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81,分99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堂陰
玄陰
陰雪
湘陰
水陰
交陰
五陰
陰晦
溪陰
河陰
曉陰
陰機(jī)
陰凝
濟(jì)陰
陰處
《駢字類編》:堂陰(堂陰)
謝靈運(yùn) 七濟(jì)朝食既畢摘果堂陰春惟枇杷夏則林檎 曹毗夜聽搗衣詩 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陰。
《國語辭典》:玄陰(玄陰)  拼音:xuán yīn
1.幽暗。漢。無名氏〈蘭若生春陽〉詩:「夜光照玄陰,長嘆戀所思?!?br />2.冬天?!段倪x。曹攄。思友人詩》:「情隨玄陰滯,心與回飆俱?!埂段倪x。謝惠連。雪賦》:「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jié)?!?/div>
《駢字類編》:陰雪(陰雪)
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 其六 風(fēng)磴吹陰雪,云門吼瀑泉。
《韻府拾遺 屑韻》:陳琳詩凱風(fēng)飄陰雪白日揚(yáng)素暉杜甫詩風(fēng)磴吹陰雪
《駢字類編》:湘陰(湘陰)
唐 姚鵠 送人歸吳 湘陰島上寺,楚色月中潮。
唐 鄭谷 作尉鄠郊送進(jìn)士潘為下第南歸 歸去宜春春水深,麥秋梅雨過湘陰。
《漢語大詞典》:水陰(水陰)
(1).水的南面。 明 葉子奇 草木子·管窺:“水以北為陽,南為陰?!?br />(2).舊謂水屬陰象。《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夫 河 者水陰,四瀆之長,今乃大決,沒漂陵邑,斯昭陰盛盈溢,違經(jīng)絶紀(jì)之應(yīng)也?!?漢 班固 《白虎通·五行》:“火陽,君之象也;水陰,臣之義也?!?/div>
分類:南面
《分類字錦》:交陰(交陰)
姚系 庭柳詩 交陰總共密,分條各自宜。
分類:
《國語辭典》:五陰(五陰)  拼音:wǔ yīn
佛教用語。陰是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gòu)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陰」。分別為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其中除色陰外,其馀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zhì),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指認(rèn)識分別作用。由于每一種陰,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陰」。《維摩詰所說經(jīng)。卷上》:「樂觀五陰如怨賊?!挂卜Q為「五蘊(yùn)」。
《國語辭典》:五蘊(yùn)(五蘊(yùn))  拼音:wǔ yùn
佛教用語。梵語pa?ca-skandha的意譯。蘊(yùn)為堆、積聚的意思。佛教稱構(gòu)成人或其他眾生的五堆成分為「五蘊(yùn)」。分別為色蘊(yùn)、受蘊(yùn)、想蘊(yùn)、行蘊(yùn)、識蘊(yùn)。其中除色蘊(yùn)之外,其馀皆屬精神層面。色指組成身體的物質(zhì),受指感覺,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識指認(rèn)識分別作用。由于每一種蘊(yùn),都是由許多分子積聚而成,故稱為「蘊(yùn)」?!栋闳舨_蜜多心經(jīng)》:「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yùn)皆空?!挂沧g作「五陰」。
《國語辭典》:陰晦(陰晦)  拼音:yīn huì
天氣陰沉、晦暗?!段宕菲皆挕L剖?。卷上》:「恰天時陰晦下雨,塵霧冥迷,卻被劉鄩將五千軍在河曲田地里藏伏了,四面鼓噪,圍了晉王數(shù)重?!?/div>
《駢字類編》:溪陰(溪陰)
宋 梅堯臣 寄文鑒大士 明日呼兒整籃輿,欲煩重過小溪陰。
《漢語大詞典》:河陰(河陰)
黃河 南岸之地。國語·晉語九:“與 鼓子 田於 河 陰,使 夙沙釐 相之。” 韋昭 注:“ 河 陰, 晉 河 南之田。”《文選·陸機(jī)〈贈馮文羆〉詩》:“發(fā)軫清 洛 汭,驅(qū)馬 大河 陰?!?李善 注引《穀梁傳》:“水南曰陰?!?/div>
分類:黃河南岸
《駢字類編》:曉陰(曉陰)
唐 崔涂 殘花 遲遲傍曉陰,昨夜色猶深。
《漢語大詞典》:陰機(jī)(陰機(jī))
機(jī)巧,機(jī)謀。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翕翕陵厚載,譁譁弄陰機(jī)。” 宋 曾鞏 《京師觀音院新堂》詩:“丈夫壯志須坦蕩,曲士陰機(jī)謾翻覆?!?清 錢謙益 《春雪》詩:“遲日同云更合圍,東皇何事發(fā)陰機(jī)?”
《駢字類編》:陰凝(陰凝)
嵇康明膽論:五材存體,各有所生。明以陽曜,膽以陰凝。
《駢字類編》:濟(jì)陰(濟(jì)陰)
詩曹譜疏見汶南下。史記梁孝王世家:濟(jì)陰哀王不識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為濟(jì)陰王。一歲卒,無子,國除,地入于漢,為濟(jì)陰郡。又彭越傳:漢元年秋,齊王田榮畔項王,漢乃使人賜彭越將軍印,使下濟(jì)陰以擊楚。漢書地理志:濟(jì)陰郡,故梁,景帝六年別為濟(jì)陰國。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 后漢書祭祀志:章帝元和二年三月,上東巡狩,將至泰山道,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堯于濟(jì)陰成湯靈臺上。 晉書文立傳:前在濟(jì)陰,政事修明,后于東宮盡輔導(dǎo)之節(jié)。元史地理志:曹州,唐初為曹州,后改濟(jì)陰郡。 越絕書:梁古治,今濟(jì)陰、山陽、濟(jì)北、東郡畢也。 水經(jīng)見濮水下。
《漢語大詞典》:陰處(陰處)
猶靜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所以溲血者,診脈法曰‘病養(yǎng)喜陰處者順?biāo)溃B(yǎng)喜陽處者逆死?!淙讼沧造o,不躁,又久安坐,伏幾而寐,故血下泄。” 三國 魏 曹植 《卞太后誄》:“仰奉諸姑,降接儔列,陰處陽潛,外明內(nèi)察?!?趙幼文 校注:“陰處,猶言靜居?!?/div>
分類:陰處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