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金顯,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淳熙間在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金朋說,字希傳,號碧巖,休寧(今屬安徽)人。曾從朱熹學(xué)。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士。初為教官,后于知鄱陽時值慶元黨禁,歸隱于碧巖山,時人比之陶潛。有《碧巖詩集》二卷,明萬歷間裔孫金袍曾刊刻。事見本集卷首宋范寬、明金大綬序?!〗鹋笳f詩,以清抄《碧巖詩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明顯舛誤酌作校正。
全宋文·卷六四○三
金朋說,字希傅,徽州休寧(今安徽休寧)人。淳熙十四年進士,知鄱陽縣。時厲偽學(xué)之禁,應(yīng)薦上狀,言素師朱熹,講孔孟及程氏遺書,實不知為偽。遂解職歸。見乾隆《江南通志》卷一六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8—1239 【介紹】: 宋廣州增城人,字正子。光宗紹熙四年進士。歷潯州司法參軍、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新城、通判邕州,俱有治績。擢廣西提點刑獄,獎廉劾貪,罷行利病,風(fēng)采凜然。寧宗嘉定中,權(quán)發(fā)遣揚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浚濠創(chuàng)砦,選將練兵,金人深入無功。知成都府,為本路安撫使,拊循將士,人心悅服。理宗端平初,授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二年召除參知政事,三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累上疏言政事之當(dāng)罷行與人才之當(dāng)用舍。嘉熙三年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奉祠。卒謚清獻。有《崔清獻公集》。
全宋詩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今屬廣東)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授潯州司法參軍。歷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提舉宮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辭。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提舉洞霄宮。三年,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致仕,卒,年八十二,謚清獻。有集傳世,系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本集詩文、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公行狀》、陳子經(jīng)《續(xù)通鑒綱目》、陳璉《崔清獻公祠堂記》(《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卷一○),《宋史》卷四○六有傳。 崔與之詩,以上海古籍書店影印據(jù)明嘉靖十三年刊本之抄本《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為底本,校以《嶺南遺書·崔清獻公集》(簡稱嶺南本)、《兩宋名賢小集·菊坡集》(簡稱菊坡集)。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粵詩·卷二九
崔與之(一一五八 — 一二三九),字正子,號菊坡,增城人。宋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補太學(xué)生。四年登進士。初授潯州司法參軍,調(diào)淮西提刑司檢法官,歷知建昌縣,通判邕州,知賓州,提點廣西刑獄。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為金部員外郎。七年,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十二年,召除秘書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四川安撫使。十四年,除四川制置使。十七年,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理宗即位,屢次授官皆辭。端平二年(一二三五),知廣州兼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尋拜參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辭。嘉熙三年(一二三九),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致仕。卒年八十二。贈太師,謚清獻。有《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乃后人所編,存詩一卷。事見集中所附李肖龍《崔清獻公言行錄》、李昴英《文溪集》卷一一《崔清獻公行狀》,《宋史》卷四○六有傳。
全宋文·卷六六七八
崔與之(一一五八——一二三九),字正子,一字正之,號菊坡,廣州增城(今廣東增城)人。紹熙四年自太學(xué)登進士第。歷知新城,通判邕州,提點廣西刑獄。嘉定七年,知揚州、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修浚城壕,創(chuàng)立五寨,組織忠義民兵抗金。擢秘書少監(jiān),兼太子侍講,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撫使,進四川安撫制置使。整飭邊防,安撫將士,金人不敢來犯。蜀人以比張詠、趙抃,稱為「三賢」,立祠祀之。移知潭州、隆興府,辭不就,得奉祠。端平初,起為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除參知政事,又拜右丞相,皆以老病辭。嘉熙三年卒,年八十二。累封至南??すu清獻?!?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徽州休寧人,字景陽。孝宗淳熙間進士。入翰林,后知建昌軍。嘗以總督兵務(wù)有功,受白金綺幣之賜。進秩為司農(nóng)寺。寧宗慶元間同知樞密院事,嘉泰間以病乞歸,卒于家。
丁南金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五二二
丁南金,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淳熙八年登進士第。慶元間官于酉陽。見隆慶《臨江府志》卷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趙伸夫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六二
趙伸夫(一一六二——一二二二),字信道,平江府常熟(今江蘇常熟)人,魏悼王七世孫。以恩補承信郎,監(jiān)南岳廟。中紹熙元年進士,主處州松陽縣簿。調(diào)紹興府觀察推官,知江都縣,知楚州,除軍器少監(jiān),右曹郎官,直秘閣,升寶謨閣、知廬州。又直敷文閣、兩浙轉(zhuǎn)運判官,以直龍圖閣知寧國府。嘉定十五年卒,年六十一,贈秘閣修撰。見袁燮《秘閣修撰趙君墓志銘》(《絜齋集》卷一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3—1224 【介紹】: 即金宣宗。金朝皇帝,女真完顏部人,本名吾睹補,改名珣。世宗孫。本封升王,至寧元年,為紇石烈執(zhí)中所立,改元貞祐,后改興定、元光。在位時蒙古軍深入,貞祐二年,自中都南遷于汴。河北郡縣,相繼淪陷。遣使向蒙古求和,不允。又南開宋釁,西啟夏侮,均無所得。轄境之內(nèi),各族起義頻繁,豪強割據(jù)自保,已成瓦解之局。在位十二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蘭溪人,字伯高,號橋齋。杜陵子。為呂祖謙門人,陸游、陳亮等皆稱其文。孝宗淳熙、寧宗開禧間,兩以制科薦。有《橋齋集》。
全宋文·卷六二六八
杜旟,字伯高,號橋齋,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陵長子。嘗登呂祖謙門,陸游、陳亮等咸稱其文。淳熙、開禧間兩以制科薦。有《橋齋集》,不傳。兄弟五人,時稱金華五高。見《宋元學(xué)案》卷一、七三,《宋詩紀(jì)事》卷五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8—1208 【介紹】: 即金章宗。金朝皇帝,女真完顏部人,名璟,小字麻達葛。世宗孫。大定二十九年正月世宗死后繼位,次年改元明昌,后改承安、泰和。在位時境內(nèi)小康。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收遺書,定贍學(xué)養(yǎng)士之法。帝本人亦工詩能書。然胥持國勾結(jié)李淑妃,操縱朝政,金政漸衰。泰和時,擊敗宋北伐之師,然蒙古崛起于北方,漸為金患。在位十九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8—1210 【介紹】: 宋信州弋陽人,字思誠。陳康伯孫。以恩補承奉郎,監(jiān)平江府糧料院。光宗即位,上十事,多切要。歷太府、宗正丞、直秘閣、兩浙運副,所至延問貧民,頗著聲跡。寧宗開禧元年,為太府卿兼夏官侍郎。諫北伐,忤當(dāng)事者,命提舉玉局觀。明年出為江西運副,罷再奉祠卒。性通達,而以門閥自畏。慶元時攻朱熹之學(xué),勸韓侂胄勿為已甚,故道學(xué)不遂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女真完顏部人,函普長子。為完顏部第二代首領(lǐng)。金熙宗天會間追謚德皇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皇族始祖。傳來自高麗,居完顏部,娶其女。遂為完顏部第一代首領(lǐng)。金熙宗天會間追尊為景元皇帝,廟號始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女真完顏部人。綏可子。為完顏部第五代首領(lǐng)。生女真本無書契,無約束,石魯始稍以條教為治,部落漸強。金熙宗天會間追上廟號昭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女真完顏部人。跋海子。為完顏部第四代首領(lǐng)。舊俗無房屋,隨水草以居,綏可移居海古水與安出虎水間,耕墾樹藝,造房屋。金熙宗天會間追上廟號獻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女真完顏部人。烏魯子。為完顏部第三代首領(lǐng)。金熙宗天會間追謚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