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65—617 【介紹】: 隋武威人,陰壽子。性忠厚,有武藝。以功臣子拜儀同,累遷驃騎將軍,遷張掖太守。擊破吐谷渾,黨項羌人之?dāng)_,與代王留守京師,李淵軍進長安,世師勒兵拒,城陷被殺。
陰顥 朝代:北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北周武威姑臧人,陰子春孫。少知名。釋褐奉朝請,歷尚書金部郎。后入周。有《瓊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陳武威姑臧人,字子堅。陰子春子。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dāng)時所重。仕梁為湘東王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府中錄事參軍。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曾在陳文帝宴中作《安樂宮賦》,援筆便就,深被嘆賞。有文集,已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92—624 【介紹】: 唐蒲州汾陰人,字伯褒。薛道衡子。道衡為煬帝所殺,故收于隋不仕。房玄齡薦之于李世民,授秦王府主簿,檄書露布,多出其手。高祖武德四年,竇建德援王世充,眾將爭言退兵待機,獨收力主扼成皋拒之,遂一戰(zhàn)定中原。入東都,授天策府記室參軍。從平劉黑闥,封汾陰縣男。六年,以本官兼文學(xué)館學(xué)士,未幾卒。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收字伯褒。蒲東汾陰人。隋司隸大夫道衡子。道衡為煬帝所殺。收不仕隋。高祖入關(guān)。授秦府主簿。遷金部郎中。東都平。授天策府記室參軍。封汾陰男。以本官兼文學(xué)館學(xué)士。武德七年卒。年三十三。貞觀七年贈定州刺史。永徽六年又贈太常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46—708 【介紹】: 唐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字必簡。高宗咸亨元年進士。善五言詩,工書翰,有能名。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歷遷隰城尉、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武則天時,累擢膳部員外郎。中宗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嶺外。尋召授國子主簿,加修文館直學(xué)士。卒年六十余。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5?—708 字必簡。排行五。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父遷居洛州鞏縣(今河南鞏義)。高宗咸亨元年(670)登進士第,其后任隰城尉,累轉(zhuǎn)洛陽丞。武后圣歷元年(698),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與同僚不睦,為州司馬周季重等所構(gòu)陷,系獄,將被殺。審言子杜并年方十六,刺殺季重,當(dāng)即杜并亦被殺。武后聞此,甚加嘆異,召見審言,授著作佐郎,俄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元年(705),因諂附張易之兄弟,為中宗流放峰州。不久召還,授國子監(jiān)主簿,加修文館直學(xué)士。景龍二年(708)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杜審言考》對其生平事跡多所考證。審言為杜甫祖父,杜甫詩法深受其影響。審言少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晚年與沈佺期、宋之問唱和,對近體詩之形成頗有貢獻。審言今存詩43首,僅兩首古體,五律、五排、七律、七絕諸體有佳作,其中五律尤為量多質(zhì)高,莊嚴典麗。有宋本《杜審言集》1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審言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杜審言(648?—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類),父遷居鞏縣(今屬河南)。高宗咸亨元年(670)擢進士第,授隰城尉,遷江陰尉,轉(zhuǎn)洛陽丞。武后圣歷元年,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尋免歸,武則天召見,拜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部。中宗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流峰州。不久召還,授國子監(jiān)主簿,加修文館直學(xué)士,卒。審言善五言詩,工書翰,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有《杜審言集》十卷,已佚。今《杜審言詩集》三卷乃后人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審言詩注》。

作品評論

《唐詩品》
學(xué)士高才命世,凌轢同等,律調(diào)瑯然,極其華茂。然其心靈流暢,不煩構(gòu)結(jié),而自出雅致。曠代高之,以為家祖。少陵雄生后代,威鳳之丸,不離苞素者也。《守歲》篇云:“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庭燈燭上薰天”,氣色高華,罕得其比。
《藝苑卮言》
杜審言華藻整栗,小讓沈、宋,而氣度高逸,神情圓暢,白是中興之祖,宜其矜率乃爾。
藝圃擷馀
杜必簡性好矜誕,至欲“衙官屈、宋”。然詩自佳,華于子昂,質(zhì)丁沈、宋,一代作家也。乃有杜陵鬯其家風(fēng),盛哉!
詩藪
初唐無七言,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倡。五言則“行止皆無地”、“獨有宦游人”,排律則“六位乾坤動”、“北地寒應(yīng)苦”,七言則“季冬除夜”、“毗陵震澤”,皆極高華雄整。少陵繼起,百代???,有自來矣。
詩鏡總論
杜審言渾厚有馀。
唐詩歸
鐘云:初唐詩至必簡,整矣,暢矣。吾尤畏其少。古人作詩不肯多,意其不善。又云:必簡數(shù)詩,開詩家齊整平密一派門戶,在初唐實亦創(chuàng)作。
《詩源辨體》
杜審言五言律體巳成,所未成者,長短兩篇而已。今觀沈、宋集中,亦尚有四、五篇未成者。然則五言律體實成于杜、沈、宋,而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審言較沈、宋復(fù)稱俊逸,而體自整栗,語自雄麗,其氣象風(fēng)格自在,亦是律詩正宗。
《唐詩緒箋》
五言律詩貴乎沉實溫麗,雅正清遠。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無艱難之患。最不宜輕浮俗濁,則成小人對屬矣。似易而實難。又須風(fēng)格峻整,音律雅渾,字字精密,乃為得體。初唐惟杜審言創(chuàng)造工致,最為可法。
《唐律消夏錄》
必簡詩用意深老,措辭縝密,雖極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虛設(shè)。其于射洪,猶班之于史也。后來盡得其法者,唯文孫工部一人。
《載酒園詩話又編》
杜必簡散朗軒豁,其用筆如風(fēng)發(fā)漪生,有遇方成圭、遇圓成璧之妙。即作磊砢語,亦猶蘇子瞻坐桄榔林下食芋飲水,略無攢眉蹙額之態(tài)。此僻澀苦寒之對劑也。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觀。
石洲詩話
杜必簡于初唐流麗中,別具沉摯,此家學(xué)所有啟也。
三唐詩品
承流散藻,詞非一骨,間有六代遺音,而律詩清柔,無復(fù)陳隋健響,于初唐最為晚派。自誕“衙官屈宋”,殊太過情。乃如“云霞出?!?、“草綠長門”,亦自獨辟生蹊,發(fā)為孤秀,以罕見長耳。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一作薛耀。字升華,蒲州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人。薛元超之子。尚城陽公主。武后登封元年(696),官禮部郎中。圣歷中,依張易之,預(yù)修《三教珠英》,遷正諫大夫。官至給事中。襲封汾陰男。生平見新、舊《唐書·薛元超傳),《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三下》,《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九。曜以文學(xué)知名,與王勃有交誼?!?a target='_blank'>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錄文集2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8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曜。中書令元超子。尚城陽公主。圣歷中附張易之。與修三教珠英。官正諫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0前 【介紹】: 唐武威姑臧人。張說妹婿。初補陳州司倉,不樂而辭之。玄宗開元初,張說刺相州行先為從事,常陪吟詠。又為宜城公主記室參軍,遷長河令。遷蔚州別駕,入為慶王友,轉(zhuǎn)太子中允。官至國子司業(yè)、邠王府長史。卒年七十五。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居于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南朝詩人陰鏗玄孫。張說妹婿。釋褐陳州司倉,歷宜城公主府記室參軍、長河令、蔚州別駕。入為慶王友,轉(zhuǎn)太子中允,后拜國子司業(yè)、邠王府長史,卒。玄宗開元元年(713),張說為相州刺史時作《相州九日城北亭子》詩,行先和之,流傳中“相州”訛為“湘州”,《唐詩紀事》卷一七遂誤傳行先為湘州刺史張說從事,又或以唐無湘州,遂云為岳州刺史張說從事,均誤。生平詳見張均《邠王府長史陰府君碑》(銘文為張說所撰)、《元和姓纂》卷五。《全唐詩》存詩1首。
陰承本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玄宗開元二十三年,為隴右節(jié)度使,曾修硤路,受詔備防吐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2—864 【介紹】: 唐鄆州須昌人,字存之。博通經(jīng)史,尤能歌詩。文宗大和六年舉進士,及書判拔萃,為杜驚從事。悰入相,諴為侍御史。武宗時,出為磁州刺史。宣宗立,召為翰林學(xué)士、中書舍人,遷刑部侍郎。后為邠寧節(jié)度,開置屯田,召募軍士,省度支錢數(shù)百萬。改河?xùn)|、宣武軍節(jié)度使。懿宗時入為戶部尚書,領(lǐng)度支。尋以禮部尚書同平章事。累遷中書侍郎、兵部尚書、集賢大學(xué)士。旋兼平章事節(jié)度河中,咸通四年十二月卒于鎮(zhèn)。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3—864 字存之,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文宗大和六年(832)登進士第。又以書判拔萃。歷佐使府。武宗會昌間,入為監(jiān)察御史,旋出刺磁州。宣宗大中四年(850)除翰林學(xué)士。封平陰縣男。六年,出為邠寧節(jié)度使。后歷帥昭義、河?xùn)|、宣武三鎮(zhèn)。懿宗咸通元年(860)除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以疾辭相位。尋出為河中節(jié)度使。十二月二十三日(864年2月4日)卒于鎮(zhèn)。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唐語林》卷三存其詩2句,《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自號華陰子,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唐末赤松山道士。能詩,工篆書。僖宗廣明亂前,與詩僧貫休結(jié)識。亂后,二人又曾相逢。約卒于昭宗時,貫休有詩傷之。事跡見《禪月集》卷一一、卷一六及《金華赤松山志》?!?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后漢高祖弟劉崇子。乾佑元年拜徐州節(jié)度使。后漢隱帝被弒,郭威與群臣議立赟為嗣,傳太后意召之。赟行至宋州,郭威為兵士所擁立。封赟為湘陰公,以幽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寧國府宣城人,字明用。自少隱居土山,好學(xué)工文詞。太宗太平興國間進士。歷官屯田員外郎,判戶部度支,歲計羨余,奏免諸道供輸一年。尋謫外。真宗大中祥符末起判三司,乞便郡,出知本州,政崇簡易,訟獄大省,在郡二年罷。仁宗即位,起知江陰軍,數(shù)月卒。有《仙都集》。
全宋詩
李含章,字時用,宣城(今屬安徽)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士。授屯田都官員外郎(《宛陵群英集》卷五)。真宗大中祥符末,充三司度支判官,出知本郡。仁宗即位,知江陰軍,卒。有《仙都集》五卷,已佚。《萬姓統(tǒng)譜》卷七二有傳。今錄詩十三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1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則善。少以詩賦名。真宗咸平三年進士。景德三年,以廣德軍判官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入第四等,授殿中丞。大中祥符三年,以太常博士上時務(wù)策,得罪責(zé)授滁州團練副使。仁宗即位,累官通判太平州,遂居其地。官終太常寺丞知階州。時丁謂畏其直,錢易奇其文,楊億、李諤服其議論。有《諫史》百卷。
全宋詩
石待問(?~一○五一),字則善,眉山(今屬四川)人。弱冠登進士,通判明州,曾進(諫史)百卷。仁宗即位,改判太平州,知階州,未幾致仕,卜居蕪湖?;实v三年卒。事見清康熙《太平府志》卷三一。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
石待問(?——一○五一),字則善,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咸平三年進士,應(yīng)直言極諫科,六試皆第一,授殿中丞,通判明州。大中祥符三年,上《時務(wù)策》十?dāng)?shù)條,忤真宗意,責(zé)授滁州團練副使。仁宗即位,通判太平州,遂家焉。官終太常丞、知階州?;实v三年卒。著有《諫史》一百卷。參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四、七三,《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四之二一、選舉一○之一二,《宋史》卷二○七《藝文志》六,《宋詩紀事補遺》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南緱氏人,字仲華。陳光現(xiàn)子。仁宗寶元元年進士。累遷判大理事。任刑法二十余年,朝廷有大疑獄,必召與議,太素推原人情以傅法意,眾皆釋然,自以為不及。歷知江陰軍、兗州、明州,有治績。終尚書兵部郎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祖籍建州甌寧,字圣徒。英宗治平初以虞部員外郎知江陰軍。神宗熙寧十年以司農(nóng)少卿知袁州,惠政愛民,有治績。官至左中散大夫、普寧郡侯致仕。及退,與元絳、程師孟諸人詩酒往還,號十老。年八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