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閣 → 閤閣”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740,分50頁顯示  上一頁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閣梁
閣揆
閣揭
府閤
郙閣頌
大佛閣
秘閣帖
落閣
鳴鐘閣
龍閤
排合
汲古閣
焦崖閣
椒合
減閣
《漢語大詞典》:閣梁(閣梁)
棧道的橫梁。 三國(guó) 蜀 諸葛亮 《與兄瑾言趙云燒赤崖閣道書》:“前 趙子龍 退軍,燒壞 赤崖 以北閣道。緣谷百餘里,其閣梁一頭入山腹,其一頭立柱於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
分類:棧道橫梁
《國(guó)語辭典》:閣揆(閣揆)  拼音:gé kuí
實(shí)行內(nèi)閣制度國(guó)家的行政首長(zhǎng)。也稱為「內(nèi)閣總理」。
《漢語大詞典》:閣揭(閣揭)
明 代內(nèi)閣直達(dá)皇帝的機(jī)密奏章。 明 林潞 《江陵救時(shí)之相論》:“宮中府中,斡旋調(diào)劑,上一閣揭,回以片言?!?/div>
《駢字類編》:府閤
齊書王思遠(yuǎn)傳:顧皓之,字士明,少孤好學(xué),有義行。初舉秀才,歷宦府閤。
《漢語大詞典》:郙閣頌(郙閣頌)
漢 摩崖名。 東漢 太守 李翕 建 郙閣 閣道以利行旅,時(shí)人頌其德,為文勒石于 析里橋 邊,故題碑為《析里橋郙閣頌》。文額皆隸書,相傳為 蔡邕 撰文并書,不足信。 宋理宗 時(shí),太守 田克仁 以銘字昏訛,重刻在 略陽縣 南 靈巖寺 之絕壁。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本漢:“《郙閣頌》為 仇子長(zhǎng) 書……雖非知名人,然已工絶如此?!眳⒁姟?郙閣 ”。
《漢語大詞典》:郙閣(郙閣)
漢 棧閣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略陽縣 西 嘉陵江 邊的臨江高崖。 漢 時(shí)其地名 析里 ,有橋跨溪,溪通 漢水 ,水漲時(shí)交通阻絕。 漢靈帝 建寧 三年太守 李翕 鑿石架木,建閣道以利行旅。《隸釋·漢李翕析里橋郙閣頌》:“行理咨嗟,郡縣所苦,斯谿既然, 郙閣 尤甚?!?span id="pvyhxyb" class="book">《隸續(xù)·漢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 宋 洪適 釋:“ 李君 以 建寧 三年到部,明年治 西狹 ,又明年治 郙閣 ,治 天井 ,可謂除患蠲難,心乎惠民者?!?/div>
分類:故址陜西
《漢語大詞典》:大佛閣
佛殿名。例如:與村東大佛閣逼似?!?a target='_blank'>聊齋志異·促織》
分類:佛殿殿名
《漢語大詞典》:秘閣帖(秘閣帖)
帖名。凡十卷。 宋 元祐 五年秘書省 鄧洵武 、 孫諤 等請(qǐng)旨乞以《淳化閣帖》所未備之前代遺墨刻之,至 建中靖國(guó) 元年畢工,歷十二年而成,凡費(fèi)緡錢一百十五萬。參閱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宋刻》。
《高級(jí)漢語詞典》:落閣
中飽私囊;從中漁利
《漢語大詞典》:鳴鐘閣(鳴鐘閣)
鐘樓。 明 徐渭 《贈(zèng)歌者》詩:“東風(fēng)吹雨楊花落,清歌細(xì)遶鳴鐘閣?!?/div>
分類:鐘樓
《駢字類編》:龍閤(龍閤)
謝偃 聽歌賦 登龍閤而騁目,臨曲池而游盼。
《漢語大詞典》:排合(排閤)
亦作“ 排閣 ”。推門。后漢書·獨(dú)行傳·彭修:“ 脩 排閤直入,拜於庭?!?span id="ytrlfg7" class="book">《三國(guó)志·吳志·吳范傳》:“乃髠頭自縛詣門下,使鈴下以聞……鈴下曰:‘諾?!伺砰x入?!?span id="2geumel" class="book">《晉書·宣帝紀(jì)》:“間側(cè)息望到,到便直排閤入,視吾面?!?明 沈德符 野獲編·科場(chǎng)二·閣試:“ 周 時(shí)病困,慮其或強(qiáng)起就試,至排閤穢詈之, 周 不勝恚而死?!?清 吳偉業(yè) 《吳門遇劉雪舫》詩:“排閣一少年,其氣為 幽 并 ?!?/div>
《國(guó)語辭典》:汲古閣(汲古閣)  拼音:jí gǔ gé
明末常熟人毛晉藏書的閣名。毛晉喜藏書,積八萬四千馀冊(cè),多宋、元善本。又喜刻書,所刻諸書通稱為「汲古閣本」。
《漢語大詞典》:焦崖閣(焦崖閣)
古 蜀 道中的閣道名。在今 陜西省 洋縣 北五十里 焦崖山 。 前蜀 韋莊 《焦崖閣》詩:“ 李白 曾歌《蜀道難》,長(zhǎng)聞白日上青天。今朝夜過 焦崖閣 ,始信星河在馬前。”
《漢語大詞典》:椒合(椒閤)
見“ 椒閣 ”。
《國(guó)語辭典》:椒閣(椒閣)  拼音:jiāo gé
以花椒涂壁的閣樓。比喻后妃、貴夫人的居處。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一八首之三:「璿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固?。王琚美女篇〉:「桂樓椒閣木蘭堂,繡戶雕軒文杏梁?!?/div>
《韻府拾遺 藥韻》:減閣(減閣)
宋史食貨志:御史劉摰陳新法十害。其要曰。歲有豐兇。而役人為定數(shù)。助錢歲不可闕。則是賦稅有時(shí)減閣。而助錢更無蠲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