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國門(國門)  拼音:guó mén
1.國都的城門?!度龂萘x》第二回:「合仍遷于河間安置,限日下即出國門?!?br />2.泛指國境以內(nèi)。如:「出國比賽的棒球代表隊返抵國門,上百名球迷夾道歡迎?!?/div>
《漢語大詞典》:九陌
(1). 漢 長安城 中的九條大道。三輔黃圖·長安八街九陌:“《三輔舊事》云: 長安城 中八街,九陌。”
(2).泛指都城大道和繁華鬧巿。 唐 駱賓王 《帝京篇》:“三條九陌麗城隅,萬戶千門平旦開?!?宋 萬俟詠 《三臺·清明應制》詞:“好時代,朝野多歡,徧九陌太平簫鼓?!?span id="pr0o06k" class="book">《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井色繁華,九陌上輪蹄來往。” 梁啟超 《雷庵行》:“繁櫻團錦穠於云,香車寶馬照九陌?!?br />(3).指京城。 清 顧炎武 《薊門送子德歸關中》詩:“ 燕山 一別八年餘,再裹行幐來九陌?!?br />(4).田間的道路。 宋 蘇軾 《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之一:“雨收九陌豐登后,日麗三元下降辰?!?br />(5).癡呆。見“ 九百 ”。
《國語辭典》:九百  拼音:jiǔ bǎi
1.數(shù)量?!段倪x。張衡。西京賦》:「匪唯玩好,乃有秘書,小說九百,本自虞初?!埂段倪x。司馬相如。上林賦》:「地方不過千里,而囿居九百?!?br />2.宋、元時譏人癡呆傻氣,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二百五。宋。陳師道《后山詩話》:「世以癡為九百,謂其精神不足也?!埂抖鲙肪砣骸妇虐俸?,休把人廝啈,你甚胡來我怎信?」也作「九伯」、「九陌」。
3.計較瑣細事的人?!锻ㄋ拙帞?shù)目》引《愛日齋叢抄》:「九百,或取喻細瑣之為者?!?br />4.復姓。如漢有九百里。
《漢語大詞典》:夷門(夷門)
(1). 戰(zhàn)國 魏 都城的東門。故址在今 河南 開封 城內(nèi)東北隅。因在 夷山 之上,故名。史記·魏公子列傳:“ 魏 有隱士曰 侯嬴 ,年七十,家貧,為 大梁 夷門 監(jiān)者?!?br />(2).泛指城門。 唐 李華 《奉寄彭城公》詩:“應憐抱關者,貧病老 夷門 ?!?br />(3). 大梁 ( 開封 )的別稱。 唐 唐堯客 《大梁行》:“舊國多孤壘, 夷門 荊棘生?!?宋 孫道絢 《滴滴金》詞:“夢繞 夷門 舊家山,恨驚回難續(xù)。” 金 趙秉文 《上清宮》詩:“暇日登臨近 吹臺 , 夷門 城下訪寒梅。”
《國語辭典》:三門(三門)  拼音:sān mén
1.古代諸侯都城有三道門,即庫門、雉門、路門。《禮記。明堂位》漢。鄭玄。注:「天子五門,皋庫稚應路,魯有庫雉路,則諸侯三門?!?br />2.本指空門、無相門與無作門。后泛指寺院的大門。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休道立下寺,我連三門都與你蓋了?!乖?。王實甫《破窯記》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門下寫下兩句詩,男兒未遇氣沖沖,懊惱阇黎齋后鐘?!?br />3.地名。位于浙江省境東部,瀕三門灣。
《國語辭典》:天都  拼音:tiān dū
帝都。猶指天帝所居處。唐。王維〈終南山〉詩:「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div>
《漢語大詞典》:三都
(1).三個都城。 春秋 魯 三 桓 執(zhí)政,皆建城擬于國都, 季孫 之 費 、 孟孫 之 成 、 叔孫 之 郈 ,稱三都。左傳·定公十二年:“ 仲由 為 季氏 宰,將墮三都?!?杜預 注:“三都, 費 、 郈 、 成 也。”
(2).三個都城。指 戰(zhàn)國 趙 、 衛(wèi) 、 魏 三國的都城。呂氏春秋·無義:“五大夫功非不大也,然不得入三都?!?高誘 注:“三都, 趙 、 衛(wèi) 、 魏 ?!?br />(3).三個都城。 東漢 稱 雒陽 為東都, 長安 為西都, 宛 為南都,合稱三都。
(4).三個都城。指 三國 時的 蜀 都 成都 、 吳 都 建業(yè) 、 魏 都 鄴 。《文選·謝靈運〈會吟行〉》:“兩京愧佳麗,三都豈能似?” 李善 注:“三都, 蜀 、 吳 、 魏 也?!?br />(5).三個都城。指 蜀 之 成都 、 廣都 、 新都 。 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蜀 以 成都 、 廣都 、 新都 為三都,號名城?!?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 洛水 又南逕 新都縣 , 蜀 有三都,謂 成都 、 廣都 ,此其一焉。”
(6).三個都城。 唐 都 長安 , 顯慶 二年(657年)建 洛陽 為東都, 天授 元年(690年)建 晉陽 為北都,與 長安 合稱三都。
(7).指 晉 左思 所著《三都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左思 奇才,業(yè)深覃思,盡鋭於《三都》,拔萃於《詠史》,無遺力矣?!?唐 齊己 《移居》詩:“欲問存思搜抉妙,幾聯(lián)詩許敵《三都》。” 明 沈鯨 《雙珠記·假恩圖色》:“失意賦《三都》,駐足將軍樹?!?清 彭極 《得爰琴兄都門信》詩:“牀頭寶劍泣魚腸,賦就《三都》價未償?!?br />(8).三種山都。山都,動物名,狒狒類中最大的一種。舊時傳說以山都為居于大樹中的山妖。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川城樓有感》詩之四:“親心萬里苦相關。”原注:“ 汀 ( 福建 長汀 )治初造,砍大樹千餘。其樹皆山都所居。山都有三種:下曰豬都,中曰人者,其高者為鳥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婦自為配偶。豬都皆身如豬;鳥都人首能言,聞其聲不見其形;人都或時見形。當伐木時,有術者 周元大 能禹步為厲術,以左合赤索圍木而砍之。樹仆,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執(zhí)而煮之於鑊內(nèi)?!?/div>
《國語辭典》:名都  拼音:míng dū
大都邑、有名的都市?!逗鬂h書。卷二八下。馮衍傳》:「瞻燕齊之舊居兮,歷宋楚之名都?!?/div>
《國語辭典》:都市  拼音:dū shì
人口密度較高,工、商業(yè)與交通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居民的職業(yè)多元化,以農(nóng)、林、漁、牧業(yè)以外的職業(yè)為主,并設有正式的行政組織,以提供和維持較密集的公共衛(wèi)生建設、土地規(guī)劃與利用、住宅及運輸系統(tǒng)等公用事業(yè)服務。經(jīng)常也是文化藝術生產(chǎn)和消費的集結中心。也稱為「城市」。
《漢語大詞典》:東國(東國)
(1).東方之國。上古指 齊 、 魯 、 徐夷 等國。國語·吳語:“昔 楚靈王 不君……踰諸 夏 而圖東國?!?韋昭 注:“東國, 徐夷 吳 越 ?!?span id="5asgspn" class="book">《史記·孟嘗君列傳》:“其攻 秦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東國以與 齊 ,而 秦 出 楚懷王 以為和?!?張守節(jié) 正義:“東國, 齊 、 徐夷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三卿世及,東國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軌,西京有陵夷之運?!?李善 注:“東國,謂 魯 也?!苯嘀?中國 以東的 日本 、 朝鮮 等國。 清 王韜 《〈三島中洲文集〉序》:“東國於二十年間維新建治,政令一更?!?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八·朝鮮采風錄:“命一等侍衛(wèi) 狼曋 ,頒 孝昭皇后 尊謚于 朝鮮 ,因令采東國詩歸奏?!?br />(2).東部地區(qū)。 春秋 時指 楚國 東部的 鍾離 、 巢 、 州來 等地。左傳·昭公四年:“ 然丹 城 州來 。東國水,不可以城, 彭生 罷 賴 之師。” 楊伯峻 注:“ 楚 以東部地區(qū)為東國, 鐘離 、 巢 、 州來 以及 賴 皆東國地邑?!?br />(3).指東都 洛陽 。國,都城。書·康誥:“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 洛 ?!?三國 魏 曹植 《怨歌行》:“待罪居東國,泫涕常流連?!?唐 盧照鄰 《秋霖賦》:“別有東國儒生,西都才客。” 明 何景明 《寡婦賦》:“從子遨游,涉 江 湘 兮;改轍東國,逾 河 梁兮。”
(4).猶東方。指 亞洲 。一說,指 中國 。 毛澤東 《念奴嬌·昆侖》詞:“一截遺 歐 ,一截贈 美 ,一截還東國?!?/div>
《國語辭典》:行都  拼音:xíng dū
因應時局而暫定的首都?!端问?。卷三九三。黃裳傳》:「出攻入守,當據(jù)利便之勢,不可不定行都?!?/div>
《國語辭典》:探春  拼音:tàn chūn
1.初春時到郊外游玩。五代周。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卷下。探春》:「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車跨馬,供帳于園圃或郊野中,為探春之宴?!?br />2.探望春光。唐。鄭谷 巴江詩:「朝醉暮醉雪開霽,一枝兩枝梅探春。」
3.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賈政之女,庶出,依大排行,行三。為人事理分明,說話又條理,頗受人敬愛。
《漢語大詞典》:修門(修門)
楚國 郢都 的城門。《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入 修門 些?!?王逸 注:“ 修門 , 郢 城門也?!焙蠓褐妇┒汲情T。 宋 陸游 《出都》詩:“重入 俢門 甫歲餘,又攜琴劍返江湖?!?清 顧炎武 《路光祿書來敘江東同好諸友一時徂謝感嘆成篇》詩:“削跡行吟久不歸, 修門 舊館露先晞?!?/div>
《漢語大詞典》:漢京(漢京)
指 漢 朝都城 長安 或 洛陽 。亦借指其他古代漢族政權的都城。 漢 班固 《西都賦》:“博我以皇道,弘我以 漢京 。” 漢 班固 《東都賦》:“光 漢京 于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 明 尹耕 《春懷》詩:“春深關塞尚屯兵,萬里防胡拱 漢京 ?!?/div>
《國語辭典》:稷下  拼音:jì xià
地名。在今山東省臨淄縣北,為春秋時齊國都城臨淄的稷門。齊國曾在此設稷下學宮,招攬文學游士數(shù)千人,成為戰(zhàn)國時的學術中心。
《國語辭典》:近甸  拼音:jìn diàn
京城外郊的地區(qū)。唐。張籍〈西州〉詩:「羌胡據(jù)西州,近甸無邊城。」
分類:都城近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