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4詞典 1分類詞匯 13
《國語辭典》:告訐(告訐)  拼音:gào jié
揭發(fā)他人的隱私?!稘h書。卷二三。刑法志》:「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div>
《國語辭典》:暗昧  拼音:àn mèi
1.真?zhèn)尾幻鳌!赴怠刮墨I(xiàn)異文作「闇」。漢。王充《論衡。謝短》:「上古久遠(yuǎn),其事闇昧,故經(jīng)不載而師不說也。」
2.隱蔽、曖昧?!肚迤缴教迷挶尽X仡i鴛鴦會(huì)》:「朱秉中因見其夫不在,乘機(jī)去這婦人家賀節(jié),留飲了三五杯,意欲作些暗昧之事?!挂仓鸽[蔽、曖昧的事。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三折:「這樁事其中必有暗昧,你與我仔細(xì)究問,多因是我夫人做下違條犯法也。」《三國演義》第三回:「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br />3.愚昧。亦指愚昧的人。《國語。鄭語》:「今王棄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埂度龂酒皆挕肪硐拢骸竸㈣鞍得粒槌寂獧?quán)?!?br />4.幽暗不明。三國魏。曹植文帝誄〉:「三辰暗昧,大行光之。」唐。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毀頓,憑附之質(zhì),丹青之飾,暗昧不圭,不稱靈明?!?/div>
《漢語大詞典》:陰短(陰短)
陰私和短處。魏書·宋弁傳:“然好言人之陰短,高門大族意所不便者, 弁 因毀之;至於舊族淪滯,人非可忘者,又申達(dá)之。”
分類:陰私短處
《漢語大詞典》:徼訐(徼訐)
揭人陰私。 漢 蔡邕 《陳太丘碑》:“用行舍藏,進(jìn)退可度,不徼訐以干時(shí),不遷怒以臨下。”《后漢書·陳元傳》:“奪公輔之任,損宰相之威,以刺舉為明,徼訐為直。”
分類:陰私
《國語辭典》:攻訐(攻訐)  拼音:gōng jié
舉發(fā)他人過失而加以抨擊?!独蠚堄斡洝返诰呕兀骸溉糁皇菫楣ビ撈鹨姡跗鹕兄还シ鸸ダ?,后來朱陸異同,遂操同室之戈。」
《漢語大詞典》:幽詭(幽詭)
陰私奸詐。呂氏春秋·勿躬:“人主知能、不能之可以君民也,則幽詭愚險(xiǎn)之言無不職矣。”
分類:陰私奸詐
《漢語大詞典》:告奸(告姦)
亦作“ 告奸 ”。 告發(fā)陰私奸宄。《商君書·開塞》:“王者刑用於將過,則大邪不生;賞施於告姦,則細(xì)過不失?!?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jié):“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獎(jiǎng)勵(lì)告密,實(shí)行連坐法。告‘奸’的按斬?cái)呈淄冉o賞。”參見“ 告匿 ”。
見“ 告姦 ”。
《漢語大詞典》:告匿
秦 法律名。指告奸與匿奸。史記·商君列傳:“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cái)惩p;匿姦者與降敵同罰。” 宋 秦觀 《法律策上》:“ 魏文侯 之師 李悝 ,論次諸國之法,著為《法經(jīng)》,其徒 商鞅 用以相 秦 ,始作牧司連坐告匿之法,而輔以詆欺文致細(xì)微之事?!?/div>
分類:法律指告
《漢語大詞典》:謗訐(謗訐)
揭發(fā)別人的過失或陰私并加以攻擊。 元 楊弘道 《幽懷久不寫一首效韓子此日足可惜贈(zèng)彥深》詩:“辭直非謗訐,辭夸非顛狂?!?/div>
《漢語大詞典》:互剝痛瘡(互剝痛瘡)
喻互揭陰私。《醒世緣》彈詞第十回:“ 潘大娘 説 林老太婆 的媳婦結(jié)識(shí)戲子, 林老太婆 説 潘大娘 偷和尚,彼此互剝痛瘡?!?/div>
分類:陰私
《漢語大詞典》:黑幕小說(黑幕小説)
以攻擊誹謗或所謂揭發(fā)陰私為主要內(nèi)容的小說。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八篇:“又或有嫚駡之志而無抒寫之才,則遂墮落而為‘黑幕小説’?!?劉半農(nóng) 《實(shí)利主義與職業(yè)教育》:“‘中等人’沒有職業(yè),所以要做紳董,要開函授學(xué)校和滑頭學(xué)校,要做黑幕小說?!?/div>
《漢語大詞典》:刁訐(刁訐)
謂惡意攻擊別人的短處,揭發(fā)別人的陰私。 明 王锜 寓圃雜記卷上:“ 海虞 之 木城 有 李某 者,素好刁訐,人畏之如虎?!?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三宜恤:“一時(shí)刁訐四起,富戶之破亡者甚矣?!?/div>
《漢語大詞典》:僥訐(儌訐)
攻擊別人短處或揭發(fā)別人陰私。漢書·五行志中“匪儌匪傲”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yīng)劭 曰:“言在位者不儌訐不倨傲也。”
《漢語大詞典》:驕訐(驕訐)
傲慢并攻擊人短處,揭人陰私。后漢書·袁安傳:“ 憲 險(xiǎn)急負(fù)埶,言辭驕訐,至詆毀 安 ?!?李賢 注:“訐,謂發(fā)揚(yáng)人之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