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70,分58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四荒
下屬
日及
三成
玉膏
白木
灞浐
玄石
楓香
四節(jié)
來貺
九行
促節(jié)
牛耕
魚須
《國語辭典》:四荒  拼音:sì huāng
古代稱四方邊遠(yuǎn)的國家。即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冻o。屈原。離騷》:「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div>
《國語辭典》:下屬(下屬)  拼音:xià shǔ
1.向下連接?!段倪x。司馬相如。子虛賦》:「罷池陂陀,下屬江河?!固?。儲(chǔ)光羲仲夏入園中東坡〉詩:「上延北原秀,下屬幽人居?!?br />2.部屬。《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二一回:「他兩個(gè),一個(gè)是上司,一個(gè)是下屬。」
《漢語大詞典》:日及
木槿的別名。爾雅·釋草“椴,木槿;櫬,木槿” 晉 郭璞 注:“或呼日及,亦曰王蒸?!?span id="555pzph" class="book">《文選·陸機(jī)〈嘆逝賦〉》:“譬日及之在條,恒雖盡而弗悟?!?李周翰 注:“日及,木槿華也,朝榮夕落。”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木三·木槿:“此花朝開暮落,故名日及?!币徽f,朝菌的別名。《莊子·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 陸德明 釋文引 晉 司馬彪 曰:“大芝也。天陰坐糞上,見日則死,一名日及,故不知月之終始也?!?/div>
《漢語大詞典》:三成
(1).三重,三層。周禮·秋官·司儀:“令為壇三成,宮旁一門。” 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三成,三重也?!?span id="xxhhjt7" class="book">《爾雅·釋丘》:“三成為 崐崘丘 ?!?郭璞 注:“ 崐崘山 三重,故以名云?!?br />(2).音樂之三終;三度奏樂。儀禮·燕禮:“笙入三成,遂合鄉(xiāng)樂?!?鄭玄 注:“三成,三終也?!?span id="njdxjzt" class="book">《禮記·樂記》:“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 商 ,三成而南?!?鄭玄 注:“成,猶奏也。每奏《武》曲一終為一成。”
(3).十分之三。 古華 《芙蓉鎮(zhèn)》第四章第二節(jié):“ 李國香 就還沒有達(dá)到這個(gè)水平,還沒有贏得這種自由,還是個(gè)‘三成生,七成熟’的干部?!?/div>
《漢語大詞典》:玉膏
(1).玉的脂膏,古代傳說中的仙藥。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丹水 出焉……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 黃帝 是食是饗?!?郭璞 注引《河圖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 漢 張衡 《南都賦》:“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內(nèi),和氣所出,則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明 無名氏 《金雀記·定婚》:“天臺(tái)有路通 蓬島 ,絶勝 裴航 碾玉膏?!?br />(2).喻美酒。 宋 蘇軾 《次韻趙令鑠惠酒》:“坐待玉膏流,千載真旦暮?!?span id="dnnxp7x" class="book">《群音類選·溉園記·邀友游湖》:“玉膏滿尊新市美,銀鯽堆盤荇菜鮮?!?br />(3).喻冰。《群音類選·臥冰記·王祥臥冰》:“冷透了皮囊髓毛,溶化了瓊漿玉膏,漸漸稜層消耗?!?/div>
《漢語大詞典》:白木
(1).樹木名。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白木、瑯玕?!?郭璞 注:“樹色正白。今南方有文木,亦黑木也?!?北周 庾信 《枯樹賦》:“ 東海 有白木之廟, 西河 有枯桑之社?!?br />(2).不加涂飾的木材。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二:“長鑱長鑱白木柄,我生託子以為命。”
《漢語大詞典》:灞浐(灞滻)
灞水 和 浐水 的合稱。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終始 灞 滻 ,出入 涇 渭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 灞 滻 二水,終始盡於苑中,不復(fù)出也。”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長史溉登瑯玡城》詩:“ 金溝 朝 灞 滻 ,甬道入 鴛鸞 ?!?唐 賈島 《冬月長安雨中見終南雪》詩:“今朝 灞 滻 鴈,何夕 瀟 湘 月?!?
《國語辭典》:玄石  拼音:xuán shí
1.黑色的石頭。常用做碑石?!逗鬂h書。卷三四。梁統(tǒng)傳》:「感悼子胥、屈原以非辜沉身,乃作悼騷賦,系玄石而沉之?!埂段倪x。王儉。褚淵碑文》:「方高山而仰止,刊玄石以表德。」
2.磁鐵的別名。參見「磁鐵」條。
《國語辭典》:楓香(楓香)  拼音:fēng xiāng
植物名。金縷梅科楓香屬,落葉大喬木。單葉互生,三淺裂,邊緣有細(xì)鋸齒。果序球形,由多數(shù)蒴果集生而成,徑約三公分。每到秋末,其樹葉會(huì)變黃、變紅,樹姿優(yōu)美。也稱為「楓樹」、「香楓」。
分類:郭璞
《漢語大詞典》:楓香樹(楓香樹)
落葉大喬木。通稱楓樹。葉互生,通常三裂,邊緣有細(xì)鋸齒。花單性,雌雄同株。復(fù)合蒴果圓球形,種子上部有翅。樹脂、根、葉、果均入藥。木材輕軟、細(xì)致,但易裂、不耐朽,可作箱板。秋葉艷紅,可供觀賞。因有脂而香,故稱。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楓香:“楓香樹似白楊,葉圓而歧分,有脂而香。”山海經(jīng)·大荒南經(jīng)“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 晉 郭璞 注:“即今楓香樹。”
《國語辭典》:四節(jié)(四節(jié))  拼音:sì jié
春、夏、秋、冬四時(shí)?!逗鬂h書。卷五四。楊震傳》:「今城外之苑已有五六,可以逞情意,順?biāo)墓?jié)也?!埂段倪x。潘岳。寡婦賦》:「曜靈曄而遄邁兮,四節(jié)運(yùn)而推移。」
《國語辭典》:來貺(來貺)  拼音:lái kuàng
1.對(duì)來信的敬稱。《后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請(qǐng)俟它日,乃奉其情。輒誦來貺,永以自慰?!鼓铣瘯x。陶淵明〈答龐參軍詩序〉:「三復(fù)來貺,欲罷不能。」也作「來況」。
2.前來惠賜?!段倪x。司馬相如。子虛賦》:「足下不遠(yuǎn)千里,來貺齊國?!挂沧鳌竵頉r」。
《漢語大詞典》:九行
(1).古謂九種德行。說法不一。逸周書·文政:“九行:一仁,二行,三讓,四信,五固,六治,七義,八意,九勇?!?晉 王嘉 拾遺記·軒轅黃帝:“九行者,孝、慈、文、信、言、忠、恭、勇、義?!?br />(2).九域之道里。《穆天子傳》卷五:“帝收九行?!?郭璞 注:“行,道也,言收羅九域之道里也?!?br />(3).九條運(yùn)行的軌道。漢書·天文志:“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黃道北;赤道二,出黃道南;白道二,出黃道西;青道二,出黃道東?!?br />(4).猶言九巡,九遍。史記·叔孫通列傳:“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div>
《漢語大詞典》:促節(jié)(促節(jié))
(1).急促的節(jié)奏;短促的音節(jié)。 晉 陸機(jī) 《擬東城一何高》詩:“長歌赴促節(jié),哀響逐高徽?!?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吊:“結(jié)言摹,促節(jié)四言,鮮有緩句,故能義直而文婉,體舊而趣新。”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一:“﹝七言歌行﹞一入促節(jié),則凄風(fēng)急雨,窈冥變幻。” 清 黃景仁 《宣城雜詩》:“感此行路歌,促節(jié)不能緩?!?br />(2).加快速度。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然后侵淫促節(jié),儵夐遠(yuǎn)去?!?郭璞 注:“言疾驅(qū)也。” 漢 應(yīng)玚 《慜驥賦》:“瞻前軌而促節(jié)兮,顧后乘而踟躕。” 晉 陸機(jī) 《瓜賦》:“感嘉時(shí)而促節(jié),蒙惠露而增鮮?!贝搜怨咸嵩绯墒?。
《漢語大詞典》:牛耕
以牛耕地。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 稷 之孫曰 叔均 ,始作牛耕?!?郭璞 注:“始用牛犂?!?span id="77zp77t" class="book">《后漢書·循吏傳·任廷》:“ 九真 俗以射獵為業(yè),不知牛耕。” 李賢 注引漢書:“搜粟都尉 趙過 教人牛耕?!?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二編第四章第二節(jié):“這時(shí)候,牛耕也進(jìn)一步推廣了。 孔丘 弟子 冉伯牛 名 耕 、 司馬耕 字 子牛 , 晉國 有力士名 牛子耕 ;牛與耕相連,用作人名,說明以牛耕田已經(jīng)是人們所習(xí)見的事物了?!?/div>
分類:耕地郭璞
《漢語大詞典》:魚須(魚鬚)
(1).指鯊魚的須。尚書大傳卷一下:“東海:魚須、魚目?!?鄭玄 注:“所貢物,魚須,今以為簪?!?span id="5xrrlln" class="book">《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靡魚須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以魚須為旃柄?!?span id="dfpzzpx" class="book">《文選·左思〈吳都賦〉》:“旗魚須,常重光?!?劉良 注:“魚須,魚之髭鬚,以為旗竿?!?br />(2).代稱笏。 唐 皮日休 《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詩:“馬足歇從殘漏外,魚須拋在亂書中。” 宋 王禹偁 《謝御制重午詩表》:“降鳳閣以光輝,搢魚須而抃舞?!?明 王志堅(jiān) 《表異錄·棲逸》:“ 徐師川 詩:‘頗知鶴脛緣詩疲,早棄?mèng)~須伴我閒。’魚須,笏也?!眳⒁姟?魚須笏 ”。
(1).指鯊魚的須。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靡魚鬚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币槐咀鳌?魚須 ”。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以魚須為旃柄?!?張銑 注:“魚鬚,竿也。” 唐 張籍 《送海南客歸舊島》詩:“竹船來桂浦,山市賣魚鬚?!眳⒁姟?魚須 ”。
(2).代稱笏。古代大夫所用之笏,因飾以鯊魚的須,故稱。 唐 韋應(yīng)物 《答秦十四校書》詩:“知掩山扉三十秋,魚鬚翠碧棄床頭?!?宋 王禹偁 《館中春值偶題》詩:“坐聞雞唱皇宮近,睡枕魚鬚白日長?!眳⒁姟?魚須 ”。
《漢語大詞典》:魚須笏(魚須笏)
古代大夫所用之笏。因飾以鯊魚的須(一說鯊魚皮),故名。 唐 李賀 《酒罷張大徹索贈(zèng)詩》:“往還誰是龍頭人,公主遺秉魚須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