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黃金鑄
  
鑄黃金
 
鑄像
 
黃金鑄范蠡
 
鴟夷像
 
蠡亡范金
 
鑄金越相
 
范蠡金鑄

相關(guān)人物
范蠡


《國語》卷二十一〈越語下·范蠡乘輕舟以浮于五湖〉~658~
反至五湖,范蠡辭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越國矣。」王曰:「不谷疑子之所謂者何也?」對曰:「臣聞之,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會稽,臣所以不死者,為此事也。今事已濟矣,蠡請從會稽之罰?!雇踉唬骸杆谎谧又異?,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于越國。子聽吾言,與子分國。不聽吾言,身死,妻子為戮?!狗扼粚υ唬骸赋悸劽?。君行制,臣行意?!顾斐溯p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終極。王命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浹日而令大夫朝之,環(huán)會稽三百里者以為范蠡地,曰:「后世子孫,有敢侵蠡之地者,使無終沒于越國,皇天后土、四鄉(xiāng)地主正之。」
《吳越春秋》卷十〈勾踐伐吳外傳·勾踐二十四年〉~264~
范蠡既去,越王愀然變色,召大夫種曰:「蠡可追乎?」種曰:「不及也?!雇踉唬骸歌秃危俊狗N曰:「蠡去時,陰畫六,陽畫三,日前之神,莫能制者。玄武天空威行,孰敢止者?度天關(guān),涉天梁,后入天一。前翳神光,言之者死,視之者狂。臣愿大王勿復追也。蠡終不還矣?!乖酵跄耸掌淦拮?,封百里之地,有敢侵之者,上天所殃。于是越王乃使良工鑄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側(cè),朝夕論政。
典故 
九金神鼎
  
鑄金九枚


《春秋左傳正義》卷二十一〈宣公·傳三年〉~367~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xié)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昏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225~
其夏六月,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鼎大異于眾鼎,文鏤無款識,怪之,言吏。吏告河東太守勝,勝以聞。天子使驗問巫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上行,薦之。至中山,晏溫,有黃云焉。有鹿過,上自射之,因之以祭云。至長安,公卿大夫皆議尊寶鼎。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shù)不登,故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育谷。今年豐楙未報,鼎曷為出哉?」有司皆言:「聞昔泰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tǒng),天地萬物所系象也。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皆嘗鬺享上帝鬼神。其空足曰鬲,以象三德,饗承天祜。夏德衰,鼎遷于殷;殷德衰,鼎遷于周;周德衰,鼎遷于秦;秦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伏而不見。周頌曰:『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不敖,胡考之休?!唤穸χ粮嗜?,以光潤龍變,承休無疆。合茲中山,有黃白云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集獲壇下,報祠大亨。
典故
思范蠡
 
鑄金思范蠡

相關(guān)人物
勾踐
 
范蠡


《吳越春秋》卷十《句踐伐吳林外傳》
范蠡既去,越王愀然變色,召大夫種曰:「蠡可追乎?」種曰:「不及也?!雇踉唬骸歌秃危俊狗N曰:「蠡去時,陰畫六,陽畫三,日前之神,莫能制者。玄武天空威行,孰敢止者?度天關(guān),涉天梁,后入天一。前翳神光,言之者死,視之者狂。臣愿大王勿復追也。蠡終不還矣?!乖酵跄耸掌淦拮?,封百里之地,有敢侵之者,上天所殃。于是越王乃使良工鑄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側(cè),朝夕論政。

例句

不學鑄金思范蠡,乞言猶許上丹墀。 竇常 奉賀太保岐公承恩致政

《漢語大詞典》:范金(範金)
用模子澆鑄金屬品。范,通“ 范 ”。禮記·禮運:“后圣有作,然后脩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牖戶?!?孔穎達 疏:“范金者,謂為形范以鑄金器。” 清 龔自珍 《縱難送曹生》:“天下范金、摶垸、削楮、揉革、造木幾,必有伍?!?br />(1).以模子澆鑄金屬。 唐 白行簡 《金在鎔》詩:“巨橐方鎔物,洪鑪欲范金?!?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二:“ 南仲 因請更定晷漏,帥大喜,命 南仲 召匠制之,遂范金為壺,刻木為箭。” 清 黃宗羲 《張南垣傳》:“ 漢 唐 以來,梵天帝釋圣主名臣之像皆以繪畫,其后稍稍通之而為塑土、范金、摶換。”
(2).猶貼金,鍍金。 明 沈德符 野獲編·釋道·番僧賜印:“ 嘉靖 中,賜 遼 徽 二廢王真人印,事固不經(jīng),式亦奇大,然止范金為之耳?!?/div>
《漢語大詞典》:九金
指九鼎。相傳 禹 收九州之金鑄九鼎,后因以九金指九鼎。 唐 杜牧 《呈道一大尹存之學士庭美學士三君子》詩:“九金神鼎重邱山,五玉諸侯雜佩環(huán)?!?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七二:“一任湯湯淪 泗水 ,九金萬祀屬 成周 ?!?/div>
《漢語大詞典》:金鼎
(1).黃金炊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皆以送女?!?br />(2).為鼎類炊具的美稱。 宋 陳師道 《滿庭芳·詠茶》詞:“華堂靜,松風竹雪,金鼎沸湲潺?!?br />(3).特指道士煉丹之鼎爐。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琉璃作盌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聶夷中 《訪嵩陽道士不遇》詩:“先生五岳游,文焰滅金鼎。” 唐 呂巖 《漁父·神異》詞:“金鼎內(nèi),迴朦朧。換骨添筋處處通。”
(4).借指煉丹或煉丹之術(shù)。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傾家事金鼎,年貌可長新?!?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愿棄了升斗微官,早學那刀圭金鼎?!?br />(5).指九鼎。古代傳說 夏 鑄九鼎,奉為傳國之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夏 鑄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肅慎 之楛矢?!?span id="jxurume" class="book">《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旄頭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焙笠嘤靡杂髦竾以纵o大臣。 宋 曾鞏 《送沈諫議》詩:“金鼎鹽梅須大用,九霄應已夢儀刑?!?元 李獻卿 《劉寓叔先生挽詩》:“便調(diào)金鼎佐無為,鳳池坐數(shù) 汾陽 考。”
(6).鼎形的金香爐。紅樓夢第七六回:“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