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20,分55頁(yè)顯示  上一頁(yè)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頁(yè)
分類詞匯(續(xù)上)
金龠
金汋
靈清
羅酆山
五遁
五雷法
形車
玄名
玄蘊(yùn)
軒箓
釋聃
天師道
中丹田
指南宮
永樂宮
《漢語大詞典》:金龠(金籥)
(1).鑲金的管樂器。 南朝 宋明帝 《宣德凱容樂》詩(shī):“玉頌鏤德,金籥傳徽?!?br />(2).金鑰匙。 清 黃鷟來 《題洪秋士游黃山圖》詩(shī):“靈洞秘金籥,造化藏神奇?!?br />(3).道教指舌。
《漢語大詞典》:金汋
道教煉丹術(shù)中內(nèi)丹名。傳說用以煉金,服之長(zhǎng)生。云笈七籤卷六七:“以金汋和黃土內(nèi)六一泥甌中,猛火炊之,盡成黃金,復(fù)以火灼之,皆化為丹?!?span id="cphpwer"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十九:“某甲愿求太一神丹如金汋可飲食者,常在絳宮中與己合同。”
《漢語大詞典》:靈清(靈清)
(1).道教指由七曜化成的七童之一。云笈七籤卷二五:“七曜之光,化為七童……第六童子諱 靈清 ?!?br />(2).勾銷,了結(jié)。《太平天囯歌謠·長(zhǎng)毛到西興》:“‘長(zhǎng)毛’到 西興 ,債務(wù)都靈清?!?br />(3).清楚,明白。 林語堂 《〈有不為齋叢書〉序》:“這話似有來由,所以也得答個(gè)清楚,省得教人捉摸不定,弄不靈清?!别畡?span id="vift11z" class="book">《兩兄弟》第六場(chǎng):“懷抱寶寶看靈清,越看越愛愛煞人?!?/div>
《漢語大詞典》:羅酆山(羅酆山)
道教傳說中的山名。傳為 酆都大帝 統(tǒng)領(lǐng)的鬼所。后附會(huì)為 四川省 豐都縣 的 平都山 ,指為冥府所在之地。 晉 葛洪 《枕中書》:“ 張衡 、 楊云 為北方鬼帝,治 羅酆山 。”亦省作“ 羅酆 ”。 唐 李白 《訪道安陵遇蓋寰》詩(shī):“下笑世上士,沉魂北 羅酆 ?!?王琦 注:“真誥:‘ 羅酆山 在北方癸地……山上有六洞,洞中有六宮,輒周圍千里,是為六天鬼神之宮也?!]云:‘此即應(yīng)是北 酆 鬼王決斷罪人住處?!?/div>
《漢語大詞典》:五遁
(1).五種逸樂。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宮室之盛)、水(如泛舟之樂)、火(如烹調(diào)之美)、土(如樓臺(tái)之高)五種物質(zhì)享受。《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故閉四關(guān),止五遁,則與道淪?!倍?,逸也。
(2).道教所稱仙人五種借物遁形的方術(shù)。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 漢 時(shí), 解奴辜 、 張貂 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欽 、 羅公遠(yuǎn) 、 張果 之流,及晉書女巫 章丹 、 陳琳 等術(shù),皆本此。謂為神仙,其實(shí)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見其物則可隱。惟土遁最捷,蓋無處無土也?!?傅勤家 《中國(guó)道教史》第八章第三節(jié):“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變化隱遁及白日飛昇而死者,道書謂之尸解,言將登仙,假託為尸以解化也。”
《漢語大詞典》:五雷法
道教方術(shù)。謂得雷公墨篆,依法行之,可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因雷公有兄弟五人,故以五雷稱之。見太平廣記卷三九四引神仙感遇傳·葉遷韶宋史·方技傳下·林靈素:“惟稍識(shí)五雷法,召呼風(fēng)霆,間禱雨,有小驗(yàn)而已。”
《分類字錦》:形車(形車)
胎息精微論:德以形為車,道以氣為馬。
分類:道教
《漢語大詞典》:玄名
(1).道教謂得道成仙后的仙名。黃庭內(nèi)景經(jīng)·隱影“名入上清死録除” 唐 梁丘子 注:“得補(bǔ)真人,列象玄名?!?br />(2).指抽象名詞。 章炳麟 《訄書·附正名雜議》:“仁即人字。自名家言之,人為察名,仁為玄名?!?/div>
《漢語大詞典》:玄蘊(yùn)
指道教經(jīng)籍。 前蜀 杜光庭 《羅天醮太一詞》:“是敢按遵玄格,崇啟壇場(chǎng),修黃籙寶齋,備羅天大醮,輒披玄蕰,敷露真文?!?/div>
《漢語大詞典》:軒箓(軒籙)
道教秘籍。軒,指 軒轅黃帝 , 軒轅黃帝 歷來被奉為道教始祖。 清 黃六鴻 《?;萑珪しA啟附·送守道入賀圣壽》:“中書二十四考,壯猷永奠乎 唐 基; 廣成 千二百年,至道常陳於軒籙?!?/div>
《漢語大詞典》:釋聃(釋聃)
釋迦牟尼 與 老聃 。亦泛指佛教與道教。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談世事,足以悶人心,論九流,足以惑眾志, 釋 聃 尚虛無,尤為誕妄之甚?!?/div>
《國(guó)語辭典》:天師道(天師道)  拼音:tiān shī dào
東漢張道陵于四川創(chuàng)立的宗教,也稱為五斗米教。參見「道教」條。
《漢語大詞典》:中丹田
道教語。三丹田之一,在心窩部位。 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一有姓字服色……或在心下絳宮金闕中丹田也?!?/div>
《國(guó)語辭典》:指南宮(指南宮)  拼音:zhǐ nán gōng
位于臺(tái)北市木柵區(qū)指南山上的道教觀宇。奉祀純陽(yáng)祖師呂洞賓。傳說呂洞賓到處顯化度人,廣受人民愛戴,被稱為呂祖或仙公。也稱為「仙公廟」。
《國(guó)語辭典》:永樂宮(永樂宮)  拼音:yǒng lè gōng
原為位于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zhèn)的元朝道觀建筑。相傳是道教祖師之一呂洞賓的故居。初為呂公祠,金末改祠為觀,后毀于火。元朝中統(tǒng)三年(西元1262)重建一部分,名為大純陽(yáng)萬壽宮,通稱「永樂宮」。今全部建筑連同壁畫,已按照原樣遷建于芮城縣北龍泉村五龍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