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2詞典 2分類詞匯 30
《國語辭典》:金人  拼音:jīn rén
1.金屬鑄成的人像?!犊鬃蛹艺Z。卷三。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文選。賈誼。過秦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r />2.佛像?!妒酚?。卷一一○。匈奴傳》:「擊匈奴,得胡首虜萬八千馀級(jí),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埂逗鬂h書。卷八八。西域傳。天竺傳》:「世傳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蛟唬骸何鞣接猩?,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弧?br />3.宋人稱金國的人民為「金人」。
《國語辭典》:黃龍(黃龍)  拼音:huáng lóng
1.黃色的龍?!妒酚?。卷二八。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br />2.地名。金國都城。宋金交戰(zhàn)時(shí),岳飛曾說要直搗金國的都城黃龍府。后泛指敵人的都城。如:「直搗黃龍」。
3.佛教禪家七宗之一。參見「黃龍派」條。
4.年號(hào):(1)三國吳大帝的年號(hào)(西元229~231)。(2)漢宣帝的年號(hào)(西元前49)。
《國語辭典》:銅駝(銅駝)  拼音:tóng tuó
銅制的駱駝,比喻亡國。參見「銅駝荊棘」條。宋。文天祥 滿江紅。試問琵琶詞:「銅駝恨,那堪說!想男兒慷慨,嚼穿齦血。」
《漢語大詞典》:銅駝街(銅駝街)
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故 洛陽城 中。以道旁曾有 漢 鑄銅駝兩枚相對而得名。為古代著名的繁華區(qū)域。太平御覽卷一五八引 晉 陸機(jī) 《洛陽記》:“ 洛陽 有 銅駝街 , 漢 鑄銅駝二枚,在宮南四會(huì)道相對。俗語曰:‘ 金馬門 外集眾賢, 銅駝陌 上集少年?!?/div>
《漢語大詞典》:銅馬(銅馬)
(1).銅鑄的馬。后漢書·董卓傳:“悉取 洛陽 及 長安 銅人、鐘虡、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穀水:“ 明帝 永平 五年, 長安 迎取飛廉并銅馬,置 上西門 外 平樂觀 。” 明 梅鼎祚 《玉合記·譯賓》:“合有金鵝之獻(xiàn),以代銅馬之圖。”《人民文學(xué)》1978年第10期:“后來阿爸被捆在銅馬上活活燒死了,阿媽也被迫跳進(jìn)了 金沙江 。”參見“ 銅馬法 ”。
(2).即銅馬軍。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上:“又別號(hào)諸賊銅馬、大肜……等,各領(lǐng)部曲,眾合數(shù)百萬人,所在寇掠?!?清 宋聚業(yè) 《題南陽旅壁》詩:“時(shí)來一夕收銅馬,事去經(jīng)年運(yùn)木牛?!?毛澤東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節(jié):“從 秦 朝的 陳勝 、 吳廣 、 項(xiàng)羽 、 劉邦 起,中經(jīng) 漢 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銅馬和黃巾……都是農(nóng)民的反抗運(yùn)動(dòng),都是農(nóng)民的革命戰(zhàn)爭?!眳⒁姟?銅馬軍 ”。
分類:銅鑄
《漢語大詞典》:銅馬法(銅馬法)
按照馬的骨法鑄成的銅馬模型。東觀漢記·馬援傳:“ 孝武帝 時(shí),善相馬者 東門京 鑄作銅馬法獻(xiàn)之,立馬於 魯班門 外,更名曰 金馬門 ,臣既備數(shù)家骨法,以所得 駱越 銅鑄以為馬,高三尺五寸,圍四尺五寸,詔置馬 德陽殿 下。” 金 元好問 《雜詩》之一:“區(qū)區(qū)銅馬法,徒識(shí)牝與驪。”
《漢語大詞典》:銅馬軍(銅馬軍)
新莽 末年 河北 的農(nóng)民起義軍。當(dāng)時(shí) 河北 起義軍有 銅馬 、 大肜 、 高湖 、 重連 、 鐵脛 、 大搶 、 尤來 、 上江 、 青犢 、 五校 、 檀鄉(xiāng) 、 五幡 、 五樓 、 富平 、 獲索 等,共數(shù)百萬人,各自分散,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力量,其中以 銅馬 軍為最強(qiáng)大,領(lǐng)袖有 東山荒禿 、 上淮況 等。公元24年起義軍被 劉秀 陸續(xù)擊破, 銅馬 部眾多被收編。后來 銅馬 、 青犢 、 尤來 馀眾共立 孫登 為帝。不久失敗。
《國語辭典》:銅人(銅人)  拼音:tóng rén
古代以銅鑄為人形,用來裝飾宮殿、廟門,上面??逃形淖帧!逗鬂h書。卷八。孝靈帝紀(jì)》:「復(fù)修玉堂殿,鑄銅人四,黃鐘四,及天祿、蝦蟆?!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zèng)古風(fēng)〉二首之二:「摩挲古銅人,歲月不可計(jì)?!?/div>
《國語辭典》:古銅(古銅)  拼音:gǔ tóng
古代銅鑄的器皿。色彩黝褐斑斕,世人稱其質(zhì)為「古銅」。
《漢語大詞典》:金狄
(1).金人。銅鑄的人像。文選·張衡〈西京賦〉:“高門有閌,列坐金狄?!?李善 注:“金狄,金人也?!?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按 秦始皇 二十六年,長狄十二,見於 臨洮 ,長五丈餘,以為善祥,鑄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萬斤,坐之宮門之前,謂之金狄?!?唐 李商隱 《石城》詩:“玉童收夜鑰,金狄守更籌?!?清 孫中岳 《大侄書金陵回即走西安悵然念之》詩:“故宮荒草埋金狄,客路秋風(fēng)動(dòng)石鯨。”
(2).借指佛或佛教。舊唐書·武宗紀(jì):“一朝隳殘金狄,燔棄胡書,結(jié)怨於膜拜之流,犯怒於鄙夫之口?!?宋 蘇軾 《贈(zèng)梁道人》詩:“採藥 壺公 處處過,笑看金狄手摩挲?!?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九:“又 林靈素 詆佛教謂之金狄亂華,當(dāng)時(shí)金狄之語,雖詔令及士大夫章奏碑版亦多用之?!?br />(3).指 南宋 時(shí)北方 女真 族建立的 金 王朝。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想肉:“自 靖康 丙午歲, 金 狄亂華,盜賊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div>
《漢語大詞典》:鑄銅(鑄銅)
(1).用銅鑄造(器物)。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東門則鞭石成橋,南極則鑄銅為柱。” 倪璠 注引《廣州記》:“ 馬援 到 交阯 ,立銅柱為 漢 之極界也?!?唐 韓愈 《錢重物輕狀》:“禁人無得以銅為器皿,禁鑄銅為浮屠佛像鐘磬者?!?br />(2).一種含鋅的銅。 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銅:“凡銅供世用,出山與出爐,止有赤銅……倭鉛和寫(瀉)為鑄銅?!?/div>
《漢語大詞典》:青銅錢(青銅錢)
用青銅鑄的錢幣,為銅錢中的上品。也泛指一般銅錢。 唐 杜甫 《偪側(cè)行贈(zèng)畢四曜》:“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南唐 沈汾 續(xù)仙傳·馬自然:“又於遍身及襪上摸錢,所出錢不知多少,擲之皆青銅錢?!?span id="flxzw7o"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三回:“趕緊取了一個(gè)青銅錢,一把子麻秸,連刮帶打,直弄的周身紫爛渾青?!?/div>
《國語辭典》:吉金  拼音:jí jīn
古以祭祀為吉禮,故稱祭祀時(shí)所用的鼎彝等古器物為「吉金」。
《國語辭典》:銅像(銅像)  拼音:tóng xiàng
以銅塑鑄成的人像,紀(jì)念有特殊勛勞的人?!端螘?。卷九三。隱逸傳。戴颙傳》:「宋世子鑄丈六銅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世宗曰:『佛以寂滅為事,以有身為幻,茍利眾生,雖割舍身命有所不恤,況區(qū)區(qū)之銅像哉?』」
《國語辭典》:銅器(銅器)  拼音:tóng qì
由銅與錫合金的青銅所鑄制的器具。質(zhì)地細(xì)致,色澤優(yōu)美而有光澤。發(fā)達(dá)于商、周時(shí)期,鐵器出現(xiàn)后,則逐漸衰微。
《漢語大詞典》:銅溝(銅溝)
(1).銅鑄的溝渠。相傳 吳王 夫差 曾在宮中鑄造銅溝。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吳王 於宮中作 海靈館 、 館娃閣 ,銅溝玉檻,宮之楹檻珠玉飾之?!?br />(2).借指宮苑。 明 梁辰魚 《浣紗記·伐越》:“看春生金屋,月滿銅溝,不求歡樂,反招僝僽?!?明 屠隆 《綵毫記·長安豪飲》:“朝班初散,竝馬出銅溝,過紫陌,醉紅樓。” 清 黃景仁 《陌上行》:“ 建章門 外棲烏起,落花流出銅溝里?!?/div>
《漢語大詞典》:馬式(馬式)
銅鑄而成的駿馬的標(biāo)準(zhǔn)式樣。后漢書·馬援傳:“ 援 好騎,善別名馬,於 交阯 得 駱越 銅鼓,乃鑄為馬式……馬高三尺五寸,圍四尺五寸,有詔置於 宣德殿 下,以為名馬式焉?!?元 馬祖常 《蕭姓淵善鼓琴予嘗為之作〈我思操〉又求予詩遂為賦〈漢銅馬式歌〉以送之》:“ 漢 家金銅鑄馬式,求馬相比不失一?!?/div>
《國語辭典》:鐵人(鐵人)  拼音:tiě rén
形容體魄特別強(qiáng)健的人,常指運(yùn)動(dòng)健將而言。如:「楊傳廣先生有『亞洲鐵人』之稱?!?/div>
《國語辭典》:金人  拼音:jīn rén
1.金屬鑄成的人像?!犊鬃蛹艺Z。卷三。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文選。賈誼。過秦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鍉,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r />2.佛像。《史記。卷一一○。匈奴傳》:「擊匈奴,得胡首虜萬八千馀級(jí),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后漢書。卷八八。西域傳。天竺傳》:「世傳明帝夢見金人,長大,頂有光明,以問群臣?;蛟唬骸何鞣接猩?,名曰佛,其形長丈六尺而黃金色。』」
3.宋人稱金國的人民為「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