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選流(選流)
猶選人。太平廣記卷二四九引《國朝雜記·許敬宗》:“ 唐 吏部侍郎 楊思玄 恃外戚之貴,待選流多不以禮而排斥之?!眳⒁姟?選人 ”。
分類:選人
《國語辭典》:選人(選人)  拼音:xuǎn rén
唐代稱候選的官員。《舊唐書。卷九二。韋安石傳》:「后為吏部侍郎,常病選人冒名接腳,闕員既少,取士良難?!?/div>
《國語辭典》:堂除  拼音:táng chú
堂下的臺階?!段倪x。潘岳。懷舊賦》:「陳荄被于堂除,舊圃化而為薪。」
《漢語大詞典》:堂選(堂選)
宋 時宰相選拔任命官吏叫堂選。宋史·選舉志四:“祖宗以來,中書有堂選,百司、郡縣有奏舉,雖小大殊科,然皆不隸于有司。”
《國語辭典》:發(fā)解(發(fā)解)  拼音:fā jiè
唐宋時,凡應貢舉者,由所在州縣解送至京,稱為「發(fā)解」。明清稱鄉(xiāng)試考上舉人為「發(fā)解」。《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十三歲發(fā)解,連科及第?!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木呕兀骸缸愿呦壬l(fā)解之后,小弟奔走四方,卻不曾到京師一晤。」
《漢語大詞典》:脫選(脫選)
謂選人脫離原有的官階。 宋 制,選人官階為七等,只能在此中逐階升遷,經(jīng)磨勘改官方能升為京朝官。 宋 俞文豹 吹劍錄外集:“愚謂速仕之心,人皆有之,孤寒小尉,望脫選如登天?!?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五:“ 毘陵 薛季成 元功 , 紹興 乙卯登科,再為邑令,不能脫選?!眳㈤?span id="0cj0iyg"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四》。
《漢語大詞典》:京削
宋 代制度,高、中級官員每年可向朝廷薦舉選人,經(jīng)過磨勘改為京官。薦舉選人改為京官有名額限制,一個名額稱一“京削”。 宋 蘇軾 《與孫子發(fā)書》:“其子 迪簡 亦善吏,某已舉之矣,欲告提刑大夫。來年一京削,敢煩 子發(fā) 為道此懇,或持此簡呈憲使?!?宋 周密 齊東野語·嘲覓薦舉:“有同官初至者,偶問其京削欠幾何?答云:‘欠一二紙?!?/div>
《漢語大詞典》:選補(選補)
謂官吏有缺額,選人遞補。后漢書·郭伋傳:“ 伋 言選補眾職,當簡天下賢俊?!?span id="xrvemqo" class="book">《北史·張景仁傳》:“家貧,以學書為業(yè),遂工草隸,選補內(nèi)書生?!?span id="6asxvkn"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原來他當日本是個出了貢的候選教官,因選補無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帶了兒子來京想找個館地?!?/div>
《漢語大詞典》:差擬(差擬)
猶差注。擬,注擬,吏部按選人的才能擬定其官職。 宋 秦觀 《鮮于子駿行狀》:“近歲人物衰少,凡一官有缺,差擬為艱?!?span id="yyboivz"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四》:“其令翰林學士 李諮 與吏部流內(nèi)銓以成資闕為差擬?!?/div>
《漢語大詞典》:衡尺
(1).評量。 唐 孫棨 《〈北里志〉序》:“其分別品流,衡尺人物,應對非次,良不可及。”
(2).喻銓選人才的官職。 隋 江總 《讓吏部尚書表》:“內(nèi)侍帷扆,入尸衡尺?!?span id="pd2tgs0" class="book">《梁書·張纘傳》:“﹝ 張纘 ﹞為表曰:‘自出守股肱,入尸衡尺,可以仰首伸眉,論列是非者矣?!?/div>
《漢語大詞典》:衡才
謂銓選人才。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前輩鉅公,衡才公正如此?!?/div>
《漢語大詞典》:答策
朝廷選人時,提出當時政治、經(jīng)濟等問題,要求對答,應選者作答,謂之“答策”。 宋 葉適 《制科》:“蓋昔以三題試進士,而為制舉者,以答策為至難;彼其能之,則猶有以取之?!?明 朱有燉 《牡丹仙》第一折:“金鑾答策才如水,黃榜題名換緑袍?!眳⒁姟?策試 ”、“ 策對 ”。
《國語辭典》:復選(復選)  拼音:fù xuǎn
1.多重選擇。如:「這份問卷可以復選?!?br />2.由公民選出代表或選舉人,再由代表或選舉人選出應選人員,這種制度稱為「復選」。
《漢語大詞典》:免選(免選)
宋 代銓選制的一項規(guī)定。選人不經(jīng)守選而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稱“免選”。宋史·選舉志四:“第為三等,上等免選注官?!?/div>
《國語辭典》:改選(改選)  拼音:gǎi xuǎn
1.因任期屆滿或其他原因而重新選舉。如:「這次改選,老面孔仍占了大多數(shù)。」
2.改調(diào)官職。《晉書。卷五六。列傳。江統(tǒng)》:「故事,父祖與官職同名,皆得改選,而未有身與官職同名,不在改選之例?!?/div>
《國語辭典》:席位  拼音:xí wèi
1.座位。《禮記。文王世子》:「適東序,釋奠于先老,遂設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br />2.政治團體在議會中所占的座位,藉以表示當選的人數(shù)。如:「這次選舉,不知執(zhí)政黨能獲得多少席位?」也作「席次」。
《漢語大詞典》:道藩
指銓選人才和考察官吏的機構(gòu)。 唐 邵說 《筌蹄賦》:“猶蹄在兔,兔既獲而蹄可以忘;猶筌在魚,魚既烹而筌可以息。亦何異游道藩者揮 郢 匠之斤,御道樞者削 公輸 之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