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95,分20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辨對
辨舌
辨釋
辨訴
辨種
治辨
辨疏
口辨
考辨
舌辨
審辨
敏辨
辨獄
辨嚴
辨給
《漢語大詞典》:辨對(辨對)
辯論答對。辨,通“ 辯 ”。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瑣言者,多載當時辨對,流俗嘲謔,俾夫樞機者藉為舌端,談話者將為口實?!?/div>
分類:辯論答對
《漢語大詞典》:辨舌
能言善辯的口才。辨,通“ 辯 ”。
《漢語大詞典》:辨釋(辨釋)
分辯解釋。辨,通“ 辯 ”。 明 李贄 《與城老書》:“再為我謝 東里公 肯念我,為我辨釋,生非木石,豈能忘恩哉!”
《漢語大詞典》:辨訴(辨訴)
亦作“ 辨愬 ”。 申辯上訴。辨,通“ 辯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 玄玄子 ﹞又是個無根蒂的,沒個親戚朋友與他辨訴一紙狀紙,活活的頂罪罷了?!?span id="iogxolb" class="book">《明史·顧佐傳》:“ 居正 等六人辨愬。帝怒,并諸為吏者悉戍之。”
分類:申辯上訴
《分類字錦》:辨種(辨種)
見上注。
分類:禾稼
《漢語大詞典》:治辨
亦作“ 治辯 ”。亦作“ 治辦 ”。
(1).謂處理事務合宜。韓非子·孤憤:“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絜固身,其智士且以治辯進業(yè)?!?span id="gmfarly" class="book">《史記·酷吏列傳》:“居官數(shù)年,一切郡中為小治辨?!?br />(2).治理。荀子·王霸:“萬乘之國可謂廣大富厚矣,加有治辨彊固之道焉,若是則恬愉無患難矣,然后養(yǎng)五綦之具具也?!?宋 蘇轍 《李周陜西運使制》:“爾忠厚之性見紀於時,治辦之才屢試以事?!?br />(3).備辦。紅樓夢第五三回:“當下已是臘月,離年日近, 王夫人 和 鳳姐兒 治辦年事?!?/div>
《漢語大詞典》:辨疏
辯白的奏疏。辨,通“ 辯 ”。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臺省·房心宇侍御:“ 海 之再出也,年力已憊,漸不及撫南畿時,諸辨疏亦稍餒荏,次年遂卒於位?!?/div>
分類:辯白奏疏
《漢語大詞典》:口辨
見“ 口辯 ”。
《國語辭典》:口辯(口辯)  拼音:kǒu biàn
能言善辯的口才?!妒酚洝>硪灰话?。淮南王傳》:「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辯。」《后漢書。卷四七。班超傳》:「有口辯,而涉獵書傳?!?/div>
《漢語大詞典》:考辨
查考辨正。 清 毛岳生 《〈后漢書公卿表〉序》:“﹝ 練伯穎 ﹞性喜考辨,尤達官制。”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關于〈三藏取經(jīng)記〉等》:“然而在考辨的文字中雜入一點滑稽輕薄的論調(diào),每容易迷眩一般讀者,使之失去冷靜,墜入彀中。”
《漢語大詞典》:舌辨
亦作“ 舌辯 ”。
(1). 唐 宋 時稱說書者為舌辨。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小說講經(jīng)史:“説話者謂之舌辨。雖有四家數(shù),各有門庭?!?br />(2).口才敏捷。《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松 知 修 是個舌辨之士,有心難之。”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兵部·金丹說客:“ 金丹 者,吾邑諸生也。素以舌辨見稱,微有拳勇。”《近十年之怪現(xiàn)狀》第九回:“況且 伊紫旒 這個人能言舌辯。在 上海 若干年,上下人等,三教九流,他沒有不認得的。”
《漢語大詞典》:審辨(審辨)
審慎辨別。 漢 蔡邕 《貞定直父碑》:“其接友也,審辨真?zhèn)危饔谥?。?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自天下不官,文書專司於卜祝,取天下之私著,審辨而淘汰之,有不合於法憲,足以亂政者,皆屏除之。”
分類:審慎辨別
《漢語大詞典》:敏辨
見“ 敏辯 ”。
《漢語大詞典》:敏辯(敏辯)
亦作“ 敏辨 ”。 機敏善辯。 唐 元稹 《鶯鶯傳》:“言則敏辯,而寡於酬對?!?唐 薛用弱 集異記·韋知微:“談論笑謔,敏辯無雙?!?唐 高彥休 唐闕史·李仆射方正:“有 王處士 者,知書善棋,加之敏辨, 李公 寅夕與之同處。”
分類:機敏善辯
《韻府拾遺 沃韻》:辨獄(辨獄)
張鳳翼喜雨賦:隨車彰百里之賢,辨獄表真卿之亮。
《漢語大詞典》:辨嚴(辨嚴)
置辦行裝。后漢書·陳紀傳:“時議欲以為司徒, 紀 見禍亂方作,不復辨嚴,即時之郡?!?span id="afyoecr"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始,有司辨嚴,用 紹興 七年故事?!?/div>
《國語辭典》:辨給(辨給)  拼音:biàn jǐ
口才敏捷。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誄碑》:「孔融所創(chuàng),有慕伯喈;張陳兩文,辨給足采:亦其亞也?!埂度龂萘x》第四七回:「口才辨給,少有膽氣?!?/div>
《國語辭典》:辯給(辯給)  拼音:biàn jǐ
有口才、善辯論。《韓非子。難言》:「捷敏辯給,繁于文采,則見以為史?!鼓铣?。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太叔廣甚辯給,而摯仲治長于翰墨,俱為列卿?!?/div>