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6,分15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雅達
夷暢
達思
通談
通任
辯達
淹明
玄達
拙滯
沾滯
通秀
通闊
開果
俊達
淵達
《漢語大詞典》:雅達(雅達)
(1).雅正通達。孔叢子·與從弟書:“雅達博通,不世而出。” 晉 陸機 《辨亡論上》:“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
(2).很通達。隋書·柳莊傳:“ 莊 明習舊章,雅達政事?!?/div>
分類:雅正通達
《漢語大詞典》:夷暢(夷暢)
平和通達。 宋 沈括 《虞部員外郎許君墓志銘》:“夷暢謙仁,人未嘗見其慍。”
《漢語大詞典》:達思(達思)
謂思維通達。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辭不能及,皆在於指,非精心達思者,其孰能知之?!?/div>
《漢語大詞典》:通談(通談)
通達的言論。 南朝 梁 鐘嶸 《詩品》卷中:“夫屬詞比事,乃為通談?!?唐 李白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又怪於諸山藏國寶,隱國賢,使吾牓道燒山,披訪不獲,非通談也?!?/div>
分類:通達言論
《漢語大詞典》:通任
通達不拘小節(jié)。世說新語·雅量“ 戴公 從東出” 劉孝標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晉安帝紀》:“ 戴逵 字 安道 , 譙國 人,少有清操,恬和通任?!?/div>
《漢語大詞典》:辯達(辯達)
(1).謂口才敏捷,事理通達。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 隨何 辯達,因資於敵,紓 漢 披 楚 ,唯生之績?!?br />(2).敏慧,通達事理。 唐 柳宗元 《送寧國范明府》詩序:“必求端慤而習於事辯達而勤其務者,命之官而掌之?!?/div>
《漢語大詞典》:淹明
淵博通達。宋書·劉勔傳:“思懷亮粹,體業(yè)淹明?!?/div>
《漢語大詞典》:玄達(玄達)
暢達,通達。文子·十守:“圣人誠使耳目精明玄達,無所誘慕?!?span id="s1f72w7" class="book">《淮南子·精神訓》:“使耳目精明玄達,而無誘慕?!?/div>
分類:暢達通達
《漢語大詞典》:拙滯(拙滯)
呆板不通達;生硬不順。 唐 黃滔 《代鄭郎中上令狐相書》:“相公憐其拙滯,忽此騫翔,疊降恩輝,薦留手筆?!?清 姚鼐 《復蔣松如書》:“逮 宋 , 程 朱 出,實於古人精深之旨,所得為多。而其審求文辭往復之情,亦更為曲當,非如古儒者之拙滯而不協於情也?!?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朱 以雋逸勝,可藥拙滯之病?!?/div>
《漢語大詞典》:沾滯(沾滯)
(1).拘執(zhí)而不通達。 清 黃宗羲 《馬虞卿制義序》:“無子書之琱繪,注疏之沾滯,大家之蔓延,時務之刻核?!?span id="sz6izob" class="book">《豆棚閑話·陳齋長論地談天》:“四大皆空,陽神不滅。佛 老 之論,總無沾滯。” 章炳麟 《與人論樸學報書》:“若守此不進,而欲發(fā)明舊籍,則沾滯而鮮通?!?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詩三札〉之二》:“只是我看你不免還有沾滯的地方?!?br />(2).猶掛礙。 清 周亮工 《與王隆吉書》:“生平受病,只是多事,近日始知懺悔,立意求減,便于撒手時沒些沾滯也?!?/div>
《漢語大詞典》:通秀
通達秀拔。晉書·郭璞傳贊:“ 景純 通秀,夙振宏材。”
分類:通達秀拔
《漢語大詞典》:通闊(通闊)
通達疏闊。 清 陶家鶴 《〈綠野仙蹤〉序》:“其前十回中,多詩賦并仕途冠冕語,只可供繡談通闊之士賞識?!?/div>
分類:通達疏闊
《漢語大詞典》:開果(開果)
通達果斷。新唐書·元載傳:“ 載 智略開果,久得君,以為文武才略莫己若?!?/div>
分類:通達果斷
《漢語大詞典》:俊達(俊達)
俊逸通達。 唐 杜牧 《上池州李使君書》:“足下性俊達堅明,心正而氣和?!?/div>
分類:俊逸通達
《漢語大詞典》:淵達(淵達)
淵深通達。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 孫 稱 竺法護 之淵達, 于法蘭 之淳博,吾不關雅俗,不知當比何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