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青衫濕
    
九江船
 
黃蘆苦竹
 
琵琶淚
 
楓葉荻花
 
湓浦琵琶
 
水面琵琶
 
多情司馬
 
江上荻花秋
 
司馬淚痕
 
潯陽淚
 
江州司馬青衫濕
 
湓浦客
 
琵琶江上曲
 
白傅衫
 
江頭商婦
 
淚滴青衫
 
同是天涯流落人
 
白傅送行悲
 
船里琵琶
 
江上琵琶舊曲
 
江上琵琶淚
 
曲終淚濕琵琶
 
人在潯陽
 
商婦移船
 
濕衫青
 
天涯同是傷淪落
 
潯陽江頭客
 
斷腸司馬
 
山歌愁醉潯陽叟
 
商婦鄰舟
 
司馬堪憐
 
尋陽司馬
 
潯陽商婦臨舟
 
潯陽叟
 
坐中泣下誰最多

相關(guān)人物
白居易


《全唐詩》卷四百三十五〈琵琶引〉
并序:「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船中夜彈琵琶者【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錚錚然有京邑聲】,問其人,本長(zhǎng)安倡女,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zhǎng)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shù)曲。曲罷,憫默,自敘少小時(shí)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yàn)殚L(zhǎng)句歌以贈(zèng)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詩云:「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索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shí)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琶琵聲停欲語遲。移全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猶把琵琶半遮面】。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轉(zhuǎn)軸撥弦三五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撚抹復(fù)桃,初為霓裳后六幺【初為霓裳后綠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cuò)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幽咽泉流冰下灘】【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咽泉流水下難】。水泉冷澀弦疑絕,疑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shí)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將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唯有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蜀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zhēng)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閒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mèng)少年事,夢(mèng)啼妝淚紅闌干【啼妝淚落紅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shí)。我從去年辭帝京【我從去年離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小處無音樂【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dú)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就中泣下誰最多】【就中泣淚誰最多】【座中泣淚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典故
被發(fā)憂鄰


《孟子注疏》卷八下〈離婁章句下〉~54~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fā)纓冠,而救之可也。鄉(xiāng)鄰有斗者,被發(fā)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戶可也。漢·趙岐注:「同室相救,是其理也,喻禹稷走赴鄉(xiāng)鄰。非其事顏?zhàn)?,所以閉戶。而高枕也?!?/span>
典故 
孟家鄰
 
孟母鄰
  
孟母教
 
孟母遷鄰
 
孟子鄰
 
三遷教養(yǎng)
 
三徙

相關(guān)人物
孟子
 
孟母


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鄒孟軻母?jìng)鳌?/span>
鄒孟軻之母也。號(hào)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yàn)橘Z人衒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箯?fù)徙舍學(xué)宮之傍。其嬉游乃設(shè)俎豆揖讓進(jìn)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長(zhǎng),學(xué)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六十二〈孟子題辭〉~84~2~
孟子生有淑質(zhì)。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例句

偏知漢水廣,應(yīng)與孟家鄰。 劉慎虛 寄江滔求孟六遺文

韋生堪繼相,孟子愿依鄰。 孟郊 題韋承總吳王故城下幽居

從夫元?jiǎng)P貴,訓(xùn)子孟軻賢。 岑參 西河郡太原守張夫人挽歌

轍跡陳家巷,詩書孟子鄰。 張九齡 與袁補(bǔ)闕尋蔡拾遺會(huì)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韻詩見贈(zèng)以此篇答焉

孟母遷鄰罷,將軍辭第初。 李嶠

奕葉班姑史,芬芳孟母鄰。 杜甫 奉賀陽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鄧國太夫人

終始任安義,荒蕪孟母鄰。 杜甫 奉贈(zèng)蕭二十使君

飄緲蒼梧帝,推遷孟母鄰。 杜甫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卜鄰慚近舍,訓(xùn)子學(xué)誰門。 杜甫 孟氏

歷下辭姜被,關(guān)西得孟鄰。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鄰里才三徙,云霄已九遷。 溫庭筠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xiàn)淮南李仆射

典故
卜鄰羊仲求仲

相關(guān)人物
羊仲
 
蔣詡
 
求仲


《昭明文選》卷三十〈詩己·雜詩下·田南樹園激流植援〉~397~
樵隱俱在山,由來事不同。不同非一事,養(yǎng)痾亦園中。中園屏氛雜,清曠招遠(yuǎn)風(fēng)。卜室倚北阜,啟扉面南江。激澗代汲井,插槿當(dāng)列墉。群木既羅戶,眾山亦對(duì)窗。靡迤趨下田,迢遞瞰高峰。寡欲不期勞,即事罕人功。唯開蔣生徑,永懷求羊蹤。賞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李善注引漢趙岐)三輔?錄曰:蔣詡,字元卿,隱于杜陵。舍中三徑,惟羊仲、求仲從之游。二仲皆挫廉逃名。
《太平御覽》卷四百九〈人事部五十·交友四〉~207~2~
趙歧《三輔決錄》曰:「蔣詡,字元卿,舍中三徑,唯羊仲、裘仲從之游,二仲皆雅廉逃名之士?!?/span>
典故
藏環(huán)
 
鄰環(huán)昨夢(mèng)
 
羊祜識(shí)金環(huán)
 
金環(huán)有驗(yàn)
 
羊叔子記舊交情

相關(guān)人物
羊祜(字叔子)


《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
祜年五歲,時(shí)令乳母取所弄金環(huán)。乳母曰:「汝先無此物?!轨锛丛勦徣死钍蠔|垣桑樹中探得之。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時(shí)人異之,謂李氏子則祜之前身也。

例句

縱使得如羊叔子,不聞兼記舊交情。 元稹 僧如展及韋載同游碧澗寺各賦詩予落句云他生莫忘靈山座滿壁人名后會(huì)稀

認(rèn)得舊溪兼舊意,恰如羊祜識(shí)金環(huán)。 吳融 閿鄉(xiāng)寓居十首釣竿

何悟藏環(huán)早,才知拜璧年。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之一

金環(huán)如有驗(yàn),還向畫堂生。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之五

典故   
學(xué)捧心
 
施顰
 
心常捧
   
捧心釣餌
 
長(zhǎng)顰難效
  
東鄰效顰
  
效頻客
 
效頻眉
 
效痛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
 
師金
 
西施
 
顏回


《莊子集釋》卷五下〈外篇·天運(yùn)〉~5~
孔子西游于衛(wèi)。顏淵問師金曰:「以夫子之行為奚如?」師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窮哉!」顏淵曰:「何也?」師金曰:「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將復(fù)取而盛以篋衍,巾以文繡,游居寢臥其下,彼不得夢(mèng),必且數(shù)瞇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陳芻狗,聚弟子游居寢臥其下。故伐樹于宋,削?于衛(wèi),窮于商周,是非其夢(mèng)邪?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死生相與鄰,是非其瞇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陸,則沒世不行尋常。古今非水陸與?周、魯非舟車與?今蘄行周于魯,是猶推舟于陸也,勞而無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無方之傳,應(yīng)物而不窮者也。且子獨(dú)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禮義法度者,應(yīng)時(shí)而變者也。今取?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齧挽裂,盡去而后慊。觀古今之異,猶?狙之異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jiān)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窮哉!」唐·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極妍麗,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體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閭里見之,彌加愛重。鄰里丑人,見而學(xué)之,不病強(qiáng)嚬,倍增其陋,故富者惡之而不出,貧人棄之而遠(yuǎn)走。舍己效物,其義例然。削?伐樹,皆學(xué)嚬之過也?!?/span>
《莊子集釋》卷五下〈外篇·天運(yùn)〉~55~
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jiān)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窮哉!

簡(jiǎn)釋

丑女效顰:指丑陋而強(qiáng)學(xué)美好之人。唐李白《古風(fēng)五十九首》之三十五:“丑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p>

捧心:喻指仿效弄巧成拙,或喻美女病態(tài)。唐”柳宗元《重贈(zèng)二首》之二:“世世悠悠不識(shí)真,姜芽盡是捧心人?!?/p>


例句

翻慚效顰者,卻笑從人遲。 于濆 擬古意

丑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 李白 古風(fēng)之三十五

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蛾眉不可妒,況乃效其顰。 李白 效古二首之二

西施宜笑復(fù)宜顰,丑女效之徒累身。 李白 玉壺吟

長(zhǎng)裙錦帶還留客,廣額青蛾亦效嚬。 王翰 觀蠻童為伎之作

惜哉效顰客,心想勞嬋娟。 錢起 詔許昌崔明府拜補(bǔ)闕

枉道嫌偷藥,推誠鄙效顰。 韓偓 無題之二

典故 
東鄰女
 
東鄰子
 
窺宋玉
  
宋玉墻
 
宋家東
  
窺鄰
 
宋玉墻頭
 
宋家鄰
 
宋玉鄰
 
宋玉東鄰
 
宋玉墻東
 
施朱施粉
 
宋鄰
 
宋玉東家
 
西鄰宋
 
墻東宋
 
窺宋東墻
 
登墻女
 
東鄰妙
  
粉墻偷眼覷
 
紅欹宋玉
 
下蔡倡
 
楚女窺墻
 
鄰宋玉
 
莫把一分增減
 
墻頭岑寂
 
三年不顧
 
三年送目
 
宋鄰東畔
 
西鄰公子
   
鄰墻招
 
慕宋
 
太赤
 
偷窺笑眼
 
西鄰宋家
 
增之太長(zhǎng),減之太短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相如
 
宋玉


《昭明文選》卷十九〈 賦癸·情·登徒子好色賦〉~892~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閑麗,口多微辭,又性好色。愿王勿與出入后宮?!雇跻缘峭阶又詥査斡?,玉曰:「體貌閑麗,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辭,所學(xué)于師也;至于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褂裨唬骸柑煜轮讶四舫?,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zhǎng),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誰為好色者矣?!故菚r(shí),秦章華大夫在側(cè),因進(jìn)而稱曰:「今夫宋玉盛稱鄰之女,以為美色,愚亂之邪!臣自以為守德,謂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窮巷之妾,焉足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雇踉唬骸冈嚍楣讶苏f之?!勾蠓蛟唬骸肝ㄎ?。臣少曾遠(yuǎn)游。周覽九士。足歷五都。出咸陽。熙邯鄲。從容鄭衛(wèi)溱洧之間。是時(shí)向春之未。迎夏之陽。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臣觀其麗者。因稱詩曰。遵大路兮攬子袪。贈(zèng)以芳華辭甚妙。于是處子恍若有望而不來。忽若有來而不見。意密體疏。俯仰異觀。含喜微笑。竊視流眄。復(fù)稱詩曰。寤春風(fēng)兮發(fā)鮮榮。潔齋俟兮惠音聲。贈(zèng)我如此兮不如無生。因遷延而辭避。蓋徒以微辭相感動(dòng)。精神相依憑。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yáng)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褂谑浅醴Q善。宋玉遂不退。
《藝文類聚》卷十八
漢·司馬相如《美人賦》:「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fā)豐艷,蛾眉皓齒,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梗〒?jù)《藝文類聚》卷十八引)

簡(jiǎn)釋

三年送目:指女子愛慕男子。宋楊億《宋玉》:“三年送目愁鄰媛,七澤迷魂怨楚辭?!?/p>

宋玉墻:喻女子寄情之所。唐羅隱《桃花》:“數(shù)枝艷拂文君酒,半里紅欹宋玉墻。”


例句

西墻鄰宋玉,窺見妾眉宇。 于濆 宮怨

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東。 元稹 會(huì)真詩三十韻

住處方窺宋,平生未嫁盧。 吳融 即席十韻

可憐三五夕,嫵媚善為鄰。 吳融 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未達(dá)東鄰還絕想,不勞南浦更銷魂。 吳融 春晚書懷

塵埃一別楊朱路,風(fēng)月三年宋玉墻。 唐彥謙 離鸞

羞殺登墻女,饒將解佩人。 徐夤 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韻

宋玉鄰邊腮正嫩,文君機(jī)上錦初裁。 徐夤 憶牡丹

昔歲曾為蕭史伴,今朝應(yīng)作宋家鄰。 方干 贈(zèng)美人四首

古有陽臺(tái)夢(mèng),今多下蔡倡。 李商隱 夜思

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 李白 效古二首

揚(yáng)清歌,發(fā)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 李白 白纻辭三首之一

知君調(diào)得東家子,早晚和鳴入錦衾。 李群玉 戲贈(zèng)魏十四

驚殺東鄰繡床女,錯(cuò)將黃暈壓檀花。 杜牧 偶作

宋玉東家女,常懷物外多。 梁锽 觀王美人海圖障子

莫作經(jīng)時(shí)別,西鄰是宋家。 權(quán)德輿 玉臺(tái)體十二首

花恨紅腰柳妒眉,東鄰墻短不曾窺。 段成式 戲高侍御七首

莫教才子偏惆悵,宋玉東家是舊鄰。 王碩 和三鄉(xiāng)詩

昔贈(zèng)我者誰,東鄰嬋娟子。 白居易 感情

紅兒若在東家住,不得登墻爾許年。 羅虬 比紅兒詩

數(shù)枝艷拂文君酒,半里紅攲宋玉墻。 羅隱 桃花

郎若姓何應(yīng)解傅,女能窺宋不勞施。 羅隱

每笑東家子,窺他宋玉墻。 霍總 關(guān)山月

有時(shí)自患多情病,莫是生前宋玉身。 韋莊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莫道風(fēng)流無宋玉,好將心力事妝臺(tái)。 韓偓 席上有贈(zèng)

手持雙豆蔻,的的為東鄰。 韓偓 無題

何曾舉意西鄰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zèng)道士李榮

美女出東鄰,容與上天津。 駱賓王 詠美人在天津橋

典故 
假馀光
 
借壁光
 
匡衡壁
   
穿鄰舍壁
 
光偷鑿壁
 
鄰燭馀光
  
鑿鄰家壁
  
穿壁借光
  
燭借鄰壁

相關(guān)人物
匡衡


《西京雜記》卷二~077~
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簡(jiǎn)釋

借壁光:詠勤學(xué)。清錢謙益《蟲詩十二首·燈蛾》:“未許因人熱,那能借壁光?!?/p>


例句

惜日看圭短,偷光恨壁堅(jiān)。 元稹 獻(xiàn)滎陽公詩五十韻

覽卷試穿鄰舍壁,明燈何惜借馀光。 岑參 秋夕讀書幽興獻(xiàn)兵部李侍郎

秋螢短焰難盈案,鄰燭馀光不滿行。 李咸用 贈(zèng)陳望堯

鑿壁年雖異,穿楊志幸同。 楊衡 送陳房謁撫州周使君

窮愁讀書者,應(yīng)得假馀光。 段成式 觀山燈獻(xiàn)徐尚書之三

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歸。 溫庭筠 觀山燈獻(xiàn)徐尚書

兩京貧病若為居,四壁皆成鑿照馀。 王泠然 夜光篇

典故 
道孤

相關(guān)人物
孔子


《論語·里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span>

例句

獨(dú)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鄰。 杜甫 上韋左相二十韻

掃灑潭中月,他時(shí)望德鄰。 獨(dú)孤及 答李滁州憶玉潭新居見寄

夫子道何孤,青云未得途。 鄭谷 送舉子下第東歸

典故
德有鄰


《論語注疏·里仁》~38~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三國魏·何晏注:「方以類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鄰,是以不孤?!?/span>
典故
燈假貧女
 
照東鄰
 
東壁借光

相關(guān)人物
徐吾


漢·劉向《列女傳》卷六《辨通傳·齊女徐吾》
齊女徐吾者,齊東海上貧婦人也。與鄰婦李吾之屬會(huì)燭,相從夜績(jī)。徐吾最貧,而燭數(shù)不屬。李吾謂其屬曰:「徐吾燭數(shù)不屬,請(qǐng)無與夜也。」徐吾曰:「是何言與?妾以貧燭不屬之故,起常早,息常后,灑埽陳席,以待來者。自與蔽薄,坐常處下。凡為貧燭不屬故也。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暗,損一人,燭不為明,何愛東壁之馀光,不使貧妾得蒙見哀之?恩長(zhǎng)為妾役之事,使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吾莫能應(yīng),遂復(fù)與夜,終無后言。
《智度論》
水行中龍,陸行中象。故荷大法力,比之龍、象。

例句

愿假東壁輝,馀光照貧女。 李白 陳情贈(zèng)友人

無燈假貧女,有淚沾牛衾。 李群玉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沈正字昆弟三人聯(lián)登高第

誰憐一寒士,猶望照東鄰。 王濯 清明日賜百僚新火

典故  
山陽聞笛
 
橫笛一聲
  
山陽賦
 
山陽作
 
山陽恨
 
山陽夜笛
 
聞笛賦
 
賦山陽
 
鄰人吹笛
  
呂安亡
 
山陽舊侶
 
山陽怨笛
 
山陽宅
 
隔江笛
 
河里笛
 
風(fēng)悲笛
 
為笛聲懷舊
  
向秀歸來
 
向子賦
 
風(fēng)笛愴四鄰
 
落日聞笛

相關(guān)人物
向秀
 
呂安
 
嵇康


《昭明文選》卷十六、三國魏·向子期(秀)《思舊賦·序》
向秀字子期,河內(nèi)懷人也。清悟有遠(yuǎn)識(shí),少為山濤所知,雅好老莊之學(xué)。莊周著內(nèi)外數(shù)十篇,歷世才士雖有觀者,莫適論其旨統(tǒng)也,秀乃為之隱解,發(fā)明奇趣,振起玄風(fēng),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shí)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廣之,儒墨之?見鄙,道家之言遂盛焉。始,秀欲注,嵇康曰:「此書詎復(fù)須注,正是妨人作樂耳?!辜俺?,示康曰:「殊復(fù)勝不?」又與康論養(yǎng)生,辭難往復(fù),蓋欲發(fā)康高致也??瞪棋懀銥橹?,相對(duì)欣然,傍若無人。又共呂安灌園于山陽。康既被誅,秀應(yīng)本郡計(jì)入洛。文帝問曰:「聞?dòng)谢街?,何以在此?」秀曰:「以為巢許狷介之士,未達(dá)堯心,豈足多慕。」帝甚悅。秀乃自此役,作思舊賦云: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嵇意遠(yuǎn)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并以事見法。嵇博綜伎藝,于絲竹特妙,臨當(dāng)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逝將西邁,經(jīng)其舊廬。于時(shí)日薄虞泉,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fā)聲寥亮。追想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曰:將命適于遠(yuǎn)京兮,遂旋反以北徂。濟(jì)黃河以汎舟兮,經(jīng)山陽之舊居。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兮,歷窮巷之空廬。嘆黍離之憫周兮,悲麥秀于殷墟。惟追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宇在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zhǎng)吟。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托運(yùn)遇于領(lǐng)會(huì)兮,寄馀命于寸陰。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fù)尋。佇駕言其將邁兮,故援翰以寫心。后為散騎侍郎,轉(zhuǎn)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在朝不任職,容?而已。卒于位。二子:純、悌。
《昭明文選》卷十六〈賦辛·哀傷〉~720~
余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yuǎn)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后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于絲竹特妙。臨當(dāng)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余逝將西邁,經(jīng)其舊廬。于時(shí)日薄虞淵,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fā)聲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云:將命適于遠(yuǎn)京兮,遂旋反以北徂。濟(jì)黃河以汎舟兮,經(jīng)山陽之舊居。瞻曠野之蕭條兮,息余駕乎城隅。踐二子之遺跡兮,歷窮巷之空廬。嘆黍離之憫周兮,悲麥秀于殷墟。惟追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棟宇在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zhǎng)吟。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托運(yùn)遇于領(lǐng)會(huì)兮,寄馀命于寸陰。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fù)尋。佇駕言其將邁兮,故援翰以寫心。
《昭明文選》卷二十一南朝宋·顏延年(延之)《五君詠五首·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探道好淵玄。觀書鄙章句。交呂既鴻軒。攀嵇亦鳳舉。流連河里游。惻愴山陽賦。唐·劉良注:「〈山陽賦〉即〈思舊賦〉也。」

簡(jiǎn)釋

山陽笛:喻悼念、懷念故友。唐司空曙《殘老百嘩歌同王員外耿拾遺吉中罕李端游慈思各賦一物》:“金谷箏中傳不似,山陽笛里寫難成?!?/p>


例句

舊時(shí)聞笛淚,今夜重沾衣。 司空曙 冬夜耿拾遺王秀才就宿因傷故人

金谷箏中傳不似,山陽笛里寫難成。 司空曙 殘鶯百囀歌同王員外耿拾遺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賦一物

感事不關(guān)河里笛,傷心應(yīng)倍雍門琴。 唐彥謙 春陰

何言陵谷徙,翻驚鄰笛悲。 孔紹安 傷顧學(xué)士

行觀向子賦,坐憶舊鄰情。 宋之問 詠笛

薄暮停車更凄愴,山陽鄰笛若為聽。 方干 題故人廢宅二首

行觀向子賦,坐憶舊鄰情。 李嶠

賦感鄰人笛,詩留夫子墻。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話故集賢張學(xué)士廳寫得德裕與仆射舊唱和詩其時(shí)和者五人惟仆射與德裕皆列高位凄然懷舊輒獻(xiàn)此詩

不勞鄰舍笛,吹起舊時(shí)悲。 李德裕 無題

緬懷山陽笛,永恨平原賦。 李端 慈恩寺懷舊

向秀初聞笛,鐘期久罷琴。 李端 長(zhǎng)安書事寄盧綸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杜牧 重到襄陽哭亡友韋壽朋

處處鄰家笛,飄飄客子蓬。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報(bào)韋侍御蕭尊師亡

遂有山陽作,多慚鮑叔知。 杜甫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

牢落風(fēng)悲笛,汍瀾涕泣巾。 權(quán)德輿 哭劉四尚書

絕弦罷流水,聞笛同山陽。 權(quán)德輿 從事淮南府過亡友楊校書舊廳感念愀然

掩淚山陽宅,生涯此路窮。 武元衡 經(jīng)嚴(yán)秘校維故宅

鄰笛寒吹日落初,舊居今已別人居。 王駕 過故人居

尚書宅畔悲鄰笛,廷尉門前嘆雀羅。 白居易 聞樂感鄰

鄰笛哀聲急,城砧朔氣催。芙蓉已委絕,誰復(fù)可為媒。 皇甫冉 秋夜寄所思

秋風(fēng)忽灑西園淚,滿目山陽笛里人。 竇牟 奉誠園聞笛

倚棹聽鄰笛,沾衣認(rèn)酒壚。 羅隱 倚棹

日暮街東策羸馬,一聲橫笛似山陽。 羅隱 經(jīng)故友所居

月斜鄰笛盡,車馬出山陽。 耿湋 哭苗垂

莫向山陽過,鄰人夜笛悲。 耿湋 太原送許侍御出幕歸東都

何須更賦山陽笛,寒月沉西水向東。 許渾 同韋少尹傷故衛(wèi)尉李少卿

一聲鄰笛殘陽里,酹酒空堂淚滿衣。 錢起 哭曹鈞

獨(dú)有山陽宅,平生永不諼。 錢起 經(jīng)李蒙潁陽舊居

遠(yuǎn)聞山陽賦,感涕下沾裳。 陳子昂 同宋參軍之問夢(mèng)趙六贈(zèng)盧陳二子之作

卻到山陽事事非,谷云溪鳥尚相依 韋莊 鄠杜舊居二首

舊里若為歸去好,子期凋謝呂安亡。 韋莊 思?xì)w

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 韋莊 過樊川舊居

阮咸貧去田園盡,向秀歸來父老稀。 韋莊 鄠杜舊居二首

典故
王謝風(fēng)流
 
烏衣門巷
 
舊時(shí)王謝
 
風(fēng)流王謝
  
王謝烏衣
 
王與謝
 
門巷烏衣
 
王家與謝家
  
烏衣年少
 
王謝鄰里
 
王亭謝館

相關(guān)人物
王導(dǎo)
 
謝弘微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雅量〉~356~
有往來者云:庾公有東下意?;蛑^王公:「可潛稍嚴(yán),以備不虞?!雇豕唬骸肝遗c元規(guī)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烏衣,何所稍嚴(yán)?!鼓铣?#183;劉孝標(biāo)注引《丹陽記》曰:「烏衣之起,吳時(shí)烏衣營處所也。江左初立,瑯邪諸王所居?!?/span>
《宋書》卷五十八〈謝弘微列傳〉~590~
混風(fēng)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yùn)、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huì)。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混五言詩所云「昔為烏衣游,戚戚皆親侄」者也。
《景定建康志》卷十六
《舊志》云:「烏衣巷在秦淮南。晉南渡,王、謝諸名族居此,時(shí)謂子弟為烏衣諸郎。」

簡(jiǎn)釋

烏衣巷:喻王公貴族的居處,或詠王公貴族之往事。唐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例句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 金陵五題

舊時(shí)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 金陵五題烏衣巷

遲回好風(fēng)景,王謝昔曾游。 劉禹錫 題報(bào)恩寺

風(fēng)流訪王謝,佳境恣洄沿。 李群玉 將之吳越留別坐中文酒諸侶

王謝風(fēng)流遠(yuǎn),闔廬丘墓荒。 杜甫 壯游

頗謂秦晉匹,從來王謝郎。 杜甫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親事不合親事遂停

王謝初飛蓋,姬姜盡下山。 段成式 和周繇見嘲

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fēng)流滿晉書。 羊士諤 憶江南舊游二首

王謝遺蹤玉籍仙,三年閑上鄂君船。 陸龜蒙 送浙東德師侍御罷府西歸


《海錄碎事》卷一〈天部·日門·郁華結(jié)鄰〉
郁華,赤文,與日同居。結(jié)鄰,黃文,與月同居。皆日、月之神名。
典故
愧盧前
 
王后盧前

相關(guān)人物
楊炯
 
王勃
 
盧照鄰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上〈文苑列傳上·楊炯〉~5003~
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nèi)稱為王楊盧駱,亦號(hào)為「四杰」。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巩?dāng)時(shí)議者,亦以為然。其后崔融、李嶠、張說俱重四杰之文。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絕塵之跡,固非常流所及。炯與照鄰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說曰:「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yōu)于盧,亦不減王?!簮u居王后』,信然;『愧在盧前』,謙也。」
《國語辭典》:司馬青衫(司馬青衫)  拼音:sī mǎ qīng shān
司馬,職官名。青衫,指卑微的官服。唐朝詩人白居易自述貶官江州司馬期間,一日于江邊送客,聽聞鄰船上歌女訴說身世,感動(dòng)得將衣衫哭濕了。語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购笕艘运抉R青衫指白居易,亦用來比喻極為悲傷哀痛。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div>
分類:悲傷凄切
《國語辭典》:江州司馬(江州司馬)  拼音:jiāng zhōu sī mǎ
唐代詩人白居易。因曾被貶為江州司馬,在其名作〈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苟洌笏煲云錇榘拙右椎拇Q。元。無名氏《貨旦郎》第一折:「你比著東晉謝安才藝淺,比著江州司馬淚痕多?!?/div>
《漢語大詞典》:青衫司馬(青衫司馬)
唐 白居易 貶官 江州 司馬時(shí),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誰最多, 江州 司馬青衫濕”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馬”喻指失意之官吏。 宋 辛棄疾 《鷓鴣天·鄭厚卿席上謝余伯山》詞:“看逸韻,自名流,青衫司馬且 江州 ?!?清 陳維嵩 《百字令·客有善絲竹者以箋索詞漫為賦此》詞:“今日白髮何堪,青衫司馬,仍會(huì) 秋娘 宅?!?/div>
《國語辭典》:青衫淚(青衫淚)  拼音:qīng shān lèi
雜劇名。元馬致遠(yuǎn)作,內(nèi)容為白居易與長(zhǎng)安名妓裴興奴的戀愛故事,純出虛構(gòu)。此劇由〈琵琶行〉增飾而成,取其中「江州司馬青衫濕」句,作為劇名。
《國語辭典》:孟母三遷(孟母三遷)  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
形容家長(zhǎng)為教育子女,選擇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所花的苦心。參見「孟母擇鄰」條。
《漢語大詞典》:孟鄰(孟鄰)
孟母 的鄰居。借指好鄰居。 唐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 歷下 辭 姜 被, 關(guān)西 得 孟 鄰?!?王闿運(yùn) 《蔡夫人墓志銘》:“庶比 孟 鄰,恥居 關(guān) 外?!眳⒁姟?孟母 ”。
分類:孟母鄰居
《國語辭典》:孟母  拼音:mèng mǔ
孟子的母親。仉姓。曾經(jīng)三次遷移其居,以激勵(lì)孟子勤奮學(xué)習(xí)。后世奉為賢母的典范。
《國語辭典》:捧心  拼音:pěng xīn
雙手抱著胸口。《莊子。天運(yùn)》:「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div>
《國語辭典》:捧心學(xué)(捧心學(xué))  拼音:pěng xīn xué
比喻胡亂模仿他人,以致弄巧反成拙。參見「東施效顰」條。宋。黃庭堅(jiān)〈次前韻謝與迪惠所作竹五幅〉詩:「今代捧心學(xué),取笑如東施?!?/div>
《國語辭典》:捧心顰(捧心顰)  拼音:pěng xīn pín
春秋時(shí),越國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胸皺眉,更顯嬌美。典出《莊子。天運(yùn)》。后用以形容別具風(fēng)韻,或病困愁苦的樣子。宋。辛棄疾〈菩薩蠻。旌旗依舊〉詞:「旌旗依舊長(zhǎng)亭路,尊前試點(diǎn)鶯花數(shù),何處捧心顰,人間別樣春?!挂沧鳌概跣腻埂ⅰ肝髯语A」、「苧蘿顰」。
《國語辭典》:效顰(效顰)  拼音:xiào pín
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效果很壞。參見「東施效顰」條。唐。王維西施詠〉:「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埂读凝S志異。卷二。鳳陽士人》:「此市井里巷之謠,不足污君聽;然因流俗所尚,姑效顰耳。」
分類:效顰
《漢語大詞典》:效矉
莊子·天運(yùn):“故 西施 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jiān)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后以“效矉”為不善摹仿,弄巧成拙的典故。 唐 李白 《效古詩》之一:“蛾眉不可妒,況乃效其矉?!?清 宋犖 《漫堂說詩》六:“初 唐 之《長(zhǎng)安古意》、《帝京篇》,已屬陳言,無須效矉。”
《漢語大詞典》:東施(東施)
丑女名。相傳為美女 西施 的東鄰。后以泛稱丑女。 清 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山色湖光一例奇,莫將 西子 笑 東施 ?!眳⒁姟?東施效顰 ”。
《國語辭典》:東施效顰(東施效顰)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春秋越國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同里丑女東施看見覺得十分美麗,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皺眉,然卻更見其丑,結(jié)果同里的人紛紛走避或閉門不出。典出《莊子。天運(yùn)》。后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都t樓夢(mèng)》第三○回:「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gè)癡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自嘆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奇,且更可厭了!』」也作「東家效顰」、「丑女效顰」。
《國語辭典》:西子顰(西子顰)  拼音:xī zǐ pín
比喻別具風(fēng)姿或病困愁苦之態(tài)。參見「捧心顰」條。宋。蘇軾〈贈(zèng)李兕彥威秀才〉詩:「窮途政似不龜手,與世羞為西子顰?!?/div>
《國語辭典》:丑女效顰(丑女效顰)  拼音:chǒu nǚ xiào pín
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的模仿他人,以致效果很差。參見「東施效顰」條。唐。李白〈古風(fēng)〉詩五九首之三五:「丑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div>
《漢語大詞典》:東墻窺宋(東牆窺宋)
比喻美貌女郎傾心于男子。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悔當(dāng)日東墻窺 宋 ,有心教夫婿乘龍。見如今天寒地凍,知他共何人陪奉。”參見“ 東家子 ”。
《漢語大詞典》:東家子(東家子)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國 ; 楚國 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然此女登墻闚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焙蟪S脼榈?,并以“東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戲贈(zèng)魏十四》詩:“知君調(diào)得東家子,早晚和鳴入錦衾?!?唐 霍總 《關(guān)山月》詩:“每笑東家子,窺他 宋玉 墻?!币喾Q“ 東家處子 ”。 林學(xué)衡 《艷體》詩之一:“東家處子三年怨,南國佳人絶代容?!?/div>
分類:美貌女子
《漢語大詞典》:東家女(東家女)
泛指東鄰美女。 清 方拱乾 《絕域紀(jì)略》:“男子偶有悅於東家女,女父母曰:‘必逐而婦?!瘹w遂不動(dòng)色而逐之?!眳⒁姟?東家子 ”。
《漢語大詞典》:東家子(東家子)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序:“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國 ; 楚國 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然此女登墻闚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焙蟪S脼榈洌⒁浴皷|家子”指美貌的女子。 唐 李群玉 《戲贈(zèng)魏十四》詩:“知君調(diào)得東家子,早晚和鳴入錦衾?!?唐 霍總 《關(guān)山月》詩:“每笑東家子,窺他 宋玉 墻?!币喾Q“ 東家處子 ”。 林學(xué)衡 《艷體》詩之一:“東家處子三年怨,南國佳人絶代容。”
分類:美貌女子
《國語辭典》:東墻(東牆)  拼音:dōng qiáng
東邊的墻垣。借指鄰家。如:「東墻處子」。
《漢語大詞典》:東墻窺宋(東牆窺宋)
比喻美貌女郎傾心于男子。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悔當(dāng)日東墻窺 宋 ,有心教夫婿乘龍。見如今天寒地凍,知他共何人陪奉?!眳⒁姟?東家子 ”。
《漢語大詞典》:東蘠(東蘠)
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莖由基部分枝,堅(jiān)硬,具條紋,幼時(shí)被毛。葉披針形至線形?;▋尚?。果實(shí)近圓形,兩面扁平。種子可食,也可榨油。《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東蘠彫胡。”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東蘠,實(shí)可食?!?明 胡侍 《真珠船·東墻》:“ 甘 、 涼 、 銀 、 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細(xì)如罌粟,堪作飯,俗名登粟,一名沙米……《子虛賦》‘東蘠雕胡’註:‘東蘠,實(shí)可食?!?span id="7da7qsd" class="book">《廣志》:‘東墻,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 幽 、 涼 、 并 、 烏丸 地?!?span id="74orpdx" class="book">《魏書》:‘ 烏丸 地宜東墻。’余意一物:‘東蘠’訛為‘登廂’,又訛為‘登粟’耳?!?/div>
《漢語大詞典》:登墻(登牆)
登上墻頭。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惑 陽城 ,迷 下蔡 。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后以“登墻”作男女越禮相悅的典故。 唐 吳融 《宋玉宅》詩:“穿徑早曾聞客住,登墻豈復(fù)見人窺。” 唐 羅虬 《比紅兒》詩:“ 紅兒 若在東家住,不得登墻爾許年?!?宋 真德秀 《歐陽四門集》:“自世之學(xué)者離道而為文,於是以文自命者知黼黻其言而不知金玉其行,工騷者有登墻之丑,能賦者有滌器之污。”
《漢語大詞典》:窺宋(窺宋)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國 , 楚國 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然此女登墻闚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焙笠蛞浴案Q宋”指女子對(duì)意中人的愛慕。 唐 吳融 《即席十韻》:“住處方窺 宋 ,平生未嫁 盧 ?!?宋 柳永 《玉蝴蝶》詞:“憶情牽,粉墻曾恁,窺 宋 三年?!?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一書生家有園亭,夜雨獨(dú)坐。忽一女子搴簾入,自云家在墻外,窺 宋 已久,今冒雨相就?!?/div>
《漢語大詞典》:西鄰玉(西鄰玉)
典出 戰(zhàn)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天下之佳人,莫若 楚國 。 楚國 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然此女登墻闚臣三年,至今未許也?!北局?宋玉 。后泛指鄰家的情郎。 唐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zèng)道士李榮》詩:“何曾舉意西鄰玉,未肯留情南陌金?!?/div>
分類:鄰家情郎
《漢語大詞典》:偷光
(1).西京雜記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學(xué)而無燭,隣舍有燭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后因以“偷光”謂家貧而苦讀。 唐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舊酬西川李尚書德?!?/a>詩:“壁間潛認(rèn)偷光處,川上寧忘結(jié)網(wǎng)時(shí)?!眳⒁姟?鑿壁偷光 ”。
(2).猶偷情。 明
馮夢(mèng)龍 山歌·籠燈:“因?yàn)橥倒夥缸庸w事,后來忒底壞奴名。”
分類:偷情家貧
《國語辭典》: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墻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學(xué)。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不學(xué)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匡壁
謂好學(xué)寒士的屋壁。典出 漢 匡衡 鑿壁偷光故事。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青天白日:“奉上緘淚之句,斷腸之辭,宛轉(zhuǎn)十三行,預(yù)仿 蘇娘 織錦;附以纏壁之金,搔頭之玉,珍珠一百顆,聊為 匡 壁添光。”參見“ 匡衡鑿壁 ”。
《漢語大詞典》:匡衡鑿壁(匡衡鑿壁)
西京雜記卷二:“ 匡衡 ,字 稚圭 。勤學(xué)而無燭,隣舍有燭而不逮, 衡 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焙笠浴翱锖忤彵凇睘榭炭嘧x書的典實(shí)。 清 李漁 《閑情偶記·居室》:“因效 匡衡 鑿壁之義,於墻上穴一小孔,置燈彼屋而光射此房?!?/div>
《漢語大詞典》:鑿壁(鑿壁)
見“ 鑿壁偷光 ”。
《國語辭典》: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墻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學(xué)。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不學(xué)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鑿壁透光」。
《國語辭典》: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墻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學(xué)。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不學(xué)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也作「穿壁引光」、「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鑿壁生(鑿壁生)
家貧苦讀的書生。 宋 陳師道 《簡(jiǎn)令由司理》詩:“居連里巷室連甍,多謝能容鑿壁生?!眳⒁姟?鑿壁偷光 ”。
《國語辭典》: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墻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學(xué)。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不學(xué)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挂沧鳌复┍谝狻?、「鑿壁透光」。
《漢語大詞典》:鑿照(鑿照)
謂借光照射。 唐 王泠然 《夜光篇》:“兩京貧病若為居,四壁皆成鑿照餘。”參見“ 鑿壁偷光 ”。
《國語辭典》:鑿壁偷光(鑿壁偷光)  拼音:zuò bì tōu guāng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墻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學(xué)。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不學(xué)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挂沧鳌复┍谝狻埂ⅰ歌彵谕腹狻?。
《漢語大詞典》:德鄰(德鄰)
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何晏 集解:“方以類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鄰,是以不孤?!焙笾赣械轮讼嗑蹫榘?。 王闿運(yùn) 《〈湘潭縣志〉序》:“都士所采,各以德鄰?!?孫中山 《第二次討袁宣言》:“吾乃昔所不知,今皆競(jìng)義,德鄰之樂,詎復(fù)可已?!?/div>
《國語辭典》:山陽笛(山陽笛)  拼音:shān yáng dí
晉向秀途經(jīng)山陽舊廬,聞鄰人吹笛,感音而嘆,懷念亡友嵇康、呂安,遂作〈思舊賦〉以追思二人。見《晉書。卷四九。向秀傳》。后以山陽笛表示傷悼、懷念舊友。北周。庾信〈傷王司徒褒〉詩:「唯有山陽笛,悽余思舊篇?!顾巍堁住刺椒夹?。坐清晝〉詞:「舊情懶聽山陽笛,目極空搔首?!?/div>
《漢語大詞典》:聞笛(聞笛)
魏 晉 之間, 向秀 與 嵇康 、 呂安 友善, 康 安 為 司馬昭 所殺, 秀 經(jīng) 嵇康 山陽 舊居,聞鄰人笛聲,感懷亡友,作《思舊賦》。后因以“聞笛”為悼念故人之詞。 唐 盧照鄰 《〈南陽公集〉序》:“輟斤之慟,何獨(dú) 莊周 ;聞笛而悲,寧惟 向秀 ?!?宋 戴復(fù)古 《舟行往吊故人》詩:“倚篷思往事,聞笛為凄然?!?/div>
《漢語大詞典》:鄰人笛(鄰人笛)
同“ 鄰笛 ”。 明 陳子龍 《初秋出城南吊邇機(jī)之喪隨游陸氏園亭春初予輩讀書處也感賦》之二:“悲 嵇 乍聽鄰人笛,悼 惠 重過傲吏園。”
《漢語大詞典》:鄰家笛(鄰家笛)
同“ 鄰笛 ”。 唐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報(bào)韋侍御蕭尊師亡》詩:“處處鄰家笛,飄飄客子蓬?!?清 黃景仁 《思舊篇》:“何日同張竹下琴,不堪更聽鄰家笛?!?/div>
《漢語大詞典》:鄰笛(鄰笛)
亦作“隣篴”。 篴,同“ 笛 ”。 晉 向秀 《思舊賦》序:“余與 嵇康 、 呂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遠(yuǎn)而疏, 呂 心曠而放。其后各以事見法……余逝將西邁,經(jīng)其舊廬,于時(shí)日薄 虞淵 ,寒冰凄然,鄰人有吹笛者,發(fā)聲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云。”后世即用“鄰笛”作為傷逝懷舊的典實(shí)。 唐 孔紹安 《傷顧學(xué)士》詩:“何言陵谷徙,翻驚鄰笛悲?!?清 方文 《沉景山墓上作》詩:“乍捧雙珠今痛絶,況聞隣篴似 山陽 。”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再到曾游,已非舊主,殊深鄰笛之悲?!?顧無咎 《三月十九日酒癡招飲》詩:“忍聽鄰笛傷前度,便對(duì)黃壚哭故人?!?/div>
《漢語大詞典》:烏衣門第(烏衣門第)
指世家望族。 清 陳維嵩 《渡江云·揚(yáng)州感舊》詞:“風(fēng)流推 宋玉 ,更有 烏衣 門第舊 瑯琊 。珠簾璧月賓徒盛,多少繁華?!?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贈(zèng)梁汾》詞:“ 德 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 烏衣 門第?!眳⒁姟?烏衣巷 ”。
分類:世家望族
《國語辭典》:烏衣巷(烏衣巷)  拼音:wū yī xiàng
地名。位于今南京市東南。東晉時(shí)王導(dǎo)、謝安諸貴族多居此,故世稱王謝子弟為「烏衣郎」。《晉書。卷六八。紀(jì)瞻傳》:「厚自奉養(yǎng),立宅于烏衣巷,館宇崇麗,園池竹木,有足賞玩焉。」唐。劉禹錫〈烏衣巷〉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國語辭典》:王謝(王謝)  拼音:wáng xiè
六朝望族王氏和謝氏的合稱?!赌鲜贰>戆恕?。賊臣傳。侯景傳》:「又請(qǐng)娶于王、謝,帝曰:『王、謝門高非偶,可于朱、張以下訪之。』」后比喻豪門望族。唐。劉禹錫〈烏衣巷〉詩:「舊時(shí)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div>
《漢語大詞典》:結(jié)鄰(結(jié)鄰)
結(jié)為鄰居。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屢托余買屋 金陵 ,為結(jié)鄰計(jì)?!?清 沈復(fù)《浮生六記·坎坷記愁》:“ 華夫人 贈(zèng)一小奚奴曰 阿雙 ,幫司炊爨,并訂他年結(jié)鄰之約?!?/div>
分類: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