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22,分42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銅面具
銅弩
銅泉
銅絲
銅斛
名銅
戛銅
秦銅
多銅
銅車
銅函
銅焦
銅精
銅石
銅洗
《漢語大詞典》:銅面具(銅面具)
古代將士出征時常戴之以作防護和威懾敵人的銅制面具。宋史·狄青傳:“臨敵被髮、帶銅面具?!?清 貝青喬 《咄咄吟》:“漫説 狄 家銅面具,良宵飛騎奪 昆侖 ?!币嗍》Q“ 銅面 ”。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海疆殉難記上:“勇習(xí) 韓瓶 ,鐵浮屠林,立於重關(guān),銅面具風(fēng)?!?/div>
《駢字類編》:銅弩(銅弩)
南越志:龍川長有銅弩,牙流出水,皆以銀黃雕鏤,取之者祀而后得。父老云:越王弩營處也。
《韻府拾遺 先韻》:銅泉(銅泉)
韓翃詩:竹外賞銅泉。
《漢語大詞典》:銅絲(銅絲)
(1).用銅拉制成的線狀成品。電機線圈、工業(yè)用篩等多用銅絲制成。 茅盾 《我走過的道路·小學(xué)生時代》:“用兩根不太粗也不太細的銅絲相絞,使兩股成為一股。”
(2).用銅絲絞制的纜繩。 宋 梅堯臣 《依韻和達觀師山中見寄》:“銅絲緊轉(zhuǎn)轆轤響,絡(luò)緯秋老號西風(fēng)?!?/div>
《駢字類編》:銅斛(銅斛)
晉書律歷志:見玉律下。又王莽銅斛,于今尺為深九寸五分五厘,徑一尺三寸六分八厘七毫。唐書禮樂志,見銅律下。
《韻府拾遺 東韻》:名銅(名銅)
郭璞赤銅贊:昆吾之山,名銅所在。
《韻府拾遺 東韻》:戛銅(戛銅)
山堂肆考:唐房琯讀書終南山,忽聞聲至,有如戛銅。父老云:此龍吟也。未幾雨至。
《漢語大詞典》:秦銅(秦銅)
秦 鏡的代稱。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考代書》:“座上 秦 銅,莫辨五里昏霧。”
分類:
《韻府拾遺 東韻》:多銅(多銅)
遼史食貨志:鼓鑄之法,先代薩勒迪為額爾欽,以土產(chǎn)多銅,始造錢幣。太祖襲而用之,遂致富彊,以開帝業(yè)。
《駢字類編》:銅車(銅車)
觀佛三昧海經(jīng):佛告阿難:云何名十八飲銅地獄?飲銅地獄者,千二百種雜色銅車,一銅車上六千銅丸。見洽聞記。晉義熙十二載,淯陽縣群童子浴于淯水,忽 側(cè)有錢出如流沙,因競?cè)≈譂M,放隨流去。又以衣盛裹,各有所得。又見流錢中有一銅車,小牛牽之,勢甚奔迅。兒等奔逐,掣得一輪,徑可五寸,豬鼻,轂有六輻,通體青色,缸內(nèi)黃脫,狀如恒運。于時沈敞守南陽,求得此物,然莫測之。
《駢字類編》:銅函(銅函)
宋史藝文志:丘延翰銅函記一卷。
《漢語大詞典》:銅焦(銅焦)
見“ 銅鐎 ”。
《漢語大詞典》:銅鐎(銅鐎)
亦作“ 銅焦 ”。 銅制的盆形炊器,下有三足,附長柄,多用于溫羹?;蛘f即刁斗。古代軍中用以炊飯、巡更。盛行于 漢 晉 。 唐 駱賓王 《蕩子從軍賦》:“鐵騎朝常警,銅焦夜不鳴?!?陳熙晉 注引 孟康 曰:“以銅作鐎器,受一斗,晝炊飯食,夜擊持行,名曰刁斗?!?明 馮時可 《月賦》:“秋入銅鐎,寒侵犀札。”
《漢語大詞典》:銅精(銅精)
(1).道教所謂的銅的精靈。 晉 郭□ 《玄中記》:“玉精為白虎,金精為車馬,銅精為僮奴,鉛精為老婦。”
(2).中醫(yī)學(xué)藥名。銅青的一種。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一·雌黃﹝集解﹞引 陶弘景 曰:“金精是雌黃,銅精是空青,而服空青反勝於雌黃?!?/div>
《漢語大詞典》:銅石(銅石)
紫銅色的巖石。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二:“ 元封 三年, 大秦國 貢花蹄牛,其色駮,高六尺,尾環(huán)繞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蓮花,善走多力,帝使輦銅石以起 望仙宮 。”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蘗山》詩:“金峯各虧日,銅石共臨天?!?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虞氏縣 有 盧君 古塚,塚旁柏二株,枝葉蔭茂,二百餘步,樹文隱起,皆如龜甲。根勁如銅石?!?/div>
《漢語大詞典》:銅洗(銅洗)
銅制的盥洗器。 宋 陸游 《午睡起逍搖園中因登山麓薄暮乃歸》詩:“毫甌羞茗荈,銅洗依盥濯?!?宋 洪邁 《夷堅丁志·小孤廟》:“見案上古銅洗甚奇,有款識?!?/div>
分類:盥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