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80,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辨給
辨折
辨詩
辨學(xué)
辨言
辨慧
辨告
伏辨
曲辨
辨晰
辨味
辨詰
講辨
辨眼
詞辨
《國語辭典》:辨給(辨給)  拼音:biàn jǐ
口才敏捷。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誄碑》:「孔融所創(chuàng),有慕伯喈;張陳兩文,辨給足采:亦其亞也?!埂度龂萘x》第四七回:「口才辨給,少有膽氣?!?/div>
《國語辭典》:辯給(辯給)  拼音:biàn jǐ
有口才、善辯論?!俄n非子。難言》:「捷敏辯給,繁于文采,則見以為史。」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太叔廣甚辯給,而摯仲治長于翰墨,俱為列卿。」
《國語辭典》:辨折  拼音:biàn zhé
對質(zhì)、駁辯?!抖膛陌阁@奇》卷一六:「后來冥司追去,要治他謗訕之罪,被令狐撰是長是短,辨折一番?!挂沧鳌刚郾妗埂?/div>
分類:辯駁駁斥
《韻府拾遺 支韻》:辨詩(辨詩)
江淹詩辨:詩測京國。
《漢語大詞典》:辨學(xué)(辨學(xué))
即辯學(xué)。邏輯學(xué)的舊稱。辨,通“ 辯 ”。 嚴復(fù) 《論滬上創(chuàng)興女學(xué)堂事》:“故以辨學(xué)之理言之,則此義不能立也。”
《漢語大詞典》:辨言
(1).巧偽之言,美麗動聽而奸詐虛偽的言詞。辨,通“ 辯 ”。大戴禮記·文王官人:“辨言而不固行,有道而先困,自慎而不讓,當(dāng)如強之,曰始妒誣者也?!?王聘珍 解詁:“辨言者,言偽而辨也。”
(2).申辯,說辯解的話。辨,通“ 辯 ”。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如宰執(zhí)本進士,或士大夫得罪,知其無辜,不敢辨言,恐人疑其為黨也?!?清 管同 《楚昭王論》:“繼又不知愧恥,而辨言以求復(fù)位。”
《漢語大詞典》:辨慧
聰明而富于辯才。辨,通“ 辯 ”。《商君書·墾令》:“國之大臣諸大夫,博聞、辨慧、游居之事,皆無得為?!苯癖尽氨妗倍嘧鳌稗q”。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法云寺:“﹝ 臨淮王 元彧 ﹞博通典籍,辨慧清恬,風(fēng)儀詳審,容止可觀。” 唐 裴铏 《傳奇·孫恪》:“豈有 袁氏 海內(nèi)無瓜葛之親哉!又辨慧多能,足為可異也?!?/div>
分類:聰明辯才
《漢語大詞典》:辨告
頒布。辨,通“ 班 ”。漢書·高帝紀下:“吏以文法教訓(xùn)辨告,勿笞辱?!?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一:“辨讀為班。班告,布告也。謂以文法教訓(xùn),布告眾民也。”
分類:頒布
《漢語大詞典》:伏辨
見“ 伏辯 ”。
《國語辭典》:伏辯(伏辯)  拼音:fú biàn
悔過書?!段拿餍∈贰返谌兀骸覆灰獋悦灰兴麑憦埛q與我們。」也作「服辯」。
《漢語大詞典》:曲辨
(1).周詳?shù)刂卫怼?span id="yzm63mc" class="book">《荀子·王霸》:“儒者為之不然,必將曲辨?!?梁啟雄 釋:“曲,周也……説文:‘辨,治也?!币徽f,謂盡量辨明是非。 郝懿行 曰:辨,古“辯”字。 王先謙 曰: 虞 王 本作“辯”。見 楊柳橋 《荀子詁釋》。
(2).同“ 曲辯 ”。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上》:“古人本分之事,而強以權(quán)術(shù)處之,是故惡夫曲辨之士也?!?/div>
《漢語大詞典》:辨晰
(1).辨析,分析。 明 沈德符 野獲編·釋道·紫柏評晦庵:“今 錫山 諸公,又祖 楊龜山 ,特于 朱 陸 異同,辨晰精核,則二 程 淵源,又將顯著于中天矣?!?楊朔 《木棉花》:“我不過是說這次民族自衛(wèi)戰(zhàn)爭很像一塊試金石,一個人品格的高低可以立刻辨晰清楚?!?br />(2).分辯明白。辨,通“ 辯 ”。明史·丁元薦傳:“ 元薦 復(fù)再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
《國語辭典》:辨味  拼音:biàn wèi
辨認味道。如:「品酒師是辨味高手,只要一嘗,就能知酒出廠的年分?!埂盾髯?。天論》:「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唐。楊倞。注:「耳辨聲,目辨色,鼻辨臭,口辨味?!?/div>
分類:辨味體味
《漢語大詞典》:辨詰(辨詰)
(1).查問,查辦。后漢書·黨錮傳·范滂:“ 桓帝 使中常侍 王甫 以次辨詰, 滂 等皆三木囊頭,暴於階下?!?明 沈榜 《宛署雜記·養(yǎng)濟院孤老》:“而流弊觴濫,至使會頭作奸,勢難辨詰。”
(2).辯難詰問。辨,通“ 辯 ”。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五年:“ 元璹 見 頡利 ,責(zé)以負約,與相辨詰, 頡利 頗慚?!?span id="efuiztg" class="book">《明史·曾魯傳》:“ 魯 眾中揚言曰:‘某禮宜據(jù)某説則是,從某説則非?!斜嬖懻撸貧v舉傳記以告。”
《漢語大詞典》:講辨(講辨)
講議論辨。 元 戴良 《吳原伯哀辭序》:“有疑則進而質(zhì)之父師,退而與其弟 沈 私相講辨?!?/div>
《漢語大詞典》:辨眼
敏銳的眼力。 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xué)適洪吉州》詩:“ 顧 於 韓 蔡 內(nèi),辨眼工小字?!币槐咀鳌?辯眼 ”。
分類:敏銳眼力
《漢語大詞典》:詞辨(詞辨)
見“ 詞辯 ”。
《漢語大詞典》:詞辯(詞辯)
亦作“ 詞辨 ”。 能言善辯;能言善辯之才。宋書·范曄傳:“ 熙先 素有詞辯,盡心事之, 曄 遂相與異常,申莫逆之好?!?唐 李德裕 《幽州鎮(zhèn)魏使狀》:“性甚精敏,雖無詞辨,言亦分明?!?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三:“此狐實大有詞辯,君言之未詳?!?/div>
分類:能言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