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820,分55頁顯示  上一頁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列真
黃宮
圣胎
養(yǎng)道
道民
黃婆
仙署
道釋
靈關(guān)
黃月
青皇
五欲
金箓
元妙
三尊
《漢語大詞典》:列真
猶言眾仙人。道教稱得道之人為真人。 漢 馮衍 《爵銘》:“富如江海,壽配列真?!?晉 左思 《魏都賦》:“ 鉅鹿 、 河間 ,列真非一,往往出焉?!?清 黃周星 《楚州酒人歌》:“愿假青鳥探 瀛洲 ,列真酣飲多如簇。”
《國語辭典》:黃宮(黃宮)  拼音:huáng gōng
道家指腦頂為黃宮。宋。蘇軾謫居三適〉詩三首之一:「安眠海自運,浩浩朝黃宮?!?/div>
《漢語大詞典》:圣胎(聖胎)
(1).圣人之胎。佛本行集經(jīng)·樹下誕圣品上:“如我所知,我女 摩耶王 大夫人懷藏圣胎,威德既大,若彼產(chǎn)出,我女命短,不久必終。”
(2).道教金丹的別名。內(nèi)丹家以母體結(jié)胎比喻凝聚精、氣、神三者所煉成之丹,故名。 唐 呂巖 《七言》之六:“藥返便為真道士,丹還本是圣胎仙?!?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八:“吾養(yǎng)圣胎已成,患無術(shù)以出之?!?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即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jié)圣胎也?!?/div>
《漢語大詞典》:養(yǎng)道(養(yǎng)道)
指道教的修道煉氣煉丹等活動。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丹陽化銅:“余嘗從 惟湛 師訪之,因請其藥,取藥帖,抄二錢匕相語曰:‘此我一月養(yǎng)道食料也?!?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點銅成庚:“我輩窮訪半生,今幸遇此,可以安心養(yǎng)道矣。”
《漢語大詞典》:道民
信奉道教或加入道教組織者。 金 元好問 《游天壇雜詩》之十:“道民終不忘 天臺 ,姓字依然在 蜜崖 ?!?施國祁 注:“近歲 盧氏 蜜崖 人跡不及處,有題字云:‘道民 天臺 司馬承禎 過?!?明 王世貞 《閑居》詩:“倚酒稱歡伯,看經(jīng)號道民。” 清 姚鼐 《聞禹卿以書名上達(dá)幾更出山而竟止因寄》詩:“家作道民輸斗米,身惟服食乞戎鹽?!?br />引導(dǎo)人民。漢書·地理志下:“道民之道,可不慎哉!” 顏師古 注:“上道讀曰導(dǎo)。” 三國 魏 曹植 《神農(nóng)贊》:“造為耒耜,道民播穀?!?/div>
《國語辭典》:黃婆(黃婆)  拼音:huáng pó
1.道教信徒稱脾液為「黃婆」。宋。蘇軾〈與孫運句書〉:「脾能母養(yǎng)馀臟,故養(yǎng)生家謂之『黃婆』?!?br />2.黃道婆的簡稱。參見「黃道婆」條。
《漢語大詞典》:仙署
仙官辦事之所。借稱道教祠觀。 元 倪瓚 《張尊師祠醮感致瑞鶴》詩:“我識 白云君 ,尚友 赤松子 。仙署閟清嚴(yán),社公隨役使?!?/div>
《漢語大詞典》:道釋(道釋)
(1).道教和佛教的合稱。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是以示來生者,蔽虧於道釋,不得已,杜幽闇者,冥符於 姬 孔 ,閉其兌?!?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有“道釋科教”部。
(2).指僧道。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藝文賞鑒一:“工人物、山水、道釋,尤長于界畫。”
《漢語大詞典》:靈關(guān)(靈關(guān))
(1).山名。在今 四川 寶興 南。文選·左思〈蜀都賦〉:“廓 靈關(guān) 而為門,包 玉壘 而為宇?!?劉逵 注:“ 靈關(guān) ,山名,在 成都 西南 漢壽 界?!?晉 常璩 華陽國志·蜀志:“ 杜宇 稱帝……乃以 褒斜 為前門, 熊耳 、 靈關(guān) 為后戶。” 南朝 齊 謝朓 《謝隋王賜紫梨啟》:“味出 靈關(guān) 之陰,旨玠 玉津 之澨?!?br />(2).指險要的關(guān)隘。 南朝 梁 吳均 《邊城將》詩之二:“僕本邊城將,馳射靈關(guān)下。” 唐 王勃 《三國論》:“乃知德之不修,棧道靈關(guān)不足恃也?!?明 劉基 《龍虎臺賦》:“杰彼神臺,在京之郊,金城內(nèi)阻,靈關(guān)外包?!?br />(3).道教語。指仙界的關(guān)門。 唐 吳筠 《高士詠·河上公》:“靈關(guān)暢玄旨,萬乘趨道風(fēng)。”云笈七籤卷九:“登七寶於 玄圃 ,攀飛梯於靈關(guān)?!?br />(4).道教語。指人體內(nèi)部器官的重要部位。黃庭內(nèi)景經(jīng)·仙人:“火兵符圖備靈關(guān)。” 梁丘子 注:“諸圖可以守備靈關(guān),即三關(guān)四關(guān)等身中具有之。”云笈七籤卷五一:“迴降我形,安鎮(zhèn)靈關(guān),拘魂御魄,萬神自歡?!?/div>
《漢語大詞典》:黃月
(1).月色。月帶纁黃色,故名。 唐 任希古 《和長孫秘監(jiān)七夕》:“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
(2).道教語。指月光的精華。認(rèn)為常服食月中黃氣,能成仙。 唐 孟郊 《安度明》詩:“上采白日精,下飲黃月華?!?唐 吳筠 《游仙》詩之三:“凌晨吸丹景,入夜飲黃月?!?/div>
《漢語大詞典》:青皇
(1).即 青帝 。 明 倪元璐 《皇極門頒歷作》詩:“ 黑帝 威初試, 青皇 位早傳?!?清 金人瑞 《休問》詩:“作書何計通天上,自別 青皇 墮淚多?!眳⒁姟?青帝 ”。
(2).道教以為 青皇 是木星中統(tǒng)率九 青帝 的上皇。云笈七籤卷二五:“ 青皇 者,東方之上真始精之尊神也。出入玉清,與高上為友也。其門內(nèi) 青帝 ……并受事於中央 青皇 也?!眳⒁姟?青帝 ”。
《漢語大詞典》:青帝
(1).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東方的司春之神,又稱 蒼帝 、 木帝 。史記·封禪書:“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唐 黃巢 《題菊花》詩:“他年我若為 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清 秋瑾 《憤時迭前韻》之二:“一線光明放異芽,欲同 青帝 鬭春華?!?br />(2).道教以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門,門內(nèi)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備一門,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欲
(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管子·內(nèi)業(yè):“節(jié)其五欲,去其二兇?!?br />(2).佛教謂色、聲、香、味、觸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謂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眠欲。大智度論卷十七:“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捨。為之,后世受無量苦?!?span id="byq1q11" class="book">《法華經(jīng)·譬喻品》:“凡夫淺識,深著五欲?!?宋 蘇軾 《以石易畫晉卿難之復(fù)次前韻》:“定心無一物,法樂勝五欲?!?br />(3).道教沿襲其說而稍有不同。謂聲、色、香、味、愛憎之欲。云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謂耳欲聲,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淫亂發(fā)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網(wǎng)羅;心欲愛憎,便偏邪失正平?!?/div>
《漢語大詞典》:金箓(金籙)
(1).道教謂天帝的詔書。初學(xué)記卷二十三引 北周 宇文逌 《道教實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唐 王維 《奉和圣制慶玄元皇帝玉像之作應(yīng)制》:“玉京移大像,金籙會羣仙?!?唐 陸龜蒙 《王先輩艸堂》詩:“金籙漸加新品秩, 玉皇 偏賜羽衣裳?!?br />(2).道場的名稱。隋書·經(jīng)籍志四:“其(指道教)潔齋之法,有黃籙、玉籙、金籙、涂炭等齋?!?唐 皇甫冉 《宿洞靈觀》詩:“明日開金籙,焚香更沐蘭?!?span id="6iq1qce" class="book">《舊唐書·武宗紀(jì)》:“召道士 趙歸真 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籙道場,帝幸三殿,于九天壇親受法籙?!?br />(3).神話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冊。 宋 樂史《廣卓異記·御制詩送賀賓客為道士還鄉(xiāng)并宰相已下應(yīng)制詩》:“﹝ 李適之 《應(yīng)制》詩﹞仙記題金籙,朝章披羽衣?!?
《漢語大詞典》:元妙
(1).玄妙,奧妙。 明 高攀龍 《講義·仁者其言也訒章》:“凡論語言仁,都是樸實頭如此??梢姙槿?,只在言行上,別無元妙。”
(2).道教語。謂深奧微妙之道。鏡花緣第九三回:“我看賢妹仙風(fēng)道骨,大約上了 小蓬萊 ,已得了元妙?!?/div>
《漢語大詞典》:三尊
(1).三種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師。 漢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人有三尊:君、父、師?!?br />(2).三種最受尊敬的人。佛家語。指佛、法、僧。《二十四章經(jīng)》:“三尊者,佛、法、僧也?!?br />(3).三種最受尊敬的人。道教語。指 元始天尊 、 靈寶天尊 、 道德天尊 。 前蜀 杜光庭 《溫江縣招賢觀眾齋詞》:“伏冀三尊駐景,下察丹襟,萬圣迴軒,傍流玄澤?!眳⒁姟?三清 ”。
《國語辭典》:三清  拼音:sān qīng
1.道教指至尊的仙圣所居的三天,為玉清、太清、上清三清仙境。后道教宮觀崇奉三清之殿。唐。劉禹錫〈游桃源一百韻〉:「如嚴(yán)三清居,不使恣搜索?!挂卜Q為「三天」。
2.道教仙譜至高的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神君。《紅樓夢》第一四回:「那道士們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