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59,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仙客
青牛
騎鶴
步虛
金鼎
上章
羽人
老衲
養(yǎng)性
寶鼎
入道
道長
爐火
道君
訪道
《國語辭典》:仙客  拼音:xiān kè
仙人,敬稱修道或隱居的人。唐。玄宗送胡真師還西山詩:「仙客厭人間,孤云比性閒?!固?。崔峒 送侯山人赴會稽詩:「仙客辭蘿月,東來就一官。」
《國語辭典》:青?! ?span id="wwjd22e" class='label'>拼音:qīng niú
1.神話傳說中的樹精?!短接[。卷九○○。獸部。牛引嵩高記》:「山有大松,或千歲,其精變?yōu)榍嗯?。」《史記。卷五。秦本紀(jì)。張守節(jié)正義引錄異傳云》:「公如其言伐樹,斷,中有一青牛出,走入豐水中?!挂沧鳌概砗睢?、「木精」。
2.神話傳說中仙人所乘的牛。晉。葛洪《神仙傳》卷十:「常駕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號青牛道士?!?/div>
《國語辭典》:打春  拼音:dǎ chūn
舊時習(xí)俗于立春日,州縣官府以鞭打春牛迎春,祈求豐收。宋。洪適 南歌子。閏歲饒光景詞:「閏歲饒光景,中旬始打春。」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絕早,府僚打春,如方州儀。」也稱為「鞭春」、「鞭?!?。
《漢語大詞典》:騎鶴(騎鶴)
(1).謂仙家、道士乘鶴云游。 唐 賈島 《游仙》詩:“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待相將把袂,清都?xì)w路,騎鶴去、三千歲?!?清 李調(diào)元 《龍洞》詩:“昔者 李道人 ,騎鶴來棲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騎鶴,日日跨獅?!?br />(2).猶言騎鶴上 揚州 。 宋 陳師道 《送澤之過維揚》詩:“顧我老無騎鶴興,羨君行及看花天。” 金 元好問 《雪后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賣刀買犢未厭早,腰金騎鶴非所望?!?清 黃遵憲 《游箱根》詩:“纏腰更騎鶴,辟俗還食肉?!?/div>
《漢語大詞典》:步虛
(1).道士唱經(jīng)禮贊。 唐 李白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詩:“喘息飡妙氣,步虛吟真聲?!?王琦 注引異苑:“ 陳思王 游山,忽聞空里誦經(jīng)聲,清遠遒亮,解音者則而寫之,為神仙聲。道士效之,作步虛聲?!?唐 施肩吾 《聞山中步虛聲》詩:“何人步虛南峯頂,鶴唳九天霜月冷?!?span id="2bzzjjw"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元年》:“都城暴水,遣 靈素 厭勝,方率其徒步虛城上,役夫爭舉梃將擊之,走而免?!?明 無名氏 《精忠記·兆夢》:“小道小道,其實玄妙,善能步虛,又會佐醮?!?br />(2).見“ 步虛詞 ”。
(3).指道家傳說中神仙的凌空步行。漢武帝內(nèi)傳:“可以步虛,可以隱形。長生久視,還白留青。” 明 劉基 《升天行》:“中夜集五靈,步虛欵天關(guān)?!?清 蔣士銓 《第二碑·留香》:“浩氣長生,靈旗暗閃,且喜時逢清晏,歲際豐盈,不免步虛巡按一回。”
《漢語大詞典》:步虛詞(步虛詞)
(1).道教唱經(jīng)禮贊之詞。 唐 王建 《贈王處士》詩:“道士寫將行氣法,家童授與步虛詞。” 清 汪琬 《賦得宮人入道》詩:“垂手只攜禳斗訣,點唇初習(xí)步虛詞?!币嗍》Q“ 步虛 ”。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八:“公以母老,急於進用,因乾明圣節(jié),進《內(nèi)道場醮步虛》十首,中有‘玉堂臣老非仙骨,猶在丹臺望泰階?!舷て湟猓聟⒋笳??!眳⒁姟?步虛 ”。
(2).樂府雜曲歌名。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八·步虛詞 郭茂倩 題解引 唐 吳兢 《樂府解題》:“《步虛詞》,道家曲也。備言眾仙縹緲輕舉之美?!?北周 庾信 、 隋煬帝 、 唐 顧況 、 劉禹錫 等均有擬作。
(3).詞牌名。即《西江月》。
《漢語大詞典》:金鼎
(1).黃金炊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皆以送女?!?br />(2).為鼎類炊具的美稱。 宋 陳師道 《滿庭芳·詠茶》詞:“華堂靜,松風(fēng)竹雪,金鼎沸湲潺?!?br />(3).特指道士煉丹之鼎爐。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琉璃作盌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唐 聶夷中 《訪嵩陽道士不遇》詩:“先生五岳游,文焰滅金鼎。” 唐 呂巖 《漁父·神異》詞:“金鼎內(nèi),迴朦朧。換骨添筋處處通。”
(4).借指煉丹或煉丹之術(shù)。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傾家事金鼎,年貌可長新。” 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愿棄了升斗微官,早學(xué)那刀圭金鼎?!?br />(5).指九鼎。古代傳說 夏 鑄九鼎,奉為傳國之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夏 鑄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肅慎 之楛矢。”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旄頭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焙笠嘤靡杂髦竾以纵o大臣。 宋 曾鞏 《送沈諫議》詩:“金鼎鹽梅須大用,九霄應(yīng)已夢儀刑?!?元 李獻卿 《劉寓叔先生挽詩》:“便調(diào)金鼎佐無為,鳳池坐數(shù) 汾陽 考?!?br />(6).鼎形的金香爐。紅樓夢第七六回:“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div>
《漢語大詞典》:上章
十干中“庚”的別稱,用以紀(jì)年。爾雅·釋天:“﹝ 太歲 ﹞在庚曰上章。” 隋 許善心 《神雀頌》:“歲次上章,律諧大呂,玄枵會節(jié),玄英統(tǒng)時?!?清 錢謙益 《聞母鄒太君七十序》:“謹(jǐn)書之以為序。時上章困敦十一月初五日?!?魯迅 《祭書神文》序:“上章困敦之歲, 賈子 祭詩之夕, 會稽 戛劍生 等謹(jǐn)以寒泉冷華,祀書神長恩,而綴之以俚詞?!?br />(1).向皇帝上書。后漢書·百官志二:“﹝公車司馬令﹞掌宮南闕門,凡吏民上章,四方貢獻,及徵詣公車者。”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 伯美 為 湖南 憲, 牟濚 叔清 知 衡陽 ,行移之間,微有牴牾, 伯美 遂上章劾 叔清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四:“時丞相 朮虎高琪 擅權(quán),變亂祖宗法度,公上章劾之?!?br />(2).道士上表求神。晉書·王獻之傳:“ 獻之 遇疾,家人為上章,道家法應(yīng)首過,問其有何得失?!?span id="yuzoeyj" class="book">《隋書·經(jīng)籍志四》:“又有諸消災(zāi)度厄之法,依陰陽五行數(shù)術(shù),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并具贄幣,燒香陳讀。云奏上天曹,請為除厄,謂之上章。”
《國語辭典》:羽人  拼音:yǔ rén
1.仙人。《楚辭。屈原。遠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xiāng)。」
2.道士?!蛾套哟呵?。外篇。不合經(jīng)術(shù)者》:「晏子不時而入見曰:『蓋聞君有所怒羽人?!弧固?。李中〈〉詩:「閒約羽人同賞處,安排棋局就清涼?!挂卜Q為「羽流」。
3.職官名。周代設(shè)置,掌按時徵鳥羽的事。
《國語辭典》:老衲  拼音:lǎo nà
1.年老的僧人。唐。戴叔倫 題橫山寺詩:「老衲供茶碗,斜陽送客舟?!?br />2.老僧的自稱。
《國語辭典》:養(yǎng)性(養(yǎng)性)  拼音:yǎng xìng
涵養(yǎng)天賦的善性?!痘茨献印m真》:「靜漠恬澹,所以養(yǎng)性也?!埂剁R花緣》第九七回:「道姑笑道:『我們出家人只知修行養(yǎng)性,那知破陣之術(shù)?!弧?/div>
《國語辭典》:寶鼎(寶鼎)  拼音:bǎo dǐng
1.原為古代的炊器,后作為政權(quán)的象徵,故稱為「寶鼎」。《史記。卷二八。封禪書》:「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br />2.漢郊祀歌曲?!稘h書。卷六。武帝紀(jì)》:「六月,得寶鼎后土祠旁。秋,馬生渥洼水中。作寶鼎、天馬之歌?!?br />3.三國時吳國孫皓的年號(西元266~269)。
《國語辭典》:入道  拼音:rù dào
1.領(lǐng)悟真理。清。李慈銘《越縵堂日記三則之三》:「此樂非但忘貧,兼可入道?!?br />2.出家,皈依宗教?!堵尻栙に{記。卷三。城南高陽王寺》:「及雍薨后,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div>
《國語辭典》:道長(道長)  拼音:dào zhǎng
對修道者的敬稱。如:「道長今日到此,不知有何貴干?」
分類:道士敬稱
《國語辭典》:爐火(爐火)  拼音:lú huǒ
1.爐子里的火。唐。羅鄴 冬夕江上言事詩五首之二:「數(shù)星昨夜寒爐火,一陣誰家臘甕香。」
2.道家指煉丹汞之術(shù)。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一一。青谷先生》:「常修行九息、氣之道,后合爐火大丹,服之得道?!?/div>
《國語辭典》:道君  拼音:dào jūn
地位尊貴的成道之人?!队讓W(xué)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為道教之宗。」
《漢語大詞典》:訪道(訪道)
(1).詢問治理國家的辦法。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訪道 宣室 ,若墜之惻每勤,如傷之念恒軫?!?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商調(diào)曲一》:“ 有熊 為政,訪道於 容成 。”宋史·王巖叟傳:“虛心以訪道,屈己以從諫?!?br />(2).尋訪真人、道士。初學(xué)記卷二三引 隋 孔德紹 《登白馬山護明寺》詩:“攝心罄前禮,訪道把中虛?!?span id="mbxv205" class="book">《水滸傳》第九六回:“本師 羅真人 常對小弟説:‘ 涇原 有箇 喬冽 ,他有道骨,曾來訪道,我暫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說明》:“他不僅想建功立業(yè),還想訪道求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