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41詞典 1分類詞匯 140
《漢語大詞典》:遺愆(遺愆)
失誤;過錯(cuò)。 漢 王粲 《思親》詩(shī):“遺愆在體,慘痛切心?!?span id="yyi2oiy" class="book">《隸釋·漢竹邑侯相張壽碑》:“內(nèi)平外成,舉無遺愆?!?/div>
《國(guó)語辭典》:咎過(咎過)  拼音:jiù guò
過錯(cuò)。漢。曹操 手書答朱靈:「來書懇惻,多引咎過,未必如所云也?!固?。柳宗元〈與楊誨之疏解車義第二書〉:「蚤夜惶惶,追思咎過?!?/div>
分類:過錯(cuò)
《漢語大詞典》:愆釁(愆釁)
過錯(cuò)。 晉 劉琨 《答盧諶》詩(shī):“愆釁仍彰,榮寵屢加?!?span id="oa8wi20" class="book">《南史·庾悅傳》:“今愆釁如山,榮任不損?!?/div>
分類:過錯(cuò)
《漢語大詞典》:過悔(過悔)
(1).過錯(cuò)。書·冏命“怵惕為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 孔 傳:“言常悚懼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過悔?!?br />(2).后悔。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上:“ 許公 既老,居 鄭 ,相遇於途。 文正 身歷中書,知事之難,惟有過悔之語。於是 許公 欣然,相與語終日。”
《漢語大詞典》:罪詬(罪詬)
過錯(cuò);詬病。 明 歸有光 《己未會(huì)試雜記》:“‘齟齬不合,勞苦不堪’, 秦 漢 間語。 眉山 蘇氏 文多有之。今某人摘此八字,極加丑詆,以數(shù)萬言中用此八字為罪詬,亦太苛矣?!?/div>
《國(guó)語辭典》:不可  拼音:bù kě
1.禁止、不許?!睹献印k墓稀罚骸该献釉唬骸好袷虏豢删徱?。』」?jié)h。班固 兩都賦序:「斯事雖細(xì),然先臣之舊式,國(guó)家之遺美,不可闕也。」
2.不可能。《論語。公冶長(zhǎng)》:「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jié)h。賈誼鵩鳥賦〉:「天不可預(yù)慮兮,道不可預(yù)謀?!?/div>
《漢語大詞典》:非是
(1).謂不正當(dāng)?shù)氖隆?span id="iaukemw" class="book">《管子·明法解》:“國(guó)無明法,則百姓輕為非是?!?br />(2).以非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謂之愚?!?楊倞 注:“以非為是,以是為非,則謂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當(dāng);有過錯(cuò)。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請(qǐng)?jiān)?丁姬 復(fù)故,非是。”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shī):“侵官固非是,妄作譴可懲。”
《漢語大詞典》:有罪
(1).有犯法的行為。亦指有犯法行為的人。書·皋陶謨:“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span id="cwkogck" class="book">《國(guó)語·晉語七》:“臣聞 絳 之志,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其將來辭?!?span id="6way26i" class="book">《漢書·宣帝紀(jì)》:“蓋聞?dòng)泄Σ毁p,有罪不誅,雖 唐 虞 猶不能化天下。”
(2).有過錯(cuò)。 古華 《芙蓉鎮(zhèn)》第一章五:“ 桂桂 心里好反悔,把自己的女人惹哭了,有罪。”
(3).表示失敬陪禮之辭。《快心編二集》第九回:“昨日有罪極了,又累 白老爹 走了兩遭,叫老婢置身無地。”
《國(guó)語辭典》:不愆  拼音:bù qiān
1.沒有過失?!对?shī)經(jīng)。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埂盾髯?。正名》:「大古之不慢兮,禮義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2.沒有耽誤。如:「今春雨水充足,又不愆農(nóng)時(shí),豐年有望了?!鼓铣R。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將使杏花菖葉,耕穫不愆?!?/div>
《國(guó)語辭典》:悔過(悔過)  拼音:huǐ guò
悔改過失。《孟子。萬章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后漢書。卷三三。馮魴傳》:「汝知悔過伏罪,今一切相赦,聽各反農(nóng)桑,為令作耳目?!?/div>
《國(guó)語辭典》:小過(小過)  拼音:xiǎo guò
1.小的過錯(cuò)、輕微的過失?!豆茏印N遢o》:「薄徵斂,輕征賦,弛刑罰,赦罪戾,宥小過,此謂寬其政。」
2.稍微過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昨食酪小過,通夜委頓?!?br />3.《易經(jīng)》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震(?)上,表示利于守正,只可做小事,不宜做大事之象。
4.一種學(xué)校、機(jī)關(guān)團(tuán)體對(duì)犯錯(cuò)者的行政處分。
《漢語大詞典》:自文
自為文飾,掩蓋過錯(cuò)。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后序》:“向也,使予委骨於草莽,予雖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於君親。”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雖間引 仲尼 以自文,而踳駮不中,誕幻無稽,適所以誣蔑之?!?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長(zhǎng)素 亦知其無可幸免,於是遷就其説以自文?!?/div>
《國(guó)語辭典》:功過(功過)  拼音:gōng guò
功勞和過錯(cuò)。如:「評(píng)察功過,再作賞罰,才是用人之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使君縱然行善,只好功過相酬耳,恐不能獲福也?!?/div>
《漢語大詞典》:宥過(宥過)
謂寬恕別人的過錯(cuò)。《書·大禹謨》:“ 皐陶 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jiǎn),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 漢 孔融 《與王朗書》:“主上寬仁,貴德宥過?!?唐 劉禹錫 《賀雪州表》:“昨因大慶,爰降殊私,廣宥過之科,開自新之路。綸言一發(fā),神圣潛通,遂令迷誤之徒,頓釋憂危之慮。”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yáng)消夏錄五:“夫誤傷人者過也,回護(hù)則惡矣。天道宥過而殛惡,聽汝巧辯乎!”
《國(guó)語辭典》:冤枉  拼音:yuān wǎng
1.冤屈。多指無辜被誣或無故受責(zé)。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周章道路,要候執(zhí)事,叩頭流血,申訴冤枉。」《老殘游記》第三回:「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難道沒有冤枉嗎?」
2.給無辜者加上罪名。《喻世明言。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升》:「平日間冤枉他一言半字,便要賭神罰咒,那個(gè)肯重疊還價(jià)?」
3.吃虧、不值得。如:「這錢花得有點(diǎn)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