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出陸氏。吳人也。自落發(fā)。則痛加晦藏。人無能知者?,樼鹜跣值塥氈?。而敬事焉。大和中。至都止瓦棺寺。從汰公受學。數(shù)年妙臻堂奧。汰有弟子曇一。亦有雅風。時呼大小一別之。簡文皇帝尤所欽重。帝崩。汰化。一東還依止虎丘。學徒蟻慕而至。若耶山有帛道猷者。以詩寄之曰。連峰數(shù)千里。脩林帶平津。云過遠山翳。風至?;拈?。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閑步踐其徑。處處見遺薪。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一得書。遂東適耶溪定交林下。后太守王薈。起嘉祥寺。請一充僧首。久之還吳。止虎丘。以病卒。隆安中也。
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二
竺道壹姓陸。吳人也。少出家貞正有學業(yè)。而晦跡隱智。人莫能知。與之久處方悟其神出?,樼鹜醌懶值苌罴泳词隆x太和中出都止瓦官寺。從汰公受學。數(shù)年之中。思徹淵深講傾都邑。汰有弟子曇一。亦雅有風操。時人呼曇一為大一。道一為小壹。名德相繼為時論所宗。晉簡文皇帝深所知重。及帝崩汰死。壹乃還東止虎丘山。學徒苦留不止。乃令丹陽尹移壹還都。壹答移曰。蓋聞大道之行嘉遁得肆其志。唐虞之盛逸民不奪其性。弘方由于有外。致遠待而不踐。大晉光熙德被無外。崇禮佛法弘長彌大。是以殊域之人不遠萬里。被褐振錫洋溢天邑。皆割愛棄欲。洗心清玄遐期曠世。故道深常隱志存慈救。故游不滯方自東徂西。唯道是務。雖萬物惑其日計。而識者悟其歲功。今若責其屬籍同役編戶。恐游方之士望崖于圣世。輕舉之徒長往而不反。虧盛明之風。謬主相之旨。且荒服之賓。無關天臺。幽藪之人。不書王府。幸以時審翔而后集也。壹于是閑居幽阜晦影窮谷。時若耶山有帛道猷者。本姓馮。山陰人。少以篇牘著稱。性率素好丘壑。一吟一詠有濠上之風。與道壹經有講筵之遇。后與壹書云。始得優(yōu)游山林之下??v心孔釋之書。觸興為詩陵峰采藥服餌蠲痾樂有馀也。但不與足下同日。以此為恨耳。因有詩曰。連峰數(shù)千里。修林帶平津。云過遠山翳。風至梗荒榛。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閑步踐其徑。處處見遺薪。始知百代下。故有上皇民。壹既得書有契心抱。乃東適耶溪。與道猷相會定于林下。于是縱情塵外以經書自娛。頃之郡守瑯琊王薈。于邑西起嘉祥寺。以壹之風德高遠。請居僧首。壹乃抽六物遺于寺。造金牒千像。壹既博通內外。又律行清嚴。故四遠僧尼咸依附咨稟。時人號曰九州都維那。后暫往吳之虎丘山。以晉隆安中遇疾而卒。即葬于山南。春秋七十有一矣。孫綽為之贊曰。馳詞說言。因緣不虛。惟茲壹公。綽然有馀。譬若春圃。載芬載譽。條被猗蔚。枝??森疏。壹弟子道寶。姓張。亦吳人。聰慧夙成尤善席上。張彭祖王秀琰皆見推重。并著莫逆之交焉。
甄道一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61—717 【介紹】: 唐中山無極人,名亶,以字行。幼以孝聞,州薦入仕。累轉右驍衛(wèi)右郎將,為臨洮大使,拜蘭州刺史,遷夏、幽二州都督,復為夏州都督。守邊多年,頗著軍功。坐軍進逗留,貶撫州刺史。未到任,遷廣州都督。卒于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9—788 【介紹】: 唐僧。漢州什邡人,俗姓馬,世稱“馬祖”。曾于江西傳揚禪學,又稱“江西馬祖”。幼出家,習經律。從懷讓禪師學漕溪禪法,密授心印。代宗大歷中,居豫章開元寺,聚徒說法,禪宗至此大盛。所傳宗旨,時稱“洪州宗”。卒謚大寂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漢州什邡之馬氏。生而凝重?;⒁暸P小I噙^鼻準。足文成大字。稚歲事資州唐公落發(fā)。從渝州圓公受具。久之聞衡岳讓禪師得曹溪六祖之的指。于是出岷峨玉壘之深阻。詣靈桂貞篁之幽寂。一造讓公泯然無間。遂棲遲于臨川之南康龔公二山。先是其地皆魑魅所居。人莫敢近。近輒災釁立至。一之來見。若紫衣玄冠者。致禮于前。愿施此地為道場。自爾獷鷙就馴。愎悍從化。而太守河東裴公尤敬信。大歷中。裴公移牧廬江壽春。一亦隸名開元精舍。時連帥路公以鐘陵鉅鎮(zhèn)。宜得道德之士。以利益四眾故。延奉勤至。而坐閱十年。建中初。天下僧尼。悉歸舊壤。連帥鮑公又留不遣。天下學者至。率以祖稱之。而心宗之傳益盛。噫?zhèn)ヒ?。示眾云。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舍惡。凈穢兩邊。俱莫依怙。達罪性空。念念不可得。無自性故。 僧問云。和尚為什么。說即心即佛。答云。為止小兒啼。問云。止后如何。答云。非心非佛。問二種人外如何指示。答向伊道。不是物。 一日上堂。良久。百丈收卻面前席。一便下座。歲戊戌。無疾沐浴而終。壽八十。臘五十。塔全身于石門。憲廟追謚大寂。丹陽公包吉建塔立碑。權德輿撰銘。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道一。姓馬氏。漢州人也華以喻性不植于高原。浪以辯識發(fā)明于溟海。生而凝重虎視牛行。舌過鼻準足文大字。根塵雖同于法體。相表特異于幻形。既云在凡之境。亦應隨機之教。年方稚孺厭視塵躅脫落愛取。游步恬曠。削發(fā)于資州唐和尚。受具于渝州圓律師示威儀之旨曉開制之端。浣衣鍛金觀門都錯。大龍香象羈絆則難。權變無方機緣有待 聞衡岳有讓禪師即曹溪六祖之前后也。于是出岷峨玉壘之深阻。詣靈桂貞篁之幽寂。一見讓公。泯然無際頓門不俟于三請。作者是齊于七人。以為法離文字猶傳蠹露。圣無方所亦寄清源。遂于臨川棲南康龔公二山。所游無滯隨攝而化。先是此峰岫間魑魅叢居。人莫敢近。犯之者炎釁立生。當一宴息于是。有神衣紫玄冠致禮言。舍此地為清凈梵場。語終不見。自爾猛鷙毒螫變心馴擾。沓貪背僧即事廉讓??な睾訓|裴公家奉正信躬勤咨稟。降英明簡貴之重窮智術慧解之能。每至海霞歛空山月凝照。心與境寂道隨悟深。自明者在乎周物。博施者期乎濟眾。居無何。裴公移典廬江壽春二牧。于其進修惟勤率化不墜。大歷中圣恩溥洽。隸名于開元精舍。其時連率路公耹風景慕。以鐘陵之壤巨鎮(zhèn)奧區(qū)。政有易柱之弦。人同湊轂。禪宗戾止降祥則多順而無違。居僅十祀。日臨扶桑高山先照。云起膚寸大雨均沾。建中中有詔僧如所隸將歸舊壤。元戎鮑公密留不遣。至戊辰歲舉措如常。而請沐浴訖。儼然加趺歸寂。享年八十。僧臘五十。先于建昌鄙山名石門。環(huán)以絕巘呀為洞壑。平坦在中幽偏自久。是謀薪火塵劫之會。非議岡阜地靈之吉。亞相觀察使隴西李公。藩寄嚴厲素所欽承。于以率徒。依歸緬懷助理。爰用營福道在觀化情存飾終。輟諸侯之旌旗。資釋子之幢蓋。其時日變明悔人萃遐邇。楫覆水而為陸。炬通宵而成晝。山門子來財施如積。邑里僧供飯香普熏。自昔華嚴歸真于嵩陽善導瘞塔于秦嶺。禮視??斬人傾國城。哀送之盛今則三之。初于林中經行座下開示。平等垂法不標于四科。安恬告盡刻期于二月。此明一終之先兆也。示疾云逝俾葬遠山。凡百攀援愿留近郭。終遂窮僻式遵理命。此又明一晦跡之素誠也。將歸靈龕。爰溯淺瀨。人力未濟舟行為遲。膏雨驟下于遠空。窮溪遄變于深涉。此又明一通神之應感也。惟一知真在空無我于有。是二俱離。假一為乘示生死者人能作佛。辨邪正者魔亦似圣。現(xiàn)身不留于大士。負手俄萎于哲人。弟子智藏鎬英崇泰等奉其喪紀。憲宗追謚曰大寂禪師。丹陽公包佶為碑紀述。權德輿為塔銘。今海昏縣影堂存焉。又唐虔州西堂釋智藏。姓廖氏。虔化人也。生有奇表。親黨異其偉器。八歲從師。道趣高邈隨大寂移居龔公山后。謁徑山國一禪師。與其談論周旋。人皆改觀。屬元戎路嗣恭請大寂居府。藏乃回郡。得大寂付授納袈裟。時亞相李公兼國相齊公映中郎裴公通皆傾心順教。元和九年四月八日終。春秋八十。夏臘五十五。即遷于塔。諫議大夫韋綬。追問藏言行編入圖經。太守李渤請旌表。至長慶元年謚大覺禪師云。
甄亶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道一??犊啻舐?,以孝征。累官夏州都督。
《國語辭典》:道一  拼音:dào yī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名。參見「馬祖」條。
《國語辭典》:道尊  拼音:dào zūn
尊稱有學問的長者?!度辶滞馐贰返谝弧鸹兀骸高@位王道尊卻是了不得,而今朝廷捕獲得他甚緊。」
《國語辭典》:參請(參請)  拼音:cān qǐng
參學請益。《景德傳燈錄。卷二六。秀州羅漢愿昭禪師》:「時常說法,時時度人,不妨諸上座參請?!?/div>
《國語辭典》:孔教  拼音:kǒng jiào
孔子的思想、學說。南朝宋。謝靈運 辨宗論。答法勖問:「倚孔教者,所以潛成學圣,學圣不出六經。」《晉書。卷四九。阮籍等傳。贊曰》:「老篇爰植,孔教提衡。各存其趣,道貴無名?!?/div>
《漢語大詞典》:道府
清 時道一級地方政府,或該級政府的行政長官。清史稿·世祖紀一:“兵興以來,地荒民逃,流離無告。其令所在有司廣加招徠,給以荒田,永為口業(yè),六年之后,方議徵租。各州縣以招民勸耕之多寡、道府以責成催督之勤惰為殿最。歲終,撫按考核以聞。” 易宗夔 《新世說·假譎》:“未幾 楊 巡撫 廣東 ,即保薦 王 同往,以道府用,洊升兩司?!?何剛德 《春明夢錄》卷下:“御史輾轉一二十年,亦不過得道府而去?!?/div>
《漢語大詞典》:道銜(道銜)
道一級的官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十九回:“何況這位 李公 ,現(xiàn)在已經捐了道銜,在家鄉(xiāng)里也算是一位大鄉(xiāng)紳?!?/div>
分類:道一官銜
《漢語大詞典》:道倫(道倫)
佛道一流人物。 唐 寒山 《詩》之二七八:“本志慕道倫,道倫常獲親?!?/div>
《國語辭典》:略懂  拼音:lüè dǒng
稍微知道一些。如:「彈琴吹笛,他都略懂一二?!?/div>
《漢語大詞典》:識二五而不知十(識二五而不知十)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晉 楚 也; 晉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焙笠浴白R二五而不知十”謂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夫 回瑗 可棄,而 楊 董 獲升,可謂識二五而不知十者也?!?/div>
《國語辭典》:略知一二  拼音:lüè zhī yī èr
大概知道一點皮毛。如:「舉凡醫(yī)、卜、星、相,他都略知一二?!?/div>
道一
【佛學大辭典】
(人名)唐江西道一禪師,姓馬氏,時稱馬祖。南岳讓之法嗣也。(參見:江西)
江西
【佛學大辭典】
(人名)馬祖號也。六祖慧能有二大弟子:一為青原之行思,二為南岳之懷讓。青原之法嗣有湖南,南岳之弟子有江西,禪法之盛,始于此二師云。江西名道一,以姓馬氏而稱為馬祖,以振道于江西而號為江西。唐開元中習禪于衡岳讓和尚,而得其心印。始自建陽之佛跡嶺遷至臨川,次至南康龔公山。大歷中隸名于鐘陵開元寺,四方學者云集。貞元四年寂。元和中謚大寂禪師。見傳燈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