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25,分55頁顯示  上一頁  50  51  52  53  54
分類詞匯(續(xù)上)
金寶牌
金漿玉醴
金遁
鸞經
馬趙溫周
黎山老姆
樓觀臺
龍蹻經
龍虎全真
龍章鳳篆
六丁黑煞
六甲天書
佛類詞典
中道教
道教
平道教
《漢語大詞典》:金寶牌(金寶牌)
宋 代帝王為宣揚道教而發(fā)給各地的神牌。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金寶牌:“ 宋 朝《會要》曰: 天禧 元年四月,詔內出圣祖神化金寶牌,分給在京宮觀及外州名山圣跡之處,面文曰‘玉清昭應宮成天尊萬壽’,背文曰‘永鎮(zhèn)福地’。”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 天禧 中,以 王捷 所作金寶牌賜天下?!?金 元好問 續(xù)夷堅志·金寶牌:“ 宣 政 間,方士能化泥為金,名金寶牌,長三寸半,闊二寸半,文曰‘永鎮(zhèn)福地’, 代州 天慶 、 壽寧 二處有之?!?/div>
《國語辭典》:金漿玉醴(金漿玉醴)  拼音:jīn jiāng yù lǐ
1.美酒。
2.仙藥。見葛洪《抱樸子。內篇。金丹》。
《漢語大詞典》:金遁
五遁之一。道教遁形之術。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 漢 時, 解奴辜 、 張貂 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此后世遁形之祖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見其物則可隱。惟土遁最捷,蓋無處無土也?!?/div>
分類:道教遁形
《漢語大詞典》:鸞經(鸞經)
道教的經卷。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三四:“邇來《云笈》傳抄貴,更寫鸞經拜玉皇?!弊宰ⅲ骸敖杏窕式蹋?關帝 、 呂祖 、 文昌 為三圣,所傳經卷,均自降鸞來?!?/div>
分類:道教經卷
《漢語大詞典》:馬趙溫周(馬趙溫周)
道教的四大靈官,為護法神將。紅樓夢第一○二回:“擇吉日先在省親正殿上鋪排起壇場,上供三清圣像,旁設二十八宿并 馬 、 趙 、 溫 、 周 四大將,下排三十六天將圖像?!?胡祖德 《滬諺外編·斬白獺》:“真人奉敕忙點將,點到 馬 、 趙 、 溫 、 周 四大神。”
《漢語大詞典》:黎山老姆
即 驪山老母 。道教傳說中的女仙。《西游記》第七三回:“ 行者 急抬頭看處,原是 黎山老姆 ?!?/div>
分類:道教女仙
《漢語大詞典》:樓觀臺(樓觀臺)
道教名觀。在 陜西省 周至縣 城東南 秦嶺 山麓。相傳 周康王 時, 函谷關 令 尹喜 曾在此結草樓而居,觀看天象,并在樓南高崗筑臺,講授道德經,稱 說經臺 。該樓一名 紫云樓 ,后人創(chuàng)立道觀,稱“樓觀”。 唐 武德 元年(公元618年)改名 宗圣觀 。 宋 元 曾屢更名,為 中國 道教最早的宮觀。參閱云笈七籤卷一○四。
《漢語大詞典》:龍蹻經(龍蹻經)
道教談飛行術的經典。云笈七籤卷一○六:“﹝ 紫陽真人 周君內 ﹞聞 蒙山 欒先生 能讀《龍蹻經》,遂往尋之?!币嗍》Q“ 龍蹻 ”。 唐 皮日休 《曉次神景宮》:“存心服燕胎,叩齒讀《龍蹻》?!?/div>
《分類字錦》:龍虎全真(龍虎全真)
韋渠牟 步虛詞 風云皆守一,龍虎亦全真。
分類:道教
《國語辭典》:龍章鳳篆(龍章鳳篆)  拼音:lóng zhāng fèng zhuàn
不易辨認的古文字?!端疂G傳》第一回:「照那碑碣上時,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箓,人皆不識?!?/div>
《漢語大詞典》:六丁黑煞
道教指六丁神和專管降災的北方黑煞神。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莫道是亂軍,便是六丁黑煞,待子甚么?”
《漢語大詞典》:六甲天書(六甲天書)
道教編造的一種據稱可以驅遣鬼神、呼風喚雨的法術秘籍,常見于舊小說、戲曲。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二折:“只可惜我腹中有卷六甲天書,不曾傳授與人?!?span id="oowwe0c"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此乃六甲天書內縮地之法也?!?/div>
中道教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時教之一。說有空不偏中道之教也。是法相宗所立。
道教
【佛學大辭典】
(術語)正道之教也。無量壽經上曰:「出興于世,光闡道教?!雇略唬骸感嫉澜?,斷諸疑網?!蛊浜笪嚎苤t之以為神仙道之名。(參見:道士)。惟蒙古人尚稱佛教為道教。蒙古源流四曰:「崇祀昭釋迦牟尼佛于上方福地,大施金銀寶貝于釋迦牟尼佛,極加敬重。修明道教?!褂衷唬骸缸褚缽那暗澜潭校熨嚨澜?,獲享安逸?!拱复藭蟹Q佛教為道教處甚多,略錄一二以例其馀。
道士
【佛學大辭典】
(術語)本為釋子之稱,后遂為神仙家之名,猶如言道教也。法苑珠林六十九曰:「姚書云:始乎漢魏,終暨苻姚。皆號眾僧以為道士。至魏太武二年,有寇謙之,始窮道士之名,易祭酒之稱?!褂厶m盆經疏下曰:「佛教傳此方。呼僧為道士。」行事鈔資持記下三曰:「道士本釋氏之美稱,后為黃巾濫竊,遂不稱之?!?br />【佛學常見辭匯】
有道之士。
平道教
【三藏法數】
謂盧舍那所說之經,隨其法性平等而說,如華嚴經,雖有隨諸眾生各別調伏,皆是稱性善巧一時頓演,是名平道教。(梵語盧舍那,華言凈滿,即報身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