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道骨
修道者的氣質(zhì)。 唐 王昌齡 《就道士問〈周易參同契〉》詩:“嗟余無道骨,發(fā)我入 太行 。” 宋 孔平仲 《送謝仲規(guī)致仕》詩:“觀公眉宇秀,凜凜有道骨?!?明 馮夢龍 《女丈夫·洪客祈雨》:“道骨合棲 蓬島 ,奈雄心一片難消?!?/div>
《漢語大詞典》:得朋
獲得同類或同道者。易·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王弼 注:“西南致養(yǎng)之地,與坤同道者也,故曰得朋?!?孔穎達(dá) 疏:“西南得朋者,此假象以明人事,西南坤位,是陰也,今以陰詣陰,乃得朋,俱是陰類,不獲吉也?!?span id="zlk91lu" class="book">《后漢書·朱暉傳論》:“ 穆 徒以友分少全,因絶同志之求;黨俠生敝,而忘得朋之義。” 北周 庾信 《北園射堂新成》詩:“擇賢方知此,傳巵喜得朋?!?宋 劉克莊 《挽方孚若寺丞》詩:“詩里得朋卿與我,酒邊爭霸也無人?!?/div>
《漢語大詞典》:與地(與地)
謂凡合乎地道者,則得地利。《國語·越語下》:“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jié)事者與地。” 韋昭 注:“與地,法地也?!?span id="ulo5eq2" class="book">《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節(jié)事者以地” 唐 司馬貞 索隱:“國語‘以’作‘與’,此作‘以’,亦‘與’義也。言地能財成萬物,人主宜節(jié)用以法地,故地與之?!?/div>
《國語辭典》:能臣  拼音:néng chén
有才能節(jié)操的臣子?!痘茨献印镎摗罚骸赋赏跫葔?,周公屬籍致政,北面委質(zhì)而臣事之,請而后為,復(fù)而后行,無擅恣之志,無伐矜之色,可謂能臣矣?!埂度龂萘x》第一回:「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div>
《漢語大詞典》:德容
(1).敬辭。有道者的儀容。 宋 陸游 《別曾學(xué)士》詩:“所愿瞻德容,頑固或少痊?!?清 劉大櫆 《金復(fù)堂先生八十壽序》:“親先生之德容,沐先生之風(fēng)教。”
(2).指女子的德行與容貌。 清 沈復(fù)《浮生六記·坎坷記愁》:“愿君另續(xù)德容兼?zhèn)湔咭苑铍p親。”參見“ 德言容功 ”。
《國語辭典》:德言容功  拼音:dé yán róng gōng
德,品德。言,言談。容,儀容。功,女紅。德言容功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為古時婦女所應(yīng)具備的四德。語本《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xué)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也作「德容言功」、「德言工貌」。
《漢語大詞典》:微行
小路。《詩·豳風(fēng)·七月》:“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毛 傳:“微行,墻下徑也?!?宋 蘇軾 《殘臘獨(dú)出》詩之二:“江邊有微行,詰曲背城市?!?/div>
分類:微行小路
《漢語大詞典》:圣師(聖師)
(1).指 孔子 。三國志·蜀志·秦宓傳:“如 揚(yáng)子云 潛心著述,有補(bǔ)于世,泥蟠不滓,行參圣師,于今海內(nèi),談詠厥辭?!?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昔者王侯自稱孤、寡、不穀。自茲以降,雖 孔子 圣師與門人言,皆稱名也?!?br />(2).指佛家之有道者。 明 袁宏道 《贈海禪》詩:“余亦貪佛去,因君乞圣師。”
《國語辭典》:素冠  拼音:sù guān
《詩經(jīng)。檜風(fēng)》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素冠,刺不能三年也?!够蛞嘀概铀寄侥凶又姟J渍露錇椋骸甘娝毓谫?,棘人欒欒兮。」
《漢語大詞典》:仙道
(1).謂成仙之道。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一:“隨之者不復(fù)還,皆得仙道?!?span id="wmvnuco"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十八:“宗族皆得仙道,白日昇天?!?span id="yu8f6ec"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九三:“超跡塵滓,棲真物表,想道結(jié)襟,以無為為事,近於仙道一也?!?元 史樟 《莊周夢》第四折:“再有凡心,罰往下方,永失仙道?!?br />(2).指修仙得道者。 柯靈 《香雪?!そo人物以生命》:“象傳說中修煉的仙道一樣,‘采日月之精華,鐘天地之靈氣?!?/div>
《漢語大詞典》:玉舄
(1).傳說中玉制的鞋。 漢 劉向 列仙傳·安期生:“ 安期先生 者, 瑯琊阜鄉(xiāng) 人也。賣藥於 東海 ,時人皆言千歲翁。 秦始皇 東游,請見,與語三日三夜,賜金璧度數(shù)千萬……去,留書以赤玉舃一雙為報,曰:后數(shù)年求我於 蓬萊山 。”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卷上:“ 番禺 東有澗、澗生菖蒲,皆一寸九節(jié)。 安期生 采服,仙去,但留玉舃焉?!焙笥鞯玫勒叩倪z物。 唐 陸龜蒙 《寄茅山何道士》詩:“終身持玉舃,丹訣未應(yīng)傳?!?清 金農(nóng) 《重游王屋訪唐開元時御愛松》詩:“芝囷納流霞,蒲澗委玉舃?!?br />(2).見“ 玉磶 ”。
《漢語大詞典》:玉磶
亦作“ 玉舄 ”。 玉制的柱腳石。文選·張衡〈西京賦〉:“雕楹玉磶,綉栭云楣?!?李善 注:“廣雅曰:‘磶,礩也。磶與舄古字通?!?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金楹齊列,玉舄承跋?!?明 王志堅 《表異錄·宮室一》:“石磉曰瑱,又曰玉舃。”《初刻拍案驚奇》卷七:“ 玄宗 愈加怒發(fā),令破柱取他。柱既破,又見他走入玉磶中?!?清 錢謙益 《碧云寺》詩:“丹青臺殿起層層,玉磶雕闌取次登?!?/div>
分類:玉制柱腳
《國語辭典》:道貌  拼音:dào mào
人的面貌、神態(tài)?!度龂萘x》第三七回:「門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帶,道貌非常,特來相探?!?/div>
《漢語大詞典》:頑仙(頑僊)
亦作“ 頑僊 ”。 愚笨的神仙。指初得仙道者。 南朝 梁 陶弘景 《與梁武帝論書啟》:“每以為得作才鬼,亦當(dāng)勝於頑仙?!?唐 司空圖 《商山》詩之二:“馬上搜奇已數(shù)篇,籍中猶愧是頑僊?!币槐咀鳌?頑仙 ”。 清 錢謙益 《鏡古篇序》:“仙不通儒,龜息鳥伸,頑仙也。” 高增 《新游仙》詩之五:“歸時便採靈芝草,其奈頑仙沉醉何?”
《漢語大詞典》:洗髓
道教謂修道者洗去凡髓,換成仙骨。亦比喻徹底改變思想、習(xí)性。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一:“吾卻食吞氣已九千餘歲,目中瞳子色皆青光,能見幽隱之物,三千歲一反骨洗髓,二千歲一刻骨伐毛,自吾生已三洗髓五伐毛矣?!?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妄心不復(fù)九回腸,至道終當(dāng)三洗髓?!?/div>
《漢語大詞典》:紺發(fā)(紺髮)
原指佛教 如來 紺琉璃色頭發(fā)。后亦指道教得道者之發(fā),或泛指一般紺青色頭發(fā)。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序》:“陽門飾豪眉之像,夜臺圖紺髮之形?!?宋 徐鉉 《贈王貞素先生》詩:“先生嘗已佩真形,紺髮朱顏骨氣清?!?明 文徵明 《送于器之廉憲還滁》詩:“憶得 滁陽 始相見,紺髮垂云俱弱冠。”
《漢語大詞典》:同轍(同轍)
(1).同道者。謂思想、行為一致。 唐 王建 《荊南贈別李肇著作轉(zhuǎn)韻詩》:“ 孔 門忝同轍, 潘 館幸諸甥。”
(2).比喻統(tǒng)一。 唐 梁肅 《受命寶賦》:“致四海於升平,混車書以同轍?!眳⒁姟?同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