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大道無名


《老子·道經(jīng)·一章》~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晉·王弼注:「凡有皆始于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缘酪詿o形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span>
典故
相關人物
戴逵(字安道)


《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傳·戴逵傳》
太宰、武陵王晞聞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晞怒,乃更引其兄述。述聞命欣然,擁琴而往。

例句

戴逵破琴,謝敷應星。 李瀚 蒙求

典故
千里共明月
 
千里共嬋娟
 
千里音塵
 
但愿人長久
 
明月千里隔
 
一輪明月人千里
 
月滿人千里
 
謝郎解道月明千里


《昭明文選》賦庚·第十三卷·物色·謝莊·〈月賦〉~602~
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不怡中夜。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弭蓋秋阪。臨浚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白露曖空。素月流天。沈吟齊章。殷勤陳篇。抽毫進牘。以命仲宣。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昧道懵學。孤奉明恩。臣聞沈?既義。高明既經(jīng)。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引?兔于帝臺。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闕。朏魄示沖。順辰通燭。從星澤風。增華臺室。揚采軒宮。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祇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弛清縣。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若乃涼夜自凄。風篁成韻。親懿莫從。羈孤遞進。聆皋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徘徊房露。惆悵陽阿。聲林虛籟。淪池滅波。情紆軫其何托。愬皓月而長歌。歌曰。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歌響未終。馀景就畢。滿堂變?nèi)??;劐厝缡?。又稱歌曰。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陳王曰。善。乃命執(zhí)事。獻壽羞璧。敬佩玉音。復之無斁。
《全唐詩》卷五百三十〈懷江南同志【送客】〉
南國別經(jīng)年【南國去經(jīng)年】,云晴波接天。蒲深鸂鶒戲,花暖鷓鴣眠。竹暗湘妃廟,楓陰楚客船。唯應洞庭月,萬里共嬋娟【萬里共娟娟】。
典故
相關人物
盜蹠


《莊子》外篇·卷四中《胠篋》
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至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故蹠之徒問于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例句

圖霸未能知盜道,飾非唯欲害仁人。 韓偓 八月六日作四首之二

典故
相關人物
釋道安


《高僧傳》卷五《釋道安》
釋道安,姓衛(wèi)氏,常山扶柳人也,家世英儒,早失覆蔭為外兄孔氏所養(yǎng)。年七歲讀書再覽能誦,鄉(xiāng)鄰嗟異。至年十二出家,神智聰敏。而形貌甚陋不為師之所重,驅役田舍至于三年。執(zhí)勤就勞曾無怨色,篤性精進齋戒無闕,數(shù)歲之后方啟師求經(jīng),師與辯意經(jīng)一卷,可五千言。安赍經(jīng)入田,因息就覽,暮歸以經(jīng)還師,更求馀者。師曰:「昨經(jīng)未讀今復求耶?」答曰:「即已闇誦?!箮熾m異之而未信也。復與成具光明經(jīng)一卷,減一萬言,赍之如初,暮復還師,師執(zhí)經(jīng)覆之不差一字。師大驚嗟而異之,后為受具戒恣其游學。至鄴入中寺遇佛圖澄,澄見而嗟嘆。……安在樊沔十五載,每歲常再講放光波若,未嘗廢闕?!麍运芈劙裁?。每云:「襄陽有釋道安,是神器。方欲致之以輔朕躬?!埂瓐噪穼W士,內(nèi)外有疑皆師于安,故京兆為之語曰:「學不師安義不中難?!?/span>

例句

一顧恩深荷道安,獨垂雙淚下層巒。 劉滄 龍門留別道友

還將經(jīng)濟學,來問道安師。 嚴維 秋日與諸公文會寺

興盡崔亭伯,言忘釋道安。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

關令莫疑非馬辯,道安還跨赤驢行。 齊己 送胤公歸闕


《全唐詩》卷六百八十〈奉和峽州孫舍人?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二篇〉
〈奉和峽州孫舍人?荊南重圍中寄諸朝士二篇〉其二:「征途安敢更遷延,冒入重圍勢使然。眾果卻應存苦李,五瓶惟恐竭甘泉。多端莫撼三珠樹,密策尋遺七寶鞭。黃篾舫中梅雨里,野人無事日高眠。」
典故

《后漢書》志第五〈禮儀中·冬至〉~326~
臣某言,今月若干日甲乙日冬至,黃鐘之音調(diào),君道得,孝道??!股坛?,角民,徵事,羽物,各一板。否則召太史令各板書,封以皂囊,送西陛,跪授尚書,施當軒,北面稽首,拜上封事。尚書授侍中常侍迎受,報聞。以小黃門幡麾節(jié)度。太史令前白禮畢。制曰「可」。太史令前稽首曰「諾」。太史命八能士詣太官受賜。陛者以次罷。日夏至禮亦如之。南朝梁·劉昭注引蔡邕《獨斷》曰:「冬至陽氣始動,夏至陰氣始起,麋鹿角解,故寢兵鼓。身欲寧,志欲靜,故不聽事,迎送五日。臘者,歲終大祭,縱吏民宴飲。非迎氣,故但送不迎。正月歲首,亦如臘儀。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夏至陰氣起,君道衰,故不賀。鼓以動眾,鐘以止眾,故夜漏盡,鼓鳴則起;晝漏盡,鐘鳴則息?!?/span>
典故 
道孤

相關人物
孔子


《論語·里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例句

獨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鄰。 杜甫 上韋左相二十韻

掃灑潭中月,他時望德鄰。 獨孤及 答李滁州憶玉潭新居見寄

夫子道何孤,青云未得途。 鄭谷 送舉子下第東歸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七〈李白一·大鵬賦并序〉~3523~
予昔于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謂予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因著〈大鵬遇稀有鳥賦〉以自廣。此賦已傳于世,往往人間見之。悔其少作,未窮宏達之旨,中年棄之。及讀《晉書》,睹阮宣子《大鵬贊》,鄙心陋之。遂更記憶,多將舊本不同。今腹存手集,豈敢傳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
典故
道可道非常道
 
觀妙


《老子·道經(jīng)·一章》~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典故
支道林
 
道林
   
相關人物
支道林


《世說新語箋疏》上卷上〈言語〉~22~
支道林常養(yǎng)數(shù)匹馬?;蜓缘廊诵篑R不韻,支曰:「貧道重其神駿?!鼓铣?#183;劉孝標注引《高逸沙門傳》曰:「支遁字道林,河內(nèi)林慮人,或曰陳留人,本姓關氏。少而任心獨往,風期高亮,家世奉法。嘗于馀杭山沈思道行,泠然獨暢。年二十五始釋形入道。年五十三終于洛陽?!?/span>

例句

不見支公與玄度,相思擁膝坐長吟。 劉長卿 秋夜有懷高三十五適兼呈空上人

支公身欲老,長在沃州多。 劉長卿 贈普門上人

偶與支公論,人間自共傳。 司空曙 寄準上人

舊依支遁宿,曾與戴颙來。 司空曙 過堅上人故院與李端同賦

韓康助采君臣藥,支遁同看內(nèi)外篇。 司空曙 過盧秦卿舊居

支公尚有三吳思,更使幽人憶釣磯。 唐彥謙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

支公好閑寂,庭宇愛林篁。 嚴維 僧房避暑

方外主人名道林,怕將水月凈身心。 嚴維 宿天竺寺

只應訪支遁,時得話詩篇。 姚合 寄嵩岳程光范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軍。 孟浩然 同王九題就師山房

給園支遁隱,虛寂養(yǎng)身和。 孟浩然 晚春題遠上人南亭

晚途歸舊壑,偶與支公鄰。 孟浩然 還山貽湛法師

徒郁仲舉思,詎回道林轍。 宋之問 見南山夕陽召監(jiān)師不至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 岑參 冬夜宿仙游寺南涼堂呈謙道人

聞君尋野寺,便宿支公房。 岑參 聞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報恩寺

此心竟誰證,回憩支公床。 崔國輔 宿法華寺

支公已寂滅,影塔山上古。 崔曙 宿大通和尚塔敬贈如上人兼呈常孫二山人

寂寞空門支道林,滿堂詩板舊知音。 張祜 題靈徹上人舊房

支公何處在,神理竟茫茫。 張謂 哭護國上人

曾共劉咨議,同時事道林。 戎昱 衡陽春日游僧院

步入招提路,因之訪道林。 戴叔倫 游少林寺

猶喜深交有支遁,時時音信到松房。 曇域 懷齊己

孤標可玩不可取,能使支公道場古。 朱灣 題段上人院壁畫古松

病隨支遁偶行行,正見榴花獨滿庭。 李咸用 同玄昶上人觀山榴

謔浪肯居支遁下,風流還與遠公齊。 李白 別山僧

卓絕道門秀,談玄乃支公。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今日逢支遁,高談出有無。 李白 贈宣州靈源寺仲浚公

雖游道林室,亦舉陶潛杯。 李白 陪族叔當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泉聲宜遠聽,入夜對支公。 李端 宿深上人院聽遠泉

支公有方便,一愿啟玄關。 李端 宿云際寺贈深上人

獨將支遁去,欲往戴颙家。 李端 送暕上人游春

道林才不世,惠遠德過人。 杜甫 大云寺贊公房四首之二

空忝許詢輩,難酬支遁詞。 杜甫 巳上人茅齋

一境別無唯此有,忍教醒坐對支公。 杜荀鶴 中山臨上人院觀牡丹寄諸從事

他時若寫蘭亭會,莫畫高僧支道林。 柳宗元 韓漳州書報徹上人亡因寄二絕

憑檻霏微松樹煙,陶潛曾用道林錢。 楊巨源 題清涼寺

一聽林公法,靈嘉愿寄身。 武元衡 夏與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

戴颙今日稱居士,支遁他年識領軍。 溫庭筠 重游圭峰宗密禪師精廬

身歸沃洲老,名與支公接。 皇甫曾 贈沛禪師

此身知是妄,遠遠詣支公。 耿湋 詣順公問道

古院林公住,疏篁近井桃。 耿湋 題藏公院

祗緣支遁談經(jīng)妙,所以許詢都講來。 貫休 蜀王入大慈寺聽講

林僧歲月知何幸,還似支公見謝公。 貫休 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

只應張果支公輩,時復相逢醉海隅。 貫休 遇道者

支公禪寂處,時有鶴來巢。 韓偓 永明禪師房

舊房西壁畫支公,昨暮今晨色不同。 鮑溶 贈真公影堂

皎然未必迷前習,支遁寧非悟后生。 齊己 愛吟

典故
道南宅

相關人物
周瑜
 
孫策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
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興義兵討董卓,徙家于舒。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例句

但苦山北寒,誰知道南宅。 李白 贈友人三首之三

典故
道豈終窮
 
絕筆書麟


《春秋左傳正義》卷五十九〈哀公·經(jīng)十四年〉~030~
經(jīng)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晉·杜預注:「麟者,仁獸,圣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脩中興之教,絕筆于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為終也?!?/span>
典故
道士肝


《冷齋夜話》卷六〈大覺禪師乞還山〉
大覺璉禪師,學外工詩,舒王少與游。嘗以其詩示歐公,歐公曰:「此道人作肝臟饅頭也?!雇醪晃蚱鋺?,問其意,歐公曰:「是中無一點菜氣?!弓I蒙仁廟賞識,留住東京凈因禪院甚久,嘗作偈進呈,乞還山林,曰:「千簇云山萬壑流,閑身歸老此峰頭。慇勤愿祝如天壽,一炷清香滿石樓。」又曰:「堯仁況是如天闊,乞與孤云自在飛?!?/span>
典故 
道士牛

相關人物
老子


《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列傳》
「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挥谑抢献幽酥鴷舷缕缘赖轮馕迩р叛远?,莫知其所終。」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列仙傳》:「老子西游,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span>

例句

白馬公孫何處去,青牛老人更不還。 岑參 函谷關歌送劉評事使關西

白馬高談去,青牛真氣來。 王勃 散關晨度

道士牛已至,仙家鳥亦來。 雍裕之 四色

無煩騎白鹿,不用駕青牛。 韋渠牟 步虛詞十九首

青牛紫氣度靈關,尺素赩鱗去不還。 駱賓王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青牛游華岳,赤馬走吳宮。 駱賓王 秋日餞陸道士陳文林

《國語辭典》:戴逵破琴  拼音:dài kuí pò qín
晉武陵王晞聽說戴逵善鼓琴,于是派人召他鼓琴,戴逵就破琴對使者說,他不為王公大人鼓奏。見《晉書。卷九四。戴逵傳》。后比喻不屈從權貴。
《漢語大詞典》:盜道(盜道)
莊子·胠篋:“ 跖 之徒問於 跖 曰:‘盜亦有道乎?’ 跖 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焙笠浴氨I道”指盜賊的手段、方法和道德。 南朝 陳 姚最 《續(xù)畫品·焦寶愿》:“旁求造請,事均盜道之法;殫極斲輪,遂至兼採之勤。” 唐 韓偓 《八月六日作》詩之二:“圖霸未能知盜道,飾非唯欲害仁人。” 明 劉基 《郁離子·蛇蝎》:“ 盜犨 以如芒之鉤係八尺之絲,鉤牛舌而牽之,宵夜而牛隨之行,莫之違也,故世之善盜牛者稱 犨 焉。 郁離子 曰:‘是所謂盜道也?!?/div>
分類:盜賊道德
《國語辭典》:道安  拼音:dào ān
東晉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魏。常山扶柳縣(今河北省冀縣境內(nèi))人。早年出家,因形貌黑丑,不為剃度師所重視,后受知于佛圖澄,曾代佛圖澄說法,贏得「漆道人,驚四鄰」的美譽。佛圖澄死后才離開鄴都,而下襄陽,創(chuàng)檀溪寺,齋講不倦,成為當時佛教界的典范。孝武帝太元四年苻堅攻下襄陽,延請道安住長安,這時他已六十七歲。在長安七、八年間,領導翻譯講經(jīng)說法。他在佛法中,以《般若學》用功最力,在當時是最接近般若義的一家。著有《光贊析中解》、《放光般若析疑準》、《空性論》等。其中尤以綜理眾經(jīng)目錄、對了解譯經(jīng)史的貢獻最大。主張僧侶應以釋為姓,也獲得后世僧眾的遵循。
《漢語大詞典》:道邊苦李(道邊苦李)
典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 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 戎 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湃??!焙笠杂饔共?,無用之才。 宋 姜夔 《永遇樂·次韻辛克清》詞:“云霄直上,諸公袞袞,乃作道邊苦李。”
分類:庸才無用
《國語辭典》:道長(道長)  拼音:dào zhǎng
對修道者的敬稱。如:「道長今日到此,不知有何貴干?」
分類:道士敬稱
《漢語大詞典》:德鄰(德鄰)
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何晏 集解:“方以類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鄰,是以不孤?!焙笾赣械轮讼嗑蹫榘?。 王闿運 《〈湘潭縣志〉序》:“都士所采,各以德鄰?!?孫中山 《第二次討袁宣言》:“吾乃昔所不知,今皆競義,德鄰之樂,詎復可已?!?/div>
《國語辭典》:仙風道骨(仙風道骨)  拼音:xiān fēng dào gǔ
1.指神仙與修道者的風骨。多用以比喻人氣質(zhì)超塵絕俗。《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解元仙風道骨,可以做得這件事。」《通俗常言疏證。仙佛。仙風道骨》引《宋名臣傳》:「錢若水過華山,見陳摶,大加賞識,以為有仙風道骨?!?br />2.形容人極瘦。如:「你瞧他葷腥不沾,酸甜不愛,骨瘦如柴,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div>
《國語辭典》:道骨仙風(道骨仙風)  拼音:dào gǔ xiān fēng
有神仙的骨骼和風貌。形容人灑脫超群,神清氣朗。宋。程珌 喜遷鶯。去年玉燕詞:「道骨仙風,安排頓著,須是人間紫府。」
《漢語大詞典》:支公
(1).即 晉 高僧 支遁 。字 道林 ,時人也稱為“林公”。 河內(nèi) 林慮 人,一說 陳留 人。精研莊子《維摩經(jīng)》,擅清談。當時名流 謝安 、 王羲之 等均與為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支道林 常養(yǎng)數(shù)匹馬。” 余嘉錫 箋疏:“建康實録八引《許玄度集》曰:‘ 遁 字 道林 ,常隱 剡東山 ,不游人事,好養(yǎng)鷹馬,而不乘放,人或譏之, 遁 曰:“貧道愛其神駿?!薄?明 高啟 《南峰寺》詩:“懸燈照靜室,一禮 支公 影。”
(2).泛稱高僧。 唐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詩:“卓絶道門秀,談玄乃 支公 ?!?宋 蘇軾 《書辨才白雪堂壁》詩:“不辭清曉叩松扉,卻值 支公 久不歸。”
《國語辭典》:支遁  拼音:zhī dùn
人名。(西元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亦曰林公,別號支硎。東晉高僧,陳留人。嘗隱于馀杭山,沉思佛道。善草隸,好畜馬。
《漢語大詞典》:林公
對 晉 僧 支遁 (字 道林 )的尊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長史 嘆 林公 :‘尋微之功,不減 輔嗣 ?!?唐 耿湋 《題藏公院》詩:“古院 林公 住,疏篁近井桃。俗年人見少,禪地自知高?!?/div>
分類:支遁尊稱
《國語辭典》:青?! ?span id="6g5ip0m" class='label'>拼音:qīng niú
1.神話傳說中的樹精。《太平御覽。卷九○○。獸部。牛引嵩高記》:「山有大松,或千歲,其精變?yōu)榍嗯!!埂妒酚洝>砦?。秦本紀。張守節(jié)正義引錄異傳云》:「公如其言伐樹,斷,中有一青牛出,走入豐水中。」也作「彭侯」、「木精」。
2.神話傳說中仙人所乘的牛。晉。葛洪《神仙傳》卷十:「常駕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號青牛道士。」
《國語辭典》:打春  拼音:dǎ chūn
舊時習俗于立春日,州縣官府以鞭打春牛迎春,祈求豐收。宋。洪適 南歌子。閏歲饒光景詞:「閏歲饒光景,中旬始打春?!顾?。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絕早,府僚打春,如方州儀?!挂卜Q為「鞭春」、「鞭?!埂?/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