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殷墟  拼音:yīn xū
商代后期武丁至帝辛都邑的廢墟,位于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民國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在此發(fā)掘,挖出大量商代晚期遺物,包括甲骨、青銅器、玉器、骨彫器以及當(dāng)時的宮殿、宗廟墓葬等遺跡,為世界著名的考古遺址。
《漢語大詞典》:楚都
古 楚國 的都城。多指 郢 。 唐 楊炯 《西陵峽》詩:“ 楚 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唐 杜甫 《又作此奉衛(wèi)王》詩:“西北樓成雄 楚 都,遠開山岳散江湖。”
分類:都城
《漢語大詞典》:還國(還國)
(1).歸藩,回到封地。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序:“至七月與 白馬王 還國,后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毒恨之?!?span id="gk0dvnw" class="book">《晉書·荀晞傳》:“伏愿陛下寬宥宗臣,聽 越 還國?!?br />(2).返回本國。《宋書·魯爽傳》:“ 爽秀 得罪 晉 朝,負釁三世,生長絶域,遠身胡虜,兄弟闔門,淪點偽授,殞命不可,還國無因?!?span id="jofrbr0" class="book">《梁書·胡僧祐傳》:“ 中大通 元年, 陳慶之 送 魏 北海王 元顥 入 洛陽 , 僧祐 又得還國?!?span id="pbusasq" class="book">《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有詔召 成 等至京師,見別殿,賜物良厚,慰遣還國。”
(3).回到都城。 元 白樸 《梧桐雨》第四折:“今日賊平無事,主上還國?!?/div>
《漢語大詞典》:棄國(棄國)
丟棄封國或都城。漢書·高帝紀下:“是月, 匈奴 攻 代 , 代王 喜 棄國,自歸 雒陽 ,赦為 合陽侯 。” 張懷奇 《頤和園詞》:“荊棘銅駝倒殿門,途窮 賀監(jiān) 泣荒村,官家棄國餘雙闕,大府勤王望九閽?!?/div>
《國語辭典》:放夜  拼音:fàng yè
唐時長安實行宵禁。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城中不禁夜行,以便觀燈賞月,稱為「放夜」。宋。周邦彥 解語花。風(fēng)銷焰蠟詞:「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div>
《漢語大詞典》:徙都
遷移都城。史記·周本紀:“明年,伐 崇侯虎 ,而作 豐邑 ,自 岐下 而徙都 豐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趙·劉曜:“ 喬太 、 王騰 等殺 準 ,奉六璽來降。二年,夏四月,徙都 長安 ,立 子熙 為太子?!?/div>
分類:遷移都城
《漢語大詞典》:直城
漢 京都城門名。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 城西,出第二門曰 直城門 。《漢宮殿》疏曰:‘西出南頭第二門也。亦曰故 龍樓門 。門上有銅龍,本名直門, 王莽 更曰 直道門 , 端路亭 。’” 唐 武元衡 《長安敘懷寄崔十五》詩:“延首 直城 西,花飛緑草齊?!?唐 皎然 《送嚴明府入關(guān)謁黎京兆》詩:“應(yīng)思右內(nèi)史,相見 直城 中?!?/div>
《漢語大詞典》:西邑
(1). 夏 代都城 安邑 的別稱。《書·太甲上》:“惟尹躬先見于 西邑 夏 ,自周有終,相亦惟終。” 孔 傳:“ 夏 都在 亳 西?!?br />(2).位居西面的都邑。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東垣君諫諍,西邑我驅(qū)馳?!弊宰ⅲ骸?元和 元年同登科, 微之 拜拾遺,予授 盩厔 尉?!卑矗?盩厔 在 陜西 中部, 長安 之西。今改 周至 。
《漢語大詞典》:泰折
古代祭地神之處。在都城北郊。《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鄭玄 注:“壇、折,封土為祭處也?!?孔穎達 疏:“‘瘞埋於泰折祭地也’者,謂瘞繒埋牲,祭神州地祇於北郊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七·唐祭神州樂章》:“泰折嚴享,陰郊展敬?!?明 張煌言 《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圜邱之祀告以譴,泰折之享降以諐?!?/div>
《漢語大詞典》:處守(處守)
(1).古代主管都城守衛(wèi)的官吏。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晉侯 濟自 泮 ,會于 夷儀 ,伐 齊 ,以報 朝歌 之役。 齊 人以 莊公 説,使 隰鉏 請成……賂 晉侯 以宗器、樂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杜預(yù) 注:“處守,守國者?!?br />(2).猶留守。古時國君離開京城,命大臣留守其地。孟子·告子下:“ 孟子 居 鄒 , 季任 為 任 處守,以幣交,受之而不報?!?趙岐 注:“ 季任 為之居守其國也?!?/div>
《漢語大詞典》:平門(平門)
(1). 漢 時都城 長安 城門之一。又稱“便門”。三輔黃圖·都城十二門:“ 長安 城南出第三門曰 西安門 ,北對 未央宮 ,一曰 便門 ,即 平門 也。”
(2).春秋時 吳國 城門名。在今 江蘇省 吳縣 。 吳王 闔閭 始筑城,四面八門,北面為 齊 平 二門。相傳 伍子胥 伐 齊 ,曾率大軍由此門出,故稱 平門 。見 唐 陸廣微 吳地記
《漢語大詞典》:宮壇(宮壇)
古代天子在都城之郊或名山之下朝會諸侯時,臨時建筑的處所。后亦指帝王在國都之郊與群臣聚會時的臨時建筑物。儀禮·覲禮:“諸侯覲于天子,為宮方三百步,四門,壇十有二尋,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鄭玄 注:“宮謂壝土為埒以象墻壁也。為宮者於國外……王巡守至于方岳之下,諸侯會之,亦為此宮以見之。”魏書·高宗紀:“﹝ 和平 四年﹞秋七月壬午,詔曰:‘朕每歲秋日閑月,命羣官講武平壤。所幸之處,必立宮壇,糜費之功,勞損非一。宜仍舊貫,何必改作也?!?宋 歐陽修 《春日詞》之一:“宮壇青陌賽?;?,玉琯東風(fēng)逗曉來?!?/div>
《漢語大詞典》:國陰(國陰)
指都城北郊。 南朝 齊 謝超宗 《齊北郊樂歌·地德凱容歌》:“繕方丘,端國陰,掩珪晷,仰靈心。”
分類:都城北郊
《漢語大詞典》:朱雀桁
亦稱“ 朱雀航 ”。 六朝都城 建康 (今 江蘇 南京市 ),南城門 朱雀門 外的浮橋,橫跨 秦淮河 上。 三國 吳 時稱 南津橋 , 晉 改名 朱雀桁 。桁為連船而成,長九十步,廣六丈。因在 臺城 南,又稱“南航”。 秦淮河 上二十四航,此為最大,又稱“大航”。晉書·溫嶠傳:“及 王含 、 錢鳳 奄至都下, 嶠 燒 朱雀桁 以挫其鋒?!?唐 溫庭筠 《江南曲》:“妾住 金陵 步,門前 朱雀航 。”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 長板橋 在院墻外數(shù)十步…… 中山 東花園亙其前, 秦 淮 朱雀桁 遶其后?!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二·朱雀桁》。
《漢語大詞典》:都國(都國)
國都,都城。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繼事,而都國之民安習(xí)其服。居 楚 而 楚 ,居 越 而 越 ,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span id="jjnyhsi" class="book">《韓非子·揚權(quán)》:“故曰:毋富人而貸焉,毋貴人而逼焉,毋專信一人而失其都國焉?!?明 何景明 《子昂畫馬歌》:“吁嗟內(nèi)乘無人識,想見奔騰過都國?!?/div>
分類:國都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