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25,分55頁顯示  上一頁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章醮
八素
真伯
真壇
南北宗
廟官
酆宮
五牙
仙法
羽氅
眼神
鳴天鼓
燒煉
玉廬
玉籥
《漢語大詞典》:章醮
拜表設(shè)祭。道教的一種祈禱形式。北史·楊集傳:“ 集 憂懼,乃呼術(shù)者 俞普明 章醮,以祈福助?!?前蜀 杜光庭 《李忠順司徒拜保護章詞》:“是敢虔備壇場,精修章醮,拜天悔過,瀝懇希恩。”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一:“蓋后世神仙之説,雖原本道家,實與道家異。至於服食章醮,而 老子 之道亡也久矣。”
《漢語大詞典》:八素
(1).道教書名。 唐 曹唐 《小游仙詩》之九五:“新授金書八素章,玉皇教妾主扶桑?!?span id="zwca5om"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九:“《八素真經(jīng)》乃玄清玉皇之道,又有地仙《八素經(jīng)論》?!?br />(2).道家稱其至高的境界。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二:“八素不為迥,九垓何足?。俊?清 鈕琇 觚賸·景龍觀鐘銘:“朕翹情八素,締想九玄?!?br />(3).道家對喉嚨之稱。黃庭內(nèi)景經(jīng)·隱藏:“太上隱環(huán)八素瓊?!?務(wù)成子 注:“謂絳宮重樓十二環(huán),即喉嚨也。中有八素之瓊液也。”
(4).古書名。 晉 陸云 《與陸典書書》:“潛居以娛其志,靜處以育其神,游步《八素》之林,逍遙德化之圃?!眳⒁姟?八索 ”。
《國語辭典》:八索  拼音:bā suǒ
上古帝王的遺書。漢??装矅?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尚書序〉:「《春秋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患粗^上世帝王遺書也?!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宗經(jīng)》:「皇世《三墳》,帝代《五典》,重以《八索》,申以《九丘》,歲歷綿曖,條流紛糅?!?/div>
《漢語大詞典》:真伯
道教徒中道行高的尊長。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五:“今人動自負道家真伯, 釋氏 果位,恐悉過矣?!?/div>
《漢語大詞典》:真壇(真壇)
指道教進行活動的壇場。 宋 蘇軾 《坤成節(jié)功德疏文狀》之一:“天作大任之德,候西風(fēng)之協(xié)應(yīng),占南極之嘉祥,特啟真壇,仰祈睿算。”
分類:道教壇場
《國語辭典》:南北宗  拼音:nán běi zōng
1.唐代時,佛教禪宗自五祖圓寂后,分為南北二宗。南宗系六祖慧能所創(chuàng),北宗系神秀所創(chuàng)。
2.金朝時,道教分為南北二宗。北宗為王哲所創(chuàng),南宗為劉海蟾所創(chuàng)。
3.明代董其昌將唐代至元代著名山水畫家分為南北二宗。南宗師祖王維,著重水墨渲染而少鉤勒,以秀麗著稱。北宗師祖李思訓(xùn),山石峭拔,多用青綠濃重之色,以剛勁稱勝。
《漢語大詞典》:廟官(廟官)
管理道教廟宇的道官。 元 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折:“廟官,你不要鬧,我與你一個銀子,借這堝兒田地,等俺歇息咱。”《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當下一行人到得廟中,廟官接見。”
《漢語大詞典》:酆宮
(1). 周文王 宮名。在今 陜西省 戶縣 北。左傳·昭公四年:“ 成 有 岐陽 之蒐, 康 有 酆宮 之朝?!?杜預(yù) 注:“ 酆 在 始平 鄠縣 東,有 靈臺 , 康王 於是朝諸侯?!币徽f,為 文王 廟。見 楊伯峻 注。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悵 鈞臺 之未臨,慨 酆宮 之不縣?!?br />(2).道教語。指冥獄。 唐 陸龜蒙 《次追和清遠道士詩韻》:“吾聞 酆宮 內(nèi),日月自昏旦?!?清 唐孫華 《王鶴尹挽詩》之二:“文章世上渾無用,合向 酆宮 頌帝晨?!眳⒁姟?酆都 ”。
《國語辭典》:酆都  拼音:fēng dū
1.縣名。在四川省東南,長江西北岸。
2.俗傳為冥府所在。
《漢語大詞典》:五牙
(1).古戰(zhàn)艦名。隋書·楊素傳:“ 素居 永安 ,造大艦,名曰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戰(zhàn)士八百人,旗幟加於上?!?br />(2).道教語。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初生之氣。云笈七籤卷五八:“夫道者,或傳服五牙。五牙者,五行之生氣?!?/div>
《漢語大詞典》:仙法
道教修煉成仙之法。 晉 葛洪 抱樸子·辨問:“何肯當自衒於俗士,言我有仙法乎?” 唐 張籍 《寄白二十二舍人》詩:“偏依仙法多求藥,長共僧游不讀書。”云笈七籤卷三三:“夫喜怒損志,哀樂害性,榮華惑德,陰陽竭精,皆學(xué)道人之大忌,仙法之所疾也?!?/div>
《漢語大詞典》:羽氅
以羽毛制作的大氅。亦以指道教徒的服裝。 清 魏源 《白岳東巖》詩:“山匪仙不靈,過靈山反俗。有似羽氅客,忽享廊廟縟?!?/div>
《國語辭典》:眼神  拼音:yǎn shén
1.眼睛的神態(tài)。如:「瞧他的眼神似乎是不高興的樣子。」
2.北方方言。眼力。
《國語辭典》:眼神  拼音:yǎn shen
北方方言。眼色。如:「他頻頻向我使眼神,好像在暗示些什么!」
《國語辭典》:鳴天鼓(鳴天鼓)  拼音:míng tiān gǔ
一種道家的修養(yǎng)法。以兩掌掩兩耳,食指中指擊腦后。
《漢語大詞典》:天鼓
(1).天神所擊之鼓。傳說云天鼓震則有雷聲。史記·天官書:“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云仙雜記卷九引 晉 葛洪 抱樸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唐 李白 《梁甫吟》:“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天鼓鳴:“ 嘉靖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時,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響?!?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二節(jié):“雷聲隆隆,好象誰在猛擊天鼓助威風(fēng)!”
(2).道家的一種法術(shù)。中央牙齒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廣知:“夫?qū)W道之人,須鳴天鼓以召眾神也。左相叩為天鐘,卒遇兇惡不祥叩之。右相叩為天磬,若經(jīng)山澤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span id="j8nbgma"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齒之法……中央上下相對相叩,名曰鳴天鼓?!?br />(3).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牽牛北,天鼓也。”
《國語辭典》:燒煉(燒煉)  拼音:shāo liàn
燒丹煉藥?!笩挕刮墨I異文作「鍊」。唐。李翱 疏屏奸佞:「凡自古奸佞之人可辨也,……,主好神仙,則通燒鍊變化之術(shù)。」清。趙翼〈白香山〉詩:「元和中,方士燒鍊之術(shù)盛行,士大夫多有信之者?!?/div>
《漢語大詞典》:玉廬(玉廬)
(1).指翰林院。 明 唐順之 《次韻贈陳后岡》:“昔日京華居,同君直玉廬?!?br />(2).道教語。指鼻腔。黃庭內(nèi)景經(jīng)·脾長:“五岳之云氣彭享,保灌玉廬以自償。” 梁丘子 注:“玉廬鼻,廬也?!币徽f,指人之全身。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六:“玉廬,一身也。”
《漢語大詞典》:玉籥
(1).玉飾的管樂器。 南朝 宋 謝莊 《宣皇太后廟歌》:“朱絃玉籥,式載瓊芳?!?br />(2).引申為笙歌。 宋 徐鉉 《步虛詞》之三:“世上金壺遠,人間玉籥空?!?br />(3).道教語。指七竅的道孔。黃庭內(nèi)景經(jīng)·黃庭:“七蕤玉籥閉兩扉?!?梁丘子 注:“外象諭也。七竅開闔以諭關(guān)籥,用之以道,不妄開也。”
(4).舌的別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形貌·舌:“《養(yǎng)生要》:舌為玉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