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趙宗旦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九三○
趙宗旦(?——一○八二),字子文,允升次子。選為仁宗伴讀,仁宗即位,獲超選。治平中知大宗正事。神宗即位,拜崇信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大宗正。元豐三年封華陰郡王,加開府儀同三司。五年卒,贈太尉、滕王,謚恭孝。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三,《宋會要輯稿》帝系四之二七、職官二○之一八,《宋史》卷二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太平蕪湖人,字深道,號湖陰居士。不事科舉,志尚矯潔。筑室榜曰“獨樂”,陳瓘為作記。哲宗元祐黨禁,有過江上者,許傾心款接,通其緩急。高宗紹興初授以官,拜命而不署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越州新昌人,字光遠。石待旦七世孫。沉靜端潔,不妄言笑?;兆谛烷g進士。任平江主簿,嚴州教授,監(jiān)行在諸司糧料院,通判明州,知江陰軍卒。
宋登科記考
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宣和三年(1121年)進士。累遷州通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潁州汝陰人,字性之,自稱汝陰老民,人稱雪溪先生。記問賅洽,長于宋朝故事,藏書近萬卷。官迪功郎。高宗建炎四年權樞密院編修官,纂集《祖宗兵制》,書成改京官,賜名《樞庭備檢》。紹興五年以右承事郎守太府寺丞。曾撰補《七朝國史》,詔給札奉御,九年上補錄等,在奉祠中特遷一官。后書為秦檜所沮不克成。以言秦檜定徽宗陵名不當得罪。十三年在湖南安撫司參議任上獻《太玄經解義》。另有《默記》、《雪溪集》等。
全宋詩
王铚,字性之,自號汝陰老民,汝陰(今安徽阜陽)人。嘗從歐陽修學。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權樞密院編修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五),纂集太宗以來兵制。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書成,賜名《樞庭備檢》。罷,主管臺州崇道觀,續(xù)上《七朝國史》等。九年,為湖南安撫司參議官。著有《默記》一卷、《雜纂續(xù)》一卷、《侍兒小名錄》一卷、《國老談苑》二卷、《王公四六話》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二七有傳?!⊥蹊溤?,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雪溪集》為底本。校以原李盛鐸藏清抄本(傳錄吳石倉校本,簡稱李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初渭園藏清抄本(張桐生校本,簡稱初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雪溪詩集》(簡稱小集本)。又據李盛鐸本《雪溪詩補遺》及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六卷。
全宋文·卷三九九二
王铚,字性之,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昭素之后。善屬文,記問該洽,尤長宋代故實。南渡后寓居剡中,自稱汝陰老民。建炎四年為迪功郎、權樞密院編修官,纂集先朝兵制。紹興中為太府寺丞,后以右承事郎主管臺州崇道觀。九年,上《元祐八年補錄》、《七朝史》,特遷一官。徙湖南安撫司參議官,復上《太玄經解義》及《祖宗八朝圣學通紀論》。铚著述頗豐,今存《雪溪集》、《默記》、《王公四六話》、《補侍兒小名錄》等。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三三、崇儒五之三四、《紫微集》卷三六,《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五、七四、一二五、一四九、一五一,《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宋史》卷二○六、四六五,《宋史翼》卷二七,《宋詩紀事》卷四三,《宋元學案補遺》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公權。富嚴曾孫?;兆谛土赀M士。調隨縣主簿。因張浚薦,充宮教。高宗紹興中官至工部郎中。守節(jié)清慎,名所居為“知止堂”。善仿蘇軾書法,尤工柳葉篆。卒年八十六。
全宋文·卷四○七五
富元衡,字公權,號洛陽愚叟,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幼入太學,有聲場屋。登宣和六年進士第,調隨縣簿。建炎初,為襄陽招撫司機宜,遷左承務郎、婺州州學教授,再遷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大宗正丞。紹興十一年,以宣教郎知江陰軍。后歷知興國軍、袁州,遷湖南常平,改利州路提刑,再移湖北,除工部郎中。乾道元年,引年請致仕,除直秘閣奉祠。年八十六卒,官至朝散大夫。喜書,仿東坡體能逼真,尤善柳葉篆。見《重修琴川志》卷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七,《宋史翼》卷二○。
杜淦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鄂州江夏人。自稱漢陰老人,居泗水上。視入仕為恥,專事勞力,躬督耕墾,起家十五年遂致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9—1196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初名慎言,字伯仁,號酌古居士。王勛子。以蔭授將仕郎,歷知州縣,與父皆以廉直聞。為廣南西路轉運判官,反對行客販鈔鹽。累官秘閣修撰、浙西提刑。以疾求歸,主管武夷山沖祐觀。工詩文,為范成大所稱賞。
全宋詩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字正之,號酌古居士,鄞(今浙江寧波)人。歷豐城縣主簿,婺州司法參軍。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江陰軍、饒州,以事罷。起知湖州。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為廣南西路轉運判官兼提舉鹽事(《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八之一四)。十四年,由淮南東路轉運判官除直寶文閣(同上書職官六二之二六),秘閣修撰。出為兩浙西路提點刑獄。以疾,主管武夷山沖祐觀。寧宗慶元二年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集》,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九九《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
全宋文·卷四七五九
王正己(一一一九——一一九六),原名慎言,字正之,避孝宗諱改今名,字伯仁,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以蔭授將仕郎、婺州司法參軍,知泰州海陵縣。隆興初入對稱旨,除宣教郎,權司農寺主簿,知江陰軍。上備禦江防事宜七條,事皆深切明著,歷知饒、嚴州,主管臺州崇道觀,權右司郎官。移湖北、廣西、江東轉運判官。遷太府卿,除秘閣修撰、江東提刑。以末疾奉祠,轉朝議大夫致仕,慶元二年三月卒,年七十八。有《酌古堂文集》。見樓鑰《朝議大夫秘閣修撰致仕王公墓志銘》(《攻愧集》卷九九),《寶慶四明志》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唐卿。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嘗為南劍州教授,后歷仕州縣,皆有治績,官終廣東提刑。有《資治通鑒集義》及文集。
全宋文·卷四九六○
王師古,字唐卿,金華(今浙江金華)人。登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南劍州學教授。淳熙中知江陰軍,崇揚儒學,歷州縣,皆有治績。官終廣東提點刑獄。有文集及《資治通鑒集義》八十卷。事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五四之四○、食貨六九之三二,《敬鄉(xiāng)錄》卷一二,《金華賢達傳》卷八,《宋元學案補遺》卷二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83—1234 【介紹】: 宋福州福清人,字正甫。陳宗召子。寧宗慶元五年進士。嘉定元年再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學博士。在朝屢有論列,以忤史彌遠罷,主管崇禧觀。理宗時為中書舍人,尋兼直學士院。內侍濫受恩賞,輒封還詔書。累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紹定六年,拜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旋致仕。卒謚文定。
全宋詩
陳貴誼(一一八三~一二三四),字正甫,福清(今屬福建)人。寧宗慶元五年(一一九九)進士,授瑞州觀察推官。歷知江陰軍、徽州。官至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端平元年卒,年五十二。《宋史》卷四一九有傳。
全宋文·卷七四○九
陳貴誼(一一八三——一二三四),字正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慶元五年進士,歷幕職,中博學宏詞科,授江南東路安撫司機宜文字。遷太學博士,將作監(jiān)丞。出知江陰軍,提舉江西常平,入為禮部郎官。為言者論罷,主管崇禧觀。起知徽州,召授司封郎官兼翰林權直。理宗即位,以為宗正少卿兼侍講,兼權直學士院。遷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刑部、禮部尚書,擢簽書樞密院事。紹定六年,進參知政事。端平元年卒,年五十二,謚文定。見魏了翁《參知政事陳公神道碑》(《鶴山大全集》卷八七),《宋史》卷四一九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方萬里,字子萬,一作鵬飛,號蕙巖(《詩苑眾芳》),嚴州(今浙江建德東北)人。家于吳。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淳熙嚴州圖經》卷一)。十一年,為江陰軍教授(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理宗紹定五年(一二三二)知江陰軍。明正德《姑蘇志》卷五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方萬里,字子萬,號蕙巖。本嚴州建德(今浙江建德東北)人,移居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嘉定四年登進士第。寶慶、紹定間為慶元府、江陰軍教授。紹定五年以朝奉郎知江陰軍。累官至太常寺主簿。見《吳郡志》卷二八,《寶慶四明志》卷二,《姑蘇志》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子聲,一字石隱。史浩孫。以祖澤為太府寺簿。理宗紹定初知江陰軍。李全之亂,江陰當要害,雋之始至逾月,請兵分屯,度地宜建堡柵,儲糧備器,士氣感奮,軍整民安。推行鄉(xiāng)飲酒禮,時稱其有補風化。后官至直寶謨閣致仕。
全宋詩
史雋之,理宗紹定三年(一二三○)知江陰軍。明弘治《江陰縣志》卷九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景英。顏徹子。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初以蔭入官,通判臨安府。登第后,除知江陰軍,政績卓著。累官太府少卿。力請祠,提舉沖祐觀。
全宋詩
顏耆仲,字景英,龍溪(今福建漳州龍海市)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知江陰軍(明嘉靖《江陰縣志》卷一○)。召除太府寺簿,出為淮東提舉兼提刑,官至樞密院副都承旨。明嘉靖《龍溪縣志》卷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陰中夫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隆興奉新人,名幼達,以字行,別字復春。陰時夫兄,兄弟同登宋寶祐九經童科,又為弟所編《韻府群玉》作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隆興奉新人,名幼遇,一作時遇,以字行,別字勁弦。與兄陰中夫同登宋寶祐九經童科。宋末登進士第。入元不仕。編有《韻府群玉》,分韻一百零六部,摘錄典故詞藻,隸于各韻之下,為現存最早以韻隸事之類書。所分韻部為后世作詩賦遵用為標準,清修《佩文韻府》及通行的《詩韻》,皆以此為藍本。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三二四
趙孟奎(一二三八——?),字宿道,太祖十一世孫,居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寶祐四年登進士第,咸淳間以奉直郎權發(fā)遣衢州軍州事。編有《分門類纂唐歌詩》。見《寶祐四年登科錄》,林希逸《慧通大師真身閣記》(《竹溪鬳齋十一稿續(xù)集》卷一○),及本書所收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