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亦稱魯陽文子。戰(zhàn)國時楚國人。楚平王孫,司馬子期子。為縣公。相傳楚與韓構(gòu)難,戰(zhàn)方酣,日將暮,公乃援戈而揮之。日為之返三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5 【介紹】: 新莽末南陽蔡陽人,字圣公。光武帝劉秀族兄。初投平林軍,后合于綠林軍。王莽地皇四年,玄與劉秀等合兵而進,大破王莽軍,被推為更始將軍。旋被擁立為帝,年號更始。次年,移都長安。玄沉湎酒色,委政趙萌。又獨斷多疑,先后殺害申屠建、陳牧、成丹,逼走王匡、張卬等。更始三年,赤眉軍攻入長安,玄降,不久被縊殺。
全后漢文·卷十一
玄,字圣公,舂陵載侯四世孫,光武族兄。莽末起兵,地皇四年為更始將軍,尋即位于淯水上。建元更始,從宛北都洛陽,遷都長安。在位三年。降于赤眉,封長沙王,尋見殺。光武即位,遙封淮陽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9—222 【介紹】: 三國魏雁門馬邑人,字文遠。本聶壹之后,避怨改姓。少為郡吏。并州刺史丁原召為從事,使將兵至京。初屬董卓、呂布。后歸曹操,拜中郎將,屢有戰(zhàn)功,遷裨將軍。從攻袁譚、袁尚,招降黑山孫輕等,累遷蕩寇將軍,封都亭侯。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孫權(quán)攻合肥,遼募敢死士,力戰(zhàn)退敵,幾獲權(quán),拜征東將軍。遷前將軍。魏文帝即位,封晉陽侯。黃初三年,從攻孫權(quán),病死于江都,謚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26 【介紹】: 三國吳丹陽人,字文表。芮良弟。兄卒,領(lǐng)其兵。拜奮武中郎將,以功封溧陽侯。孫權(quán)為子登聘玄女為妃。及卒,權(quán)惜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34 【介紹】: 三國吳陽平發(fā)干人,字文圭。初隨孫權(quán)為將,以軍功累遷偏將軍。從征荊州,與朱然斷小道,擒關(guān)羽,定荊州,拜固陵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劉備伐吳,與陸遜并力拒戰(zhàn),遷平北將軍,襄陽太守。權(quán)稱帝,拜右將軍。性粗猛,又奢泰,晚年彌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24—約253 【介紹】: 三國吳吳郡富春人,字子孝。孫權(quán)子。好學下士,兄孫登卒,立為太子。后遭讒譖,被幽閉。孫權(quán)赤烏十三年,廢和立孫亮。太元二年,封南陽王,居長沙,權(quán)卒,和妃舅諸葛恪輔政,孫峻疑恪欲廢亮迎和。誅恪,奪和璽綬,徙新都,賜死。子孫皓入立,追謚文皇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15—447 【介紹】: 南朝宋宗室。彭城人,小字師護。宋武帝子。文帝元嘉初封衡陽王,歷官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元嘉二十三年,北魏攻邊,義季慮禍,無他經(jīng)略,唯飲酒而已,為文帝所責。明年卒。
全宋文·卷十二
義季,小字師護,武帝子,元嘉元年封衡陽王。歷征虜將軍,領(lǐng)石頭戍事,遷使持節(jié)、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南徐州刺史。尋代臨川王義慶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加散騎常侍,進號征西大將軍,領(lǐng)南蠻校尉,徙都督南兗徐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進督豫州之梁郡,遷徐州刺史。二十四年薨,追贈侍中司空,謚曰文王,有集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67—523 【介紹】: 北魏北平無終人,字敬安。少任俠,好劍客,年二十六,始好學,博覽篇籍。歷北平太守,有惠政。坐事免歸。后除給事中,領(lǐng)侍御史,劾奏不畏強御。免歸,著《演賾賦》,以明幽微通塞之事。孝明帝即位,清河王懌舉為步兵校尉,領(lǐng)汝南王悅郎中令。多切諫,悅敬憚之。懌被害,固獨詣喪所,盡哀。位至前軍將軍。
全后魏文·卷四十四
固字敬安,北平無終人。太和中,為劉昶宋王府法曹參軍兼長史。宣武即位,出為平南司馬,還除太尉西閣祭酒兼廷尉評。除給事中。出為試守北平太守。免。后除給事中,領(lǐng)侍御史。轉(zhuǎn)治書。延昌末,以忤王顯免。孝明即位,除尚書考功郎,出為李平行臺七兵郎中,還除步兵校尉,領(lǐng)汝南王悅郎中令。加寧遠將軍。熙平中,除洛陽令。神龜未,為清河王懌太尉從事中郎。正光中,為京兆王繼司徒、從事中郎,加鎮(zhèn)遠將軍。府解,除前軍將軍。卒贈輔國將軍、太常少卿,謚曰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81—548 【介紹】: 東魏咸陽石安人,字龍雀。北魏孝明帝正光中歸爾朱榮。尋為高歡都督府長史,以恭謹見信,高歡置之朝中,寄以心腹。為侍中,兼尚書左仆射。又除司徒。為官好聚斂,納賄無度。高歡、高澄屢責而不改。卒謚文。
全后魏文·卷五十四
騰字龍雀,咸陽石安人。從爾朱榮入洛,例除冗從仆射,尋為高歡都督府長史,隨府遷晉州長史,加后將軍,封石安縣伯,后廢帝即位,除侍中、北道大行臺。孝武時授相州刺史,改封咸陽郡公,入為侍中,尋行并州、冀州、相州事。天平初,入為尚書左仆射,兼司空、尚書令,除司徒,遷太保。武定六年卒,贈太師、贈太師、開府、錄尚書事,謚曰文。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28 【介紹】: 北魏宗室,鮮卑族,字俊興。元熙弟。歷冠軍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元熙起兵討元叉失敗,略逃至江南,梁武帝禮敬之,封為中山王、宣城太守。后遣還。除侍中,封義陽王,尋改封東平王。又遷大將軍、尚書令。為胡太后所寵任。死于河陰之變。謚文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28 【介紹】: 北魏宗室,鮮卑族,字思穆。獻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潁川王,后改封高陽王。累官相州刺史。宣武帝時,拜驃騎大將軍、司州牧,除太保,領(lǐng)太尉、侍中。孝明帝時,進太傅,咨決大政。領(lǐng)軍于忠擅權(quán)專恣,仆射郭祚、尚書裴植勸雍出之,忠怒,矯詔殺祚、植,免雍以王歸第。胡太后臨朝,出忠為冀州刺史,除雍侍中、太師、錄尚書事。孝明帝親政,為丞相,與元叉同決庶政。歲祿粟至四萬石,伎侍盈房,而識短學淺,不為時論所重。死于河陰之變。
全后魏文·卷十九
雍,字思穆,獻文帝第四子。太和九年,封潁川王,加侍中、征南大將軍。拜中護軍,領(lǐng)鎮(zhèn)北大將軍。改封高陽王。行鎮(zhèn)軍大將軍。遷衛(wèi)尉,加散騎常侍,除鎮(zhèn)北大將軍、相州刺史,進號征北將軍。宣武即位,遷征北大將軍、冀州刺史,入拜驃騎大將軍、司州牧。遷司空,轉(zhuǎn)太尉,加侍中,除太保。孝明即位,以為宗師,進太傅。為于忠矯詔所廢,以王歸第。靈太后臨朝,除侍中、太師,領(lǐng)司州牧,錄尚書事,兼太保,進位丞相。孝莊初,于河陰遇害,謚曰文穆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88—551 【介紹】: 東魏河內(nèi)溫人,字遵業(yè)。初為懷朔鎮(zhèn)省事,與高歡結(jié)托甚深。魏孝明帝孝昌中,北州陷落,南奔肆州,為爾朱榮所禮遇,仕魏官兼尚書右仆射。高歡入洛,以為大行臺尚書,參知軍國。東魏孝靜帝天平初,除左仆射,與高岳、孫騰等共知朝政。高澄輔政,以贓賄削官。未幾起行冀州事。北齊建,以功除司空,坐事免。官至太尉。
全北齊文·卷三
子如字遵業(yè),河內(nèi)溫人,晉司空南陽王模八世孫。魏孝昌中、爾朱榮以為中軍。武泰末,歷司馬,持節(jié)假平南將軍監(jiān)前軍,行建興太守;永安初,封平遙縣子,仍為大行臺郎中,進爵為侯,行相州事,徵為金紫光祿大夫;建明初、兼尚書右仆射;普泰中、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進爵陽平郡公,出為南岐州刺史;中興初,獻武以為大行臺尚書,天平初,除左仆射;興和中,為北道行臺,轉(zhuǎn)尚書令,武定中免,起行冀州事,別封野王縣男。文宣授禪,別封須昌縣公,除司空,免,尋拜太尉,卒贈太師太尉,懷州刺史,謚曰文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30 【介紹】: 北魏宗室,鮮卑族,字顯順。元鸞子。襲封城陽王。出為河內(nèi)太守。孝莊帝殺爾朱榮,除徽太保,仍大司馬、宗師、錄尚書事,總統(tǒng)內(nèi)外。善媚帝,帝甚寵信之。及爾朱兆入洛,徽棄帝而奔,為其故吏寇彌所殺,送尸于爾朱兆。后謚文獻。
全后魏文·卷十八
徽,字顯順,晃曾孫。正始末,襲父變爵城陽王。除游擊將軍,出為河內(nèi)太守,徵拜長兼散騎常侍。孝明即位,除后將軍、并州刺史,加安北將軍。后拜安西將軍、秦州刺史。改授輔國將軍,加度支尚書,進號鎮(zhèn)軍將軍、兼吏部尚書。加侍中、征東將軍,遷衛(wèi)將軍、右光祿大夫。拜尚書左仆射,轉(zhuǎn)車騎將軍、儀同三司,解侍中。尋除尚書令。孝莊即位,拜司州牧,進司徒,除侍中、大司馬、太尉,進太保,仍大司馬、宗師、錄尚書事。爾朱兆之難出奔,為故吏寇彌所害。孝武即位,贈太師,謚白文獻。

人物簡介

維基
魏文帝元寶炬(507年—551年3月28日),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孝文帝元宏之孫,京兆王元愉第三子,母楊奧妃,南北朝時代西魏建立者。政權(quán)被宇文泰父子控制。大統(tǒng)十七年三月庚戌(551年3月28日),元寶炬去世,虛歲四十五,四月庚辰(551年4月27日)葬于永陵,上謚曰文皇帝,史稱西魏文帝。嫡長子皇太子元欽嗣位。
全后魏文·卷十三
帝諱寶炬。孝文帝之孫,京兆王愉之子。歷安南將軍、大鴻臚卿。永安末封南陽王,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太昌初進太尉,永熙中進太宰。以三年閏十二月即位,是為西魏,改元大統(tǒng)。在位十七年,謚曰文皇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07—556 【介紹】: 西魏代郡武川人,鮮卑族,字黑獺。初隨父肱從鮮于修禮起事,后降爾朱榮。轉(zhuǎn)以別將,從賀拔岳討北海王元顥。隨岳入關(guān),鎮(zhèn)萬俟丑奴起事。岳死,繼統(tǒng)岳軍,據(jù)有關(guān)中。高歡入洛,逼北魏孝武帝西奔長安。泰擁帝拒高歡,為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進位丞相。旋廢殺孝武帝,立南陽王元寶炬,建立西魏。泰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大行臺,專西魏朝政二十余年。用蘇綽、盧辯等,頒布六條詔書,整頓吏治,改革官制,行均田制,創(chuàng)府兵制,定計帳與戶籍制。死后,子覺代西魏稱帝,國號周。追尊為文帝。
全后周文·卷一
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黑獺,代郡武川人。初從葛榮,榮敗,從榮朱榮為統(tǒng)軍。孝莊反正,封寧都子,遷鎮(zhèn)遠將軍、步兵校尉。從賀拔岳入關(guān),遷征西將軍,加直閣將軍,行原州事;太昌中為大行臺左丞,領(lǐng)司馬,加散騎常侍,進武衛(wèi)將軍、夏州刺史;永熙中,進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關(guān)西大都督,封略陽縣公兼尚書仆射關(guān)西大行臺。孝武西遷,加授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進封略陽郡公,拜駙馬都尉。文帝即位,進督中外諸軍事,改封安定郡公,錄尚書事,進柱國大將軍,授太師。廢帝即位,以冢宰總百揆。恭帝三年為太師大冢宰,薨,謚曰文公。孝閔受禪,追尊為文王,廟號太祖,武成元年追尊為文皇帝。(案:《申徽傳》云:文帝臨夏州,以徽為記室參軍兼主簿,每事信委之,乃為大行臺郎中。時軍國草創(chuàng),幕府務(wù)殷,四方書檄皆徽之辭也。然則《上魏孝武四表》《責侯莫陳悅書》《傳檄方鎮(zhèn)》皆宜編入申徽文。其大統(tǒng)初書翰乃蘇綽、盧柔、李昶、唐瑾作,未可分別,今編為文帝文。案:《北史·李彪傳》云:詔冊文筆,皆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