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25,分55頁顯示  上一頁  49  50  51  52  53  5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三元八會
三厭
三真經(jīng)
三官手書
三官堂
三昧真火
開劫度人
開君童
九宮真人
九丹秘術(shù)
九天采訪使者
九云誥
交梨火棗
降龍伏虎
金童玉女
《漢語大詞典》:三元八會(三元八會)
道教語。三元,日、月、星。三元加上木、火、土、金、水五行為八會。指 倉頡 造字之前,由三五妙氣凝空而成的“云篆”、“天書”,為一切道經(jīng)之相。云笈七籤卷七:“《道門大論》曰:一者陰陽,初分有三元、五德、八會之氣,以成飛天之書?!?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運象一:“秀人民之交,別陰陽之分,則有三元八會、群方飛天之書?!?/div>
《國語辭典》:三厭(三厭)  拼音:sān yàn
道教以為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魚,是謂三厭,而不食用。明。朱國楨《涌幢小品。卷一八。字義字起》:「天厭雁,地厭狗,水厭烏魚。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魚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西游記》第八回:「遂此領(lǐng)命歸真,持齋把素,斷絕了五葷三厭,專候那取經(jīng)人?!?/div>
《漢語大詞典》:三真經(jīng)(三真經(jīng))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jīng),莊子又稱南華真經(jīng),列子又稱《沖虛真經(jīng)》,合稱三真經(jīng)。后道教奉為主要經(jīng)典。 唐 劉禹錫 《代郡開國公王氏先廟碑》:“未幾,復(fù)以能通《道德》、《南華》、《沖虛》三真經(jīng)進 盩厔 尉。”
《漢語大詞典》:三官手書(三官手書)
道教徒祈禱三官神的文書。三國志·魏志·張魯傳“雄據(jù) 巴 、 漢 垂三十年”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説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漢語大詞典》:三官堂
道教供天、地、水三官神的廟宇。儒林外史第五十回:“那馬快頭領(lǐng)著 鳳四老爹 一直到三官堂,會著 浙江 的人?!?/div>
《國語辭典》:三昧真火  拼音:sān mèi zhēn huǒ
道教指人的元神、元氣、元精所發(fā)出的真火,稱為「三昧真火」?!段饔斡洝返谒摹鸹兀骸杆诨馃鹕叫扌辛巳倌?,煉成『三昧真火』,卻也神通廣大?!埂端挠斡洝D嫌斡?。第一回》:「你這妖怪,今若由你整日鬧我靈山,不得自在,我不免放出三昧真火,燒死你這妖怪?!挂沧鳌溉粱稹埂?/div>
《漢語大詞典》:開劫度人(開劫度人)
道教謂 元始天尊 每至天地初開,授諸仙以秘道,稱開劫度人。諸仙依次相授,最后授于世人。隋書·經(jīng)籍志四:“道經(jīng)者,云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所以説天地淪壞,劫數(shù)終盡,略與佛經(jīng)同。以為 天尊 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 窮桑 之野,授以祕道,謂之開劫度人。”亦省稱“ 開劫 ”。隋書·經(jīng)籍志四:“ 天尊 之開劫也,乃命 天真皇人 ,改囀天音而辯析之。自 天真 以下,至于諸仙,展轉(zhuǎn)節(jié)級,以次相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 天尊 經(jīng)歷年載,始一開劫,受法之人,得而寶祕,亦有年限,方始傳授?!?/div>
《漢語大詞典》:開君童(開君童)
道教語。肝神的別稱。云笈七籤卷三一:“肝神名 開君童 ,字 道青 ?!?/div>
分類:道教
《漢語大詞典》:九宮真人
道教語。對人體中九個器官的稱呼。 元 陳致虛 《金丹大要·精氣神說》:“身中九宮真人:心為 絳宮真人 ,腎為 丹元宮真人 ,肝為 蘭臺宮真人 ,肺為 尚書宮真人 ,脾為 黃庭宮真人 ,膽為 天靈宮真人 ,小腸為 玄靈宮真人 ,大腸為 未盡宮真人 ,膀胱為 玉房宮真人 。”
《分類字錦》:九丹秘術(shù)(九丹秘術(shù))
晉書葛洪傳論稚川束發(fā)從師老而忘倦抽奇冊府總百代之遺編紀化仙都窮九丹之秘術(shù)
分類:道教
《漢語大詞典》:九天采訪使者(九天採訪使者)
道教所信奉的巡察人間的神仙。事物紀原·禮祭郊祀·采訪號《筆談》:“ 廬山 太平觀 ,乃 九天採訪使者 祠,自 唐 開元 中創(chuàng)建。”
《漢語大詞典》:九云誥(九雲(yún)誥)
道教語。天帝詔諭。 唐 馮贄 云仙雜記卷一:“ 杜子美 見 鵝冠童子 告曰:‘汝本文星天吏……九云誥已降,可於豆壠下取。’”
《國語辭典》:交梨火棗(交梨火棗)  拼音:jiāo lí huǒ zǎo
交梨和火棗。道教指神仙所吃的仙果。唐。羅隱 第五將軍于馀杭天柱宮入道因題寄詩:「交梨火棗味何如?聞?wù)f苕川已下車?!埂抖膛陌阁@奇》卷二四:「此交梨火棗也。你吃了下去,不惟免了饑渴,兼可曉得過去之事?!?/div>
分類:道教仙果
《國語辭典》:降龍伏虎(降龍伏虎)  拼音:xiáng lóng fú hǔ
比喻有極大的本領(lǐng),能克服重大困難或惡勢力。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出家人長生不老,煉藥修真,降龍伏虎,到大來悠哉也呵。」《西游記》第八○回:「你莫是魍魎、妖邪?我不是尋常之人。我是大唐來的,我手下有降龍伏虎的徒弟!」也作「伏虎降龍」。
《國語辭典》:金童玉女  拼音:jīn tóng yù nǚ
1.道家稱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
2.比喻天真無邪、可愛清秀的男女孩童或青年。元。李好古《張生煮?!返谝徽郏骸附鹜衽馔稒C,才子佳人世罕稀?!?br />3.舊時放置在死者靈前左右,用來充作死者仆役的男女紙人。也稱為「仙童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