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妾換馬
換佳人
赤驥換青娥
換馬邯鄲娼
換美妾
嬌姿駿骨
駿馬換蛾眉
愧青驪
龍媒欲換
驄子換
駿馬換妾
行雨水換追風(fēng)
相關(guān)人物曹彰
唐·李冗《獨(dú)異志》卷中
后魏曹彰性倜儻,偶逢駿馬愛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換,惟君所選?!柜R主因指一妓,彰遂換之。馬號(hào)曰「白鶻」。后因獵,獻(xiàn)于文帝。
《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愛妾換馬〉
《樂府解題》曰:「《愛妾換馬》,舊說淮南王所作,疑淮南王即劉安也。」古辭今不傳。
例句
千金駿馬換少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豹錢驄子能擎舉,兼著連乾許換無。
典故 穆王八駿
周王八駿
瑤池八駿
八駿蹄
穆馭
周王八馬
八駿駒
姬滿駿
芝田八駿
追穆后
西征瑤池
巡瑤水
相關(guān)人物周穆王
西王母
《列子集釋》卷三〈周穆王篇〉~90~
王大悅。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yuǎn)游。命駕八駿之乘,右服驊騮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羲,主車則造父為御,泰丙為右;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踰輪,左驂盜驪而右山子,柏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
《穆天子傳》卷一~8~
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踰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
《太平廣記》卷四百三十五〈畜獸二·馬·周穆王八駿〉~353~
周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馭八龍之馬,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霄,夜行萬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踰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云而趨;八名挾翼,身有肉翅。遍而駕焉,按轡徐行,以巡天下之域。穆王神智遠(yuǎn)謀,使轍?遍于四海,故絕地之物,不期而自報(bào)。(出王子年)
《昭明文選》卷四十六南朝齊·王元長(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穆滿八駿,如舞瑤水之陰。」唐·李善注引《穆天子傳》曰:「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固啤⒘甲ⅲ骸脯幩?,瑤池也?!?/span>
簡釋
八駿:指駿馬。唐韋應(yīng)物《酬鄭戶曹驪山感懷》:“萬馬自騰踏,八駿按轡行。”
例句
巡非瑤水遠(yuǎn),跡是雕墻后。
來參八駿列,不假貳師功。
將共兩驂爭舞,來隨八駿齊歌。
云隨夏后雙龍尾,風(fēng)逐周王八駿蹄。
八駿空往還,三山轉(zhuǎn)虧蔽。
不暇陪八駿,虜庭悲所遣。
八駿隨天子,群臣從武皇。
豈有四蹄疾于鳥,不與八駿俱先鳴。
不似勞車轍,空留八駿名。
兔不遲,烏更急,但恐穆王八駿,著鞭不及。
萬馬自騰驤,八駿按轡行。
穆王八駿超昆崙,安用冉冉孤生根。
典故 無雙國士
拜韓信
蕭何追韓信
寧郁郁久居此
韓侯將壇
相關(guān)人物劉邦(漢高祖)
蕭何
韓信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26~
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shù)十人,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股洗笈?,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股蠌?fù)罵曰:「諸將亡者以十?dāng)?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购卧唬骸钢T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jì)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雇踉唬骸肝嵋嘤麞|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jì)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雇踉唬骸肝釣楣詾閷??!购卧唬骸鸽m為將,信必不留?!雇踉唬骸敢詾榇髮??!购卧唬骸感疑?。」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shè)壇場,具禮,乃可耳?!雇踉S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例句
公議今如此,登壇到即行。
儒有登壇貴,何人得此功。
塞北征兒諳用劍,關(guān)西宿將許登壇。
帝命詩書將,登壇禮樂卿。
授鉞筑壇聞意旨,頹綱漏網(wǎng)期彌綸。
登壇名絕假,報(bào)主爾何遲。
牢落新燒棧,蒼茫舊筑壇。
故老思飛將,何時(shí)議筑壇。
五載登壇真宰相,六重分閫正司徒。
今朝拜韓信,計(jì)日斬成安。
位重登壇后,恩深弄印時(shí)。
將禮登壇盛,軍容出塞華。
不日即登壇,槍旗一萬竿。
遍命登壇將,巡封異姓王。
漫教韓信兵涂地,不及劉琨嘯解圍。
孫弘莫惜頻開閤,韓信終期別筑壇。
恨乏平戎策,慚登拜將壇。
典故上蔡門
黃犬悲
上蔡悲
李斯犬
上蔡黃犬
上蔡公子
黃犬應(yīng)聞笑李斯
東門犬(狗)
呼鷹上蔡頭
黃犬回頭
東門黃犬
思大東門
上蔡
李斯拘秦桎
李斯追悔
上蔡呼鷹
相關(guān)人物李斯
趙高
《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2539~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shí),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責(zé)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趙高治斯,榜掠千馀,不勝痛,自誣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負(fù)其辯,有功,實(shí)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從獄中上書曰:「臣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陜隘。先王之時(shí)秦地不過千里,兵數(shù)十萬。臣盡薄材,謹(jǐn)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脩甲兵,飾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脩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趙高使其客十馀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shí)對,輒使人復(fù)榜之。后二世使人驗(yàn)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dāng)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辜岸浪拱溉ㄖ刂?,則項(xiàng)梁已擊殺之。使者來,會(huì)丞相下吏,趙高皆妄為反辭。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hào)|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太平御覽》卷九百二十六〈羽族部十三·鷹〉~4245~2~
《史記》曰:「李斯臨刑,思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hào)|門,不可得矣?!?/span>
簡釋
黃犬悲:指為官受害而追悔莫及。宋蘇軾《雨中過舒教授》:“飛鳶悔前笑,黃犬悲晚悟。”
例句
赤龍已赴東方暗,黃犬徒懷上蔡悲。
青蠅豈獨(dú)悲虞氏,黃犬應(yīng)聞笑李斯。
秦家李斯早追悔,虛名撥向身之外。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門。
魚游滄海深,呼鷹過上蔡。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咸陽市上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
范曄顧其兒,李斯憶黃犬。
顧索素琴應(yīng)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
鄒衍銜悲系燕獄,李斯抱怨拘秦桎。
典故 婚嫁畢
向平婚嫁
了婚嫁
婚嫁了
婚嫁累
兒婚女嫁
畢婚姻
尚平婚嫁畢
嫁娶畢
昏嫁了
女嫁兒婚
子平婚嫁
婚娶未畢
未終婚嫁
向平事了
向平約
一婚倘畢
追尚子
子平嫁娶
子平窺破
昏嫁向平
門容向子過
尚平加累
十年婚嫁愿
向平多累
相關(guān)人物向長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向長〉~2758~
向長字子平,河內(nèi)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馀。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連年乃至,欲薦之于莽,固辭乃止。潛隱于家。讀易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菇ㄎ渲?,男女娶嫁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唐·李賢注引《高士傳》:「『向』字作『尚』?!?/span>
《昭明文選》卷二十六南朝宋·謝靈運(yùn)《初去郡》
「畢娶類尚子,薄游似邴生?!固?#183;李賢注:「嵇康《高士傳》曰:尚長,字子平,河內(nèi)人。隱避不仕,為子嫁娶畢,敕家事斷之,勿復(fù)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矣?!?/span>
簡釋
子平嫁娶:指兒女婚嫁。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寄舍弟》:“子平嫁娶貧中畢,元亮田園醉里歸?!?/p>
例句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yuǎn)公。
伏枕嗟公干,歸山羨子平。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陶公自放歸,尚平去有依。
尚平今何在,此意誰與論。
尚子不可見,蔣生難再逢。勝愜只自知,佳趣為誰濃。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覓仙兄。
尚平方畢娶,疏廣念歸期。
畢娶何時(shí)竟,消中得自由。
龐公竟獨(dú)往,尚子終罕遇。
欲追綿上隱,況近子平村。
待學(xué)尚平婚稼畢,渚煙溪月共忘機(jī)。
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
子平一去何時(shí)返,仲叔長游遂不來。
況無婚嫁累,應(yīng)拍尚平肩。
萬重云樹下,數(shù)畝子平居。
畢娶愿已果,養(yǎng)恬志寧違。
如今便可爾,何用畢婚嫁。
典故 蹈東海
卻秦
蹈滄海
恥帝秦
談笑卻秦軍
卻賞
魯連歸
滄海難追
蹈滄州
海見魯連心
魯連解圍
魯連遺風(fēng)
跳東海
一笑無秦帝
仲連逃海上
適趙解紛
終撓趙帝秦
仲連逃海
相關(guān)人物魯仲連
《戰(zhàn)國策》卷二十〈趙策·秦圍趙之邯鄲〉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于蕩陰,不進(jìn)。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qiáng)為帝,已而復(fù)歸帝,以齊故。今齊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fā)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蛊皆q豫未有所決。此時(shí)魯仲連適游趙,會(huì)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柰何?」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萬之眾于外,今又內(nèi)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zé)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為紹介而見之于先生?!蛊皆煲娦略茉唬骸笘|國有魯仲連先生者,今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交之于將軍?!剐略茉唬骸肝崧勽斨龠B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愿見魯仲連先生?!蛊皆唬骸竸偌纫研怪??!剐略茉S諾。魯連見新垣衍而無言。新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魯仲連曰:「世以鮑焦為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quán)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于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埂浜蠖拍?,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書曰:「……」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鼓俗詺ⅰA某莵y,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于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span>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魯仲連〉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fù)言帝秦。」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適會(huì)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軍,秦軍遂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魯連,魯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
簡釋
蹈海:指不畏強(qiáng)敵,寧死不屈。唐李白《送岑徵君歸鳴皋山》:“蹈海寧受賞,還山非問津。”
例句
莫學(xué)仲連逃海上,田單空愧取聊城。
誰云秦軍眾,摧卻魯連舌。
卻秦不受賞,擊晉寧為功。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卻秦。
魯連所以蹈東海,古往今來稱達(dá)人。
知愛魯連歸海上,肯令王剪在頻陽。
適趙非解紛,游燕往無說。
魯連未必蹈滄海,應(yīng)見麒麟新畫圖。
典故 赤松游
慕赤松
赤松期
赤松去
追赤松
從赤松游
松喬約
赤松志
覓松子
少傅赤松游
笑隨赤松
相關(guān)人物劉邦(漢高祖)
張良
王子喬
黃初平(赤松子)
《搜神記》卷一~
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shí)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不燒。至昆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fēng)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xí)r,復(fù)為雨師,游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jì)馬邑下,及立蕭何相國,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bào)讎彊秦,天下振動(dòng)。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閒事,欲從赤松子游耳?!鼓藢W(xué)辟谷,道引輕身。會(huì)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聽而食。
《昭明文選》卷一〈賦甲·京都上·兩都賦二首·西都賦〉~8~
騁文成之丕誕,馳五利之所刑。庶松喬之群類,時(shí)游從乎斯庭。實(shí)列仙之攸館,非吾人之所寧。唐·李善注引《列仙傳》曰:「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shí)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褂衷唬骸竿踝訂陶?,周靈王太子晉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例句
自有園公紫芝侶,仍追少傅赤松游。
向夕便思青瑣拜,近年尋伴赤松游。
倘因松子去,長與世人辭。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請君為蒼生,未可追赤松。
長懷赤松意,復(fù)憶紫芝歌。
少留青史筆,未敢赤松期。
已申黃石祭,方慕赤松仙。
甘心與陳阮,揮手謝松喬。
閑謠紫芝曲,歸夢赤松村。
東山有歸志,方接赤松游。
思君遠(yuǎn)寄西山藥,歲暮相期向赤松。 李德裕 憶金門舊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范恣滄波舟,張懷赤松列。
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待我辭人間,攜手訪松子。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
葉縣已泥丹灶畢,瀛洲當(dāng)伴赤松歸。
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
似聞昨者赤松子,恐是漢代韓張良。
先生赤松侶,混俗游人間。
相逢自是松喬侶,良會(huì)應(yīng)殊劉阮郎。
漢日唯聞白衣寵,唐年更睹赤松游。
老臣預(yù)陪縣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御寇馭泠風(fēng),赤松游紫煙。常疑此說謬,今乃知其然。
何必學(xué)留侯,崎嶇覓松子。
若不為松喬,即須作皋夔。
軒昊舊為侶,松喬難比肩。
多謝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露壇裝琬琰,真像寫松喬。
軒后三朝顧,赤松何足攀。
松喬若逢此,不復(fù)醉流霞。
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緬想赤松游,高尋白云逸。
平生白云志,早愛赤松游。
深居白云穴,靜注赤松經(jīng)。
官傳梅福政,縣顧赤松家。
明日尊前若相問,為言今訪赤松游。
典故 補(bǔ)東隅
東隅失
收拾桑榆
桑榆得
追桑榆
東隅有失
桑榆補(bǔ)東隅
東隅不可追
收桑俞
相關(guān)人物溤異
袁術(shù)
《后漢書》卷十七〈馮岑賈列傳·溤異〉~646~
異與赤眉遇于華陰,相拒六十馀日,戰(zhàn)數(shù)十合,降其將劉始、王宣等五千馀人。三年春,遣使者即拜異為征西大將軍。會(huì)鄧禹率車騎將軍鄧弘等引歸,與異相遇,禹、弘要異共攻赤眉。異曰:「異與賊相拒且數(shù)十日,雖屢獲雄將,馀眾尚多,可稍以恩信傾誘,難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諸將屯黽池要其東,而異擊其西,一舉取之,此萬成計(jì)也。」禹、弘不從。弘遂大戰(zhàn)移日,赤眉陽敗,棄輜重走。車皆載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饑,爭取之。赤眉引還擊弘,弘軍潰亂。異與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卻。異以士卒饑倦,可且休,禹不聽,復(fù)戰(zhàn),大為所敗,死傷者三千馀人。禹得脫歸宜陽。異棄馬步走上回溪阪,與麾下數(shù)人歸營。復(fù)堅(jiān)壁,收其散卒,招集諸營保數(shù)萬人,與賊約期會(huì)戰(zhàn)。使壯士變服與赤眉同,伏于道側(cè)。旦日,赤眉使萬人攻異前部,異裁出兵以救之。賊見埶弱,遂悉眾攻異,異乃縱兵大戰(zhàn)。日昃,賊氣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亂,赤眉不復(fù)識(shí)別,眾遂驚潰。追擊,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萬人。馀眾尚十馀萬,東走宜陽降。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荅大勛?!固?#183;李賢注:「《前書》谷子云曰:『太白出西方六十日,法當(dāng)參天;今已過期,尚在桑榆閒?!簧S苤^晚也。」
例句
無謀還有計(jì),春谷種桑榆。
東隅有失誰能免,北叟之言豈便無。
桑榆儻可收,愿寄相思字。
《論語注疏·顏淵》~07~
「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弧谷龂?#183;何晏《集解》引東漢·鄭玄曰:「過言一出,駟馬追之不及?!?/span>
《說苑》卷十六〈談叢〉~547~
口者,關(guān)也;舌者,機(jī)也。出言不當(dāng),四馬不能追也。口者,關(guān)也;舌者,兵也;出言不當(dāng),反自傷也。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發(fā)于邇,不可止于遠(yuǎn)。夫言行者君子之樞機(jī),樞機(jī)之發(fā),榮辱之本也,可不慎乎?故蒯子羽曰:「言猶射也。栝既離弦,雖有所悔焉,不可從而追已?!乖娫唬骸赴坠缰?,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晉書》卷一〈高祖宣帝紀(jì)〉~0~
景初二年,帥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發(fā)自京都。車駕送出西明門,詔弟孚、子師送過溫,賜以谷帛牛酒,敕郡守典農(nóng)以下皆往會(huì)焉。見父老故舊,宴飲累日。帝嘆息,悵然有感,為歌曰:「天地開辟,日月重光。遭遇際會(huì),畢力遐方。將掃群穢,還過故鄉(xiāng)。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顾爝M(jìn)師,經(jīng)孤竹,越碣石,次于遼水。文懿果遣步騎數(shù)萬,阻遼隧,堅(jiān)壁而守,南北六七十里,以距帝。帝盛兵多張旗幟出其南,賊盡銳赴之。乃泛舟潛濟(jì)以出其北,與賊營相逼,沈舟焚梁,傍遼水作長圍,棄賊而向襄平。諸將言曰:「不攻賊而作圍,非所以示眾也?!沟墼唬骸纲\堅(jiān)營高壘,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計(jì),此王邑所以恥過昆陽也。古人曰,敵雖高壘,不得不與我戰(zhàn)者,攻其所必救也。賊大眾在此,則巢窟虛矣。我直指襄平,則人懷內(nèi)懼,懼而求戰(zhàn),破之必矣?!顾煺嚩^。賊見兵出其后,果邀之。帝謂諸將曰:「所以不攻其營,正欲致此,不可失也。」乃縱兵逆擊,大破之,三戰(zhàn)皆捷。賊保襄平,進(jìn)軍圍之。初,文懿聞魏師之出也,請救于孫權(quán)。權(quán)亦出兵遙為之聲援,遺文懿書曰:「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深為弟憂之?!箷?huì)霖潦,大水平地?cái)?shù)尺,三軍恐,欲移營。帝令軍中敢有言徙者斬。都督令史張靜犯令,斬之,軍中乃定。賊恃水,樵牧自若。諸將欲取之,皆不聽。司馬陳圭曰:「昔攻上庸,八部并進(jìn),晝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堅(jiān)城,斬孟達(dá)。今者遠(yuǎn)來而更安緩,愚竊惑焉。」帝曰:「孟達(dá)眾少而食支一年,吾將士四倍于達(dá)而糧不淹月,以一月圖一年,安可不速?以四擊一,正令半解,猶當(dāng)為之。是以不計(jì)死傷,與糧競也。今賊眾我寡,賊饑我飽,水雨乃爾,功力不設(shè),雖當(dāng)促之,亦何所為。自發(fā)京師,不憂賊攻,但恐賊走。今賊糧垂盡,而圍落未合,掠其牛馬,抄其樵采,此故驅(qū)之走也。夫兵者詭道,善因事變。賊憑眾恃雨,故雖饑?yán)?,未肯束手,?dāng)示無能以安之。取小利以驚之。非計(jì)也?!钩⒙剮熡鲇?,咸請召還。天子曰:「司馬公臨危制變,計(jì)日擒之矣。」既而雨止,遂合圍。起土山地道,楯櫓鉤橦,發(fā)矢石雨下,晝夜攻之。時(shí)有長星,色白,有芒鬣,自襄平城西南流于東北,墜于梁水,城中震懾。文懿大懼,乃使其所署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乞降,請解圍面縛。不許,執(zhí)建等,皆斬之。檄告文懿曰:「昔楚鄭列國,而鄭伯猶肉袒牽羊而迎之。孤為王人,位則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圍退舍,豈楚鄭之謂邪!二人老耄,必傳言失旨,已相為斬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決者來?!刮能矎?fù)遣侍中衛(wèi)演乞剋日送任。帝謂演曰:「軍事大要有五,能戰(zhàn)當(dāng)戰(zhàn),不能戰(zhàn)當(dāng)守,不能守當(dāng)走,馀二事惟有降與死耳。汝不肯面縛,此為決就死也,不須送任?!刮能补ツ蠂怀觯劭v兵擊敗之,斬于梁水之上星墜之所。既入城,立兩標(biāo)以別新舊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馀人皆殺之,以為京觀。偽公卿已下皆伏誅,戮其將軍畢盛等二千馀人。收戶四萬,口三十馀萬。初,文懿篡其叔父恭位而囚之。及將反,將軍綸直、賈范等苦諫,文懿皆殺之。帝乃釋恭之囚,封直等之墓,顯其遺嗣。令曰:「古之伐國,誅其鯨鯢而已,諸為文懿所詿誤者,皆原之。中國人欲還舊鄉(xiāng),恣聽之?!箷r(shí)有兵士寒凍,乞襦,帝弗之與?;蛟唬骸感叶喙蜀啵梢再n之?!沟墼唬骸格嗾吖傥铮顺紵o私施也。」乃奏軍人年六十已上者罷遣千馀人,將吏從軍死亡者致喪還家。遂班師。天子遣使者勞軍于薊,增封食昆陽,并前二縣。初,帝至襄平,夢天子枕其膝,曰:「視吾面?!箓a視有異于常,心惡之。先是,詔帝便道鎮(zhèn)關(guān)中;及次白屋,有詔召帝,三日之間,詔書五至。手詔曰:「間側(cè)息望到,到便直排閤入,視吾面?!沟鄞箦?,乃乘追鋒車晝夜兼行,自白屋四百馀里,一宿而至。
《晉書》卷二十五〈輿服志〉~762~
追鋒車,去小平蓋,加通幰,如軺車,駕二。追鋒之名,蓋取其迅速也,施于戎陣之間,是為傳乘。
《漢書》卷九十七上〈外戚列傳上·孝宣許皇后〉~3964~
孝宣許皇后,元帝母也。父廣漢,昌邑人,少時(shí)為昌邑王郎。從武帝上甘泉,誤取它郎鞍以被其馬,發(fā)覺,吏劾從行而盜,當(dāng)死,有詔募下蠶室。后為宦者丞。上官桀謀反時(shí),廣漢部索,其殿中廬有索長數(shù)尺可以縛人者數(shù)千杖,滿一篋緘封,廣漢索不得,它吏往得之。廣漢坐論為鬼薪,輸掖庭,后為暴室嗇夫。時(shí)宣帝養(yǎng)于掖庭,號(hào)皇曾孫,與廣漢同寺居。時(shí)掖庭令張賀,本衛(wèi)太子家吏,及太子敗,賀坐下刑,以舊恩養(yǎng)視皇曾孫甚厚。及曾孫壯大,賀欲以女孫妻之。是時(shí),昭帝始冠,長八尺二寸。賀弟安世為右將軍,與霍將軍同心輔政,聞賀稱譽(yù)皇曾孫,欲妻以女,安世怒曰:「曾孫乃衛(wèi)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縣官,足矣,勿復(fù)言予女事?!褂谑琴R止。時(shí)許廣漢有女平君,年十四五,當(dāng)為內(nèi)者令歐侯氏子?jì)D。臨當(dāng)入,歐侯氏子死。其母將行卜相,言當(dāng)大貴,母獨(dú)喜。賀聞許嗇夫有女,乃置酒請之,酒酣,為言「曾孫體近,下人,乃關(guān)內(nèi)侯,可妻也?!箯V漢許諾。明日嫗聞之,怒。廣漢重令為介,遂與曾孫,一歲生元帝。數(shù)月,曾孫立為帝,平君為婕妤。是時(shí),霍將軍有小女,與皇太后有親。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shí)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婕妤為皇后。
簡釋
思故劍:喻不忘舊日情愛。唐王昌齡《行路難》:“一聞漢主思故劍,使妾長嗟萬古魂。”
故劍:喻稱結(jié)發(fā)妻子。唐駱賓工《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倒提新締成謙謙,翻將故劍作平平?!?/p>
例句
一聞漢主思故劍,使妾長嗟萬古魂。
急宣求故劍,冥契得遺簪。
莫道新縑長絕比,猶逢故劍會(huì)相追。
倒提新縑成慊慊,翻將故劍作平平。
《毛詩正義》卷六之一〈國風(fēng)·唐風(fēng)·蟋蟀〉~26~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典故 徐福樓船
童男丱女
五百童女
徐福一去
海中童丱
秦帝使
求藥使
徐福竟何成
徐福求藥
徐生跡
追徐福
徐韨邀
徐韨載女
徐福不得仙
相關(guān)人物徐福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
二十八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萬物之紀(jì)?!R人徐韨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韨發(fā)童男女?dāng)?shù)千人,入海求仙人。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3086~
又使徐福入海求神異物,還為偽辭曰:『臣見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埂溉旰吻??」曰:「愿請延年益壽藥?!股裨唬骸溉昵赝踔Y薄,得觀而不得取?!辜磸某紪|南至蓬萊山,見芝成宮闕,有使者銅色而龍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問曰:「宜何資以獻(xiàn)?」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與百工之事,即得之矣?!埂磺鼗实鄞笳f,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谷種種百工而行。
例句
石橋東望海連天,徐??諄聿坏孟?。
徐韨載秦女,樓船幾時(shí)回。
徐福竟何成,羨門徒空言。
徐福文成多誑誕,上元太一虛祈禱。
六國英雄漫多事,到頭徐福是男兒。
亦留仙訣在人間,齧鏃終言藥非道。始皇不得此深旨,遠(yuǎn)遣徐福生憂惱。
李斯不向倉中悟,徐福應(yīng)無物外游。
淮王身死桂樹折,徐福一去音書絕。
管寧雖不偶,徐韨儻相邀。
《太平御覽》卷八百九十七〈獸部九·馬五〉~43~
晉·崔豹《古今注》:「秦始皇有七名馬,一曰追風(fēng),二曰逐兔,三曰躡影,四曰追電,五曰飛翮,六曰銅雀,七曰晨鳧?!?/span>
《抱樸子外篇》上冊〈君道卷五〉~204~
市馬骨,以招追風(fēng)之駿。軾怒?以勸勇,避螳螂以勵(lì)武。聆公廬之讜言,容保申之正直。剔腹背無益之毛,攬六翮淩虛之用。烹如簧以謐司原之箴,折菀渃以迪梁伯之美。放丹姬以弭婉孌之迷,退子瑕以杜馀桃之惑。藏淵中之魚,操利器之柄。勿憚徙薪之煩,以省焦?fàn)€之費(fèi)。鼓廉恥之陶冶,明考試之準(zhǔn)的。
《劉子·知人》
故孔方諲之相馬也,雖未追風(fēng)逐電,絕塵滅影,而迅足之勢,故已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