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20,分55頁顯示  上一頁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夜光芝
趙公明
貞教
圓光蔚
碧楮
寶曜
赤筆書
寒丹
符官
斗姆
道錄司
道魁
腦華
練形術(shù)
青符
《漢語大詞典》:夜光芝
道教傳說的神芝。太平御覽卷九八九引《茅君內(nèi)傳》:“ 勾曲山 有神芝五種……第四曰夜光芝,其色青,實正白如李,夜視其實如月,光照洞一室。”太平御覽卷九八六引 晉 葛洪 神仙傳:“夜光芝生於名山之陰,大谷涼泉中金石間,有浮云翔其上?!?明 焦竑 焦氏筆乘·金陵舊事上:“夜光芝,一株九實,實墜地如七寸鏡,夜視如牛目, 茅君 種于 句曲山 。”
分類:道教
《國語辭典》:趙公明(趙公明)  拼音:zhào gōng míng
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原為峨眉山羅浮洞的道人,因協(xié)助聞太師與姜子牙作戰(zhàn),死后被玉帝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并統(tǒng)領(lǐng)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等掌管財經(jīng)的神。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也稱為「趙玄壇」、「財神」、「財神爺」。
《國語辭典》:趙玄壇(趙玄壇)  拼音:zhào xuán tán
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參見「趙公明」條。
分類:神名得道
《漢語大詞典》:貞教(貞教)
(1).謂以貞正之道教民。禮記·緇衣:“子曰:‘上好仁,則下之為仁爭先人。故長民者,章志、貞教、尊仁,以子愛百姓,民致行己以説其上矣?!?孔穎達(dá) 疏:“為君者當(dāng)章明己志,為貞正之教,尊敬仁道,以子愛百姓也?!?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唐穆宗一:“非章志貞教之大儒一振起之,洗滌其居食衣履、嚬笑動止之故態(tài),而欲格其心,未有勝焉者也?!?清 袁枚 《汪存樸先生傳》:“若 漢 之 陳仲弓 、 王彥方 終身不仕,而儇子戾夫,聞風(fēng)胥格,豈非以其章志貞教,抱殷勤之心哉!”
(2).貞正的教化。 清 曾紀(jì)澤 《劉公楚元八秩壽序》:“舉孝忠以垂貞教, 竇禹鈞 庭桂齊芳?!?/div>
《漢語大詞典》:圓光蔚(圓光蔚)
道教語。指太陽。 晉 陶弘景 真誥·協(xié)昌期一:“扶晨始暉生,紫云映元阿,煥洞圓光蔚,晃朗濯耀羅?!?span id="d0kcew6"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八:“九天真人呼日為濯耀羅,三天真人呼日為圓光蔚?!?/div>
《漢語大詞典》:碧楮
舊時道教所用的青藤紙。新唐書·逆臣傳下·董昌:“﹝ 昌 ﹞命方士 朱思遠(yuǎn) 筑壇祠天,詭言天符夜降,碧楮朱文不可識?!?/div>
《漢語大詞典》:寶曜(寶曜)
道教謂真人背后的神異圓光。云笈七籤卷八:“上皇真人皆項負(fù)寶曜,體映圓光,氣合三寶,靈洞五藏也?!?span id="xf2ldgn"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十一:“高元紫闕中有五神寶曜,敷暉放光?!?/div>
《漢語大詞典》:赤筆書(赤筆書)
謂道教的仙書、符箓之類。 唐 王維 《林園即事寄舍弟紞》詩:“徒思赤筆書,詎有丹砂井?!?趙殿成 箋注:“赤筆書,當(dāng)作仙書、符篆之解。魏書·釋老志所謂丹書、紫字,云笈七籤所謂紫書、紫筆、繕文之類是也?!?/div>
分類:道教符箓
《漢語大詞典》:寒丹
道教所謂的一種仙藥。 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第九之丹名寒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仙童仙女來侍,飛行輕舉,不用羽翼?!?/div>
分類:道教仙藥
《漢語大詞典》:符官
道教指守護(hù)符箓的神官。《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 洞賓 聽説:‘吾忘其所以,來朝是吾生日,符官有勞心力遠(yuǎn)來。’符官曰:‘小圣真到 終南山 ,見老師父説,上仙在中原之地,特尋到此,得見上仙?!?/div>
《漢語大詞典》:斗姆
亦作“ 斗姥 ”。 道教所信奉的女神。傳說為北斗眾星之母,故名。 宋 元 以來崇奉漸盛,尊為“先天斗姆大圣元君”。《太山玄靈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經(jīng)》:“ 斗姆 為北斗眾星之母,斗為之魄,水為之精?!?清 袁枚 新齊諧·道家有全骨法:“須臾 斗姥 下降,霞佩瓔珞,嚴(yán)妝不可逼視。”
《漢語大詞典》:道錄司
舊時負(fù)責(zé)道教事務(wù)的官署。 元 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一折:“兀那秀才,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誰?因甚來到俺這庵觀?説的是,萬事都休,説的不是,送你到道録司,不道的饒了你哩?!?明 湯顯祖 《牡丹亭·旁疑》:“那秀才夜半開門,唧唧噥噥的,不共你説話,共誰來?扯你道録司告去!”紅樓夢第二九回:“﹝ 張道士 ﹞如今現(xiàn)掌道録司印,又是當(dāng)今封為‘終了真人’?!?/div>
《漢語大詞典》:道魁
道教的首領(lǐng)。 唐 司空圖 《絕麟集述》:“固非賫恨而有作也,尚慮道魁釋酋見之慊然於我者。”
《漢語大詞典》:腦華(腦華)
道教稱頭發(fā)為“腦華”。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運(yùn)象篇二:“面者神之庭,髮者腦之華,心悲則面焦,腦減則髮素?!?唐 陸龜蒙 《文宴招潤卿博士辭以道侶將至一絕寄之》:“仙客何時下鶴翎?方瞳如水腦華清?!?/div>
《漢語大詞典》:練形術(shù)(練形術(shù))
道教謂修煉形體,以期脫胎換骨,位登仙品。南史·劉劭傳:“時道士 范材 修練形術(shù),是歲自言死期,如期而死?!?/div>
《漢語大詞典》:青符
道教徒用青藤紙畫的符箓。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 漢武帝 時,殿下有怪,常見朱衣披髮相隨,持燭而走。帝謂 劉憑 曰:‘卿可除此否?’ 憑 曰:‘可?!艘郧喾麛S之,見數(shù)鬼傾地?!?span id="x1ameb6"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三:“中三品總名簿録,檢其上品,名不死之録……又名玉簡青符?!?元 無名氏 《碧桃花》第三折:“ 虛靖天師 ,覷貧道有仙風(fēng)道骨,傳授呪棗之術(shù),及神霄青符,五雷秘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