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指揮官(指揮官)  拼音:zhǐ huī guān
軍中擁有指揮權(quán)的長官。
《國語辭典》:值星官  拼音:zhí xīng guān
負責(zé)當(dāng)周執(zhí)行勤務(wù)的長官。如:「這周的值星官是王排長?!?/div>
《國語辭典》:部會首長(部會首長)  拼音:bù huì shǒu zhǎng
中央政府各部及其他直屬機構(gòu)的最高長官。如:「立法院開會時,中央各部會首長都依例列席備詢?!?/div>
《國語辭典》:陪觀員(陪觀員)  拼音:péi guān yuán
陪同長官觀看軍隊操演的人。如:「每次軍隊演習(xí)時,總有許多陪觀員?!?/div>
《國語辭典》:京畿令  拼音:jīng jī lìng
國都的地方長官。唐。李朝威《柳毅傳》:「至開元末,毅之表弟薛嘏為京畿令?!?/div>
分類:國都長官
《國語辭典》:鄉(xiāng)射禮(鄉(xiāng)射禮)  拼音:xiāng shè lǐ
1.古時州郡長官于春秋兩季以禮會民,習(xí)射于州序。《儀禮。鄉(xiāng)射禮》:「鄉(xiāng)射之禮,主人戒賓,賓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乃請?!?br />2.古以射選士。鄉(xiāng)大夫三年大比,獻賢能之書于王,則行鄉(xiāng)射之禮。
《國語辭典》:巡按使  拼音:xún àn shǐ
民國初年時對各省民政長官的稱呼。掌管全省民政、巡防及警備等事務(wù),并受中央政府的特別委任,監(jiān)督財政及司法行政事項。民國五年,改稱為「省長」。
《國語辭典》:省主席  拼音:shěng zhǔ xí
一省的最高行政長官。舊時稱為「省長」。
《國語辭典》:提學(xué)道(提學(xué)道)  拼音:tí xué dào
職官名。宋以后管理與主持一省儒學(xué)和學(xué)政的長官。明。周朝俊《紅梅記》第二四出:「這廝好無禮,明日送提學(xué)道處置他?!挂卜Q為「提督學(xué)道」、「學(xué)道」。
《國語辭典》:甘棠遺愛(甘棠遺愛)  拼音:gān táng yí ài
本指周代召公行德政,人民感戴,對召公憩息過的甘棠樹亦愛護有加。后用以表示對賢官廉吏的愛戴或懷念。典出《詩經(jīng)。召南。甘棠》?!剁R花緣》第五回:「這個異種,大約就是武則天留的甘棠遺愛。」也作「甘棠之惠」、「甘棠之愛」、「甘棠有蔭」。
《國語辭典》:甘棠  拼音:gān táng
1.棠梨的別名。參見「棠梨」條。
2.《詩經(jīng)。召南》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甘棠,美召伯也?!够蛞詾槟蠂?,愛召穆公虎而及其所曾憩息之樹,因作是詩。首章二句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div>
《漢語大詞典》:躬擐甲胄
謂親自穿上鎧甲和頭盔。言長官坐鎮(zhèn)軍中親自指揮。左傳·成公十三年:“ 文公 ( 晉文公 )躬擐甲胄,跋履山川,踰越險阻,征東之諸侯?!?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梁書·元帝紀》:“我是以董率皋貔,躬擐甲胄,霜戈照日,則晨離奪暉,龍騎蔽野,則平原掩色?!?唐 張說 《論神兵軍大總管功狀》:“既而王躬擐甲胄,吐誠師旅,誓在盡敵,以報前讎。”
《國語辭典》:勾批  拼音:gōu pī
拘捕狀?!督鹌棵贰返诹兀骸概说朗坑^看,卻是地府勾批,上面有三顆印信?!?/div>
《漢語大詞典》:都御使
官名,都察院的長官。例如:公為都御史?!?ins>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漢語大詞典》:都給事中
官名。六科的長官,掌管侍從、規(guī)諫、稽察、補闕、拾遺等事。例如:都給事中舒化迂滯不達政體。——《明史·海瑞傳
《漢語大詞典》:都老爺(都老爺)
明 清 時對都察院長官的俗稱。紅樓夢第一○四回:“吵嚷出去,有了風(fēng)聲到了都老爺耳朵里頭,這一鬧起來,叫他們纔認得 倪二金剛 呢!”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文學(xué)》:“給事御史稱都老爺,大學(xué)士稱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