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鐵 → 鋨鐵”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典故
千尋鐵鎖
 
王浚樓船
  
千尋鎖
 
鐵鎖沈江
 
晉龍驤
 
樓船鐵鎖
 
鐵索千尋
 
鐵鎖樓船
 
連江鎖
 
龍驤下三蜀
 
難鎖長江斷
 
千尋橫鐵鎖
 
益部龍驤
 
鐵索千尋沉江底
  
鐵鎖沈天塹

相關人物
王浚


《晉書》卷四十二〈王浚列傳〉~209~
太康元年正月,浚發(fā)自成都,率巴東監(jiān)軍、廣武將軍唐彬攻吳丹楊,克之,擒其丹楊監(jiān)盛紀。吳人于江險磧要害之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浚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馀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馀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于是船無所礙。二月庚申,克吳西陵,獲其鎮(zhèn)南將軍留憲、征南將軍成據、宜都太守虞忠。壬戌,克荊門、夷道二城,獲監(jiān)軍陸晏。乙丑,克樂鄉(xiāng),獲水軍督陸景。平西將軍施洪等來降。乙亥,詔進浚為平東將軍、假節(jié)、都督益梁諸軍事。

例句

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

《國語辭典》:鐵索(鐵索)  拼音:tiě suǒ
像繩索般的鐵鏈,用以承載結構之重量。如:「鐵索橋」、「鐵索吊橋」。《明史。卷一二三。列傳。明升》:「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砦,鑿兩岸石壁,引鐵索為飛橋,用木板置炮以拒敵。」明。張宇初題華山仙掌圖歌〉:「浮云似隔鐘鼓暮,鐵索高懸渺煙霧?!?/div>
《漢語大詞典》:鐵索橋(鐵索橋)
用鐵鏈組成的橋。通常指 大渡河 鐵索橋,又名 瀘定橋 。位于 四川省 甘孜藏族自治州 瀘定縣 大渡河 上。 清 康熙 年間建成。古為 川 康 間交通要道。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為強渡 大渡河 而勇奪此橋。橋凈跨長100米,凈寬2.8米。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張愛萍 《從遵義到大渡河》:“我軍主力夾 大渡河 溯江北上,搶奪天險的 瀘定 鐵索橋?!?楊成武 《飛奪瀘定橋·要橋不要槍》:“再看看橋吧,既不是石橋,也不是木橋,而是一條鐵索橋。從東岸到西岸扯了十三根用粗鐵環(huán)一個套一個聯成的長鐵索,每根有普通的飯碗粗。兩邊各兩根,做成橋攔,底下并排幾根,作為橋面?!?/div>
《分類字錦》:鐵索金梯(鐵索金梯)
陳于陛 登華至青柯坪紀勝詩 鐵索金梯苦未攀,半山臺榭亦開顏。
分類:華山
《國語辭典》:鐵索郎當(鐵索郎當)  拼音:tiě suǒ láng dāng
郎當,擬聲詞。形容弄動鐵索所發(fā)出的響聲。鐵索郎當常指拖著刑具下獄。《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一直牽了他的兒子,鐵索郎當的送到監(jiān)里去了?!?/div>
《漢語大詞典》:鐵綆(鐵綆)
鐵索;鐵鏈。 宋 劉克莊 《再和實之》之二:“誰將鐵綆橫 江 鎖,莫靠琵琶出塞彈?!?span id="aupd4w2" class="book">《宋史·韓世忠傳》:“以海艦進泊 金山 下,預以鐵綆貫大鉤授驍健者?!?/div>
分類:鐵索鐵鏈
《國語辭典》:郎當(郎當)  拼音:láng dāng
1.衣服寬長不合身。宋。楊億 傀壘詩:「若教鮑老當筵舞,轉更郎當舞袖長。」
2.潦倒、落魄的樣子。《西湖二集》卷一二:「汝怎生一病郎當至此?莫不是胸中有隱微之事,可細細與我說知?!?br />3.疲倦、頹倒的樣子。《醒世恒言。卷二二。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在山東兗州府碼頭上,各家的管家打開了銀包,兌了多少銅錢,放在皮箱里頭,壓得那馬背郎當,擔夫痑軟?!?br />4.年齡的大約之詞。如:「二十郎當」。
5.刑具。也作「瑯珰」、「鋃鐺」。
《國語辭典》:索橋(索橋)  拼音:suǒ qiáo
以繩索在兩山間或河谷上架設的交通管道。為大陸縝西縱谷地區(qū)特有的渡河設備。
《漢語大詞典》:鐵縆(鐵絚)
亦作“ 鐵絙 ”。 鐵索。 明 馬愈 《馬氏日抄·搏肉狼》:“太監(jiān) 王振 第前,以鐵絙繫一狼?!?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蒙古陷襄陽:“至 磨洪灘 以上, 元 兵布舟蔽江,無隙可入, 順 等乘鋭斷鐵絚,攢杙數百,轉戰(zhàn)百二十里?!眳⒁姟?鐵索 ”。
分類:鐵索
《國語辭典》:鐵索(鐵索)  拼音:tiě suǒ
像繩索般的鐵鏈,用以承載結構之重量。如:「鐵索橋」、「鐵索吊橋」。《明史。卷一二三。列傳。明升》:「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砦,鑿兩岸石壁,引鐵索為飛橋,用木板置炮以拒敵?!姑鳌?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45575' target='_blank'>張宇初 〈題華山仙掌圖歌〉:「浮云似隔鐘鼓暮,鐵索高懸渺煙霧?!?/div>
《國語辭典》:鐵錨(鐵錨)  拼音:tiě máo
系以鐵索,投入水中,用來穩(wěn)定船身的鐵制大鉤子?!冻蹩膛陌阁@奇》卷一:「舟人把船撐入藏風避浪的小港內,釘了樁橛,下了鐵錨,纜好了?!挂卜Q為「鐵貓」。
《漢語大詞典》:碇鐵(矴鐵)
系船于矴石的鐵索。 元 宋旡 《鯨背吟·萊州洋》:“ 萊州洋 內浪頻高,矴鐵千尋繫不牢?!?/div>
分類:系船鐵索
《漢語大詞典》:鐵縲(鐵縲)
鐵索,鐵鏈。用作拘系犯人的刑具。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雖人世之風波,萬態(tài)逆飜,而幽府之鐵縲,一無茍免?!?/div>
《漢語大詞典》:環(huán)利通索(環(huán)利通索)
即連環(huán)鐵索。六韜·軍用:“渡溝壍,飛橋一,間廣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著轉關轆轤八具,以環(huán)利通索張之?!?/div>
《國語辭典》:三節(jié)棍(三節(jié)棍)  拼音:sān jié gùn
武器名。舊式兵器之一。棍端有短棍兩節(jié),用鐵鍊連綴,可以擊破用盾的敵人。
《國語辭典》:鐵鎖(鐵鎖)  拼音:tiě suǒ
1.鐵制的枷鎖,常指刑具。《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其男子檻車,兒女子步,以鐵鎖瑯當其頸?!埂?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二回:「只見兩個人走來,拿鐵鎖把他套住,拉了就走?!?br />2.用鐵環(huán)連綴而成的鎖鏈。如:「鐵鎖橫江」、「鐵鎖沉江」。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div>
《國語辭典》:鐵鎖橫江(鐵鎖橫江)  拼音:tiě suǒ héng jiāng
三國時,王浚伐吳,吳以鐵鎖橫截江中,又作鐵錐長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W鞣ぃ峡`草人先行以去鐵錐,然后燒斷鐵鎖,率軍直下,吳國遂降。典出《晉書。卷四二。列傳。王?!?。后喻雖防衛(wèi)嚴密,亦不能挽救覆滅的命運。宋。朱敦儒〈水龍吟。放船千里〉詞:「鐵鎖橫江,錦帆沖浪,孫郎良苦?!挂沧鳌歌F鎖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