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01,分47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錫銅
焦銅
銅匙
銅仁
銅屏
銅苗
銅額
銅鐸
銅釘
銅鍉
銅壁
銅炭
銅圍
銅盞
銅物
《駢字類編》:錫銅(錫銅)
唐書吐蕃傳:其寶金銀錫銅之。物類相感志:錫銅相和。硬且脆。水淬 極硬。
《分類字錦》:焦銅(焦銅)
博物志: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長數(shù)尺,箭長雁之上者。頃襄王聞,召而問之,對曰:小臣尺馀,以焦銅為鏑,涂毒藥于鏑鋒,中人即死之。好射鶀雁羅鸗,小矢之發(fā)也,何足為大。
分類:矢箭
《駢字類編》:銅匙(銅匙)
酉陽雜俎:銅匙草生水中,葉如剪刀。
《駢字類編》:銅仁(銅仁)
明一統(tǒng)志:銅仁,古為溪蠻地,元置銅仁大小江等處軍民長官司,隸都云定云等處安撫司,后改隸思州軍民宣撫司。又銅仁大江,在仁銅府治西南。又銅仁小江,在銅仁 府治西北,源出甕濟(jì)洞,東南合銅仁大江。
《駢字類編》:銅屏(銅屏)
煬帝迷樓記:上官時(shí)自江外得替回,鑄烏銅屏數(shù)十面,高五尺而闊三尺,磨以成鑒為屏,可環(huán)于寢所,詣闕投進(jìn)。帝以屏內(nèi)迷樓,而御女于其中,纖毫皆入于鑒中。帝大喜曰:繪畫得其象耳。此得人之真容也,勝繪圖百倍矣。
《駢字類編》:銅苗(銅苗)
□林石譜:韶州石綠色,出土中,大抵穴中因銅苗氣薰蒸,即此石共產(chǎn)之也。 梅堯臣送福建提刑詩:銅苗休問發(fā),下種去教親。
《駢字類編》:銅額(銅額)
宋史食貨志:紹圣元年,戶部尚書蔡京奏:岑水場銅額寖虧,而商、虢間苗脈多陜,民不習(xí)烹采,久廢不發(fā)。請募南方善工,詣陜西經(jīng)畫,擇地興冶。
《駢字類編》:銅鐸(銅鐸)
晉書郭璞傳:時(shí)元帝初鎮(zhèn)建鄴,導(dǎo)令璞筮之,遇咸之井,璞曰:東北郡縣有武名者,當(dāng)出鐸,以著受命之符。西南郡縣有陽名者,井當(dāng)沸。其后晉陵武進(jìn)縣人于田中得銅鐸五枚,歷陽縣中井沸,經(jīng)日乃止。 宋史輿服志:明遠(yuǎn)車,古四望車也,駕以牛。太祖乾德元年改,仍舊四馬,赤質(zhì),制如屋,重櫩勾闌,上有金龍,四角垂銅鐸,上層四面垂簾,下層周以花版。
《駢字類編》:銅釘(銅釘)
宋書武帝紀(jì):禁喪事用銅釘。宋史儀衛(wèi)志:柯舒黑漆棒也。制同車輻。以金釘銅飾。 元史天文志:西域儀象側(cè)立單環(huán)二,一結(jié)于平環(huán)之子午,以銅釘象南北極;一結(jié)于平環(huán)之卯酉,皆刻天度。
又云仙雜記:齊文宣帝凌虛宴,取香菌以供品味,有銅釘菌、分絲菌。
又明一統(tǒng)志:銅釘嶺在瑞州府上高縣西靈峰側(cè),一名銅精嶺。舊傳晉許旌陽以銅釘釘蛟于此。
《漢語大詞典》:銅鍉(銅鍉)
見“ 銅鞮 ”。
《漢語大詞典》:銅鞮(銅鞮)
(1). 春秋 晉 邑名。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晉平公 曾筑 銅鞮宮 于此。 漢 置縣,治所在今 山西省 沁縣 南。 北魏 以后屢有遷移。 明 洪武 初廢入 沁州 。左傳·成公九年:“秋, 鄭伯 如 晉 , 晉 人討其貳於 楚 也;執(zhí)諸 銅鞮 。” 杜預(yù) 注:“ 銅鞮 , 晉 別縣,在 上黨 。” 楊伯峻 注:“據(jù)《嘉慶一統(tǒng)志》, 銅鞮 在今 山西 沁縣 南?!?br />(2). 春秋 晉 離宮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 銅鞮 之宮數(shù)里,而諸侯舍于隸人。” 杜預(yù) 注:“ 銅鞮 , 晉 離宮?!?楊伯峻 注:“ 銅鞮宮 在 山西 沁縣 南二十五里。”
(3).指 襄陽 。 唐 李端 《代棄婦答賈客》詩:“ 玉壘城 邊爭馬走, 銅鞮 市里共乘舟?!?宋 張孝祥 《醉落魄》詞:“桃花庭院光陰速, 銅鞮 誰唱大堤曲。歸時(shí)想是櫻桃熟?!?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公文介公詩:“《襄陽》云……林鶯送客巖花笑,曾見 銅鞮 歌舞無?”
(4).曲名。 明徐復(fù)祚《投梭記·敘飲》:“唱罷《銅鞮》日欲脯,花前醉樽前起舞。”參見“ 銅鞮曲 ”。
(5).亦作“ 銅鍉 ”。復(fù)姓。 春秋 時(shí)有 銅鍉伯華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駢字類編》:銅壁(銅壁)
晉書呂光載記:從堅(jiān)征張平,戰(zhàn)于銅壁,刺平養(yǎng)子蠔,中之。自是威名大著。
《駢字類編》:銅炭(銅炭)
漢書王莽傳:更作小錢,徑六分,重一銖,文曰小錢直一,與前大錢五十者為二品,并行。欲防民盜鑄,乃禁不得挾銅炭入。后漢書隗囂傳:上下貪賄,莫相檢考,民坐挾銅炭沒入鐘官。 宋書孔琳之傳:帝王公侯之尊,不疑于傳璽;人臣眾僚之卑,何嫌于即印。載籍未聞其說,推例自乖其準(zhǔn)。而終年刻鑄,喪功消實(shí),金銀銅炭之費(fèi),不可稱言,非所以因循舊貫易簡之道。
《漢語大詞典》:銅圍(銅圍)
謂堅(jiān)固的圍墻。 南朝 梁簡文帝 《神山寺碑》:“雖鐵界銅圍,如影如幻?!?/div>
《漢語大詞典》:銅盞(銅盞)
銅制的杯盞。 魯迅 《彷徨·示眾》:“遠(yuǎn)處隱隱有兩個(gè)銅盞相擊的聲音,使人憶起酸梅湯,依稀感到?jīng)鲆狻!?/div>
分類:杯盞
《駢字類編》:銅物(銅物)
漢書韓延壽傳:取官銅物,候月蝕,鑄作刀劍鉤鐔仿,效尚方事,及取官錢帛,私假繇使吏,及治飾車甲三百萬以上。馬第伯封禪儀記:早食上脯,后到天門,郭使者得銅物,形狀如鐘,又方柄,有孔,莫能識,疑封禪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