郎。五年,卒(同上書卷三九五、四三九),年六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六有傳。
全宋文·卷一六五一
蔡延慶(一○二九——一○九○),字仲遠,萊州膠水(今山東平度)人,蔡齊弟褒之子。中進士第,通判明州。熙寧初,歷開封府推官,知河中府,直舍人院、判流內銓。五年,拜天章閣待制、秦鳳等路都轉運使,以應辦熙河軍須功,進龍圖閣直學士。七年,徙知成都府兼兵馬都鈐轄。坐區(qū)處茂州蠻事失宜,徙知渭州。元豐二年,召知開封府,拜翰林學士。以言者罷,出知滁、瀛、洪州,帥高陽、定武,復龍圖閣直學士。元祐中,為工部、吏部侍郎。五年卒,年六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六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1—1104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穎叔。蔣堂從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復舉賢良方正,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誣劾歐陽修,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行新法,為福建轉運判官,遷淮東轉運副使,募流民修水利。累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長于理財,治漕運,以干練稱,升發(fā)運使。哲宗時歷知潭州、廣州、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元符末,坐事責守汝州?;兆诹ⅲ獦忻茉菏?。崇寧初出知杭州,因議棄河、湟事奪職。卒謚文穆。有《三經集》等。
全宋詩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屬江蘇)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英宗初,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傾側反覆,貶監(jiān)道州酒稅。熙寧中,歷江西、河北、陜西、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哲宗元祐初,進天章閣待制、知潭州,改廣、瀛、熙州。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知開封府,進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符末,責守汝、慶州。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同知樞密院事,以觀文殿學士出知杭州,以疾告歸。三年卒,年七十四。有文集雜著百馀卷,已佚。今《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三徑集》一卷,清光緒盛宣懷《春卿遺稿》中有輯本一卷?!断檀九曛尽肪硪黄?、《宋史》卷三四三有傳?!∈Y之奇詩,以《春卿遺稿》輯本為第一卷,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本(其中已見《春卿遺稿》者刪?。┘靶螺嫷蒙⒁姼鲿娖暇帪榈诙?。
全宋文·卷一七○五
蔣之奇(一○三一——一一○四),字穎叔,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蔣堂侄。嘉祐二年進士,治平中擢監(jiān)察御史。神宗立,轉殿中侍御史,因劾歐陽修不實,貶監(jiān)道州酒稅。改監(jiān)宣州稅。熙寧中,為福建轉運判官,歷淮東、陜西等五路轉運副使,擢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發(fā)運使。加直龍圖閣。元祐中,累遷至寶文閣待制,歷知潭、廣、瀛、河中、熙等州府。紹圣中,召為中書舍人,改知開封府,進龍圖閣直學士,拜翰林學士兼侍讀。坐事責守汝州、慶州?;兆诹?,復為翰林學士,拜同知樞密院,進知院事。崇寧元年,除觀文殿學士、知杭州。三年卒,年七十四,謚文穆。著有文集百馀卷及《孟子解》、《老子解》等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徐州豐縣人,字審言。李淑子。仁宗慶歷初賜進士出身。歷知滑、相、涇州,歷湖北、兩浙、淮南、河東、陜西、成都轉運使。神宗熙寧初,進直龍圖閣、知慶州。以貪邊功擊西夏致敗,謫保靜軍節(jié)度副使。后復以集賢殿修撰知荊南。臨事敏決,稱健吏,然輕率躁急,無威重,獨為王安石所知。
全宋詩
李復圭,字審言,徐州豐縣(今屬江蘇)人,淑子。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賜同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初通判澶州?;实v中知滑州(《青箱雜記》卷一○)。歷知相州、涇州,湖北、兩浙、淮南、河東、陜西、成都轉運使。神宗熙寧初知慶州,謫保靜軍節(jié)度副使,知光化軍。五年(一○七二),權判吏部流內銓(《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八)。出知曹、蔡、滄州。十年,還為鹽鐵副使(同上書卷二八○)。元豐二年(一○七九)知滄州,四年,改鄧州(同上書卷二九七)。卒于知荊南任上?!?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四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人,字中濟。范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時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運副使,建言梅山蠻恃險為邊患,宜拓取之。后章惇開五溪,議由此起。哲宗元祐間,權戶部侍郎,刪酒戶苛禁及奴婢告主給賞法。尋出知慶州,廣儲蓄,繕城柵,嚴守備,羈黠羌,推誠待下,人樂為其用。官終吏部侍郎。卒年六十三。
全宋詩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雍孫。以蔭為簽書并州判官。神宗熙寧初,授戶部判官,為湖南轉運副使。遷河東、陜西、河北、京東四路轉運使。哲宗元祐初,除將作監(jiān)、司農卿。出知晉州(《彭城集》卷二一《提舉西京崇福宮范子奇知晉州制》)、鄭州、河陽、慶州。紹圣元年(一○九四),除寶文閣待制。四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二、四八九),年六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范子奇(一○三五——一○九七),字中濟,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宗杰子。以祖雍蔭,簽書并州判官。熙寧中,歷戶部判官,湖南轉運副使、判將作監(jiān)、河東、陜西轉運使。元豐中,歷工部、左司二郎中,加直龍圖閣、河北轉運使。元祐初,為將作監(jiān)、司農少卿,復為河北、陜西、河東轉運使,除集賢殿修撰,召權戶部侍郎,出知慶州。入為吏部侍郎,加寶文閣待制。紹圣四年卒,年六十三。《宋史》卷三八八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八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8—1097 【介紹】: 宋京兆武功人,字景叔。英宗治平二年進士。嘗學于張載。趙卨帥延安,辟為屬。哲宗元祐二年,累擢軍器監(jiān)丞。吐蕃酋長鬼章青宜結據洮州,師雄率種誼、姚兕分兵進擊,破洮州,俘鬼章。歷陜西轉運副使、衛(wèi)尉少卿。上《紹圣安邊策》,陳慶歷以來防條得失及御敵之要。進直龍圖閣。官終知陜州。有文集。
全宋詩
游師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清雍正《陜西通志》卷三○),調儀州司戶參軍。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遷德順軍判官、潁州軍事推官。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除宗正寺主簿,遷軍器監(jiān)丞。五年,為陜西轉運判官、提點秦鳳路刑獄。七年,除祠部員外郎,加集賢校理,權陜西轉運使。紹圣二年(一○九五),知邠州,改知河中府。三年,權知秦州兼秦鳳路經略安撫使,移知陜州。四年,卒,年六十。事見《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二引《畫墁集·游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二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二○一五
游師雄(一○三八——一○九七),字景叔,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東南)人。從張載學,治平元年舉進士第一,授儀州司戶參軍,熙寧四年遷德順軍判官。元祐元年,改宣德郎,除宗正寺主簿,遷軍器監(jiān)丞。會吐蕃寇邊,使熙河,佐邊帥劉舜卿破敵有勞,遷陜西轉運判官。五年,移秦鳳路提點刑獄公事,遷承議郎。七年,除祠部員外郎,改工部,以集賢校理權陜西轉運副使。元祐九年,遷朝奉郎,除衛(wèi)尉少卿。紹圣二年,出知邠州,改守河中。三年春,遷直龍圖閣、權知秦州、兼秦鳳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未幾改帥熙河。四年,卒于陜州任上,年六十。著有文集十卷、奏議二十卷。見《游師雄墓志銘》(《永樂大典》卷八八四二),《宋史》卷三三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壽州人,字稚卿。呂公著弟。仁宗時賜進士出身。歷知澤、潁、廬、常四州,累改陜西轉運使。神宗元豐初知永興軍,徙河陽,平洛口兵變。哲宗時遷刑部侍郎、知開封府,為政明恕。官終戶部尚書。卒年七十。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呂公孺(一○二一——一○九○),字稚卿,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夷簡幼子。仁宗時任奉禮郎,賜進士出身。判吏部南曹,知澤、潁、廬、常四州,提點福建、河北路刑獄,入為開封府推官。判都水監(jiān),改陜西轉運使。知渭州,徙鄆州。熙寧十年坐失入死罪,責知蔡州。元豐初,知永興軍,二年徙河陽。四年五月知審官東院,十一月出知秦州。以與李憲不和,徙相州,更陳、杭、鄭、瀛四州。元祐初加龍圖閣直學士,二年五月任秘書監(jiān),三年遷刑部侍郎,知開封府,四年擢戶部尚書。五年三月以病提舉醴泉觀,同月卒,年七十。著有詩集、奏議二十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九,《宋史》卷三一一《呂夷簡傳》附傳、卷二○八《藝文志》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9 【介紹】: 宋河南人。英宗治平元年知東明縣,權發(fā)遣度支判官。司馬光奏其資性狡猾,善于進取,求請不倦,請勒歸放官,不報。累遷陜西轉運使、江淮發(fā)運使,官至直昭文館、都轉運使。
全宋詩
皮公弼(?~一○七九),字憲臣,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明隆慶《儀真縣志》卷四)。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東明縣,權發(fā)遣度支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四一)。后知袁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神宗熙寧間歷江淮、陜西、永興軍路轉運使,制置解鹽使。元豐二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九七)。
全宋文·卷一六四九
皮公弼(?——一○七九),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治平元年以都官員外郎知東明縣,權發(fā)遣度支判官。熙寧中權發(fā)遣江淮等路發(fā)運使,永興軍等路轉運使,陜西轉運使,官屯田郎中,遷度支郎中。元豐元年為陜西都轉運使,直昭文館。二年四月,坐舉俞士龍降一官,旋卒。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九、二七四、二八○、二九七,《宋詩紀事補遺》卷一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6—1117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以蔭入仕。性沉毅,有干略,論事剴切。神宗元豐中,為陜西轉運判官,時五路出擊西夏,皆無功,帝欲再舉,純粹奏言不可,遂止。哲宗立,以直龍圖閣為京東轉運使,改知慶州。后以元祐黨奪職,知均州?;兆跁r,以徽猷閣待制致仕。
全宋詩
范純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仲淹第四子。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權陜西路轉運判官,進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七、三三○)。八年,為京東路轉運使,知慶州(同上書卷三五四、三六一)。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入為戶部侍郎,出知延安府(同上書卷四五五、四五九)。紹圣初入元祐黨籍?;兆诹?,起知信州,旋以黨禁復起,責常州別駕、鄂州安置。黨禁解,復徽猷閣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吳郡志》卷二六)。有集,已佚。事見《范忠宣集補編》范能?!兜氯婀珎鳌?,《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全宋文·卷二三四七
范純粹(一○四六——一一一七),字德孺,蘇州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仲淹第四子。以蔭入仕,元豐中,為陜西轉運判官,進為副使,又為河東轉運副使。哲宗立,以直龍圖閣為京東轉運使。元豐八年,代兄純仁知慶州。請棄所取夏地,乞修明應援牽制之策,所言皆略施行。除寶文閣待制,再任。元祐六年,召為戶部侍郎,尋又出知延州。紹圣中歷知熙、鄧等州,以元祐黨人奪職?;兆诹?,起知太原,加龍圖閣直學士,再知延州,改永興軍。復以黨禁貶,后以徽猷閣待制致仕。政和七年卒,年七十二。純粹沈毅有干略,論事剴切,有奏議十七卷。《宋史》卷三一四有傳,又見《范忠宣公集補·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德孺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京兆藍田人,字進伯,一作晉伯。呂大防兄。仁宗皇祐間進士。為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中,王安石議遣使諸道,立緣邊封溝,大忠陳五不可,因罷不遣。歷知代州、石州,屢駁折契丹求地使者。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上生財養(yǎng)民十二事。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紹圣中知渭州,與章惇議不合,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
全宋詩
呂大忠,字進(或作晉)伯,藍田(今屬陜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清嘉慶《藍田縣志》卷六)。為華陰尉、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七年(一○七四),知代州,移石州(《東都事略》卷九一本傳)。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陜西轉運副使(《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四之二六),歷知陜州、秦州、渭州、同州。紹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二)。有《輞川集》五卷、奏議十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全宋文·卷一五一○
呂大忠,字進伯,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藍田(今陜西藍田),呂大防之兄。皇祐中進士,為華陰尉、晉城令、提舉永興路義勇、簽書定國軍判官。熙寧中,被命與劉忱使契丹,會遭父喪,起復,知代州、石州。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徙淮西提點刑獄。元祐初,歷工部郎中、陜西轉運副使、知陜州,繼知秦州。紹圣二年,加寶文閣待制、知渭州。四年,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著有《呂氏鄉(xiāng)約》。《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1 【介紹】: 宋濮州人,原籍趙郡,字奉世。李肅之弟。英宗時登進士第。官明州司法參軍,郡守骫法,承之毅然力爭。神宗熙寧初為條例司檢詳文字,又任檢正中書刑房。受命察訪淮浙常平、農田水利、差役事,還奏《役書》二十篇。又察訪陜西,裁正斂羨余之數。八年,任河東察訪使,受詔參定蕃兵法。官至樞密直學士。后知青州,徙應天府,歷阿陽、陳、鄆、揚州而卒。有《禮房條例并目錄》、《江湖淮浙鹽敕令賞格》及文集、奏議等。
全宋詩
李承之,字奉世,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迪子。舉進士,調明州司法參軍。神宗熙寧初,為條例司檢詳文字。累官至陜西都轉運使,召拜給事中、吏部侍郎、戶部尚書。以樞密直學士知青州。歷知州府,卒于揚州任?!?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有傳。
全宋文·卷一○二八
李承之(?——一○九一),字奉世,其先趙郡人,徙濮州(今河南濮陽)。迪從子。中進士第,調明州司法參軍。熙寧初,以為條例司檢詳文字,得召見,改京官,檢正中書刑房公事。四年察訪淮浙常平、農田水利、差役事,還奏《役書》二十篇,加集賢校理。又察訪陜西,遷集賢殿修撰,擢寶文閣待制。為同群牧使,糾察在京刑獄兼樞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檢三司使。元祐初官樞密直學士,知青州,徙應天府,歷河陽、陳、鄆、揚州,元祐六年十一月卒。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議二十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八、二五二、四六八,《宋史》卷二○八《藝文志》七、卷三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人,字景溫。第進士。知光化縣,民皆編竹為屋,康直始教用陶瓦,以杜火患。與谷城知縣豐稷俱有治績,時有“葉光化,豐谷城,清如水,平如衡”之謠。曾布行新法,以為司農屬。哲宗元祐間以寶文閣待制知亳州,通浚積潦,民獲田數十萬畝。召為兵部侍郎卒,年六十四。
全宋文·卷一八二七
葉康直(一○二八——一○九一),字景溫,建州(治今福建建甌)人。熙寧中擢進士第,知光化縣,有政績。為司農寺勾當公事,歷永興、秦鳳、陜西等路轉運判官,涇原、陜西轉運副使。元祐初加直龍圖閣、知秦州,改知河中府,復知秦州。遷寶文閣待制、陜西都轉運使,知亳州。元祐六年,召為兵部侍郎,尋卒,年六十四。見《宋史》卷四二六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1 【介紹】: 宋宿州符離人,字子居。以蔭為寧陵縣主簿,疏導縣中久堙古河以溉田,人稱“苗公河”。神宗熙寧中,歷廣西、梓州路轉運副使。元豐中,從林廣攻瀘州蠻乞弟,創(chuàng)摺運法,道雖遠而軍食不乏。后為河東轉運使,移知桂州,官終戶部侍郎。
全宋詩
苗時中(?~一○九二,字子居,其先壺關(今屬山西)人,徙宿州(今安徽宿縣)、以蔭為寧陵主簿。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以司農寺丞為太子中舍,權發(fā)遣梓州路轉運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四四)。九年,為廣西轉運副使(同上書卷二七九)。一作湘南轉運使(《金石萃編》卷一三四)。元豐三年(一○八○)。權梓州路轉運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六)。遷河東轉運使。七年,以直龍圖閣知桂州(同上書卷三四六)。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進寶文閣待制,兼管勾廣南西路經略司(同上書卷四○二)。四年,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副使(同上書卷四三五)。五年,遷陜西都轉運使,入為戶部詩郎(同上書卷四四五)。六年,卒于官(同上書卷四五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傅。
全宋文·卷一六六○
苗時中(?——一○九一),字子居,宿州(治今安徽宿州)人。以蔭主寧陵簿,調潞州司法參軍。熙寧元豐間,歷廣西、梓州轉運副使、河東轉運使。元豐七年,加直龍圖閣、知桂州。元祐中進寶文閣待制,再任。復為江淮荊浙發(fā)運副使、陜西都轉運使,終戶部侍郎。元祐六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三五、四四四、四四五、四五五。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謝卿材,字仲適,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金石萃編》卷一三八)。曾知撫州臨川縣,王安石舉于朝(《臨川集》卷四○《舉謝卿材充升擢任使狀》)。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為比部員外郎(《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之四)。八年,權提點河東刑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一)。元豐七年(一○八四),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至八年,歷福建等路轉運使,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同上書卷三七四以下各卷)。
全宋文·卷二三五四
謝卿材,字仲適,臨淄(今山東淄博)人。熙寧二年為比部員外郎,八年權提點河東刑獄。元豐七年知福州,元祐間為河北、河東、京東等路轉運使,七年為江淮荊浙等路發(fā)運使,八年知相州。累官朝散大夫。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一、三七四、四一五、四五四、四七一、四七六,《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之四,《金石萃編》卷一三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鄭州人,字楚老。第進士。神宗時官至直秘閣、知延安府。時夏人犯涇原,率師搗其虛,夏人解去。累擢龍圖閣直學士。為吏六十年,處事明銳,然反覆詭隨,無特操,為識者所非。卒年八十三。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李南公,字楚老,鄭州(治今河南鄭州)人。進士及第,調浦江令,知長沙縣。熙寧中,提舉京西常平,提點陜西、河北刑獄,擢京西轉運副使,入為屯田員外郎。為河北轉運副使,加直秘閣、知延安府。進直龍圖閣,擢寶文閣待制、知瀛州。拜戶部、吏部侍郎、戶部尚書。歷知永興軍、成都、真定、河南府。為吏凡六十年。卒,年八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應天府宋城人,字仲至。王洙子。清亮有志操,歐陽修器重其文。以蔭入官,文彥博薦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歷陜西轉運副使,哲宗時曾奉使高麗。領開封,改集賢殿修撰、知和州,徙饒州,斥提舉太平觀?;兆诹?,復待制、知成德軍。卒年六十七。平生為文至多,所交盡名士。性嗜古,藏書數萬卷,手自校正,世稱善本。有《廣諷味集》。
全宋詩
王欽臣,字仲至,宋城(今河南商丘南)人,洙子。文彥博薦試學士院。神宗熙寧三年(一○七○),賜進士及第。元豐六年(一○八三),為陜西轉運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三二)。哲宗元祐初為工部員外郎。奉使高麗,還,進太仆少卿,遷秘書監(jiān)。代錢協為開封尹,改集賢修撰,知和州,徙饒州,斥提舉太平觀。徽宗立,知成德軍。卒,年六十七。有《廣諷味集》五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已佚。事見《宋史》卷二九四《王洙傳》。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八〇
王欽臣,字仲至,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王洙之子。以父蔭為大理寺丞,熙寧三年文彥博薦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任開封府判官,徙群牧判官。元豐中,歷熙河路轉運使、陜西轉運副使。元祐初,為工部郎中、直秘閣,進太仆少卿,遷秘書監(jiān)。六年,擢工部侍郎,權吏部侍郎。紹圣元年降知廬州,徙饒州,入元祐黨籍,四年斥提舉江州太平觀?;兆诹?,復待制,起知潁昌府。卒年六十七。欽臣生平為文至多,家藏書數萬卷。其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三、二六七、三二〇、三三二、三八七、四〇四、四一五、四六六、四六八、四八四,《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七之一六、選舉九之三、選舉三三之二一,《北宋經撫年表》卷二、四,《宋元學案》卷九六,《宋史》卷二九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