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10分類詞匯 110
《漢語大詞典》:玉霜
(1).秋霜。因其晶瑩如玉,故稱。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劉孝綽書》:“玉霜夜下,旅雁晨飛?!?唐 白居易 《宣州試射中正鵠賦》:“玉霜降而弓力調(diào),金風(fēng)勁而弦聲急?!?span id="jrokn6d" class="book">《群音類選·百順記·王繹打圍》:“碧云飛,新涼好。玉霜清,凋衰草。”
(2).指駿馬。 唐 王德真 《奉和圣制過溫湯》:“ 驪 阜疏緹騎,驚鴻映綵旃。玉霜鳴鳳野,金陣藻龍川?!?br />(3).道教語。指津液精氣。黃庭內(nèi)景經(jīng)·隱藏:“子丹進(jìn)饌肴正黃,乃曰瑯膏及玉霜。” 務(wù)成子 注:“津液精氣之色象也?!?/div>
《漢語大詞典》:九元
道教語。指人的九竅。黃庭內(nèi)景經(jīng)·靈臺(tái):“七曜九元冠生門?!?梁丘子 注:“九元,九辰,配人之九竅,廢一不可,故曰生門?!?span id="bdfwye6"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八:“辭者,憂樂之曲也。結(jié)九元正一之氣,以成憂樂之辭?!?/div>
《國語辭典》:靈床(靈床)  拼音:líng chuáng
停放尸體的床鋪?!逗鬂h書。卷六五。張奐傳》:「措尸靈床,幅巾而已。」《金瓶梅》第六回:「靈床子前,點(diǎn)一盞琉璃燈。」
《漢語大詞典》:洞陽(洞陽)
道教語。猶人間。 唐 吳筠 《游仙》詩之九:“欲超洞陽界,試鑒丹極表?!?前蜀 杜光庭 《白可球明真齋贊老君詞》:“臣九玄幽爽,七祖魂神,出長夜之庭,昇洞陽之舘?!?/div>
《漢語大詞典》:三氣(三氣)
(1).指太初、太始和太素之氣。 唐 吳筠 《高士詠·混元皇帝》:“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氣初?!?前蜀 杜光庭 《忠州謁禹廟醮詞》:“三氣肇胎,九元裁質(zhì)。”按,廣雅·釋天:“太初,氣之始也,生於酉仲,清濁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於戌仲,清者為精,濁者為形也。太素,質(zhì)之始也,生於亥仲,已有素樸而未散也。三氣相接,至於子仲,剖判分離,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中和為萬物?!眳㈤?span id="uw7x20y" class="book">《易緯·乾鑿度》。
(2).指天、地、人之氣。《宋書·禮志一》:“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以應(yīng)天地三氣三色?!?span id="gyfcjbt" class="book">《小學(xué)紺珠·藝文·三墳》引 漢 馬融 曰:“三氣,天、地、人之氣?!?br />(3).道教語。指太陰、太陽、中和之氣。太平經(jīng)·名為神訣書:“太陰、太陽、中和三氣共為理,更相感動(dòng),人為樞機(jī),故當(dāng)深知之。”
(4).道教語。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氣。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呼吸:“留胎止精可長生,三氣右徊九道明。” 梁丘子 注:“三氣,謂三丹田之氣?!?br />(5).中醫(yī)指六氣中的第三氣,即暑氣,屬于相火。《醫(yī)宗金鑒·運(yùn)氣要訣·六氣勝復(fù)歌》“邪氣有餘必有復(fù),勝病將除復(fù)病萌”注:“時(shí)有常位者,謂勝之時(shí)在前,司天天位主之;自初氣以至三氣,此為勝之常也?!?/div>
《國語辭典》:玄根  拼音:xuán gēn
道家稱道的根本為「玄根」?!段倪x。盧諶。贈(zèng)劉琨詩》:「處其玄根,廓焉靡結(jié)?!?/div>
《漢語大詞典》:日魂
道教語。指陽神。語本《參同契》卷中:“陽神日魂,陰神月魄,魂之與魄,互為室宅”。亦指太陽。 唐 皮日休 《早春以橘子寄魯望》詩:“剖似日魂初破后,弄如星髓未銷前?!?唐 司空圖 《注愍征賦述》:“日魂慘澹,鬼哭荒叢。”
《國語辭典》:法箓(法籙)  拼音:fǎ lù
道教指經(jīng)典符箓。
《漢語大詞典》:種民(種民)
道教語。指謹(jǐn)慎忠厚的信徒。魏書·釋老志:“其中能修身練藥,學(xué)長生之術(shù),即為真君種民?!?span id="try27tw"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七九:“常捨穢率善,愿為種民。”
《漢語大詞典》:靈津(靈津)
(1).天河,銀河。 晉 道安 《檄魔文》:“領(lǐng)眾九百億,飲馬靈津。” 明 唐寅 《七夕賦贈(zèng)織女》詩:“靈津駕鵲將言就, 咸池 沐髮會(huì)令晞?!?br />(2).道教語。指口中津液。 唐 戎昱 《送吉州閻使君入道》詩之一:“金汞封仙骨,靈津嚥玉池?!?br />(3).道教語。指呼吸要道。云笈七籤卷四六:“鼻下山源,是我一身之靈津?!?/div>
《漢語大詞典》:郊邑
(1).郊野。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趙英才書》:“故偃蹇園巷,從容郊邑?!?唐 盧綸 《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詩:“下 淮 風(fēng)自急,樹杪分郊邑。”
(2).道教語。喻人的五臟六腑。黃庭內(nèi)景經(jīng)·瓊室:“長谷玄鄉(xiāng)繞郊邑,六龍飛散難分別。” 梁丘子 注:“郊邑謂五藏六府也?!?/div>
《漢語大詞典》:守氣(守氣)
(1).猶言保持生氣。左傳·昭公十一年:“今 單子 ……視不登帶,言不過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不道不共,不昭不從,無守氣矣。” 楊伯峻 注:“守氣謂保守身體之氣?!?br />(2).謂保持勇氣。孟子·公孫丑上:“ 孟施舍 之守氣,又不如 曾子 之守約也。”
(3).謂保持高尚氣質(zhì)。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fēng)骨:“是以綴慮裁篇,務(wù)盈守氣?!?br />(4).道教語。謂含陰陽生化之氣。云笈七籤卷十:“守氣者,能含陰陽之氣,以生毛羽,得飛仙道?!?/div>
《漢語大詞典》:退修
(1).謂退歸修德。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 文王 有退修之軍, 孟津 有再駕之役?!?李善 注引左傳·僖公十九年:“ 子魚 言於 宋公 曰:‘ 文王 聞 崇 ( 崇侯虎 )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而修德復(fù)伐之,因壘而降。’”
(2).道教語。指退隱修煉。《蕩寇志》第一三二回:“小姐有志退修,定當(dāng)早證妙果?!?/div>
《漢語大詞典》:玉都
(1).道教稱天帝的居所。 唐 呂巖 《七言詩》之六七:“羽化自應(yīng)無鬼録,玉都長是有仙名。” 唐 李九齡 《上清辭》之五:“新拜天官上玉都,紫皇親授五靈符?!?br />(2).道教語。指身軀。黃庭內(nèi)景經(jīng)·肺之章:“閉塞命門保玉都?!?梁丘子 注:“身為玉都,神聚其所,猶都邑也?!?br />(3).京城。 宋 向子諲 《丑奴兒·宣和辛丑》詞:“天教紅藥來驂乘,桃李先驅(qū),總作花奴,翠擁紅遮到玉都?!?/div>
《漢語大詞典》:解形
(1).脫身。《后漢書·王昌傳》:“朕, 孝成皇帝 子 子輿 者也。昔遭 趙氏 之禍,因以 王莽 篡殺,賴知命者將護(hù)朕躬,解形河濱,削跡 趙 魏 ?!?李賢 注:“解形猶脫身也?!?br />(2).分解形體。 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shí)事:“東方有解形之民,使頭飛於南海,左手飛於東山,右手飛於西澤,自臍以下,兩足孤立。至暮,頭還肩上,兩手遇疾風(fēng)飄於海外,落玄洲之上,化為五足獸,則一指為一足也。”
(3).道教語。猶尸解。 唐 陳子昂 《體玄先生潘尊師碑頌》:“遂解形而遺世,乘白云以上賓。” 前蜀 杜光庭 《仙傳拾遺·張子房》:“ 子房 佐 漢 ,封 留侯 ,為大司徒。解形於世,葬於 龍首原 ?!?br />(4).猶解脫。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欲以此金鑄銅佛送 西山 潭柘寺 供養(yǎng),冀仰託佛佑,早得解形?!眳⒁姟?解脫 ”。
《國語辭典》:解脫(解脫)  拼音:jiě tuō
1.開釋、解除。《史記。卷一二二??崂魝鳌幊蓚鳌罚骸甘菚r(shí)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極刑,自以不復(fù)收,于是解脫,詐刻傳出關(guān)歸家?!埂稘h書。卷七六。趙廣漢傳》:「釋質(zhì),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時(shí)解脫?!?br />2.佛教用語。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瞋、癡等一切煩惱的境界?!洞蠓痦斒桌銍?yán)經(jīng)》卷六:「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凈,我于彼前,現(xiàn)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挂喾Q「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