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95,分20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機辨
辨訂
文辨
通辨
俊辨
資辨
辨辭
辨利
辨證
騁辨
妙辨
置辨
質辨
茍辨
閎辨
《漢語大詞典》:機辨(機辨)
機敏善辨。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 陳朝 嘗令人聘 隋 ,不知其使機辨深淺,乃密令 侯白 變形貌,著故弊之衣為賤人供承?!?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慈湖疑大學:“那學子應得也自好,只是 象山 又高一著。此老極是機辨?!?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事部四》:“僧 貫休 有機辨, 杜光庭 欲屈其鋒,每相見,必伺其舉措以戲調?!?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十章三:“ 繁欽 字 休伯 ,機辨有文才,少便得名於 汝 潁 間。”
分類:機敏
《漢語大詞典》:辨訂(辨訂)
辨訛訂訛。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一曰‘辨訂’,鼠璞、雞肋、《資暇》、《辨疑》之類是也?!?/div>
《漢語大詞典》:文辨
猶文辯。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古人質正,貴行賤言,故為政者,不尚文辨。”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 杜欽 文辨, 樓護 脣舌?!?/div>
《漢語大詞典》:通辨
聰慧明辨。 漢 劉向 列女傳·班女婕妤:“賢才通辨,始選入后宮為小使?!?/div>
《漢語大詞典》:俊辨
見“ 俊辯 ”。
《漢語大詞典》:俊辯(俊辯)
亦作“ 俊辨 ”。 雄辯,辯才杰出。晉書·羊祜傳:“從甥 王衍 嘗詣祜陳事,辭甚俊辯?!?span id="ye5xpqf" class="book">《陳書·新安王伯固傳》:“﹝ 新安王 伯固 ﹞形狀眇小,而俊辯善言論?!?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 張九齡 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坂走丸也。時人服其俊辯。”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九:“ 東坡 平生熟此二書,故其為文橫説豎説,惟意所到,俊辨痛快,無復滯礙?!?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 雪崖 天性爽朗,胸中落落無宿物;與朋友諧戲,每俊辯橫生。”
《漢語大詞典》:資辨(資辨)
利口善辯。史記·殷本紀:“ 帝紂 資辨捷疾,聞見甚敏。”
分類:利口善辯
《漢語大詞典》:辨辭(辨辭)
辯說的言辭。辨,通“ 辯 ”。管子·小匡:“升降揖讓,進退閑習,辨辭之剛柔,臣不如 隰朋 ?!?/div>
分類:辯說言辭
《漢語大詞典》:辨利
言辭流利,能言善辯。辨,通“ 辯 ”。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二十九年:“ 麟之 至 金 , 金 主喜其辨利,賜賚加厚?!?/div>
《國語辭典》:辨證  拼音:biàn zhèng
分析論證。如:「這件事需要慎重的辨證?!?/div>
《漢語大詞典》:騁辨(騁辨)
見“ 騁辯 ”。
《漢語大詞典》:騁辯(騁辯)
亦作“ 騁辨 ”。 縱橫辯論。《宋書·律歷志下》:“天數(shù)差移,百有餘載,議者誠能馳辭騁辯,令南極非冬至,望不在衝,則此談乃可守耳?!?宋 梅堯臣 《和許待制病起偶書》:“談出古人非騁辯,詩成王化不言讒?!?span id="et4cznj"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上誤拔擢至此,以不才斥去宜矣。使與眾人騁辨取容, 安仁 不為也?!?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三篇:“﹝游學之士﹞或將取合世主,起行其言,乃復力斥異家,以自所執(zhí)持者為要道,騁辯騰説,著作云起矣。”
分類:縱橫辯論
《漢語大詞典》:妙辨
見“ 妙辯 ”。
《漢語大詞典》:妙辯(妙辯)
亦作“ 妙辨 ”。 圓融無礙的論辯。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師碑》:“妙辯無相,深言不生?!?唐 駱賓王 《和王記室從趙王春日游陀山寺》:“彫談筌奧旨,妙辨漱玄津?!?/div>
《漢語大詞典》:置辨
(1).置辯。 清 徐作肅 《侯方域〈太子丹論〉》評:“刺骨之論,起 宋 儒而質之,當不復置辨?!?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生詞窮,不能置辨?!?br />(2).辨別。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上古中古之史,其文體若何,又何從以置辨哉!”
分類:辨別
《漢語大詞典》:質辨(質辨)
見“ 質辯 ”。
《漢語大詞典》:質辯(質辯)
亦作“ 質辨 ”。
(1).質疑辯論。新唐書·劉子玄傳:“宰相 宋璟 等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辯。” 明 歸有光 《送吳純甫先生會試序》:“時有質辨,剖析毫髮,議論蠭起,羣疑豁如?!?br />(2).指質正分辯。《平山冷燕》第五回:“ 山顯仁 質辯道:‘天子寵愛,豈獨寵愛老臣一人?’”
(3).對質訊辯。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四折:“兀那 張鼎 ,我還要閻王殿下攀告你來,挐去質辨。” 清 俞蛟 夢廠雜著·齊東妄言·謝云:“遂聞堂上呼 謝云 ,則一武夫,冠帶而前,質辯良久?!?/div>
《漢語大詞典》:茍辨
猶詭辯。辨,通“ 辯 ”。呂氏春秋·懷寵:“君子之説也,非茍辨也;士之議也,非茍語也。”
分類:詭辯
《漢語大詞典》:閎辨(閎辨)
見“ 閎辯 ”。
《漢語大詞典》:閎辯(閎辯)
亦作“ 閎辨 ”。
(1).雄辯。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騶衍 之術,迂大而閎辯?!?唐 韓愈 《徐泗豪三州節(jié)度掌書記廳石記》:“非閎辨通敏兼人之才,莫宜居之?!?br />(2).宏偉的議論。 宋 王安石 《祭歐陽文忠公文》:“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