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203,分8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金師
金剛三藏
金剛仙
金和尚( 王 )
金昌緒
金立之
金藏和尚
僧空海(別稱 遍照金剛 佐伯 弘法大師 )
趙南金
僧宣鑒(別稱 德山、周金剛、德山和尚 尤振 )
金士信
金忠義
金獻貞
金彥升( 新羅王 )
金堯恭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六
僧金師。新羅人。居睢陽。謂錄事參軍房琬云。太守裴寬當改。琬問何時。曰明日午敕書必至。當與公相見于郡西南角。琬專候之。午前有驛使兩封牒到。不是琬以為謬也。至午又一驛使送牒來云。裴公改為安陸別駕。房遽命駕迎僧。身又自去。果于郡西南角相遇裴。召問僧云。官雖改其服不改。然公甥侄各當分散。及后敕至除別駕紫紱猶存。甥侄之徒各分散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獅子國人。工畫,善畫西域佛像,運筆持重,別具特色。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九
僧金剛仙者。西域人也。居于清遠峽山寺。能梵音彈舌搖錫而咒物。物無不應。善囚拘鬼魅束縛蚊螭。動錫杖一聲。召雷立震。是日峽山寺有李樸者。持斧剪巨木。刳而為舟。忽登山見一盤石上有穴。睹一大蜘蛛足廣丈馀。四蛇齧卉窒其穴而去。俄聞林木有聲暴猛吼驟。工人懼而緣木伺之。果睹枳首之虺長可數(shù)十丈。屈曲蹙怒環(huán)其蛛穴。東西其首。俄而躍西之首吸穴之卉團。而飛出穎脫俱盡。后回東之首大畫其目大呀其口。吸其蜘蛛蜘蛛馳出。以足擒穴之口。翹屈其毒。丹然若火。焌虺之咽喉去虺之目。虺懵然而復蘇。舉首又吸之。蛛不見更毒虺。虺遂倒于石而殞。蛛躍出緣虺之腹咀。內齒折二頭俱出絲而囊之。躍出穴去。樸訝之返峽山寺語金剛仙。仙乃祈樸驗穴振環(huán)杖而咒之。蛛即出于僧前儼若神聽。及引錫觸之。蛛乃殂于穴側耳。及夜僧夢見老人捧匹帛而前曰。我即蛛也。復能織耳。禮僧曰。愿為福田之依。語畢遂亡。僧及覺布已在側。其于精妙奇巧非世繭絲之所能制也。僧乃制而為衣。塵垢不觸。后數(shù)年僧欲往番禺泛舶歸天竺。乃于峽山金鎖潭畔搖錫大呼而咒水。俄而水辟見底矣。以澡瓶張之。有一泥鰍魚可長三寸許。躍入瓶中。語眾僧曰。此龍矣。吾將至海門以藥煮為膏涂足則渡海若履坦途。是夜有白衣叟挈轉關榼詣寺。家人傳經曰。知金剛仙好酒。此榼一邊美醞一邊毒醪。其榼即晉惠帝曾用酖牛將軍者也。今有黃金百兩奉公。為持此酒毒其僧也。是僧無何。取吾子欲為膏恨伊之深痛貫骨髓。但無計而奈何。傳經喜受金與酒。得轉關之法詣金剛仙。仙持杯向口次。忽有數(shù)歲小兒躍出就手覆之。日酒是龍所將來而毒師耳。僧大駭詰傳經。傳經遂不敢隱。僧乃問小兒曰。爾何人而相救。兒曰。我昔日之蛛也。今已離其惡業(yè)。而托生為人七稔矣。吾之魂稍靈于常人。知師有難故飛魂奉救。言訖而沒。眾僧聆之。共禮金剛仙。求舍其龍子。僧不得已而縱之。后仙果泛舶歸天竺矣。
金和尚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西河平遙人。童年依高巖山出家。軀干偉碩。其長一丈。其大十圍。言語質野。無文采。而先知災福。如讖緯。迄終。而鄉(xiāng)里至今猶祭禮焉。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金和尚者。姓王氏。西河平遙人也。所生之地豬坑村。幼而魁岸為人魯質。所作詭異與平人不類。于嵩巖山出家。其后身裁一丈腰闊一圍。言事多奇差。終后如在。鄉(xiāng)人供祭之乞愿。皆遂人意。西河至稽胡皆鄭重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杭州馀杭人。約于玄宗時在世。所作《春怨》詩,歷代稱賞,頗著名。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玄宗時余杭(今屬浙江)人。見《唐詩紀事》卷一五?!?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春怨》詩1首,歷代稱賞。
唐詩匯評
金昌緒,生卒年不詳,馀杭(今浙江杭州)人,生平無可考。大中中,顧陶編選《唐詩類選》,錄其詩一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時新羅人。敬宗寶歷元年,隨新羅王子金昕入唐,曾至長安青龍寺、清遠峽山寺。宣宗大中九年,任新羅秋城郡太守。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新羅(今朝鮮南部)人。敬宗寶歷元年(825),隨新羅王子金昕入唐,曾至長安青龍寺、清遠峽山寺。宣宗大中九年(855)任新羅秋城郡太守。事跡據(jù)《舊唐書·東夷傳》、《韓國金石遺文》?!度圃娨荨反嫫湓?聯(lián),皆錄自日本大江維時編《千載佳句》。
金藏和尚 朝代: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名僧
金藏和尚。洞山價禪師法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4—835 一名遍照金剛,日本僧人。俗姓佐伯氏,生于贊歧國多度郡。幼習儒教,后轉信佛法,22歲出家,投奈良大安寺習三論宗。德宗貞元二十年(804)隨遣唐使入唐,拜長安青龍寺密宗阿阇梨惠果為師,得受胎藏、金剛兩部大曼荼羅秘密法,又從般若三藏受學梵文。憲宗元和元年(806),攜內、外典籍數(shù)百部返回日本,致力弘揚秘密法門,開日本真言一宗。文宗大和九年(835)逝世,謚稱弘法大師。撰有佛學方面著作多種。所著《文鏡秘府論》6冊,專述六朝至唐初有關詩歌體制、音韻與對偶等方面理論,引用材料甚豐。有文集《遍照發(fā)揮性靈集》10卷及日本學者所編《弘法大師全集》。存詩頗多,其中在唐所作者4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趙南金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憲宗元和初為安南大校。二年,朝廷將以武定南服,乃以南金兼御史中丞,為邕管經略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2—865 【介紹】: 唐僧。劍南人,俗姓周。少出家。初精究律學,貫通性相諸經。常講《金剛經》,時稱周金剛。后皈依禪宗,嗣澧州龍?zhí)冻缧?,親侍逾三十年。武宗時返俗。宣宗時復為僧。懿宗咸通初,朗州刺史薛延望邀住朗州德山,四方從學者甚眾,時稱德山和尚。德山接機喜用棒詈,呵佛罵祖,學人服其威猛,每即悟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劍南周氏子。幼不群。稍長出家登戒。習復經律。鄉(xiāng)里譽之。時達磨之道。方盛行襄漢間。龍?zhí)缎哦U師名尤振。鑒因挾復造之。見則遽曰。久向龍?zhí)?。及乎到來。潭又不見。龍又不現(xiàn)。鑒曰。子親到龍?zhí)秮怼R幌檬塘⒎秸缮?。將出索燭焉。信授以紙燭。鑒擬接次。信即吹滅之。鑒禮拜。信云見什么便禮拜。鑒云。從今向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明日即辭去。信謂諸徒曰??芍杏袀€漢。牙如劍樹??谒蒲琛R话舸虿换仡^。他日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在。 鑒抵溈山。從法堂西過東?;仡櫡秸稍啤o無。便出。至僧堂前。乃云。也不可草草匆匆。遂具威儀上參??玳T提起坐具喚云。和尚。溈山擬取拂子。鑒喝揚袂而出。溈山晚間問維那云。今日新到僧何在。對曰。那僧見和尚了。便背法堂。著草鞋去也。溈問云。你眾人還識者僧否。眾云不識。溈云。是僧將來。有把茆蓋頭。呵佛罵祖去在。住澧陽三十年。屬武宗廢教。避難于獨浮山石室中。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葺德山禪院。請鑒居之。上堂云。于己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之。亦非得也。汝但無心于事。無事于心。則虛而靈??斩?。毫??系念。三涂業(yè)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圣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若求之。得無累乎。及其厭之。又成大患。 鑒一日問維那。今日幾人新到。那云八人。鑒云。將來一時生按著。 龍牙問學人。仗鏌铘劍。擬取師頭時如何。鑒引頸。牙云。頭落也。鑒微笑。牙后到洞山舉前語。山云。德山道什么。牙云。德山無語。山云。莫道無語。且將德山落底頭。呈似老僧。牙省過懺謝。有人舉似鑒。鑒云。洞山老人不識好惡。者個漢。死來多少時。救得有什么用處。 雪峰問。從上宗風以何法示人。鑒云。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巖頭聞云。德山老人一條脊梁骨硬似鐵。拗不折。雖然如是。唱教門中。猶較些子。 鑒尋常遇僧到參。多以柱杖打。臨濟聞之。教侍者參次。待其打時。但接取柱杖。當胸一柱。侍者壹如臨濟教。鑒便歸方丈。待者回舉似臨濟。濟云從來疑著者漢。 六年乙酉歲。十二月三日。忽告其徒曰。捫空追向。勞汝心神。夢覺覺非。復有何事。竟坐逝。春秋八十四。戒臘六十五。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宣鑒。姓周氏。劍南人也。生惡葷膻少多英敏。宿赍異操懇愿出塵。大龍不屈于小庭??※槺仳v其層漢。既除美飾當預僧流。從受近圓即窮律藏。其諸性相貫習偕通。聞重湖間禪道大興。乃杭志云游造龍?zhí)缎哦U師。則石頭宗師之二葉也。始唯獨居一室。鑒強供侍之。一夕龍?zhí)冻忠恢鹗阼b。鑒接而行。數(shù)步且曰。久聞龍?zhí)?。到來龍之與潭俱不見歟。信曰。子親到矣。機與教符。日親丈室三十馀年。后止澧陽居。無何屬武宗搜揚。洎大中還復法儀。咸通初武陵太守薛延望堅請始居德山。其道芬馨四海禪徒輻湊。伏臘堂中常有半千人矣。其于訓授天險海深難窺邊際。雪峰參見鑒深肯重。以咸通六年乙酉歲十二月三日。忽告諸徒曰。捫空追響勞汝神邪。夢覺覺非復有何事。言訖安坐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臘六十五。身據(jù)床坐。卓然七日如生在焉。天下言激箭之禪道者。有德山門風焉。今襄鄧漢東法孫極盛者是。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簡州周氏子。早歲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諸經。貫通旨趣。嘗講金剛般若。時謂之周金剛。常謂同學曰。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后聞南方禪席頗盛。師氣不平。遂擔青龍疏鈔。至澧陽路上。見一婆子賣餅。因息肩買餅點心。婆指擔云。這個是什么文字。師曰。青龍疏鈔。婆曰。講何經。師曰。金剛經。婆曰。我有一問。汝若答得。施與點心。若答不得。且別處去。金剛經道。過去心不可得?,F(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審上座點那個心。師無語。遂往龍?zhí)?。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師珍重便出。卻回。曰外面黑。潭點紙燭度與師。師擬接。潭復吹滅。師于此大悟。便禮拜。潭曰。子見個甚么。師曰從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至來日。龍?zhí)渡V^眾曰??芍杏袀€漢。牙如劍樹??谒蒲?。一棒打不回頭。他時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去在。師將疏鈔堆法堂前。舉火炬曰。窮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摘投于巨壑。遂焚之于是禮辭。
金士信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一千
士信。元和中新羅質子。試太子中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時新羅人。巧捷過人,畫跡精妙。憲宗元和中,以機巧通權幸,擢少府監(jiān),蔭子為兩館生。禮部員外郎韋貫之劾其污朝籍,遂罷其職。
金獻貞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七百十八
獻貞。元和時官衛(wèi)尉卿。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一千
彥升。新羅王重興相。元和七年重興卒。冊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jié)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兼持節(jié)充寧海軍使上柱國新羅國王。太和五年卒。
金堯恭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敬宗寶歷二年為上虞令,于縣西北置任嶼湖及黎湖,溉田二百余頃,民利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