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76,分39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賞鐘
清禁鐘
擎鐘
虬鐘
舉鐘
假鐘
龍鐘管
棽鐘
蘇鐘
頌鐘
座鐘
坐鐘
征鐘
鐘罩
鐘顏
《國語辭典》:賞鐘(賞鍾)  拼音:shǎng zhōng
鐘,酒杯。賞鐘指賜酒?!端疂G傳》第五一回:「府里侍婢捧著銀瓶果盒,篩酒連與朱仝吃了三大賞鐘。」
分類:賜酒杯子
《漢語大詞典》:清禁鐘(清禁鐘)
漢武帝 時 未央宮 前有鐘名清禁。后以“清禁鐘”泛指宮中之鐘。 明 高明 《琵琶記·春宴杏園》:“今宵添上繁華夢,明早遙聽清禁鐘?!?/div>
《韻府拾遺 冬韻》:擎鐘(擎鐘)
達(dá)奚珣太常觀音器賦:猛獸赫怒而擎鐘,金人嵌巖以負(fù)簴。
《漢語大詞典》:虬鐘(虬鐘)
飾以虬龍形的鐘。 唐 王勃 《上武侍極啟》:“月開鸞鏡,懷精鑒以分形;霜湛虬鐘,藴希聲而待物。”
分類:虬龍龍形
《韻府拾遺 冬韻》:舉鐘(舉鐘)
五代史唐明宗紀(jì):梁、晉相拒于柏鄉(xiāng),梁龍驤軍以赤白馬為兩陣,晉軍望之皆懼。莊宗舉鐘以飲嗣源,嗣源奮撾馳騎犯其白馬,挾二裨將而還。
《漢語大詞典》:假鐘(假鐘)
即一口鐘。指古代一種無袖不開衩的長外衣,以形如鐘覆,故名。 明 方以智 通雅·衣服:“ 周弘正 著繡假鐘,蓋今之一口鐘也?!眳⒁姟?一口鐘 ”。
《國語辭典》:一口鐘(一口鐘)  拼音:yī kǒu zhōng
1.一只鐘。如:「廟里懸著一口鐘?!?br />2.一種沒有開衩的長袍。形狀如鐘形,上窄下寬。《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三回:「卻不知從那拖到一件又破又舊的一口鐘,圍在身上,擁抱而臥?!挂卜Q為「斗篷」。
《漢語大詞典》:龍鐘管(龍鐘管)
指竹笛。 南朝 梁 蕭子顯 《日出東南隅行》:“橫吹龍鐘管,奏鼓象牙簫?!?/div>
《漢語大詞典》:棽鐘(棽鐘)
飾有繁密花紋的鐘。
分類:繁密花紋
《漢語大詞典》:蘇鐘(蘇鐘)
即插屏鐘。 清 代手工制作的時鐘,是我國鐘表史上的早期產(chǎn)品。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屋內(nèi)悄無一人,只聽見靠右墻長條案上一座古老的蘇鐘遲緩地邁著‘滴滴答答’的步子?!?/div>
《漢語大詞典》:頌鐘(頌鍾)
特指古代大射禮時置于西方的鐘。儀禮·大射“西階之西,頌磬東面,其南鐘,其南鑮,皆南陳” 鄭玄 注“言成功曰頌,西為陰中,萬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鐘磬謂之頌” 唐 賈公彥 疏:“此當(dāng)言頌鐘?!眳⒁姟?頌磬 ”。
《漢語大詞典》:頌磬(頌磬)
特指古代大射禮時置于西方的磬。周禮·春官·眂瞭:“掌凡樂事,播鼗,擊頌磬、笙磬?!?鄭玄 注:“磬在東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頌,頌或作庸;庸,功也。” 賈公彥 疏:“以東方是生長之方,故云笙。西方是成功之方,故云庸;庸,功也。謂之頌者,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故云頌?!?span id="rabijo8" class="book">《儀禮·大射》:“西階之西,頌磬東面?!?鄭玄 注:“言成功曰頌,西為陰中,萬物之所成。春秋傳曰:夷則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忒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義,是以西方鐘磬謂之頌?!?明 王圻 三才圖會·器用三:“應(yīng)笙之磬謂之笙磬,應(yīng)歌之磬謂之頌磬?!?/div>
《高級漢語詞典》:座鐘  拼音:zuò zhōng
不能懸掛,只供擺放于桌面或臺面的鐘表
《國語辭典》:坐鐘(坐鐘)  拼音:zuò zhōng
置于桌案上的時鐘。
《漢語大詞典》:征鐘(征鐘)
衷衣,貼身小褲。宋書·五行志二:“ 桓玄 時民謡語云:‘征鐘落地桓迸走。’征鐘,至穢之服?;?,四體之下稱?!?/div>
分類:貼身
《漢語大詞典》:鐘罩
保護(hù)鐘的敞頂構(gòu)筑物
倒置的中空鐘形瓶罩
《駢字類編》:鐘顏(鐘顏)
宋 劉子翚 臨池歌 要須筆外見鐘顏,會自蛟龍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