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22,分42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詞典
銅柱
青銅
銅駝
銅雀
銅龍
銅壺
銅瓶
銅錢
銅鼓
銅章
銅盤
銅山
銅鞮
銅仙
銅狄
《國語辭典》:銅柱(銅柱)  拼音:tóng zhù
銅制的柱子。古代立銅柱以標示國界。唐。張謂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詩:「銅柱朱崖道路難,伏波橫海舊登壇。」
《國語辭典》:青銅(青銅)  拼音:qīng tóng
1.以銅及錫為主要成分的合金。青灰色或灰黃色,硬度大,耐磨,抗蝕性良好,可制武器、飾品、銅像及各種機械零件等。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成分比例因不同的需要而異。此外可在合金中加入其他金屬成分,如鋁青銅、錳青銅、磷青銅、鈹青銅、矽青銅等。
2.古代鏡子多用青銅磨制而成,故以青銅借指鏡子。唐。羅隱 傷華發(fā)詩:「青銅不自見,只擬老他人。」
《國語辭典》:銅駝(銅駝)  拼音:tóng tuó
銅制的駱駝,比喻亡國。參見「銅駝荊棘」條。宋。文天祥 滿江紅。試問琵琶詞:「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漢語大詞典》:銅駝街(銅駝街)
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故 洛陽城 中。以道旁曾有 漢 鑄銅駝兩枚相對而得名。為古代著名的繁華區(qū)域。太平御覽卷一五八引 晉 陸機 《洛陽記》:“ 洛陽 有 銅駝街 , 漢 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道相對。俗語曰:‘ 金馬門 外集眾賢, 銅駝陌 上集少年?!?/div>
《國語辭典》:銅雀(銅雀)  拼音:tóng què
1.用銅塑鑄的鳳凰?!短接[。卷三五。時序部。豐稔》:「古歌詞曰:『長安城西雙員闕,上有一雙銅雀宿,一鳴五谷生,再鳴五谷熟?!弧鼓铣骸:單牡邸春徒逄铩翟姡骸个庺~顯嘉瑞,銅雀應豐年?!?br />2.三國時代曹操所建之高臺。參見「銅雀臺」條。唐。杜牧 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國語辭典》:銅雀臺(銅雀臺)  拼音:tóng què tái
東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冬,曹操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建一高臺。樓頂置大銅雀,展翅若飛。唐以后也稱為「相臺」。宋。劉克莊 沁園春。何處相逢詞:「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埂度龂萘x》第三四回:「乃即日破土斷木,燒瓦磨磚,筑銅雀臺于漳河之上?!?/div>
《國語辭典》:銅龍(銅龍)  拼音:tóng lóng
1.銅制的龍形器物。
2.以銅制成龍首形狀的刻漏器或噴水器。晉。陸翙〈鄴中記〉:「華林園中千金堤上,作兩銅龍,相向吐水,以注天池?!固?。戴叔倫白苧詞〉:「大家為歡莫延佇,頃刻銅龍報天曙。」
《國語辭典》:銅龍門(銅龍門)  拼音:tóng lóng mén
古代太子宮門上雕有銅制龍首,故稱太子宮門為「銅龍門」。南朝齊。陸厥〈奉答內(nèi)兄希叔〉詩:「屬叼金馬署,又點銅龍門?!?/div>
《國語辭典》:銅壺(銅壺)  拼音:tóng hú
1.銅制的壺。
2.古代計時用的銅制刻漏器。唐。溫庭筠雞鳴埭曲〉詩:「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div>
《國語辭典》:刻漏  拼音:kè lòu
古代的計時器??虨榭潭葦?shù)的漏箭,漏為盛水的銅壺,用銅壺裝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壺中水從壺底漏出,逐漸減少,箭上刻度漸次顯露,據(jù)此測知時刻。
《駢字類編》:銅瓶(銅瓶)
唐 杜甫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nèi)諸官 空梁簇畫戟,陰井敲銅瓶。
唐 劉禹錫 楚州開元寺北院枸杞臨井繁茂可觀群賢賦詩因以繼和 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
唐 賈島 送貞空二上人 石磬疏寒韻,銅瓶結(jié)夜澌。
唐 皮日休 重玄寺元達年逾八十好種名藥凡所植者多至自天臺四明包山句曲叢翠紛糅各可指名余奇而訪之因題二章 其二 藜杖移時挑細藥,銅瓶盡日灌幽花。
唐 無可 春晚喜悟禪師自琉璃上方見過 苔痕深草履,瀑布滴銅瓶。
宋 蘇軾 夜過舒堯文戲作 耐寒石硯欲生冰,得火銅瓶如過雨。
《國語辭典》:銅錢(銅錢)  拼音:tóng qián
古代銅質(zhì)硬幣,多為圓形而中有方孔?!妒酚洝>砣?。平準書。太史公曰》:「黃金以溢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山洞里嵌著一塊雪白的石頭,不過銅錢大。」
《國語辭典》:銅鼓(銅鼓)  拼音:tóng gǔ
樂器名,打擊樂器。用銅鑄成的鼓,鼓腔中空無底,兩側(cè)有銅環(huán)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紋飾。此種打擊樂器流行于廣西、廣東、云貴、湖南、四川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銅章(銅章)
古代銅制的官印。 唐 以來稱郡縣長官或指相應的官職。 漢 應劭 漢官儀:“千石至三百石銅印。六百石銅章墨綬。” 唐 岑參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詩:“縣花迎墨綬,關柳拂銅章?!?明 宋濂 《處州季君墓銘》:“手麾義旌,從者如水,左捕右攘,朱衣銅章?!?/div>
《漢語大詞典》:銅盤(銅盤,銅槃)
(1).亦作“ 銅槃 ”。 商 至 戰(zhàn)國 時期流行的一種銅制受水器。當時盥洗用匜澆水,用盤承接。多數(shù)為圓形,淺腹,圈足或三足,內(nèi)飾龜魚等動物紋樣。少數(shù)為長方形,虢季子白盤是迄今所見最大的銅盤。亦泛指一般的銅質(zhì)盤。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遂 奉銅槃而跪進之?!?span id="fn7j7u8" class="book">《后漢書·左慈傳》:“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 宋 蘇軾 《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蚋嬷唬骸罩疇钊玢~槃?!蹣劧闷渎?。他日聞鐘以為日也。”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宣德銅盤:“ 曾賓谷 方伯藏 宣德 銅盤,方徑三寸五分,內(nèi)刻御製《錦堂春》詞?!?br />(2).即銅鈸。通典·樂四:“銅鈸亦謂之銅盤,出西戎及南蠻?!眳⒁姟?銅鈸 ”。
(3).指燭臺。 唐 杜甫 《從事行贈嚴二別駕》:“銅盤燒蠟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仇兆鰲 注:“銅盤,燭臺也?!?清 吳偉業(yè) 《行路難》詩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鐵柱倒塌銅盤傾?!?br />(4).見“ 銅盤重肉 ”。
銅槃:1.商 至 戰(zhàn)國 時期流行的一種銅制受水器。當時盥洗用匜澆水,用盤承接。多數(shù)為圓形,淺腹,圈足或三足,內(nèi)飾龜魚等動物紋樣。少數(shù)為長方形,虢季子白盤是迄今所見最大的銅盤。亦泛指一般的銅質(zhì)盤。2.即銅鈸。
《國語辭典》:銅鈸(銅鈸)  拼音:tóng bá
樂器名。也稱鈸。參見「鈸」條。
《漢語大詞典》:銅盤重肉(銅盤重肉)
貴重的食器,豐盛的飯菜。引申指特殊恩寵。北齊書·楊愔傳:“ 楊愔 ,字 遵彥 ……學庭前有柰樹,實落地,羣兒咸爭之, 愔 頽然獨坐。其季父 暐 適入學館,見之大用嗟異,顧謂賓客曰:‘此兒恬裕,有我家風?!瑑?nèi)有茂竹,遂為 愔 於林邊別茸一室,命獨處其中,常以銅盤具盛饌以飯之。因以督厲諸子曰:‘汝輩但如 遵彥 謹慎,自得竹林別室,銅盤重肉之食?!?清 俞蛟 《潮嘉風月記·佚事》:“此余家賢宅相,有 北齊 楊遵彥 之風,真足消受竹林別室,銅盤重肉者也。”亦省作“ 銅盤 ”。 唐 黃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雖瓊樹之未親,若銅盤之已接?!?/div>
《國語辭典》:銅山(銅山)  拼音:tóng shān
產(chǎn)銅的礦山?!妒酚洝>硪弧鹆?。吳王濞傳》:「吳有豫章郡銅山,濞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
《漢語大詞典》:銅鞮(銅鞮)
(1). 春秋 晉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晉平公 曾筑 銅鞮宮 于此。 漢 置縣,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北魏 以后屢有遷移。 明 洪武 初廢入 沁州 。左傳·成公九年:“秋, 鄭伯 如 晉 , 晉 人討其貳於 楚 也;執(zhí)諸 銅鞮 ?!?杜預 注:“ 銅鞮 , 晉 別縣,在 上黨 ?!?楊伯峻 注:“據(jù)《嘉慶一統(tǒng)志》, 銅鞮 在今 山西 沁縣 南。”
(2). 春秋 晉 離宮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 銅鞮 之宮數(shù)里,而諸侯舍于隸人。” 杜預 注:“ 銅鞮 , 晉 離宮?!?楊伯峻 注:“ 銅鞮宮 在 山西 沁縣 南二十五里。”
(3).指 襄陽 。 唐 李端 《代棄婦答賈客》詩:“ 玉壘城 邊爭馬走, 銅鞮 市里共乘舟?!?宋 張孝祥 《醉落魄》詞:“桃花庭院光陰速, 銅鞮 誰唱大堤曲。歸時想是櫻桃熟?!?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公文介公詩:“《襄陽》云……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見 銅鞮 歌舞無?”
(4).曲名。 明徐復祚《投梭記·敘飲》:“唱罷《銅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眳⒁姟?銅鞮曲 ”。
(5).亦作“ 銅鍉 ”。復姓。 春秋 時有 銅鍉伯華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漢語大詞典》:銅鞮曲(銅鞮曲)
《白銅鞮歌》。也稱《襄陽蹋銅蹄》。樂府清商曲名。隋書·音樂志上:“初 武帝 之在 雍鎮(zhèn) ,有童謡云:‘ 襄陽 白銅蹄,反縛 揚州 兒?!R者言,白銅蹄謂馬也。白,金色也。及義師之興,實以鐵騎, 揚州 之士,皆面縛,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聲,帝自為之詞三曲,又令 沈約 為三曲,以被絃管?!?宋 梅堯臣 《送周諫議知襄陽》詩:“里兒尚唱《銅鞮曲》,耆舊爭隨畫鹿車。”
《漢語大詞典》:銅仙(銅仙)
“ 金銅仙人 ”的省稱。三輔黃圖·建章宮:“ 神明臺 在 建章宮 中,祀仙人處,上有銅仙舒掌捧銅承云表之露?!?宋 王沂孫 《齊天樂·蟬》詞:“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清 吳偉業(yè) 《送少司空傅夢禎還嵩山》詩:“銅仙露冷春門草,玉女臺荒洞口沙?!?吳翌鳳 注:“ 任昉 述異記:‘ 魏明帝 詔宮官西取 漢武帝 捧露盤仙人,欲置前殿,既拆盤,臨行泣下。’” 清 遯廬 《童子軍》第十一出:“不料銅仙欲泣,石馬長哀。”參見“ 金銅仙人 ”。
《漢語大詞典》:金銅仙人(金銅仙人)
金銅鑄造的仙人像。(1)指 漢武帝 時所作以手掌舉盤承露的仙人。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序》:“ 魏明帝 青龍 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 漢孝武 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唐 諸王孫 李長吉 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清 孫枝蔚 《陸放翁研歌為畢載積題》詩:“古來得失何事無,金銅仙人來 魏 都?!?2)指漏壺上指示時刻的仙人像。文選·陸倕〈新刻漏銘〉“銅史司刻,金徒抱箭” 唐 李善 注:“ 張衡 漏水轉(zhuǎn)渾天儀制曰:蓋上又鑄金銅仙人,居左壺;為胥徒,居右壺。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別天時早晚?!?/div>
《漢語大詞典》:銅狄(銅狄)
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史記 秦始皇 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五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于 臨洮 ……是歲 始皇 初并六國,反喜以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焙笠蚍Q“銅人”為“銅狄”。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銅狄分形,肅嚴扃於左序?!?金 劉迎 《贈人》詩:“ 蓬萊 咫尺三萬里,銅狄因循五百年?!?郁達夫 《代洪開榜先生祝梁母鄧太夫人八秩大慶》詩:“好待期頤觴詠日,重摩銅狄話滄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