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釋迦佛也惱下蓮臺(釋迦佛也惱下蓮臺)  拼音:shì jiā fó yě nǎo xià lián tái
蓮臺,蓮花形的佛座。釋迦佛也惱下蓮臺比喻忍無可忍。元。鄭廷玉《冤家債主》第一折:「這家私虧煞俺爺娘生受來,我便是釋迦佛也惱下蓮臺?!乖?。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休道是濁骨凡胎,便是釋迦佛也惱下蓮臺?!?/div>
《漢語大詞典》:華藏世界(華藏世界)
佛教指 釋迦如來 真身 毘盧舍那佛 凈土,是佛教的極樂世界,由寶蓮花中包藏的無數(shù)小世界組成的。 清 譚嗣同 《仁學》一:“ 恒河 沙數(shù),世界種為一華藏世界?!?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然近世汎神論之立説,則亦有可議者,彼其言曰:‘以一蟻子之微而比於人,人之大不知幾千萬倍也?!淮藥浊f倍者,要必有量,若人之比華藏世界,其大小則無有量?!?/div>
《國語辭典》:地藏菩薩(地藏菩薩)  拼音:dì zàng pú sà
佛教菩薩。四大菩薩之一。根據(jù)《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的說法,他原是婆羅門子,曾祈求釋迦牟尼幫他邪惡的母親脫離地獄。后誓度盡地獄中一切眾生。他被認為是菩薩大愿的代表。雖然《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可能是中國人撰寫的,但不會因此影響中國佛教徒對他的信仰。傳說他曾化身投生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來華,入九華山,居數(shù)十年圓寂,肉身不壞,因此九華山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地藏菩薩的像多作比丘相,有光環(huán),兩眉間蓄發(fā)一簇,手持法杖。也作「地藏」、「地藏王」、「地藏王菩薩」。
《國語辭典》:十六羅漢(十六羅漢)  拼音:shí liù luó hàn
佛陀入滅后,受佛囑咐住在世間護持佛法的十六大羅漢。十六羅漢從五世紀后期,受到中國廣泛的崇拜,并成為佛教藝術重要的創(chuàng)作體裁,唐末至宋初由十六尊羅漢發(fā)展成十八尊流行中國、西藏二地。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復重請言:『所說十六大阿羅漢我輩不知其名何等?』慶友答言:『第一尊者名賓度羅跋羅惰阇;第二尊者名迦諾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諾迦跋釐墮阇;第四尊者名蘇頻陀;第五尊者名諾距羅;第六尊者名跋陀羅;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阇羅弗多羅;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托迦;第十一尊者名啰怙羅;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托迦;如是十六大阿羅漢?!弧?/div>
分類:釋迦弟子
《國語辭典》:十八羅漢(十八羅漢)  拼音:shí bā luó hàn
謂唐末宋初間在十六羅漢外附加慶友和賓頭盧二人,但賓頭盧即賓度盧跋羅惰阇的重復。另有一說是加入降龍、伏虎二尊者。清高宗易為迦葉和軍徒缽嘆。西藏則于十六羅漢外加上達磨多羅和摩訶衍和尚。宋代之后,十八羅漢取代了十六羅漢風行全中國。
《漢語大詞典》:三教圖(三教圖)
宋 馬遠 作,畫 老子 、 釋迦 、 孔子 三人。畫上 老子 中坐, 釋迦 立于旁, 孔子 則作禮于前。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三教圖贊:“ 理宗 朝,有待詔 馬遠 畫《三教圖》。 黃面老子 則跏趺中坐, 猶龍翁 儼立於傍,吾夫子乃作禮於前?!?/div>
《漢語大詞典》:解夏草
解夏之日,諸僧取生茆擬作 釋迦 成道時之吉祥草,坐于其上而行解夏之法,然后以之分贈施主,以示分福之意。釋氏要覽·入眾:“今 浙江 僧解夏日,以綵束茆以遺檀越,謂之解夏草?!眳⒁姟?解夏 ”。
《漢語大詞典》:解夏
佛教語。謂僧尼一夏九旬安居期滿而散去。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夏乃眾僧長養(yǎng)之節(jié),在外行則恐傷草木蟲類,故九十日安居。至七月十五日,應禪寺掛搭,僧尼盡皆散去,謂之解夏?!?唐 韓鄂 《歲華紀麗·中元》:“眾僧解夏?!?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禪剎搭掛,謂之‘結夏’,又謂之‘結制’,蓋方長養(yǎng)之辰,出外恐傷草木蟲蟻,故九十日安居。《釋苑宗規(guī)》云:‘ 祝融 在候, 炎帝 司方當法王禁足之辰。’是釋子護生之日,至七月十五日,始盡散去,謂之‘解夏’,又謂之‘解制’?!?清 褚人穫 《堅瓠續(xù)集·僧尼結夏》:“至七月十五日,應禪寺掛褡,僧尼皆散去,謂之解夏、解制。”
大日與釋迦
【佛學大辭典】
(雜語)臺密謂大日與釋迦為同一佛,但有法身(大日)與應身(釋迦)之差,東密謂二佛別體,各具三身。守護國界守陀羅尼經(jīng)九曰:「佛言:秘密主!我于無量無數(shù)劫中修集如是波羅蜜多,至最后身六年苦行,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大毗盧遮那。坐道場時,無量化佛猶如油麻遍滿虛空。(中略)是時諸佛同告我言:善男子諦聽諦聽!當為汝說,汝今宜應于鼻端想凈月輪于月輪中作唵字觀,作是觀已,于夜后分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頂經(jīng)一曰:「時一切如來滿此佛世界猶如胡麻,爾時一切如來云集于一切義成就菩薩摩訶薩坐菩提場,往詣現(xiàn)受用身咸作是言:善男子!云何證無上正等覺菩提?不知一切如來真實忍諸苦行。(中略)一切如來異口同音告彼菩薩言:善男子當住觀察自三摩地,以自性成就真言自恣而誦。」是為明金剛界五相成佛之文,一切義成就菩薩者,悉達太子,即釋迦如來也。依已上此等經(jīng)文,則臺密諸師成立大日釋迦一體之義,其說頗盛。然東密依差別門謂大日釋迦,有各三身,釋迦之法身,為無相之空理,大日之法身,為六大平等之體性,故二身有天淵之別也。大日經(jīng)六曰:「入薄伽梵大智灌頂即以陀羅尼形示現(xiàn)佛事,爾時大覺世尊隨住一切諸眾生前施作佛事,演說三三昧耶句。佛言:秘密主!觀我語輪境界,廣長遍至無量世界清凈門,如其本性表示隨類法界門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亦如今釋迦牟尼世尊流遍無盡虛空界于諸剎土勤作佛事。」二教論下舉此經(jīng)文曰:「此文明大日尊三身遍諸世界作佛事,亦如釋迦三身,釋迦三身大日三身各各不同應當知之?!?/div>
文殊為釋迦脅侍
【佛學大辭典】
(雜語)文殊與普賢為兩脅侍,文殊為左之侍者。凈名玄四曰:「文殊既是釋迦左面侍者,此土行最高。」釋門正統(tǒng)曰:「若以菩薩人輔,則文殊居左普賢居右?!故怯蓜倭又蔚冢饰氖鉃樽螅瓷希?,普賢為右(即下)也,若依知行理智定慧等法門時則普賢當在左文殊當在右。以文殊司諸佛之智德,普賢司諸佛之定慧也。故一處以文殊彌勒為兩脅侍,以文殊置右彌勒置左。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jīng)曰:「于佛右邊畫文殊師利,如童子相貌,頂戴寶冠,于釋迦牟尼佛左邊畫彌勒菩薩?!?/div>
白氎釋迦像
【佛學大辭典】
(故事)經(jīng)像初來之畫像也。守倫法華經(jīng)注曰:「摩騰法蘭二梵僧赍白畫釋迦像并四十二章經(jīng),以白馬負至洛陽?!?/div>
自然釋迦
【佛學大辭典】
(術語)言自然開發(fā)成佛之釋迦也。四教儀曰:「何處天然彌勒,自然釋迦?」
釋迦與金剛薩埵
【佛學大辭典】
(雜語)金剛薩埵,持大日如來之果體,一面示現(xiàn)降三世明王之教令輪身,皆化現(xiàn)釋迦八相之正法輪身。十八會指歸曰:「示現(xiàn)釋迦牟尼佛,降于閻浮提變化身八相成道,皆是普賢菩薩幻化?!?/div>
毗盧釋迦
【佛學大辭典】
(人名)Viru%d!haka,國王名。舊云毗琉璃王。西域記六曰:「毗盧釋迦王,舊曰毗琉璃,訛也?!?參見:毗琉璃)
降三世與釋迦如來
【佛學大辭典】
(雜語)理趣釋降三世品曰:「毗盧遮那佛,于閻浮提,化八相成佛,度諸外道?!故且葬屽葹榇笕罩ㄝ喩碇?。十八會指歸曰:「示現(xiàn)釋迦牟尼佛,降于閻浮提,變化身八相成道,皆是普賢菩薩幻化?!梗ㄆ召t即金剛薩埵),是以釋迦為金剛薩埵示現(xiàn)之意。而為降三世之大日教令輪身也。金剛薩埵之忿怒身,如上所示,故釋迦與降三世,就其能變而言,同一體也。
釋迦觀唵字成佛
【佛學大辭典】
(雜語)守護國經(jīng)九載釋迦成佛記內云:「于鼻端想凈月輪,于月輪中作唵字觀?!?/div>
彌伽釋迦
【佛學大辭典】
(人名)Meghas/ikhara,沙門名,譯曰云峰。宋僧傳二曰:「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注云:釋迦稍訛,正云鑠祛,此云云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