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82,分99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共話連床雨(又作:連床談至?xí)裕?/a>
范祁連
魯連書(又作:魯連箭 ...)
戍瓜
連枝樹(又作:連理樹枝)
惠連
愧惠連(又作:惠連清興)
火燒連云棧
濟江篇
玉樹連
玉連環(huán)(又作:解連環(huán) ...)
萬株連綺,人墮鶯飛
連錢貴
連江鎖
連宵桑下
典故  
弟兄對榻
 
共話連床雨
 
連床談至?xí)?/div>
相關(guān)人物
韋應(yīng)物


《全唐詩》卷一百八十八 韋應(yīng)物〈示全真元常〉【案:元常。趙氏生?!?/span>
余辭郡符去,爾為外事牽。寧知風雪夜,復(fù)此對床眠。始話南池飲,更詠西樓篇。無將一會易,歲月坐推遷。

簡釋

對床夜雨:喻好友、兄弟的歡聚。宋蘇軾《送劉寺丞赴余姚》:“中和堂后石捕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例句

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 白居易 雨中招張司業(yè)宿

對床定悠悠,夜雨空蕭瑟。 蘇軾 東府雨中別子由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 蘇軾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典故
范祁連

相關(guān)人物
范羌

參考典故
范羌歸


《后漢書》卷十九〈耿弇列傳·(國弟子)耿恭〉~722~
會關(guān)寵已歿,蒙等聞之,便欲引兵還。先是恭遣軍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隨王蒙軍俱出塞。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36~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媯水北。其南則大夏,西則安息,北則康居。行國也,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萬。故時彊,輕匈奴,及冒頓立,攻破月氏,至匈奴老上單于,殺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閒,及為匈奴所敗,乃遠去,過宛,西擊大夏而臣之,遂都媯水北,為王庭。其馀小眾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唐·張守節(jié)正義:「初,月氏居敦煌以東,祁連山以西。敦煌郡今沙州。祁連山在甘州西南。」

例句

還將張博望,直救范祁連。 楊凝 從軍行

典故 
飛一箭
 
下聊城
   
聊城矢
 
射聊城
  
破聊城
 
聊城功
 
一箭書
 
聊城笴
 
魯連射書
  
一矢解世紛
 
一矢聊城飛去
  
箭鏃無書
 
魯連乘舟
 
魯連箭書
 
田單慚取聊
 
下燕城
 
一發(fā)下城

相關(guān)人物
田單
 
魯仲連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
其后二十馀年,燕將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因保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書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卻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敗名滅,后世無稱焉,非智也。三者世主不臣,說士不載,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今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不再至,愿公詳計而無與俗同。且楚攻齊之南陽,魏攻平陸,而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小,不如得濟北之利大,故定計審處之。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衡秦之勢成,楚國之形危;齊棄南陽,斷右壤,定濟北,計猶且為之也。且夫齊之必決于聊城,公勿再計。今楚魏交退于齊,而燕救不至。以全齊之兵,無天下之規(guī),與聊城共據(jù)期年之敝,則臣見公之不能得也。且燕國大亂,君臣失計,上下迷惑,栗腹以十萬之眾五折于外,以萬乘之國被圍于趙,壤削主困,為天下僇笑。國敝而禍多,民無所歸心。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齊之兵,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外之心,是孫臏之兵也。能見于天下。雖然,為公計者,不如全車甲以報于燕。車甲全而歸燕,燕王必喜;身全而歸于國,士民如見父母,交游攘臂而議于世,功業(yè)可明。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yǎng)百姓以資說士,矯國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棄世,東游于齊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衛(wèi),世世稱孤,與齊久存,又一計也。此兩計者,顯名厚實也,愿公詳計而審處一焉。且吾聞之,規(guī)小節(jié)者不能成榮名,惡小恥者不能立大功。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鉤,篡也;遺公子糾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世主不臣而鄉(xiāng)里不通。鄉(xiāng)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齊,則亦名不免為辱人賤行矣。臧獲且羞與之同名矣,況世俗乎!故管子不恥身在縲紲之中而恥天下之不治,不恥不死公子糾而恥威之不信于諸侯,故兼三行之過而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曹子為魯將,三戰(zhàn)三北,而亡地五百里。鄉(xiāng)使曹子計不反顧,議不還踵,刎頸而死,則亦名不免為敗軍禽將矣。曹子棄三北之恥,而退與魯君計?;腹煜拢瑫T侯,曹子以一劍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壇坫之上,顏色不變,辭氣不悖,三戰(zhàn)之所亡一朝而復(fù)之,天下震動,諸侯驚駭,威加吳、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節(jié)也,以為殺身亡軀,絕世滅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終身之名;棄忿悁之節(jié),定累世之功。是以業(yè)與三王爭流,而名與天壤相斃也。愿公擇一而行之。燕將見魯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殺虜于齊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鼓俗詺?。聊城亂,田單遂屠聊城。歸而言魯連,欲爵之。魯連逃隱于海上,曰:「吾與富貴而詘于人,寧貧賤而輕世肆志焉?!?/span>
《戰(zhàn)國策》卷十三〈齊六·逍遙論〉
初,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不敢歸。田單攻之歲馀,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魯連乃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曰:「吾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燕將曰:「敬聞命矣!」因罷兵到讀[一]而去。故解齊國之圍,救百姓之死,仲連之說也。

簡釋

魯連箭:喻指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唐李白《江夏寄漢陽輔錄事》:“‘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p>


例句

秋深為爾持圓扇,莫忘魯連飛一箭。 劉商 賦得賦雉歌送楊協(xié)律表弟赴婚期

莫學(xué)仲連逃海上,田單空愧取聊城。 劉長卿 送盧侍御赴河北

投閣嗤揚子,飛書代魯連。 張繼 酬李書記校書越城秋夜見贈

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 李白 奔亡道中五首之三

君草陳琳檄,我書魯連箭。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暫屈汾陽駕,聊飛燕將書。 杜甫 收京三首之一

系書請問燕耆舊,今日何須十萬兵。 杜甫 漁陽

不然學(xué)仲連,一發(fā)下燕城。 白居易 答箭鏃

星飛龐統(tǒng)驥,箭發(fā)魯連書。 錢起 送屈突司馬充安西書記

典故
戍瓜
  
及瓜代
  
及瓜歸
 
隨瓜卸
  
相關(guān)人物
連稱
 
齊侯


《春秋左傳正義》卷八〈莊公·傳八年〉~43~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于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為夫人。

簡釋

瓜時:指七月。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瓜時猶旅寓,萍泛苦夤緣?!?/p>


例句

過午方始飯,經(jīng)時旋及瓜。 岑參 與鮮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水國生秋草,離居再及瓜。 張說 岳州作

月蝕西方破敵時,及瓜歸日未應(yīng)遲。 李白 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

名須麟閣上,好去及瓜還。 貫休 送人征蠻

蓬轉(zhuǎn)俱行役,瓜時獨未還。 駱賓王 在軍中贈先還知己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 駱賓王 晚度天山有懷京邑

典故    
雙棲蝶
  
韓侯婦
 
韓憑恨
 
韓憑蛺蝶
 
韓憑相思
 
連理樹枝
 
相關(guān)人物
宋康王
 
韓憑


《搜神記》卷十一~85~
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王囚之,論為城旦。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既而王得其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志也。」俄而憑乃自殺。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于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雇跖ヂ?,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冢合,則吾弗阻也。」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埂赶嗨肌怪?,起于此也。南人謂:此禽即韓憑夫婦之精魂。今睢陽有韓憑城,其歌謠至今猶存。

簡釋

相思樹:詠男女愛情。唐王初《即夕》:“月明休近相思樹,恐有韓憑一處棲?!?/p>


例句

月明休近相思樹,恐有韓憑一處棲。 王初 即夕

韓憑舞羽身猶在,素女商弦調(diào)未殘。 王初 青帝

可中得似紅兒貌,若遇韓朋好殺伊。 羅虬 比紅兒詩之七十

不學(xué)韓侯婦,銜冤報宋王。 邵謂 金谷園懷古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謝惠連


《南史》卷十九《謝方明傳》附《謝惠連傳》
子惠連,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嘉賞之,云「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語」。嘗于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本州辟主簿,不就?!纹吣?,方為司徒彭城王義康法曹行參軍?!湮纳趺?。又為雪賦,以高麗見奇。靈運見其新文,每曰「張華重生,不能易也」。文章并行于世,年三十七卒。

例句

惠連仍有作,知得從兄酬。 司空曙 送魏季羔游長沙覲兄

輔嗣外生還解易,惠連群從總能詩。 李嘉祐 與從弟正字從兄兵曹宴集林園

爾則吾惠連,吾非爾康樂。 李白 尋陽送弟昌峒鄱陽司馬作

置酒送惠連,吾家稱白眉。 李白 涇川送族弟錞

迢迢千里月,應(yīng)與惠連同。 李華 寄從弟

報與惠連詩不惜,知吾斑鬢總?cè)玢y。 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別駕將中丞命赴江陵起居衛(wèi)尚書太夫人因示從弟行軍司馬佐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王維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不有惠連同此景,江南歸思幾般深。 翁承贊 對雨述懷示弟承檢

雅論承安石,新詩與惠連。 韓翃 家兄自山南罷歸獻詩敘事

典故
愧惠連
 
惠連清興

相關(guān)人物
謝惠連


《昭明文選》卷十三南朝宋·謝惠連《雪賦》
注引沈約《宋書》曰:謝惠連,陳郡陽夏人也。幼而聰敏,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深加知賞,本州辟主簿,不就,后為司徒彭城王法曹。為雪賦,以高麗見奇,年二十七卒。

例句

念物希周穆,含毫愧惠連。 李咸用 雪十二韻

惠連發(fā)清興,袁安念高臥。 高適 苦雪四首之二

典故
張良燒棧
 
火燒連云棧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張良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鼓艘札R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fā)兵北擊齊。

例句

黥布開關(guān),張良燒棧。 李瀚 蒙求

典故
濟江篇

相關(guān)人物
謝惠連
 
謝靈運


《昭明文選》卷二十五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
傾想遲嘉音,果枉濟江篇。
《昭明文選》卷二十五南朝宋·謝惠連《西陵遇風獻康樂》
昨發(fā)浦陽汭,今宿浙江湄。屯云蔽曾嶺,驚風涌飛流。零雨潤墳澤,落雪灑林丘。浮氛晦崖巘,積素惑原疇。曲汜薄停旅,通川絕行舟。臨津不得濟,佇楫阻風波。

例句

濟江篇已出,書府俸猶貧。 耿湋 送郭正字歸郢上

歸來莫忘此,兼示濟江篇。 高適 秦中送李九赴城

典故
玉樹連
 
瓊樹倚
  
身倚玉
  
蒹葭瓊樹
 
偎瓊樹

相關(guān)人物
夏侯玄
 
曹睿(魏明帝)
 
毛曾


《世說新語》下卷上《容止》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鼓铣?#183;劉孝標注引《魏志》曰:「玄為黃門侍郎,與毛曾并坐。玄甚恥之,曾說形于色。」
《三國志》卷九〈魏書·夏侯尚·(子)夏侯玄〉~295~
玄字太初。少知名,弱冠為散騎黃門侍郎。嘗進見,與皇后弟毛曾并坐,玄恥之,不悅形之于色。明帝恨之,左遷為羽林監(jiān)。正始初,曹爽輔政。玄,爽之姑子也。累遷散騎常侍、中護軍。

例句

共濟已驚依玉樹,隨流還許醉金觴。 劉威 晚春陪王員外東塘游宴

小小豫章甲,纖纖玉樹姿。 孟郊 子慶詩

倚玉甘無路,穿楊卻未期。 李昌符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輩宣恩感謝

倚玉交文友,登龍年月久。 李端 慈恩寺懷舊

若教親玉樹,情愿作蒹葭。 李群玉 龍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

露重金泥冷,杯闌玉樹斜。 李賀 答贈

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杜甫 飲中八仙歌

倚玉甘無路,穿楊卻未期。 楊凝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輩宣恩感謝

倚玉翻成難,投磚敢望酬。 盧綸 臥病寓居龍興觀枉馮十七著作書知罷攝洛陽赴緱氏因題十四韻寄馮生并贈喬尊師

醉來倚玉無馀事,目送歸鴻笑復(fù)歌。 錢起 仲春宴王補闕城東小池

皇枝雙玉樹,吏道二梅仙。 錢起 李四勸為尉氏尉李七勉為開封尉(惟伯與仲有令譽因美之)

楚山清洛兩無期,夢里春風玉樹枝。 鮑溶 寄薛膺昆季

典故  
連環(huán)結(jié)
 
連環(huán)解
 
連環(huán)玉
 
連環(huán)難解
 
連環(huán)情未已
 
齊后解環(huán)

相關(guān)人物
君王后
 
秦始皇


《戰(zhàn)國策》卷十三〈齊策六·齊閔王之遇殺〉~472~
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huán),曰:「齊多知,而解此環(huán)不?」君王后以示群臣,解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

例句

水精如意玉連環(huán),下蔡城危莫破顏。 李商隱 贈歌妓二首

再三為謝齊皇后,要解連環(huán)別與人。 羅虬 比紅兒詩之四十一

典故
金谷先春
 
萬株連綺,人墮鶯飛


《藝文類聚》卷八十六〈巢部上·梅〉~472~
〈梅花落〉詩:臘月正月早驚春,眾花未發(fā)梅花新。梅花芬芳臨玉臺,朝攀晚折還復(fù)開。滿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樹下宜歌舞。金谷萬株連綺甍,梅花隱處隱嬌鶯。桃李佳人欲相照,摘蕊牽花來并笑。楊柳條青樓上輕,梅花色白雪中明。橫笛短簫悽復(fù)咽,誰知柏梁聲不絕。
典故
錦障泥
 
馬惜障泥
 
障泥未解
 
連錢貴

相關(guān)人物
王濟之


《世說新語》下卷上《術(shù)解》
王武子善解馬性。嘗乘一馬,箸連錢障泥。前有水,終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故谷私馊?,便徑渡。

例句

豈獨連錢貴,酬恩更代勞。 霍聰 驄馬

典故
千尋鐵鎖
 
王浚樓船
  
千尋鎖
 
鐵鎖沈江
 
晉龍驤
 
樓船鐵鎖
 
鐵索千尋
 
鐵鎖樓船
 
連江鎖
 
龍驤下三蜀
 
難鎖長江斷
 
千尋橫鐵鎖
 
益部龍驤
 
鐵索千尋沉江底
  
鐵鎖沈天塹

相關(guān)人物
王浚


《晉書》卷四十二〈王浚列傳〉~209~
太康元年正月,浚發(fā)自成都,率巴東監(jiān)軍、廣武將軍唐彬攻吳丹楊,克之,擒其丹楊監(jiān)盛紀。吳人于江險磧要害之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D俗鞔蠓?shù)十,亦方百馀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馀丈,大數(shù)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于是船無所礙。二月庚申,克吳西陵,獲其鎮(zhèn)南將軍留憲、征南將軍成據(jù)、宜都太守虞忠。壬戌,克荊門、夷道二城,獲監(jiān)軍陸晏。乙丑,克樂鄉(xiāng),獲水軍督陸景。平西將軍施洪等來降。乙亥,詔進浚為平東將軍、假節(jié)、都督益梁諸軍事。

例句

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劉禹錫 西塞山懷古

典故 
桑下戀
 
三宿桑下
 
桑下宿
 
三宿空桑
 
空桑三宿
 
桑間三宿
 
桑下一宿
 
連宵桑下
 
戀林中桑
 
山下成三宿


《后漢書》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傳下·襄楷〉~082~
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殺罰過理,既乖其道,豈獲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顾觳豁碇?。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艷婦,極天下之麗,甘肥飲美,單天下之味,柰何欲如黃老乎?唐·李賢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經(jīng)三宿便即移去,示無愛戀之心也?!?/span>

簡釋

三宿戀:喻指對人或事物有眷戀之心。清姚鼐《答孫補山中丞見懷》:“我欲更除三宿戀,就公新治乞壇經(jīng)?!?/p>

《漢語大詞典》:對床夜雨(對牀夜雨)
風雨之夜,兩人對床而眠。喻親友相聚的歡悅。 唐 白居易 《雨中招張司業(yè)宿》:“能來同宿否,聽雨對牀眠?!?宋 蘇軾 《送劉寺丞赴馀姚》:“中和堂后石楠樹,與君對牀聽夜雨?!?宋 蘇轍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詩:“射策當年偶一時,對牀夜雨失前期?!眳⒁姟?對牀 ”。
《漢語大詞典》:對床(對牀)
兩人對床而臥。喻相聚的歡樂。 唐 韋應(yīng)物 《示全真元?!?/a>詩:“寧知風雪夜,復(fù)此對牀眠?!?宋 陸游 《訪僧支提寺》詩:“共夜不知紅燭短,對牀空嘆白云深?!?金 元好問 《寄答景元兄》詩:“故人相念不相忘,頻著書來約對牀?!?郁達夫 《寄養(yǎng)吾二兄》詩:“來歲秋風思返棹,對牀應(yīng)得話沉淪。”
分類:相聚歡樂
《國語辭典》:風雨對床(風雨對床)  拼音:fēng yǔ duì chuáng
原指朋友相聚,對床共語。語本唐。韋應(yīng)物 示全真元常詩:「寧知風雪夜,復(fù)此對床眠?!购蟊扔餍值芑蛴H友團聚重逢,傾心交談之情。宋。蘇轍 舟次磁湖前篇自賦后篇次韻:「夜深魂夢先飛去,風雨對床聞曉鐘?!挂沧鳌笇Υ诧L雨」、「對床夜語」、「夜雨對床」。
《漢語大詞典》:一笴
(1).一支箭。笴,箭桿。儀禮·鄉(xiāng)射禮:“君射則為下射,上射退於物一笴,既發(fā)則答君而俟。”遼史·耶律曷魯傳:“攻莫能下,命 曷魯 持一笴往諭之?!?br />(2).表數(shù)量。猶言一桿。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則被他一騎馬,一笴鎗,衝突將來,殺的人人退縮,個個奔逃?!?/div>
分類:數(shù)量
《漢語大詞典》:燕將書(燕將書)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燕 將攻下 聊城 , 聊城 人或讒之 燕 , 燕 將懼誅,因保守 聊城 ,不敢歸。 齊 田單 攻 聊城 歲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魯連 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 燕 將…… 燕 將見 魯連 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 燕 ,已有隙,恐誅;欲降 齊 ,所殺虜於 齊 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俗詺??!焙笠浴把鄬敝竸駳w或勸降的書信。 北周 庾信 《燕歌行》:“屬國征戍久離居, 陽關(guān) 音信絶能疏。愿得 魯連 飛一箭,持寄思歸 燕 將書。” 唐 杜甫 《收京》詩之一:“暫屈 汾陽 駕,聊飛 燕 將書?!?仇兆鰲 注引 朱鶴齡 曰:“自 香積寺 北之捷,王師振威,賊徒膽落, 嚴莊 來降, 思明 納款, 河 北事勢,折簡可定,故用 仲連 射書事?!?/div>
分類:書信
《漢語大詞典》:系書(繫書)
見“ 繫帛書 ”。
《漢語大詞典》:系帛書(繫帛書)
謂縛帛書于雁足以傳音信。漢書·蘇武傳:“﹝ ?;?﹞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楊炯 《送東海孫尉詩序》:“但當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書;夕望牽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書 ”。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裂帛繫書,誓還 漢 恩?!?/div>
《國語辭典》:飛書(飛書)  拼音:fēi shū
1.匿名的書信?!逗鬂h書。卷一○?;屎蠹o上。章德竇皇后紀》:「八年,乃作飛書以陷竦,竦坐誅,貴人姊妹以憂卒?!挂沧鳌蛤銞l」。
2.急速遞送書函?!稌x書。卷二三。樂志下》:「飛書告喻,響應(yīng)來同?!?/div>
《漢語大詞典》:魯連書(魯連書)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齊 田單 攻 聊城 歲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魯連 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 燕 將…… 燕 將見 魯連 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 燕 ,已有隙,恐誅;欲降 齊 ,所殺虜於 齊 甚眾,恐已降而后見辱。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俗詺?。 聊城 亂, 田單 遂屠 聊城 。”后以“魯連書”謂以文克敵,不戰(zhàn)而勝。 唐 李白 《奔亡道中》詩之三:“仍留一隻箭,未射 魯連 書。” 宋 蘇軾 《送蔣穎叔帥熙河》詩:“愿為 魯連 書,一射 聊城 笴?!?/div>
分類:克敵
《漢語大詞典》:魯連箭(魯連箭)
同“ 魯連書 ”。 唐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詩:“君草 陳琳 檄,我書 魯連 箭。”
《國語辭典》:及瓜  拼音:jí guā
1.瓜熟的時節(jié)。指約定的時間。唐。駱賓王晚度天山有懷京邑〉詩:「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br />2.女子年滿十六歲。泛指成年。
《國語辭典》:及瓜而代  拼音:jí guā ér dài
原指兩人輪流戍守一地,而相約每年瓜熟時前往交接。語出《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癸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后指任期屆滿時,由他人來接替。宋。陳師道〈代罷郡謝執(zhí)政書〉:「顧無施設(shè)之勞,不覺歲時之逝。及瓜而代,曾不滯留,奉身以還,又逃罪戾?!?/div>
《國語辭典》:瓜時(瓜時)  拼音:guā shí
任期屆滿之日。參見「瓜代」條。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初筮民曹姑小試,骎骎相及瓜時。」
《國語辭典》:瓜代  拼音:guā dài
本指瓜熟時赴戍,來年瓜熟時再派人接替。語出《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弧购蟊扔鞴ぷ髌跐M,換人接替?!段拿餍∈贰返诙呕兀骸高@時適逢瓜代回國,到京覆命。」
《國語辭典》:瓜期  拼音:guā qí
任滿更代之期。參見「瓜代」條?!陡;萑珪?。卷三二。升遷部。清錢糧》:「然此務(wù)宜留心于瓜期將屆之前,恐遲,則時日倉卒,料理之弗遑耳?!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某任都城隍已滿,乞公早赴瓜期。」
《國語辭典》:相思樹(相思樹)  拼音:xiāng sī shù
1.植物名。豆科相思樹屬,常綠喬木。初生葉二回羽狀,假葉單葉狀,狹長,互生。頭狀花序金黃色,腋生。莢果扁平,線形,種子七至八粒。常作為行道樹及庇陰樹。材質(zhì)為良好家具及薪炭材料。
2.傳說中為戰(zhàn)國宋康王的舍人韓朋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之樹。韓朋娶妻何氏,妻美,后為康王所奪,韓朋含怨自殺,妻亦隨之??低醮笈鼉哨O嗤?,隔夜冢上長出梓木,樹棲鴛鴦,常交頸悲鳴。宋人哀之,遂稱其木為「相思樹」。見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一。
《國語辭典》:連枝樹(連枝樹)  拼音:lián zhī shù
比喻恩愛夫妻。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短??崎L不出連枝樹,漚麻坑養(yǎng)不活比目魚?!姑鳌丁督鹜衽畫杉t記》:「你不肯壘花臺,裝繡檻,灌香泥,壅宿土,趁東風培養(yǎng)起連枝樹?!?/div>
《漢語大詞典》:青陵粉蝶
太平寰宇記卷十四引 晉 干寶 搜神記:“大夫 韓憑 取妻美, 宋康王 奪之, 憑 怨王,自殺,妻腐其衣,與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攬之,著手化為蝶?!焙笠蛞浴扒嗔攴鄣敝鸽x別的妻室。 唐 李商隱 《蜂》詩:“ 青陵 粉蝶休離恨,長定相逢二月中。” 劉學(xué)鍇 等集解:“末聯(lián)‘青陵粉蝶’喻指妻室,謂其不必離恨重重,二月春回日暖,自當‘蜂’‘蝶’相逢也,此慰之之語。”
分類:離別妻室
《漢語大詞典》:韓憑(韓憑)
亦作“ 韓馮 ”。亦作“ 韓朋 ”。
(1).相傳 戰(zhàn)國 時 宋 康王 舍人 韓憑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奪之。 憑 怨,王囚之,淪為城旦。 憑 自殺。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下,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于帶,愿以尸骨賜 憑 合葬。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于兩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 宋 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見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中、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引此作“韓朋”,藝文類聚卷九二引 三國 魏文帝 《列異傳》、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晉 干寶 搜神記作“韓馮”。后用為男女相愛、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陳所聞 《秋夜聞?wù)琛て伝亍?/span>曲:“打鴛鴦分散 韓朋 ,驚蝴蝶不逐 莊生 ?!?清 納蘭性德 《減字木蘭花》詞:“若解相思,定與 韓憑 共一枝。”
(2).借指鴛鴦。 北周 庾信 《鴛鴦賦》:“共飛詹瓦,全開 魏 宮;俱棲梓樹,堪是 韓馮 ?!?唐 李賀 《惱公》:“《黃庭》留 衛(wèi)瓘 ,緑樹養(yǎng) 韓馮 ?!?唐 王初 《即夕》詩:“風幌涼生白袷衣,星榆纔亂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樹,恐有 韓憑 一處棲?!?/div>
《國語辭典》:韓朋(韓朋)  拼音:hán péng
人名。戰(zhàn)國時宋康王舍人,娶妻何氏。何氏貌美,康王奪之,后朋被囚,怨憤而自殺,不久妻亦隨之。后有鴛鴦一對,常棲樹頭,交頭悲鳴,或以為是韓朋夫婦的精魂。也作「韓憑」。
《漢語大詞典》:韓憑(韓憑)
亦作“ 韓馮 ”。亦作“ 韓朋 ”。
(1).相傳 戰(zhàn)國 時 宋 康王 舍人 韓憑 娶妻 何氏 ,甚美, 康王 奪之。 憑 怨,王囚之,淪為城旦。 憑 自殺。其妻乃陰腐其衣,王與之登臺,妻遂自投臺下,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遺書于帶,愿以尸骨賜 憑 合葬。王怒,弗聽,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于兩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 宋 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見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一。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中、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引此作“韓朋”,藝文類聚卷九二引 三國 魏文帝 《列異傳》、法苑珠林卷三六引 晉 干寶 搜神記作“韓馮”。后用為男女相愛、生死不渝的典故。 明 陳所聞 《秋夜聞?wù)琛て伝亍?/span>曲:“打鴛鴦分散 韓朋 ,驚蝴蝶不逐 莊生 。” 清 納蘭性德 《減字木蘭花》詞:“若解相思,定與 韓憑 共一枝?!?br />(2).借指鴛鴦。 北周 庾信 《鴛鴦賦》:“共飛詹瓦,全開 魏 宮;俱棲梓樹,堪是 韓馮 。” 唐 李賀 《惱公》:“《黃庭》留 衛(wèi)瓘 ,緑樹養(yǎng) 韓馮 ?!?唐 王初 《即夕》詩:“風幌涼生白袷衣,星榆纔亂絳河低。月明休近相思樹,恐有 韓憑 一處棲?!?/div>
《漢語大詞典》:韓蝶(韓蜨)
太平寰宇記·河南道十四·濟州“ 韓憑 冢”引 晉 干寶 搜神記:“ 宋 大夫 韓憑 娶妻美, 宋 康王 奪之。 憑 怨王,自殺。妻腐其衣,與王登臺,自投臺下,左右攬之,著手化為蝶?!焙笠蛞浴绊n蜨”指殉情而死的婦女的精魂。 唐 李商隱 《蠅蝶雞麝鸞鳳等成篇》:“ 韓 蜨翻羅幙, 曹 蠅拂綺窗?!?/div>
《國語辭典》:惠連(惠連)  拼音:huì lián
1.柳下惠和少連的并稱。皆古代傳說中的隱士。《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二》:「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br />2.晉謝惠連的才學(xué)深為其族兄靈運所稱賞,故后世稱才華洋溢的弟弟為「惠連」。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群季俊秀,皆為惠連?!?/div>
《漢語大詞典》:倚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魏明帝 使后弟 毛曾 與 夏侯玄 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卑复搜远似访矘O不相稱。后以“倚玉”謂高攀或親附賢者。 唐 李白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詩:“登龍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唐 韓愈 《和席八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唐 黃滔 《元薛推先輩啟》:“雖慚陋質(zhì),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誠而倚玉?!?明 李贄 《雨后訪段嚴庵禪室兼懷焦弱侯舊友》詩之二:“興來聊倚玉,老去欲抽簪?!?/div>
《國語辭典》:蒹葭倚玉樹(蒹葭倚玉樹)  拼音:jiān jiā yǐ yù shù
低賤的蘆荻倚著高貴的玉樹。比喻兩個品貌、地位極不相稱的人相處在一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div>
《漢語大詞典》:玉連環(huán)(玉連環(huán))
套連在一起的玉環(huán)。戰(zhàn)國策·齊策六:“ 秦始皇 甞使使者,遺 君王后 玉連環(huán),曰:‘ 齊 多知,而解此環(huán)不?’” 鮑彪 注:“兩環(huán)相貫?!?唐 李商隱 《贈歌妓》詩之一:“水精如意玉連環(huán), 下蔡 城危莫破顏?!?span id="y7ijogv"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舅太太﹞説著,把自己胸坎兒上帶的一個玉連環(huán),拴著一個懷鏡兒,解下來給姑娘帶上。”
分類:玉環(huán)
《漢語大詞典》:解連環(huán)(解連環(huán))
(1).戰(zhàn)國策·齊策六:“ 秦始皇 嘗使使者遺 君王后 玉連環(huán),曰:‘ 齊 多智,而解此環(huán)不?’ 君王后 以示羣臣,羣臣不知解; 君王后 引椎椎破之,謝 秦 使曰:‘謹以解矣!’”后以“解連環(huán)”比喻解決難題。 宋 辛棄疾 《漢宮春·立春日》詞:“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huán)?!?清 鄭燮 《與丹翁書》:“此等辭令,固非庸手所能,亦非狠手所辦,真是解連環(huán)妙手?!币嗍∽鳌?解環(huán)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酷儒莠書:“其意蓋倣 齊 君王后 以椎解環(huán),不知環(huán)破即解,亂絲斬之仍不治也。”
(2).詞牌名。又名《望梅》《杏梁燕》。雙調(diào)一百零六字,仄韻。《詞譜》卷三四:“此調(diào)始自 柳永 ,以詞有‘信早梅偏占陽和’,及‘時有香來,望明艷遙知非雪’句,名《望梅》。后因 周邦彥 詞有‘妙手能解連環(huán)’句,更名《解連環(huán)》。 張輯 詞有‘把千種舊愁,付與杏梁語燕’句,又名《杏梁燕》?!?/div>
《國語辭典》:鐵鎖(鐵鎖)  拼音:tiě suǒ
1.鐵制的枷鎖,常指刑具。《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其男子檻車,兒女子步,以鐵鎖瑯當其頸?!埂?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一二回:「只見兩個人走來,拿鐵鎖把他套住,拉了就走?!?br />2.用鐵環(huán)連綴而成的鎖鏈。如:「鐵鎖橫江」、「鐵鎖沉江」。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div>
《國語辭典》:鐵鎖橫江(鐵鎖橫江)  拼音:tiě suǒ héng jiāng
三國時,王浚伐吳,吳以鐵鎖橫截江中,又作鐵錐長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W鞣?,上縛草人先行以去鐵錐,然后燒斷鐵鎖,率軍直下,吳國遂降。典出《晉書。卷四二。列傳。王?!贰:笥麟m防衛(wèi)嚴密,亦不能挽救覆滅的命運。宋。朱敦儒〈水龍吟。放船千里〉詞:「鐵鎖橫江,錦帆沖浪,孫郎良苦。」也作「鐵鎖沉江」。
《漢語大詞典》:三宿戀(三宿戀)
佛教語。《后漢書·襄楷傳》:“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李賢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經(jīng)三宿便即移去,示無愛戀之心也?!焙笠蛞浴叭迲佟敝笇κ浪椎膼蹜僦椤?宋 蘇軾 《別黃州》詩:“桑下豈無三宿戀,樽前聊與一身歸。” 金 元好問 《望崧少》詩之一:“結(jié)習(xí)尚餘三宿戀,殘年多負半生閑。” 清 姚鼐 《答孫補山中丞見懷》詩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戀,就公新治乞《壇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