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送灶  拼音:sòng zào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俗。舊俗相傳玉皇大帝派灶神于人間鑒察眾人言行善惡,并于每年歲末返回天庭述職,故人們多于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以糖果祭祀灶神,稱為「送灶」。也稱為「送神」、「祭灶」、「小年」、「謝節(jié)」。
《國語辭典》:祀灶  拼音:sì zào
五祀之一。祭祀灶神古于夏祭,漢改臘祭。民間則習于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祀灶神,賄賂灶神在天帝面前多加美言,以求來年好運。也稱為「祭灶」、「祭灶神」。
《漢語大詞典》:膠牙餳(膠牙餳)
用麥芽制成的糖,食之黏齒,故名。舊俗常用作送灶時的供品。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唐 白居易 《歲月家宴戲示弟侄等》詩:“歲盞后推藍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謝學墉﹞《送灶》云:……莫向 玉皇 言善惡,勸君多食膠牙餳?!?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送灶日漫筆》:“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們那里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一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div>
《漢語大詞典》:迎灶(迎竈)
臘月廿三夜送灶神后,俗于正月初一迎祭灶神謂“迎灶”,或曰接灶。清嘉錄·接灶引 明 馮應京 《月令廣義》:“ 燕 俗,元旦合家少長羅拜灶神以祝,曰迎灶。”
《國語辭典》:拜灶  拼音:bài zào
祭拜灶神。除了歲末送灶、接灶時祭拜外,平時新養(yǎng)貓狗寵物,一進門也要祭灶,以示將分享家中菜食。如:「又不是新進門的小狗,還要人抱了去拜灶?!?/div>
《漢語大詞典》:辭灶(辭竈)
舊俗稱送灶神上天為“辭灶”。在臘月廿三或廿四日舉行。 清 張爾岐 《蒿庵閑話》卷一:“禮,夏祀灶,今以季冬。雖與古異,實本功令,乃云灶神於是月二十四日,上天言人功罪,設糕餳酒脯之屬以送之,名曰辭灶。愚誣之甚,蓋惑於晦日上天之説,遂誤以祠為辭耳。”參見“ 送灶 ”。
《國語辭典》:送灶  拼音:sòng zào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俗。舊俗相傳玉皇大帝派灶神于人間鑒察眾人言行善惡,并于每年歲末返回天庭述職,故人們多于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以糖果祭祀灶神,稱為「送灶」。也稱為「送神」、「祭灶」、「小年」、「謝節(jié)」。
《國語辭典》:接灶  拼音:jiē zào
一種民間習俗。相傳灶神在除夕時,返回下界,繼續(xù)監(jiān)督人們,所以家家戶戶便在除夕時焚香祭灶,換貼一張新的灶神像,以迎接灶神。
《漢語大詞典》:馬料豆(馬料豆)
(1). 吳 地送灶時用的草料、青豆。 清 顧祿 清嘉錄·念四夜送灶:“稻草寸斷,和青豆,為神秣馬,具撒屋頂,俗呼馬料豆?!?br />(2).泥豆。一種近野生型的大豆??捎米骶G肥和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