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22,分42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銅墀
銅簧
銅嶺
銅牛
銅甬
銅角
銅塔
煉銅
銅寶
銅釵
銅關(guān)
銅匭
銅鑒
銅雀硯
銅冶
《漢語大詞典》:銅墀(銅墀)
用銅套覆的臺階。借指宮庭。 明 陳汝元 《金蓮記·便省》:“愁相看兩鬢垂絲,喜吾兒猶侍銅墀?!?/div>
《國語辭典》:銅簧(銅簧)  拼音:tóng huáng
吹奏樂器內(nèi)含的銅制小薄片,受氣流震動,能發(fā)出聲音。五代唐。李煜 菩薩蠻。銅簧韻脆鏘寒竹詞:「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div>
《駢字類編》:銅嶺(銅嶺)
明一統(tǒng)志:銅嶺在淳安縣東七十里,中有石洞出泉,歲旱祈雨多應(yīng)。 劉孝勝詠益智詩:挺芳銅嶺上,擢穎石門端。
《駢字類編》:銅牛(銅牛)
明一統(tǒng)志:銅牛人跡在金華府永康縣西十七里,有石高丈五,上有牛人二跡,各長八寸,相傳號銅牛人。又牛銅山,在紹興府城東南五十八里,舊經(jīng)昔有銅牛 見于靈汜橋。人逐之,奔入此山,掘地得銅屑,或云越王鑄錢處。
《駢字類編》:銅甬(銅甬)
集古錄:漢谷口銅甬,其銘云:谷口銅甬,始元四年左馮翊造。
《漢語大詞典》:銅角(銅角)
軍中樂器名。銅制喇叭。上下二截,形如竹筒,故俗稱號筒。舊唐書·音樂志二:“ 西戎 有吹金者,銅角是也。長二尺,形如牛角?!?元 張翥 《后出軍》詩之四:“嗚嗚吹銅角,來來齊唱歌?!?/div>
《駢字類編》:銅塔(銅塔)
宋史真臘國傳:見銅臺下。
《國語辭典》:煉銅(煉銅)  拼音:liàn tóng
將磨成粉狀的銅礦加水、油后,以浮選法取得含量較高的銅,置于鍛燒爐內(nèi)镕成銅塊,再以電解法取得純銅的過程。如:「這些煉銅的廢水嚴重污染了河川?!埂睹魇?。卷四六。地理志七》:「西南有竹子山。東有劄龍山,石可煉銅?!?/div>
分類:煉銅精煉
《駢字類編》:銅寶(銅寶)
明一統(tǒng)志:銅寶山在鉛山縣治西南,石竅中涌泉,浸鐵可為銅,天久晴,有礬可拾。一名七寶山。
《駢字類編》:銅釵(銅釵)
唐 王建 寒食 紗帶生難結(jié),銅釵重欲垂。
《漢語大詞典》:銅關(guān)(銅關(guān))
比喻非常牢固的關(guān)卡。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御制千字詔》:“銅關(guān)鐵卡,湯池金城, 江 帶山礪,海宴 河 青?!?/div>
《漢語大詞典》:銅匭(銅匭)
銅制的匣子。新唐書·則天武皇后紀:“三月戊申,作銅匭?!?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一節(jié):“她在朝堂放四個銅匭,其中一個收受告密文書。”
分類:匣子
《駢字類編》:銅鑒(銅鑒)
唐書薛廷老傳:時造清思院,殿中用銅鑒三千,薄金十萬餅。
《漢語大詞典》:銅雀硯(銅雀硯)
從 三國 魏 銅雀臺 遺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硯臺。后遂為硯臺的美稱。 清 袁于令 《西樓記·檢課》:“悄書齋樹陰滿窗,銅雀硯墨花輕漾。”亦省稱“ 銅研 ”、“ 銅硯 ”。北史·齊紀中·顯祖文宣帝:“四月,夜,禾生於 魏帝 銅研,旦長數(shù)寸,有穗。” 元 倪瓚 《走筆次陶蓬韻送葉參謀歸金華》:“手調(diào)白羽箭,陋彼磨銅硯。”
《漢語大詞典》:銅冶(銅冶)
謂冶銅鑄幣。《漢書·食貨志下》:“鐵布銅冶,通行有無,備民用也?!?金少英 集釋:“ 錢大昭 曰:‘ 閩 本鐵作錢?!矗呵耙蜒澡F為田農(nóng)之本,此不當重出。下又云‘通行有無’,則鐵字應(yīng)為錢字無疑。錢布謂幣,銅冶則熔鑄錢布也。”
分類:銅鑄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